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1)
- 2023(15627)
- 2022(13192)
- 2021(12325)
- 2020(10179)
- 2019(23427)
- 2018(23087)
- 2017(44463)
- 2016(24030)
- 2015(27237)
- 2014(27043)
- 2013(26780)
- 2012(24466)
- 2011(22140)
- 2010(21790)
- 2009(20036)
- 2008(19507)
- 2007(16764)
- 2006(14708)
- 2005(13209)
- 学科
- 济(105222)
- 经济(105114)
- 管理(68656)
- 业(64406)
- 企(51997)
- 企业(51997)
- 方法(48109)
- 数学(42337)
- 数学方法(41976)
- 中国(29888)
- 农(27309)
- 财(24491)
- 业经(22650)
- 地方(22080)
- 学(21127)
- 贸(19761)
- 贸易(19751)
- 易(19185)
- 农业(18403)
- 制(17414)
- 环境(15781)
- 和(15600)
- 务(15482)
- 理论(15479)
- 财务(15410)
- 财务管理(15382)
- 银(14991)
- 银行(14955)
- 融(14901)
- 金融(14899)
- 机构
- 大学(348210)
- 学院(343242)
- 济(143824)
- 经济(141091)
- 管理(137394)
- 理学(119475)
- 研究(118172)
- 理学院(118150)
- 管理学(116331)
- 管理学院(115700)
- 中国(88373)
- 京(74617)
- 科学(71906)
- 财(63356)
- 所(58368)
- 研究所(53515)
- 中心(52773)
- 农(52579)
- 财经(52121)
- 业大(49381)
- 江(47682)
- 经(47659)
- 北京(47341)
- 范(45907)
- 师范(45525)
- 经济学(44649)
- 院(42972)
- 农业(41202)
- 经济学院(40474)
- 州(39044)
- 基金
- 项目(239277)
- 科学(189735)
- 基金(176473)
- 研究(175883)
- 家(153774)
- 国家(152573)
- 科学基金(131335)
- 社会(113423)
- 社会科(107582)
- 社会科学(107557)
- 基金项目(93277)
- 省(90129)
- 自然(84116)
- 自然科(82184)
- 自然科学(82166)
- 自然科学基金(80729)
- 教育(79792)
- 划(76755)
- 资助(72630)
- 编号(70856)
- 成果(57692)
- 部(53786)
- 重点(53492)
- 发(51095)
- 创(48995)
- 课题(48071)
- 国家社会(47863)
- 教育部(46425)
- 创新(45832)
- 科研(45579)
- 期刊
- 济(150116)
- 经济(150116)
- 研究(101895)
- 中国(61575)
- 学报(54026)
- 科学(49913)
- 管理(48419)
- 农(47485)
- 财(45829)
- 大学(40744)
- 学学(37905)
- 教育(36214)
- 农业(33472)
- 融(28428)
- 金融(28428)
- 技术(27990)
- 经济研究(25454)
- 财经(25398)
- 业经(23294)
- 经(21704)
- 图书(21356)
- 问题(20083)
- 业(17914)
- 理论(17148)
- 贸(16768)
- 技术经济(16424)
- 科技(15853)
- 实践(15465)
- 践(15465)
- 世界(15387)
共检索到495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晓鹏
本文首先探讨了信息化的含义,提出了度量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具体测量方法。随后,详尽地比较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状况,并对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反映信息化发展水平各指标差异程度的规律性关系。最后,针对结论做出了简要评价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中国 区域 信息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志刚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信息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区域内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与重建。文章以河北省为例,简述了区域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区域信息化 区域经济 差异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跃 惠美宁
运用2008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截面数据构造"伪时间序列",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发展程度都呈现极强的区域不平衡性,人力资本发展程度区域差异性更大;两者的不平衡性表现出共同的趋势,即具有发展程度一致性;各地区人力资本在区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信息化和人力资本的互助策略。
关键词:
区域信息化 人力资本 格兰杰检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眸眸
本文在构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借鉴菲尔德两部门模型和EBA模型,采用2006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针对我国总体情况、中西部地区和各省份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资产比等指标,对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技术市场交易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行业平均工资的正向影响也十分明显,而居民消费指数、工业治理污染完成投资的影响则为负;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指数、地方财政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茶洪旺 左鹏飞
认真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文献,其共同点是从静态视角测度评价信息化水平,这对持续动态发展的信息化过程缺乏解释力。有鉴于此,本文在积极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提出从不同侧面综合反映区域信息化水平的4大要素、13项指标的动态多指标评价体系,来分析各省(市、区)不同时期信息化水平,并通过空间计量软件GeoDa揭示中国区域信息化变化趋势。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为:(1)中国各区域信息化呈不断上升态势,但发展速度整体放缓;(2)中国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3)移动电话快速普及成为缩小区域信息鸿沟的重要因素;(4)信息化指数较低地区增长速度相对较快;(5)"一带一路...
关键词:
区域信息化 信息化指数 动态多指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冠孝 梁留科 李锋 蒋思远 段小薇
论文在构建区域旅游业与信息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功效函数、综合评价函数、耦合协调度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我国大陆31个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等级类型分布矩阵将各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划归不同等级类型,明确了各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持续协调发展的工作重点。结果显示:各省份之间旅游业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差距悬殊,且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省份更加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各省份在信息化社会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发展环境、旅游人才建设、旅游经济效应等维度的差距明显较大;各省份耦合度整体较高,而耦合协调度差距悬殊;旅游业与信息化耦合协调水平呈明显的分级分布特征,环渤海、...
关键词:
旅游业 信息化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晓钟 张洁
【目的/意义】探讨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的路径,为促进我国农业跨越发展提供有益思路。【方法/过程】构建了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实证研究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并采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结论】2003-2014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可以分为起步、发展和相对成熟阶段,但是存在区域差异,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普遍较差。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不断提升,得益于政府的作用、信息网络技术工具的运用、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等,而数字鸿沟是导致区域差异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敏 刘俊浩
文章根据新疆建设生产兵团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兵团团场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以兵团农二师的十三个团场为例,测算出各团场的信息化发展指数,并采用锡尔系数(Theil熵)分析得出2009~2013年农二师四大垦区内各团场与垦区间测评指标和区域总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表明兵团团场信息化建设进度较为缓慢,垦区和团场间均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化差异,且垦区间的差异大于垦区内部差异,但总体差距处于在逐渐减小趋势。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阳翼
根据区域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将中国划分为10大区域,通过深度访谈、专家意见、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并检验本土化的价值观量表,用该量表对收集到的714个样本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10大区域消费者在成就感、人情和面子3个维度上差异显著,用演绎法分析区域消费者行为的差异,指出如何针对这些差异制定相应的营销对策,最后讨论本研究的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
价值观 消费者行为 区域消费差异 营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疆辉 刘卫东 吴建民
新的信息技术(ICTs)社会扩散的不均等性成为地区信息化发展的障碍之一,这种不均等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广大农村地区的差异亦非常显著。作者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网民发展、涉农网站建设等角度出发,通过宏观与中观区域视角剖析了农村信息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固定电话、电视机与移动电话普及率的东、中、西差异不明显,而家用电脑普及率的区域差异最大,说明家用电脑拥有率是造成农村信息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农村网民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增长速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网民的东西差异会继续增大。从中观省域层面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拥有情况与居民纯收入呈明显正相关,并且家用电脑拥有水平与收入相关性最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松 石宝军
文章分析京津冀信息化水平差异及成因,为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提供合理建议。通过构建区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对2011—2016年京津冀区域信息化指标的空间差异及信息化指数进行定量测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比较,最终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各评价指标的泰尔系数值依然较大,但呈现下降趋势,空间差异逐年变小;(2)京津冀信息化指数值差距较大,呈现高、中、低三个梯队,但是三地信息化指数的变异系数逐年减小;(3)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人均GDP变异系数值呈递增趋势,但其值低于同期信息化变异系数值。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信息化 空间差异 经济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耀 曹俊杰
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但各地区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依然存在地区性差异,并且其对农业经济贡献程度具有很大不同。论文通过采用27个主要农业省市2010~2018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信息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并分别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进行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对不同地区农业经济的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东部地区信息化水平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的信息化水平差异。因此,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差异性选择不同对策指导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卫锋
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信息化空间差异显著,信息化各要素的空间差异参差不齐,信息化差异低于经济差异。实现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同发展的对策:一是进一步增强城市间信息一体化,引领区域信息化的增长;二是进一步强化京津石三大城市信息化中心的作用,加快建设区域信息化产业集群;三是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区域信息化覆盖面。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信息化 空间差异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成金华 陈军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区域能源消费和主要能源产品的消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形成的内在动因在于城市化进程所依赖的人力资本存量、技术创新优势、产业结构水平以及市场化水平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递减分布。科学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基本规律,对促进城市化进程与能源消费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 能源消费 区域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常国珍 宋惠兰
为了应对信息时代下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本文以信息消费程度为研究对象,结合广东省地区信息消费产业的发展,用泰尔指数计算模型,进行统计数据的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区域消费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其中珠三角地区对区域间的信息消费贡献率最大。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以期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信息消费区域差异 评价体系 泰尔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