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95)
2023(13991)
2022(11439)
2021(10591)
2020(8817)
2019(20105)
2018(19359)
2017(36210)
2016(19570)
2015(22124)
2014(21841)
2013(21690)
2012(20069)
2011(18111)
2010(18074)
2009(16983)
2008(17034)
2007(14997)
2006(13216)
2005(12217)
作者
(56379)
(47285)
(47128)
(44666)
(30191)
(22478)
(21315)
(18396)
(17995)
(16862)
(16360)
(16132)
(15376)
(15048)
(14871)
(14198)
(14059)
(13683)
(13645)
(13512)
(11867)
(11543)
(11388)
(10872)
(10560)
(10557)
(10413)
(10245)
(9548)
(9390)
学科
(95522)
经济(95417)
(82297)
(74877)
企业(74877)
管理(69492)
方法(38842)
数学(30452)
数学方法(30160)
业经(30052)
(28183)
(27472)
中国(25476)
农业(20431)
地方(20070)
(20024)
财务(20010)
财务管理(19989)
企业财务(18911)
技术(18280)
(17620)
贸易(17610)
(17345)
(17126)
(16859)
(16196)
理论(16138)
(15780)
(14430)
环境(14185)
机构
学院(292184)
大学(287853)
(129368)
经济(127279)
管理(114665)
研究(100584)
理学(98681)
理学院(97553)
管理学(96188)
管理学院(95615)
中国(79131)
(61331)
科学(59597)
(58103)
(50641)
(47105)
财经(46795)
研究所(46022)
中心(44297)
(43391)
(42670)
经济学(40439)
业大(39566)
北京(38644)
(37183)
师范(36891)
农业(36889)
经济学院(36614)
(36439)
财经大学(34566)
基金
项目(194177)
科学(156269)
研究(144263)
基金(143575)
(124922)
国家(123869)
科学基金(107434)
社会(95429)
社会科(90614)
社会科学(90591)
基金项目(75685)
(74545)
自然(67249)
自然科(65752)
自然科学(65734)
教育(64962)
自然科学基金(64617)
(62804)
资助(57502)
编号(56238)
成果(44975)
重点(44579)
(44182)
(43649)
(43388)
国家社会(40822)
(40176)
创新(39908)
课题(39137)
教育部(37994)
期刊
(146064)
经济(146064)
研究(87664)
中国(56284)
(46803)
管理(46124)
(43789)
科学(41978)
学报(40223)
大学(31326)
农业(30703)
学学(29687)
教育(27821)
技术(26764)
(25192)
金融(25192)
业经(24091)
财经(23827)
经济研究(23576)
(20825)
(19638)
问题(19144)
技术经济(17326)
(16848)
世界(16310)
资源(15237)
国际(15015)
现代(14353)
统计(13899)
商业(13305)
共检索到436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廖建桥  黄书毅  刘智强  
本文采用中美500强企业地区分布统计数据,根据企业分布曲线,计算了中美500强企业的地区分布系数,并将此系数作为中美人才集聚度的测量指标。研究发现,我国500强企业的地区分布系数为0.58,远远高于可接受的国民收入分布(基尼)系数,但低于美国500强企业的地区分布系数。本文分析了产生此种状况的原因,展望了我国人才聚集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兰若  
一、东部地区保持明显优势,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东北地区所占比重略有上升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拥有中国前500强企业的数量分别为354家、60家、57家和29家。与2008年相比,东部地区和东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霞  
民营企业500强是民营经济中的精英,从规模、效率、对区域经济贡献率都是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分析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区域分布,探究各区域民营企业发展的状况、存在的差距与问题,从统筹区域发展的视角为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祥晶  
2005年中国在业人口总体、第一、三产业人口分布相对不均衡,第二产业人口分布较不均衡。1982—2005年集中指数变动表明,在业人口总体和第一、三产业人口保持相对不均衡的分布格局,第二产业人口分布由相对不均衡跃升为较不均衡。相对于1982年,在业人口总体和第一产业人口分布的非均衡性下降,第二、三产业人口分布的非均衡性提升。2000年资源因素、经济因素和综合因素的在业人口分布的相对偏差度在1%以下,东、中、西部各种因素的偏差系数在9%以下,南、北方各种因素的偏差系数在4%以下,表明中国在业人口非均衡分布具有内在合理性;资源因素和经济因素对中国在业人口非均衡分布影响的贡献度为65对35。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孟向京  
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运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秀丽  张勃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人口分布的合理性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区域—晋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调和指数、人口潜力指数等指标多角度分析其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并对二者的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人口分布总体上是合理的,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人口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钰  王一凡  
文章基于企业工商大数据,定量测度我国动漫产业的空间分布,对十大重点城市动漫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及集聚水平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动漫产业区域集聚模式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构。结果表明,我国动漫产业呈现设计创作扩散化、衍生品开发集中化的趋势,重点城市动漫产业发展阶段各异,但总体上集聚效应和空间临近关联关系显著,且产业集聚水平和发展质量关联性较强。文章通过系统研究发现,创意人才高度集聚、关键要素平台有力支撑、强关联产业优势塑造是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亚军  杨耀东  张瑞华  
本文探讨了以往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理论和方法的不足,指出了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方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纪全  张晓燕  刘全胜  
金融资源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保险费、证券市场筹资额、实际利用外资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资源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地区金融资源严重不平衡等。本文以1990-2004年的相应数据,分析了我国金融资源的特点,并对金融资源、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检验,以进一步明确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前波  宁越敏  李英豪  
通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相关数据分析,揭示出中国制造业企业一般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新时期中国制造业企业聚集的区域模式。研究发现:①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处于行业不断集中的趋势,但也出现过集中度下降的现象;②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其内部集中与扩散现象并存;③可将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布归入7大经济区域,并表现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相对一致的特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建明  缪荣  
本文对2004中美企业500强的数据分析发现,虽然中国大企业在近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且增长势头迅猛,但是在资产、收入和利润的总体规模、企业运作效率等方面仍然远低于美国的大企业。这些差距的客观存在是美国政府长期致力于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完善企业金融服务、保障企业制度建设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应该积极理顺政企关系,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更多地通过政策引导和法规保障等手段促进中国大企业的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修松  刘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本文实证研究了2005~2013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规模、区域分布对中国地区经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且有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制造业500强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制造业500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主要是通过投资拉动实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军  于友伟  
研究产业聚集在区域间合理分布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学术命题。从区域的角度来看,推动产业聚集在区域间的合理分布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我国应该从两个方面推动产业聚集在区域间的合理分布:发挥比较优势,培育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式发展;引导东部地区部分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具体的推进策略是: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建立区域间的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继续改善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条件、尽快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配套产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夏春玉  张闯  钟春仿  
本文通过对百强连锁企业总部和店铺布局的考察,对中国连锁企业的跨区域扩张战略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连锁企业跨区域扩张正处于初级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连锁企业及其店铺分布最密集的地区;连锁企业市场选择主要考虑城市市场环境、城市市场竞争和人力资源可获性、城市区位条件,以及城市市场的消费能力等因素;企业在跨区域扩张时主要采取由近及远、密集布局、逐步推进与重点进入、点面结合的店铺布局战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立果  李素云  
规模扩张步伐明显放缓;企业绩效总体不容乐观;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深化——从旧常态走向新常态,国民经济要从劳动资本要素驱动型走向创新驱动型,从高速2015中国企业500强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4次向社会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2014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企业500强也呈现诸多新特征。第一,规模扩张步伐明显放缓。无论入围门槛增幅、营业收入总额增幅、资产总额增幅都达到了近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