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8)
- 2023(14882)
- 2022(12585)
- 2021(11861)
- 2020(9797)
- 2019(22266)
- 2018(21804)
- 2017(41076)
- 2016(22038)
- 2015(25253)
- 2014(24377)
- 2013(23989)
- 2012(22390)
- 2011(20301)
- 2010(20096)
- 2009(18541)
- 2008(17949)
- 2007(15830)
- 2006(13784)
- 2005(12076)
- 学科
- 济(98714)
- 经济(98624)
- 管理(67366)
- 业(64291)
- 企(53599)
- 企业(53599)
- 方法(42381)
- 数学(37490)
- 数学方法(37176)
- 中国(28295)
- 农(25619)
- 地方(23266)
- 业经(21789)
- 财(21355)
- 技术(20252)
- 制(18242)
- 贸(18002)
- 贸易(17990)
- 易(17450)
- 学(17220)
- 农业(16759)
- 银(14944)
- 银行(14909)
- 融(14884)
- 金融(14876)
- 环境(14395)
- 行(14358)
- 理论(14047)
- 产业(14019)
- 体(13996)
- 机构
- 学院(308784)
- 大学(307902)
- 济(134357)
- 经济(131950)
- 管理(121074)
- 研究(106933)
- 理学(104633)
- 理学院(103464)
- 管理学(102039)
- 管理学院(101442)
- 中国(81995)
- 京(65492)
- 科学(63105)
- 财(59015)
- 所(52363)
- 中心(48678)
- 研究所(47696)
- 农(47317)
- 财经(47207)
- 江(45653)
- 经(43056)
- 业大(42871)
- 经济学(41800)
- 北京(41123)
- 范(40653)
- 师范(40252)
- 院(39606)
- 经济学院(37755)
- 农业(37058)
- 州(36428)
- 基金
- 项目(211921)
- 科学(169541)
- 研究(158098)
- 基金(154625)
- 家(134377)
- 国家(133295)
- 科学基金(115411)
- 社会(103305)
- 社会科(98194)
- 社会科学(98173)
- 省(83562)
- 基金项目(81250)
- 教育(72456)
- 自然(71832)
- 自然科(70245)
- 自然科学(70222)
- 划(69859)
- 自然科学基金(69020)
- 编号(62580)
- 资助(62509)
- 成果(50270)
- 创(48477)
- 重点(47774)
- 发(47516)
- 部(47408)
- 课题(44735)
- 创新(44674)
- 国家社会(43730)
- 教育部(41005)
- 人文(39912)
- 期刊
- 济(144843)
- 经济(144843)
- 研究(91933)
- 中国(65411)
- 管理(46110)
- 财(44719)
- 学报(44040)
- 科学(43635)
- 农(42074)
- 教育(36105)
- 大学(34064)
- 学学(31833)
- 技术(29158)
- 农业(29125)
- 融(27667)
- 金融(27667)
- 经济研究(24725)
- 业经(23593)
- 财经(23416)
- 经(20436)
- 问题(19236)
- 业(17444)
- 贸(16691)
- 技术经济(16495)
- 科技(15884)
- 统计(15020)
- 策(14839)
- 世界(14569)
- 资源(14144)
- 商业(14139)
共检索到460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晨 江洪 叶茂 章日辉
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产出、产业关联及结构、科技转化能力、创新环境支撑5个维度,筛选并构建包含34个末端指标的评价体系。以中国激光产业2019年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模型,对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七大地区的激光产业链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激光产业链创新能力从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局面。其中,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激光产业链创新能力较强;华中地区有较好的政策环境支撑,但在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产出方面仍有待加强;华北地区整体集中度较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激光产业链创新能力较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力 王燕燕
本文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首次建立起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海波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制度创新能力和两者的相互作用。本文构建了一套四阶层框架结构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适合的评价方法——熵值法,并以江西省高技术产业为例对该指标体系做了实证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党晶晶 王艳 孙斌
文章以区域创新环境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M赋权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赋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我国30个省际区域与理想点的关联程度,以此为基础进行排序、分析;最后,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创新环境的差异性和变动趋势性以及创新环境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检验。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晶妹 宋伟 李研
产业链核心企业面临着自身受信不足、下游客户违约失信频发、上游供应商产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信用困境,严重阻碍了产业链的健康稳定发展。创新探索产业链征信与信用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紧迫性与现实意义,对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加强合规管理、带动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变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以电网产业链的研究为基础,提出“四位一体”的产业链综合信用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内外部信用指标为基础的产业链企业征信管理、以信用数据为基础的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综合信用管理平台的搭建与运维、企业信用应用场景创新等四大方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冲 刘鹏飞 孙磊
文章通过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和CRITIC法并基于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等五个维度对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和研究与发展(R&D)项目当年投入人员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两个重要基础条件,持续增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投入可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同时,通过增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投入、提升专利成果转化运用效益和增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等方式,实现高校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陶颜 周丹
从服务创新过程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服务开发能力、服务生产能力、服务营销能力和组织支持能力4个维度的企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知识型服务企业为样本,对该评价体系进行了应用研究。
关键词:
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许崴 林海明
区域创新能力可划分为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四大能力评价子指标体系整合而成。根据动态分析结果可知: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持续增长,2004年~2005年增幅最大。其中科技发展因子持续增长,新产品开发效果与科技资源配置因子、技术研发能力因子、科技投入效果补充因子起伏较大,直接影响了其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颜莉
本文在创新投入中引入创新环境变量,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首次提出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DEA的组合方法测量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最后用我国30个省市的创新数据进行测量实证分析,结合国内外实证研究进行比较分析,该评价体系和效率测量值得到检验和验证。
关键词:
区域创新效率 指标体系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涛
文章构建了由医疗卫生服务、医药产业、健康促进服务、健康保障与养老以及健康体育5个一级指标及25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省域健康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用AHP-熵值法和层次聚类法实证分析了中国31个省份健康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所属类型。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健康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均衡,呈现东部地区领先发展、中部地区稳步跟进、西部地区要素聚集潜力发展的区域梯次发展格局。基于综合评价与差异分析,将省域健康产业发展分为均衡领先型、医疗医药支撑领先型、医药康养带动发展型、非均衡基础型和发展潜力型共5个类型,并提出针对性发展路径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 李俊林 韩彦清 路振田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战略发展机遇期,产业链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在遵循制度引致、突破重点、支撑引领和跨越发展的逻辑思路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编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要以产业链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产业高效整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产业链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葛佳
本文通过对流通产业链协同及区域性"大流通"体系建设的关系进行分析,明确了"大流通"的概念和特征,在产业链协同过程中构建区域"大流通"体系需要流通理念、方式的转变,也需要流通制度供给的改革和流通环节建设的完善。在实践中通过流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价值链延伸和制度环境优化,不断形成良好的大流通氛围,促进现代流通模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葛佳
本文通过对流通产业链协同及区域性"大流通"体系建设的关系进行分析,明确了"大流通"的概念和特征,在产业链协同过程中构建区域"大流通"体系需要流通理念、方式的转变,也需要流通制度供给的改革和流通环节建设的完善。在实践中通过流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价值链延伸和制度环境优化,不断形成良好的大流通氛围,促进现代流通模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楼高翔 曾赛星
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对区域创新系统具有重大影响。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对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和分析。本文根据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成员、协同过程及协同形式形成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框架,对测度内容分配具体评价指标,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区域 技术创新 协同 评价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中文 姜小冉 张序萍
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已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文献调研和专家筛选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扩散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创新能力5个方面选取了2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系统、量化、适用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改进的模糊积分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模糊积分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