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7)
- 2023(12825)
- 2022(10514)
- 2021(9534)
- 2020(7841)
- 2019(17497)
- 2018(16825)
- 2017(32350)
- 2016(16970)
- 2015(18586)
- 2014(18142)
- 2013(18443)
- 2012(17449)
- 2011(16058)
- 2010(15781)
- 2009(14676)
- 2008(14131)
- 2007(12337)
- 2006(11142)
- 2005(10124)
- 学科
- 济(100755)
- 经济(100684)
- 管理(45061)
- 业(43463)
- 方法(36041)
- 数学(32564)
- 数学方法(32422)
- 企(32329)
- 企业(32329)
- 中国(24882)
- 地方(23859)
- 农(22600)
- 业经(19057)
- 学(18205)
- 贸(17548)
- 贸易(17540)
- 财(17429)
- 易(17045)
- 地方经济(16129)
- 农业(15707)
- 制(14791)
- 产业(14211)
- 环境(14161)
- 融(12715)
- 金融(12714)
- 银(12076)
- 银行(12034)
- 体(11940)
- 行(11647)
- 发(11466)
- 机构
- 大学(257709)
- 学院(256310)
- 济(128728)
- 经济(126952)
- 研究(99368)
- 管理(95490)
- 理学(83125)
- 理学院(82114)
- 管理学(81068)
- 管理学院(80593)
- 中国(74543)
- 科学(58382)
- 京(54086)
- 财(52025)
- 所(50557)
- 研究所(46423)
- 农(46196)
- 中心(42696)
- 经济学(42634)
- 财经(42556)
- 经(39005)
- 经济学院(38442)
- 业大(38374)
- 农业(36423)
- 江(35715)
- 院(35302)
- 北京(34267)
- 财经大学(31745)
- 科学院(31719)
- 范(31160)
- 基金
- 项目(175320)
- 科学(139776)
- 基金(132104)
- 研究(122506)
- 家(117988)
- 国家(117128)
- 科学基金(99247)
- 社会(85298)
- 社会科(81327)
- 社会科学(81312)
- 基金项目(69610)
- 省(65280)
- 自然(62359)
- 自然科(60936)
- 自然科学(60916)
- 自然科学基金(59916)
- 划(55838)
- 资助(53250)
- 教育(52993)
- 编号(43924)
- 发(40949)
- 重点(40442)
- 部(39896)
- 国家社会(37978)
- 创(36590)
- 创新(34541)
- 中国(34144)
- 成果(34036)
- 教育部(33990)
- 科研(33255)
- 期刊
- 济(141602)
- 经济(141602)
- 研究(79405)
- 中国(46112)
- 学报(43210)
- 农(41177)
- 科学(40781)
- 财(37340)
- 管理(35314)
- 大学(32235)
- 学学(31204)
- 农业(28107)
- 经济研究(25887)
- 财经(22549)
- 融(22530)
- 金融(22530)
- 业经(20231)
- 经(19798)
- 问题(19189)
- 技术(19044)
- 贸(16957)
- 世界(15564)
- 业(15544)
- 国际(15273)
- 技术经济(14921)
- 教育(14256)
- 统计(13226)
- 商业(12406)
- 资源(12083)
- 策(12025)
共检索到381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献波 林雄斌 孙东琪
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定量测算我国省域、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1978—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对东部省份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中西部省份以第二产业变动为主,西部省份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更高。22000—2012年,无论是城市群尺度还是城市尺度,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呈现相似的空间差异,总体上经济总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起的,且第二产业稍高于第三产业。在地区差异上,第一产业引起的GDP总量变化,中部大于东、西部,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烈亚 翟印礼 梁霁
该文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中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与林业统计年鉴相关历史数据,计算得出了1997~2006年间全国26个省、市、区历年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值(R)。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R值的省际差异与各年的离散程度,计算了10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率的平均贡献率(M),同样对M值也进行了相应的空间差异分析。论文的最后部分得出了3个重要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林业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空间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玉玲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可使稀缺的要素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产业间的要素流动能够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短缺和过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演变产生的结构效应以及要素重置效率的提高。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的结构效应和要素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递减趋势。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未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依然能够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很大空间。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结构效应 要素重置效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骏 徐瑞扬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变动MLI指数并使用异质性面板格兰杰检验和面板协整模,型实证分析1995至200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长期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同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分别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提高,表现出中国的生产要素正在向生产率和能源效率较高的产业进行转移。然而,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依旧明显,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需要协调各省域经济增长速度及能源利用效率,以免扩大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MLI指数 能源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红 刘兆德 陈素青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传统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53-2004年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下降,大体上服从Growth函数,具有长短波复合变动规律,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阶段性和周期性特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减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增加,人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市场与经济自身调节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效用和特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显著。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经济增长 贡献 山东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洪涛 顾江
基于产业结构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1951—2012年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差异和2002—2012年广西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受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不同政策手段与方式的影响,在时间上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呈两阶段波动收敛,在空间上三大经济区呈自西向东梯度推移的规律性变化,因受二产不断增加因素的影响,14个城市间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差异显著,且三大经济区和14个城市的经济政策使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化。后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开放统一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资源流动,构建分工合理与布局科学的产业体系,逐步以间接调控方式并遵循市场...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变动效应 广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悦 张居营
在促进就业问题已经逐步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层面上时,需要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分析找到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通过对2002~2012年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一系列检验,选择最优的SD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秋生 刘雪娇
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模型,考察分析了江苏省2000年至2011年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实际情况,认为江苏省农业的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现代服务业。期望这一结论对江苏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参考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小艳
本文主要运用灰色关联理论,从产出结构、投资结构及劳动力结构三方面,对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了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结论;最后本文就今后重庆市产业结构合理的变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理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先华 ,杨青 ,郭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振华 周永文
传统的新古典学派观点认为,产品和要素市场总是能够保持均衡的,无论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资源都存在着长期的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劳动和资本在不同产业部门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部门间劳动和资本的转移(即产业结构变动)不会对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华
本文采用我国1978年至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应用处理平稳数据的方法———协整检验,检验了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考察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证明了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发展关系,认为在我国产业结构的次序逐步发展为二、三、一的结构将最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协整检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旭亮 宁越敏
2010年义乌市面临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多省及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对产业结构的深入分析。首先,对义乌市三产发展演化及制造业产业的支柱产业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义乌三产和各行业进行了分析,得出它们的份额分量、偏离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
关键词:
义乌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