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56)
- 2023(17886)
- 2022(15104)
- 2021(13982)
- 2020(11617)
- 2019(26498)
- 2018(25942)
- 2017(48525)
- 2016(26217)
- 2015(29502)
- 2014(29306)
- 2013(29342)
- 2012(28133)
- 2011(25924)
- 2010(26189)
- 2009(24369)
- 2008(24330)
- 2007(21947)
- 2006(19455)
- 2005(18070)
- 学科
- 济(127830)
- 经济(127722)
- 管理(75643)
- 业(72651)
- 企(57759)
- 企业(57759)
- 方法(47329)
- 数学(41034)
- 数学方法(40683)
- 中国(38078)
- 农(32306)
- 地方(31256)
- 财(26759)
- 业经(26671)
- 学(25852)
- 技术(23034)
- 制(22983)
- 贸(22812)
- 贸易(22791)
- 农业(22105)
- 易(22059)
- 银(20943)
- 银行(20907)
- 融(20516)
- 金融(20514)
- 行(20262)
- 环境(18793)
- 和(18662)
- 地方经济(17908)
- 发(17359)
- 机构
- 大学(387360)
- 学院(385968)
- 济(171106)
- 经济(167689)
- 研究(144643)
- 管理(142898)
- 理学(121248)
- 理学院(119718)
- 管理学(117864)
- 管理学院(117098)
- 中国(111118)
- 科学(86933)
- 京(84213)
- 财(76711)
- 所(75161)
- 研究所(67943)
- 农(66118)
- 中心(64532)
- 财经(60085)
- 江(59787)
- 经(54518)
- 北京(54416)
- 业大(54404)
- 经济学(53783)
- 范(52215)
- 师范(51725)
- 农业(51651)
- 院(51573)
- 经济学院(48183)
- 州(47561)
- 基金
- 项目(249150)
- 科学(196845)
- 研究(182919)
- 基金(180425)
- 家(158233)
- 国家(156909)
- 科学基金(132977)
- 社会(118122)
- 社会科(112093)
- 社会科学(112066)
- 省(97004)
- 基金项目(94447)
- 自然(83228)
- 教育(82723)
- 划(82035)
- 自然科(81232)
- 自然科学(81205)
- 自然科学基金(79821)
- 资助(73574)
- 编号(72132)
- 成果(59780)
- 发(59104)
- 重点(57144)
- 部(55731)
- 创(55428)
- 课题(51562)
- 创新(51308)
- 国家社会(49927)
- 发展(47731)
- 教育部(47437)
- 期刊
- 济(198715)
- 经济(198715)
- 研究(121697)
- 中国(87403)
- 农(60691)
- 学报(60460)
- 财(58561)
- 科学(57236)
- 管理(55414)
- 大学(45014)
- 教育(43275)
- 学学(41960)
- 农业(41390)
- 融(39961)
- 金融(39961)
- 技术(33841)
- 经济研究(32824)
- 财经(30821)
- 业经(30419)
- 经(26789)
- 问题(25744)
- 业(23717)
- 贸(22138)
- 技术经济(21580)
- 世界(20100)
- 国际(19806)
- 科技(19699)
- 图书(19139)
- 统计(18480)
- 资源(18333)
共检索到607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方曲 刘卫东 刘志高 唐志鹏 王蓓
各国各政府相继开展了创新系统建设,而"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区域"的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突变级数法综合考虑地区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密度,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基于地区公立科研机构对地区科技创新资源进行评估,研究区域公立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相关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公立科技资源之间并无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由二者决定的散点图,呈现较弱的抛物线分布。因此,区域公立科技投入如何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匹配,以提高科技产出效率,有待进一步研究支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方曲 刘卫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各区域进行了大量科技创新资源的建设投入。但科技投入只有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产出创新成果,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分别从国立、地方、企业三方面综合评价了各省的科技创新资源,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各省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正相关趋势,但具体到各省份,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的增加,其经济发展水平却有升有降。为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作用,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配置关系仍需优化调整。探索中国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驱动与响应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模型,实现国家用于宏观调控的国立科技创新资源、各地区自主决策的地方科技创新资源、市场驱动的企业科技创新资源三者有机结合、高效配置,以更大程度地实现科技产出,促进经济发展,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实现由依靠传统资源要素进入到依靠科技资源支撑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发友,刘伶俐,刘友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新一 王春梅
为探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联系,以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面板数据为例,建立两者耦合协调模型,并从时空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率先进入优质协调,区域整体跨越5个等级;在空间上,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中西部,西部地区处于劣势。随后通过SPSS22.0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影响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东中西经济协调发展,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非但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造成这种差距持续、加速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就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呈强正相关性。从而证实了有些学者所提出的“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的本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论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光明 杨芸瑞 桂青青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把握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提高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7—2019年的相关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状况与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态势,沿海协调度等级高于内陆。空间关联格局中,“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要提高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应充分挖掘协调发展的实质,加强跨区合作,提升整体协调发展程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剑平 杨春利 白永平
以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区域单元,选取18项代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利用SPSS13对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通过系统聚类法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地区间的东西差异,地区内的南北差异和省域上的民族区与直辖市的差异,最后分析了差异原因并提出缩小农村经济区域差异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区域差异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新 相丽君
文章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2006年数据)进行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分列第一、二位;由于受到政策的倾斜,西藏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九;贵州的指标数据表明,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贵州享受了大量财政支持,而是财政支持不足,证了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7)关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对西部地区支持相对不够的结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实证分析 平衡发展 综合评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中 刘杰
商贸流通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产业,研究商贸流通与经济发展两者间的相关性,厘清两者内在联系,针对性地对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两者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意义重大。本文从影响机制与影响路径两方面分析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影响,以此为基础,建立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模型,并选择京津冀区域作为实证对象,经过验证得出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而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志祥 熊伟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9个经济变量的相关分析,说明了城市化水平与各经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呈多样化的特点,城市化水平受经济以外的因素影响较大。并揭示了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出西部地区应稳步加快城市化速度,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实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正向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增加政府补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期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补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彭宁
宏观税负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32国政府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照表(1)年份:1993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美元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中央政府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中央政府社会保障税收入占GDP比重%中央政府其他税收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欣然
文章在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反映了自然资源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且指出了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反而落后这一"资源悖论"现象。通过对资源悖论的解释,作者提出资源丰富的地区要想应当充分利用其禀赋优势,必须疏通资源要素向财富现实的转化环节,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社会经济资源,从而进一步消除"资源悖论"现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盖玉洁 许玉贵
针对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本文从定量及定性两个方面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得出在一定程度上 ,经济的增长会导致环境恶化的结论。但同时又指出 ,由于科技的发展 ,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 ,“先污染 ,后治理”并不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我们完全有可能缩短甚至绕过这一阶段。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环境 能源消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秀洁,代合治
本文选取35项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我国发达型和较发达型省域少,欠发达型和落后型省域多,城市型政区发展水平高,民族型政区和少数民族集聚的省份发展水平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居全国前列。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虽呈梯次展布,但反梯度现象同时存在,且东、中、西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第三产业与外向型经济、居民生活质量表现更为突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差异 综合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