- 年份
- 2024(11595)
- 2023(16494)
- 2022(13660)
- 2021(12504)
- 2020(10122)
- 2019(23015)
- 2018(22265)
- 2017(41269)
- 2016(22406)
- 2015(24521)
- 2014(23893)
- 2013(23640)
- 2012(22259)
- 2011(20587)
- 2010(20576)
- 2009(18795)
- 2008(18547)
- 2007(16402)
- 2006(14770)
- 2005(13312)
- 学科
- 济(100068)
- 经济(99972)
- 管理(62050)
- 业(61566)
- 企(47630)
- 企业(47630)
- 方法(37466)
- 数学(32779)
- 中国(32662)
- 数学方法(32509)
- 农(28593)
- 地方(26250)
- 业经(22793)
- 技术(20752)
- 学(20455)
- 财(20407)
- 贸(20210)
- 贸易(20192)
- 易(19598)
- 农业(19590)
- 制(17865)
- 环境(17521)
- 银(17030)
- 银行(16974)
- 融(16771)
- 金融(16769)
- 行(16523)
- 发(15570)
- 地方经济(14665)
- 和(13891)
- 机构
- 大学(322690)
- 学院(322641)
- 济(139567)
- 经济(137144)
- 研究(121994)
- 管理(119409)
- 理学(103091)
- 理学院(101788)
- 管理学(100110)
- 管理学院(99517)
- 中国(91446)
- 科学(75759)
- 京(69633)
- 所(62849)
- 农(62292)
- 财(59755)
- 研究所(57767)
- 中心(53565)
- 业大(50820)
- 农业(49114)
- 江(48421)
- 财经(47767)
- 北京(44146)
- 范(43874)
- 院(43787)
- 经济学(43759)
- 经(43650)
- 师范(43325)
- 经济学院(39482)
- 州(38270)
- 基金
- 项目(221367)
- 科学(175897)
- 基金(161921)
- 研究(157669)
- 家(144649)
- 国家(143466)
- 科学基金(121420)
- 社会(103891)
- 社会科(98679)
- 社会科学(98657)
- 省(86975)
- 基金项目(85559)
- 自然(77735)
- 自然科(76032)
- 自然科学(76005)
- 自然科学基金(74685)
- 划(74227)
- 教育(71207)
- 资助(64455)
- 编号(59730)
- 发(53656)
- 重点(51357)
- 创(51100)
- 部(48937)
- 成果(47769)
- 创新(47181)
- 国家社会(44384)
- 课题(43525)
- 发展(42576)
- 科研(42013)
- 期刊
- 济(155294)
- 经济(155294)
- 研究(97443)
- 中国(70035)
- 农(57299)
- 学报(56751)
- 科学(52949)
- 管理(45774)
- 财(42229)
- 大学(42206)
- 学学(39939)
- 农业(39626)
- 教育(35677)
- 融(31186)
- 金融(31186)
- 经济研究(26404)
- 技术(26174)
- 业经(25939)
- 财经(23809)
- 业(22228)
- 经(20724)
- 问题(20463)
- 科技(17874)
- 贸(17821)
- 世界(16637)
- 技术经济(16567)
- 国际(16177)
- 版(15721)
- 资源(15481)
- 商业(14837)
共检索到489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雪松 曾宇航
根据研发驱动理论,通过构建包含R&D投入的超效率DEA—SBM模型,分别测算2001—2017年中国不同区域传统型、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模型对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创新要素下中国及四大经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均高于传统要素下传统型绿色发展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逐渐收敛。东部地区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最高,西部、东北部地区有所提升,而中部地区并未得到较大提升;②2001—2017年全国创新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变化趋势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一致,技术进步是促进其增长的主要因素;③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城镇化水平、FDI与全国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起负向影响作用。R&D投入规模、R&D投入强度、R&D投入成果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在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域有不同的表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景新 张月如
文章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了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提高绿色创新效率的政策措施。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不高,但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东中西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处于中低水平,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最低;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市场成熟度、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对东中西部绿色创新效率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郝淑双 朱喜安
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国已经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探讨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区域差异性,可以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绿色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4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技术进步、结构变迁、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特别地,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 FDI仅对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工业比重提高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发展有显著制约作用,且对临近地区绿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较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仅对东部绿色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梦婷 刘军 黄丽
以绿色技术支撑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界共识,但其创新效率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尚未得到验证。基于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中国31个省份2007—2016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和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态文明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区域生态文明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省际差距明显,在空间上长期保持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状态。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产出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不断增大,创新效率呈现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环境规制将有效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人口增长对本地生态文明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梦婷 刘军 黄丽
以绿色技术支撑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界共识,但其创新效率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尚未得到验证。基于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中国31个省份2007—2016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和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态文明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区域生态文明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省际差距明显,在空间上长期保持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状态。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产出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不断增大,创新效率呈现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环境规制将有效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人口增长对本地生态文明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曹建飞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双赢的核心驱动力,文章采用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其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22年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三大地区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差异较期初下降,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财政分权、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志芳
本文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省份和五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差异较大且效率较低,研究期内全国30个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只有0.45;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良好的动态变化趋势,绿色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0%;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支持力度、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均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向相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樊华 苏应生 郑尊信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方法:在运用熵思想对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后,结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全局因素及局部因素,并对局部因素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而言呈上升态势。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年份作用范围不同,同一年份相同局部因素对各省份的影响显著性也不相同。研究创新:构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揭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趋势,探明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熵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朝均 杨文珂 赵梓霖
文章选取区域绿色创新指标从全国和分地区两个层面实证检验绿色创新影响因素作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区域绿色创新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从全国来看,FDI、ODI、内部市场需求、外部市场需求、市场制度、环境制度、滞后1期的环境制度对区域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绿色创新具有消极影响;从三大地区来看,FDI、ODI、内部市场需求、环境制度、滞后1期的环境制度对东部区域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而外部市场需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制度对绿色创新具有消极影响;FDI、ODI、外部市场需求、内部市场需求、市场制度、环境制度、滞后1期的环境制度对西部区域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绿色创新具有消极影响;FDI、ODI、市场制度、环境制度、滞后1期的环境制度对西部区域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而外部市场需求、内部市场需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绿色创新具有消极影响。
关键词:
区域绿色创新 影响因素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建国 林凡力
本文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构建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按照发展程度大体分为三个区域。随后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经济发展观念及增长方式、国家政策扶持等固有因素的差异,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总差异呈现两阶段的缩小趋势;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减小。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泰尔指数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泽 魏翔宇 丁绪辉
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研究对提升我国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文章构建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与评价模型,对我国2011—2015年30个省份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动态比较分析,并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产业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研究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升高且比较稳定,东、中、西部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各有特色,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优势主要为产业绿色增长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因素,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在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而中部地区相对优势则比较薄弱。据此,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才能提高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
关键词:
区域产业 绿色发展指数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柯达 徐斌 刘杨倩宇
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份2003—2019年的数据,构造区域一体化综合水平指标,测度各省份的绿色发展效率,分析了区域一体化、产业结构水平和财政支出规模以及区域一体化与后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并进行空间效应分解。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能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该作用受到产业结构水平的正向调节和财政支出规模的负向调节;提高产业结构水平和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能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任何产业结构水平下区域一体化都能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而财政支出规模过高时,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果将由促进转为抑制;区域一体化、产业结构水平、财政支出规模的溢出效应分别为不显著、负向效应、正向效应。区域一体化与产业结构水平、财政支出规模的交互作用均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在考虑两种交互作用时,区域一体化表现为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楠 李星 吴婷
基于2011—2020年10年的序列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9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区域比较,得出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四个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增长幅度排名靠前;(3)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能力、环保投入强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能力这两组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极强的解释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楠 李星 吴婷
基于2011—2020年10年的序列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9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区域比较,得出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四个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增长幅度排名靠前;(3)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能力、环保投入强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能力这两组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极强的解释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莹 孙丽文
基于两阶段创新价值链理论,将“三废”治理投资指标纳入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研究框架,利用超效率网络SBM模型测度2006-2019年区域工业企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值,运用GMM模型验证影响因素的动态效果。结果显示:①我国绿色创新效率主要由东部地区拉动,中、西部地区需强化绿色创新研发活动,绿色创新成果沿长三角运河呈T字形扩散;②34.48%的中、西部地区为低研发-低转化型,44.81%的中部、沿海地区为低研发-高转化型和高研发-低转化型,可按6种提升类型逐步提高各地区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③绿色创新研发效率持续影响下一阶段研发活动,而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具有延续性,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与产业聚集、环境规制均呈U型关系,与外商直投呈负向关系,绿色创新成果转化阶段需重视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