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0)
- 2023(12743)
- 2022(11035)
- 2021(10536)
- 2020(8645)
- 2019(20229)
- 2018(19930)
- 2017(38389)
- 2016(20792)
- 2015(23437)
- 2014(23293)
- 2013(23121)
- 2012(21302)
- 2011(19336)
- 2010(18976)
- 2009(17196)
- 2008(16635)
- 2007(14089)
- 2006(12204)
- 2005(10731)
- 学科
- 济(88592)
- 经济(88502)
- 管理(56645)
- 业(52519)
- 企(42701)
- 企业(42701)
- 方法(40448)
- 数学(35785)
- 数学方法(35465)
- 中国(24909)
- 农(21783)
- 财(19694)
- 地方(19017)
- 业经(17775)
- 学(17763)
- 贸(17471)
- 贸易(17462)
- 易(17022)
- 农业(14633)
- 制(14316)
- 环境(14082)
- 和(13754)
- 银(12556)
- 融(12532)
- 金融(12530)
- 银行(12523)
- 理论(12449)
- 技术(12376)
- 行(12032)
- 务(11730)
- 机构
- 大学(295625)
- 学院(291562)
- 济(123508)
- 经济(121166)
- 管理(117386)
- 研究(102641)
- 理学(102545)
- 理学院(101392)
- 管理学(99880)
- 管理学院(99358)
- 中国(76671)
- 京(63603)
- 科学(62468)
- 财(52901)
- 所(50844)
- 研究所(46890)
- 中心(45062)
- 财经(43560)
- 农(43188)
- 业大(41504)
- 北京(40793)
- 经(40010)
- 范(39206)
- 师范(38915)
- 江(38806)
- 经济学(38049)
- 院(37506)
- 经济学院(34452)
- 农业(33901)
- 财经大学(32791)
- 基金
- 项目(206210)
- 科学(163326)
- 研究(152170)
- 基金(151966)
- 家(132535)
- 国家(131496)
- 科学基金(112782)
- 社会(97464)
- 社会科(92441)
- 社会科学(92418)
- 基金项目(80701)
- 省(76836)
- 自然(72357)
- 自然科(70650)
- 自然科学(70633)
- 自然科学基金(69367)
- 教育(68762)
- 划(66098)
- 资助(62780)
- 编号(60796)
- 成果(49332)
- 部(46898)
- 重点(46138)
- 发(44496)
- 创(42485)
- 课题(41558)
- 国家社会(40877)
- 教育部(40366)
- 创新(39685)
- 科研(39128)
- 期刊
- 济(128522)
- 经济(128522)
- 研究(88144)
- 中国(51070)
- 学报(44373)
- 科学(42684)
- 管理(41450)
- 农(38923)
- 财(36936)
- 大学(33646)
- 学学(31515)
- 教育(30938)
- 农业(28185)
- 技术(23503)
- 融(23303)
- 金融(23303)
- 经济研究(21670)
- 财经(20814)
- 业经(19173)
- 经(17786)
- 问题(16863)
- 图书(15304)
- 业(15119)
- 贸(14465)
- 理论(14301)
- 世界(14036)
- 科技(13925)
- 资源(13918)
- 技术经济(13910)
- 实践(12881)
共检索到416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祁飞
比较优势和新经济地理共同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导致区域不平衡发展。文章的目的在于从经验上分离导致区域不平衡的这两种因素,通过构建一个融合比较优势区域特征和新经济地理行业特征的模型,利用中国9个制造业部门,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这两种因素对中国区域产出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要素禀赋和地理位置上的比较优势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业区位,比较优势的"第一性"特征引起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关键因素,而NEG模型关于规模经济、产业纵向联系、最终品产出份额等变量对于中国制造业区位并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区域不平衡 比较优势 新经济地理 集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国柱 马树才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除了可以增加就业,产生规模经济外,还可以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入。但是我国区域间对外贸易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不存在收敛性,另外区域贸易差异也是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区域贸易差异 贸易基尼系数 经济增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沈扬扬
基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利用2001年~2009年数据,研究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的情况,并得到研究成果,一是以保险密度为标准,2003年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呈现σ收敛、β收敛以及跨越式增长态势;二是以保险深度为标准,2003年之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基本呈现σ发散态势;三是以保险密度为衡量标准的区域保险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收敛的性质,而以保险深度为指标则不存在空间相关;四是人身保险对保险业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更大,其变动特点决定了保险业整体区域发展差距的变动特点;五是以保险密度指标衡量,对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贡献最大是三大地区间的差距,但有下降趋势,以保险深度指标衡量,则三大地区间差距是最小的...
关键词:
保险业 收入差距 敛散性 不平等分解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刚
以旅游总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研究了1997—201 5年间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表现为三大地带内的不平衡显著大于三大地带间的不平衡;区域旅游业发展存在较为稳定的低水平和高水平趋同俱乐部以及显著的空间聚集关联性;区域旅游业发生转移的概率及邻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邻域间旅游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关键词:
区域旅游 不平衡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玉芳
王圣云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专著,这是作者集多年心血钻研探索的研究成果。通读之后,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部概念清楚、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谨,充满哲学思辨特色,理论建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滇庆
经济改革中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是公认事实。政府可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改变其内在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来自于区域自身的集聚效应。政策倾斜必然对经济系统造成扭曲。要求中央政府“向中西部倾斜”是不现实的,要求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则更为合理、现实。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沿海地区集聚效应吸纳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和人才,并不意味中西部地区受损。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解决经济问题必须用经济手段。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在集聚过程中会加大,但会在继起的扩散过程中得到填补
关键词:
区域经济,集聚效应,扩散效应,政策倾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朱瑞祥 郭康权
采用1991—201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根据基尼系数的基本原理从农机装备的总量、结构和效益三方面对农机装备水平的区域不平衡性进行综合测算。结果显示:1991—2010年农机装备水平综合基尼系数呈现波动之中下降的趋势;农机装备总量和农机效益的基尼系数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而反映农机装备结构不平衡的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基尼系数呈现"U"型的变化趋势,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基尼系数则呈现下降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农机研发和推广政策、自然地理条件、种植制度、土地经营规模是影响农机装备水平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条件、自然禀赋、耕作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推进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在主攻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还应协调发展非粮食主产区的高效特色农业机械化,增强南方稻区和山地丘陵地区农业机械的研发力度和普及力度。
关键词:
农机装备水平 不平衡 基尼系数 中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辛家鼎 兰天
从我国区际存款分布的不平衡和贷款资金分布的不平衡, 可以看出造成我国区域货币资金的不平衡, 影响货币资金流动不平衡的主要成因, 是由于商品买卖、劳务输出、直接投资、银行间资金拆借和证券市场的资金在不同地区流动效应而产生的。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讲, 应从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的设立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 以改善我国区域货币资金流动的不平衡现象及由此而引起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在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在区域经济与宏观调控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08-2017年北京市人社局的调查数据,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从劳动报酬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时空演变及成因。研究发现:(1)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门限效应显著,当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下时,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强;当文化程度高于本科水平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会显著下降。(2)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上逐年递减,但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特征。(3)在时空演变的分析中,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出空间转移的特性,即通州区向海淀区转移、农村区向主城区转移。(4)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研究结论具有耦合性,即区域间不平衡是造成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然而,与现有研究结果不同,本文发现区域内部的不平衡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区域间差异有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教育 劳动报酬 区域发展不平衡 门限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邢祖哥 贺灿飞
21世纪以来,全球区域不平衡发展现象不断加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挑战。区域不平衡是经济地理学的经典命题,其概念与研究框架不断被更新,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现有研究对区域不平衡研究的系统认知不足。基于此,论文梳理了国外区域不平衡研究发展历程和视角转向,通过国外趋势与国内外对比分析,提出区域不平衡研究方向展望。研究发现:(1)区域不平衡研究经历了早期萌芽阶段(19世纪末以前)、单一视角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二元视角阶段(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和动态视角阶段(21世纪以来)4个阶段,研究视角从趋同、趋异转向动态开放;(2)随着区域融入全球化程度日益上升,区域不平衡研究发生了由经济不平衡转向多维度不平衡、从静态均衡到外生冲击、由地方化到“全球—地方”互动的视角转变,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3)当前区域不平衡研究范式变化趋势体现为衡量方法的改进、与现代经济地理学流派的融合和对尺度效应的关注;(4)未来区域不平衡研究亟需融合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区域不平衡的内外因素协同作用、动态演化趋势和周期效应、多尺度力量交互和多元主体互馈机制等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圣云 沈玉芳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区域之间在发展水平、功能和结构上的时空不平衡性。文献综述分析发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区经济增长成果指标,另一类是地区间生活水平指标。这两类指标都局限于收入或GDP等经济指标,这对评价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应该落到福祉水平层面。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区域发展与时间、空间组成的三位一体,对其研究应从时、空2个维度展开,即将空间维度的静态研究和时间维度的动态研究结合起来。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殷剑峰 王蒋姜 麦丽斯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债券和城投债券,统计了2005年至2018年我国各省、直辖市的地方政府债务,并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分布特征、经济效应、影响因素以及债务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区域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表现为经济落后地区地方政府杠杆率较高,地方政府负债的经济效应较低。根据存量地方政府债务预测,未来几年各地都将进入偿债高峰,以财政自有收入衡量,经济落后地区偿债压力尤其较大。地方政府债务的区域不平衡一方面根源于地方财政收支的区域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财政自有收入/GDP较低,财政支出/GDP较高,同时,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较差;另一方面,这又同我国"事权下放、财权上收"的财政体制有关,这种体制造成严重的财政纵向不平衡,并导致"债务下放"——我国政府债务结构呈现出地方政府债务远远超过中央政府债务的"央地不平衡"。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在财政层面,需要优化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支,强化地方财政纪律;在金融层面,则可以针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自有收入和财政支出效率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债务融资机制。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区域不平衡 财政体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庭 唐袁
运用基尼系数和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城市化基尼系数和城市化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对我国区域间城市化水平的不平衡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间城市化水平较为不平衡,城市化水平由东部向西部地区递减。并发现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的变化满足城市化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经济发展之初,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拉大;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随经济发展而缩小;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不断缩小的阶段,但是其缩小速度越来越慢。
关键词:
城市化 基尼系数 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兴元
一、欧盟和德国的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和背景欧盟和欧元区内也存在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欧盟十五国总人口为3.7亿多。1999年1月1日,在欧盟15国中,除了英国、瑞典、希腊和丹麦暂不加入欧元区外,拥有2.9多亿人口的其他11国都进入欧元区。1996年,欧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安仲
目前,从贸易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献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贸易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而有的学者则认为贸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现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贸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的现象,也看到了一些地区因贸易而迅速崛起现象。文章研究发现,贸易是提高还是降低区域经济福利,取决于地区之间的相对特点。
关键词:
区域贸易 区域经济不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