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1)
2023(13101)
2022(10720)
2021(10065)
2020(7952)
2019(17869)
2018(17431)
2017(32044)
2016(17521)
2015(19885)
2014(19874)
2013(19633)
2012(18617)
2011(17059)
2010(17203)
2009(16413)
2008(16274)
2007(14842)
2006(13474)
2005(12168)
作者
(50497)
(42826)
(42616)
(40520)
(27132)
(20563)
(19188)
(16584)
(16220)
(15265)
(14690)
(14543)
(13914)
(13748)
(13427)
(13150)
(12629)
(12454)
(12428)
(12300)
(10984)
(10424)
(10256)
(9747)
(9663)
(9589)
(9535)
(9412)
(8648)
(8598)
学科
(77904)
经济(77788)
管理(49418)
(46123)
(33495)
企业(33495)
(30677)
方法(28680)
中国(24930)
数学(24182)
数学方法(23925)
农业(20340)
(19892)
(19778)
业经(19311)
地方(17496)
(14518)
贸易(14506)
(14349)
(14177)
(13563)
银行(13549)
(13502)
(13202)
金融(13196)
(13115)
环境(12338)
(12239)
理论(11553)
体制(10644)
机构
学院(259680)
大学(259234)
(110815)
经济(108475)
研究(94004)
管理(93237)
理学(79146)
理学院(78107)
管理学(76773)
管理学院(76265)
中国(74445)
(55647)
科学(54925)
(53196)
(46518)
(43441)
中心(42836)
研究所(41782)
财经(41053)
(40198)
(37558)
(37280)
师范(37231)
北京(35672)
经济学(35609)
业大(34397)
(33695)
农业(32719)
经济学院(31879)
(31790)
基金
项目(168312)
科学(133980)
研究(126889)
基金(123701)
(107356)
国家(106417)
科学基金(90860)
社会(84369)
社会科(79704)
社会科学(79691)
基金项目(64588)
(63882)
教育(58493)
自然(54684)
(53622)
自然科(53369)
自然科学(53353)
自然科学基金(52395)
资助(50420)
编号(50317)
成果(42374)
(38747)
重点(38435)
(37640)
国家社会(36328)
课题(36201)
(36172)
(34399)
教育部(33560)
中国(32664)
期刊
(133920)
经济(133920)
研究(81690)
中国(59469)
(45612)
(40268)
学报(38887)
科学(38585)
管理(35266)
大学(31047)
教育(31031)
农业(30444)
学学(29146)
(27240)
金融(27240)
业经(22068)
技术(21808)
财经(21190)
经济研究(20411)
(18405)
问题(17658)
(15032)
(14285)
世界(14197)
(13728)
国际(13200)
资源(12082)
技术经济(11740)
经济问题(11396)
(11129)
共检索到408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广海  刘二恋  董跃蕾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区域共同富裕的指标评价体系,实证测度和分析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区域共同富裕的时空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其空间关联特征,同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乡村旅游与区域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区域共同富裕持续、稳步提升,且在地理空间上呈现较显著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2)乡村旅游发展对区域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即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每提升1%,本地共同富裕水平将上升0.258%,邻近省域上升0.126%;(3)乡村旅游分级指标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发展条件对本地共同富裕存在正向作用,且对邻近省域存在不同程度溢出效应,文化效益仅存在直接效应,溢出效应不显著;(4)乡村旅游发展对于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淑娟   谢文武   黄镇  
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激发绿色产业创新潜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实施,助力全民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特征体现。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是促进我国旅游业经济高效率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方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蛋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激励人们前来消费,提升乡村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很多乡村地区都已经着手大力发展旅游业,但还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乡村旅游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与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小丽   周梦  
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的减贫工作重心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共同富裕。聚焦乡村旅游情境,基于“核心-边缘”与空间正义理论,以江西婺源李坑村为案例,剖析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的空间非正义表征与机理,揭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模式与路径。研究发现:生产要素回流、人民主体性回归、空间秩序再建构、物质与精神双重发展是乡村旅游与共同富裕价值互嵌的底层逻辑。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源于地理、产业、资源、决策等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非均衡空间结构引发边缘群体的多元化涌现。治理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从空间结构、主体关系、治理体系三个层面构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实践模式,保障边缘群体空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与权益的平等共享,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地空间的区域正义、阶层正义、资源正义与权力正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心蕊  黄雅妮  黄凯洁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旅游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价值,更要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创业关注社会价值,为解决我国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文章聚焦明月村的社会创业实践,从“主体-实践-效应-保障”这一过程视角探讨社会创业推动乡村旅游地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作用机理与适用情境。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主体兼顾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创业目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通过创新发展与资源共享持续推进主体赋能与社区资本提升,并建立制度化的共享机制,从而提升了乡村旅游地的发展程度与共享程度,推动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发现对于探索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彩彩  袭威  徐虹  徐凤增  
乡村旅游在发展乡村经济、实现乡村转型、促进人民致富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全面促进农村繁荣与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以陕西省袁家村为案例地,根据共生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结构化数据分析构建乡村旅游开发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共生系统包含旅游共生单元、旅游共生模式及旅游共生环境,在旅游开发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呈现动态演进特征。(2)旅游开发促进共同富裕的运行机制及内涵维度呈现阶段性特点。旅游共生单元借助共生环境,进行共生能量创造,产生共生作用,引致共生能量分配、共生能量传染,最终促进共生效应。(3)旅游开发促进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体现了旅游共生系统的共建共创共享。袁家村始终是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广泛吸纳旅游经营人才、推进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实行农民股份制运营,促进共同富裕。研究结论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及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之一,为我们深入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提供了理论指引。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乡村,优化空间和发展的潜力也在乡村。切实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乡村旅游是新时期弥合解决城乡差距,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繁荣乡村经济、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佳   王海凤  
中国式现代化应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题中之义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是社会主义终极目标与马克思语境使然、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使然。然而唯有在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张力中,才呈现出不断超越的可能——人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社会的真正进步均需要物质与精神兼备双修、平衡发展。旅游,作为人类“诗意栖居”的幸福产业,其人本价值与精神成果有待进一步诠释。文章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出发,结合旅游驱动下乡村振兴现状,利用扎根理论构建乡村旅游地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居民物质富裕主要从生产生活基础、社会资源分配与生存发展保障3个维度体现;精神生活富裕主要从自觉精神追求、自我精神生产与自由精神享受3个维度体现;乡村旅游地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物质与精神二元良性互动的结果,经由旅游属性、功能与价值的驱动进而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研究结论检验了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与旅游的人本价值,为促进乡村居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共生、解决既要“富口袋”亦要“富脑袋”的现实问题提供实践参考,也为推动马克思哲学语境与旅游情境下乡村居民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方案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明庆忠  李志飞  徐虹  陆林  李燕琴  孙九霞  李君轶  章锦河  周国华  李同昇  张圆刚  
资源创造性利用是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动力,也是重大科学问题和现实需求。访谈表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仍存在认识不足、机理不清、促进效应有限等现实问题。鉴于共同富裕短板、弱项、潜力均在乡村,要从不同视角持续关注。紧扣这一问题,要厘清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驱动逻辑、创新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构建促进共同富裕模式与实现机制等;还要落脚于村民参与机制与内生动力培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及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机制、数字赋能机制与路径、旅游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空间效应与土地利用优化等实践中,并促进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发展等。以便为乡村旅游资源创造性利用、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张凌媛  罗意林  
在新的时代使命下,以共同富裕目标指导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提升资源价值和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双重意义。按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实现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富裕”的递进逻辑,识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厘清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困境与现存差距。研究发现:当前以乡土特色资源为导向的传统乡村旅游地和以高标准服务为导向的现代旅游地,都在适应市场转型的过程中积极挖掘优势资源,完善配套设施,资源的开发主体多元合作、开发方式渐趋成熟。乡村旅游在助力减贫、促进社会公平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突出贡献,充分契合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然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共同富裕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同地域与不同群体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率、水平、能力存在多重差距,以至于在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上不广泛不深入不彻底。基于此,围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三个面向,构建乡村旅游资源“有效开发、协同开发、可持续开发”的创新路径,以推动中国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圆刚  郝亚梦  郭英之  
乡村旅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是制约乡村共同富裕的突出问题。研究立足共同富裕新挑战,超越单一经济视角,兼顾物质和精神富裕,考量绝对与相对贫困,剖析区域间与区域内多层空间,在宏微观人本理念指导下对乡村旅游发展区域不平衡的内涵进行更新;指出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关键问题;建构宏观、中观和微观指标体系。宏观层面通过生态指标、供给指标、文化指标衡量发展能力,社会指标衡量发展机会,经济指标和治理指标衡量发展结果;中观层面通过居民协同治理水平、分配公平水平测度各主体间发展过程的公平性与发展结果的共享程度,主客价值共创水平测度居民与旅游者的互动关系;微观层面以居民满意度为落脚点,关注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公平感、安全感等。研究为动态化、精细化和定量化研究区域不平衡性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分析工具,有助于丰富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内涵,为推动乡村共同富裕和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应用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凤增  袭威  徐月华  
乡村要实现振兴和走向共同富裕,面临着治理方面的挑战。本研究基于制度逻辑理论的视角,选取山东省博山中郝峪村和陕西省礼泉袁家村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归纳式分析。展示了两个村从摆脱贫困到共同富裕过程中,各种外来制度逻辑与原生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以及这些制度逻辑对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研究发现,在乡村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制度逻辑的碰撞和融合促进了乡村治理质量的改进。党组织逻辑、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公司逻辑4种外来制度逻辑通过党组织领导、基层民主决策、村庄业态规划、股份制合作等策略实现了与原生宗族逻辑的融合共存,共同构成了乡村治理体系,并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本文的研究对乡村治理以及制度逻辑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同时,本文的发现还为乡村优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借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建强   张怡轩   张睿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所提及,其中有一条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目前海南城乡人均差异较大,而且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这些原因都将会阻碍海南省共同富裕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海南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适应海南的经济发展。为此,海南省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石,着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此达到海南省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如何促进海南共同富裕,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春亮  
共同富裕是人民共同的愿望,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在我国乡村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背景下,推动乡村共同富裕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完善乡村制度机制,兼顾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助于从整体上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当前而言需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建立乡村各产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乡村发展的内外联动机制,与共同富裕相关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苏伟锋  马晓龙  贾文通  陈泠静  
探究旅游发展对乡村居民生计的影响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空间资本理论,以福建省龙潭村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旅游发展影响下乡村居民生计类型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乡村居民生计策略的形成受空间资本禀赋、家庭利益诉求与创业动机影响。(2)乡村居民生计可划分为自我更新、对外寻租、邻里投资以及迁移工作四种类型。(3)四种生计类型在结果上差别显著,这说明旅游发展在形塑乡村居民生计的过程中存在公平性缺失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空间资本”与“平衡利益诉求”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瑾  王婷  吴晶  乔学忠  胡海胜  
依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革命老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径。以共同富裕目标为导向,基于改进后的SLF框架,构建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效应评价模型,采集井冈山10个村落326户农户感知数据,评价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效应处于中等水平;(2)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正处于一个由表及里、从显性变化到内生发展的过程之中;(3)相较于企业主导的民宿型模式,社区主导的研学型模式是更契合共同富裕内涵的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针对研究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充分、社区内生动力不足、农户参与能力不够等问题,从产业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创新、增收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