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28)
- 2023(4943)
- 2022(4046)
- 2021(3949)
- 2020(3261)
- 2019(7541)
- 2018(7240)
- 2017(13133)
- 2016(6991)
- 2015(8118)
- 2014(7684)
- 2013(7869)
- 2012(7482)
- 2011(7093)
- 2010(6745)
- 2009(6165)
- 2008(6140)
- 2007(4913)
- 2006(4322)
- 2005(4010)
- 学科
- 济(32674)
- 经济(32646)
- 方法(14488)
- 管理(14175)
- 数学(13641)
- 数学方法(13572)
- 业(13083)
- 中国(12379)
- 贸(9113)
- 贸易(9108)
- 易(8974)
- 企(8767)
- 企业(8767)
- 农(7791)
- 学(7343)
- 财(5830)
- 制(5714)
- 关系(5409)
- 环境(5311)
- 出(5275)
- 银(5269)
- 银行(5263)
- 行(5195)
- 业经(5035)
- 农业(4955)
- 融(4891)
- 金融(4891)
- 发(4863)
- 及其(4404)
- 出口(4235)
- 机构
- 大学(105618)
- 学院(101539)
- 济(51523)
- 经济(50918)
- 研究(45664)
- 中国(36092)
- 管理(34783)
- 理学(30016)
- 理学院(29539)
- 管理学(29029)
- 管理学院(28832)
- 科学(27083)
- 京(23778)
- 所(23562)
- 研究所(21906)
- 财(21191)
- 中心(19235)
- 经济学(18008)
- 农(17799)
- 财经(17450)
- 院(16700)
- 经(16357)
- 经济学院(16267)
- 北京(15917)
- 科学院(14830)
- 范(14065)
- 农业(14001)
- 师范(13949)
- 业大(13881)
- 财经大学(13291)
- 基金
- 项目(71685)
- 科学(57764)
- 基金(56589)
- 家(51883)
- 国家(51609)
- 研究(49344)
- 科学基金(42795)
- 社会(34116)
- 社会科(32539)
- 社会科学(32533)
- 基金项目(29240)
- 自然(27560)
- 自然科(26928)
- 自然科学(26922)
- 自然科学基金(26490)
- 资助(23484)
- 省(22600)
- 划(21791)
- 教育(21508)
- 中国(18522)
- 部(17857)
- 重点(17338)
- 编号(16562)
- 国家社会(16229)
- 发(15886)
- 教育部(14983)
- 科研(14288)
- 创(14250)
- 创新(13676)
- 成果(13670)
共检索到154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文静 姜会飞 霍治国 姚光林
[目的]苹果是一种经济林果,其品质和产量对果园效益和当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连阴雨灾害是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分析1982—2018年苹果生长季连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探讨连阴雨灾害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生产布局、产业优化和果园防灾减灾提供指导。[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982—2018年18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和苹果发育期数据,选取始花—幼果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三个生育阶段,结合连阴雨灾害指标,分析苹果不同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空间上,苹果各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南区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是灾害发生的主要生育阶段,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过程均天数、频率和年均过程次数均呈现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时间上,1982—2018年连阴雨发生总次数、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呈现年际间波动。对比三个生育阶段历年连阴雨灾害统计情况可知,多数年份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发生总次数、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均高于始花-幼果期,且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1982—2018年中国北方苹果连阴雨灾害发生概率极小,且灾害发生区域集中,主要受降水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文静 姜会飞 霍治国 姚光林
[目的]苹果是一种经济林果,其品质和产量对果园效益和当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连阴雨灾害是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分析1982—2018年苹果生长季连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探讨连阴雨灾害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生产布局、产业优化和果园防灾减灾提供指导。[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982—2018年18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和苹果发育期数据,选取始花—幼果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三个生育阶段,结合连阴雨灾害指标,分析苹果不同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空间上,苹果各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南区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是灾害发生的主要生育阶段,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过程均天数、频率和年均过程次数均呈现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时间上,1982—2018年连阴雨发生总次数、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呈现年际间波动。对比三个生育阶段历年连阴雨灾害统计情况可知,多数年份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发生总次数、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均高于始花-幼果期,且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1982—2018年中国北方苹果连阴雨灾害发生概率极小,且灾害发生区域集中,主要受降水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静 刘璐 成丹
为更好的防御低温连阴雨灾害对湖北烤烟的产量与品质带来的的不利影响,构建了烤烟不同生育期的低温连阴雨判别指标,并利用湖北烤烟种植区3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5—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深入分析湖北烟区低温连阴雨7项灾害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过程平均气温、日平均降水量及平均总降水量等3项指标均为低—高—低演变过程,以成熟前期最高、伸根期最低,过程平均日数均在5 d左右,而年平均过程次数、年平均过程日数、灾害频率均以成熟后期最多、旺长期最少,其中灾害频率在这2个时期分别为每10 a发生6、1次;(2)空间上,气温、降水在不同生育期南北差异一致,北部烟区气温低,南部烟区降水多、强度大,而过程平均日数在伸根期、旺长期南部大于北部,成熟后期则相反;(3)灾害频率空间差异显著,前3个生育期,南部烟区较北部烟区发生频率更高,成熟后期南北相当,灾害频率均高达56%以上,过程平均持续5.7 d。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志强 吴巧娟 樊明 赵彦锋
从陇南市1971~2010年连阴雨资料入手,分析得出:陇南市连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5~10月,其中,5~7月夏收夏种期和9~10月秋收秋播期连阴雨危害最大,出现频率最高,造成的灾损最为严重。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连阴雨灾害危险性图层,再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连阴雨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康县、两当南部与武都、文县高寒阴湿区连阴雨危险性等级最高,为连阴雨高风险区,礼县、宕昌及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低海拔区连阴雨危险性等级最低,为连阴雨低风险区。研究结果对指导长江上游科学规划抗洪防涝工作,预防地质灾...
关键词:
长江上游 连阴雨灾害 气候特征 风险区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亚男 秦耀辰 谢志祥 宁晓菊 张丽君
论文基于中国839个国家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和778个农业气象站点农作物生长发育数据,提取并统计了中国冬麦区265个国家气象站点麦收期连阴雨频率、最长连阴雨日数和最大过程雨量。通过构建"灾害胁迫-暴露-适应"的麦收期连阴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4年中国166个地级市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灾害风险主导因子进行风险防范分区。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连阴雨灾害胁迫的带状递减特征明显,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灾害胁迫等级整体高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灾害暴露和适应等级呈现出高低交错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华北西部、黄淮西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的暴露等级相对较高,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直辖市及其周边区域。2)处于麦收期连阴雨灾害中等以上风险的区域占冬小麦播种地市的73%,2 226.23万hm2的冬小麦处于麦收期连阴雨的胁迫中。3)中国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灾害风险热点区域以灾害胁迫-适应主导和适应能力主导为主,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提升区域适应能力是降低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风险的有效途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文金 阎永刚 郝玲 余恒鑫 李芬
基于广西4个典型站点52年气侯资料的Morlet小波分析,对广西低温阴雨天气灾害波动频率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广西2-4月平均气温逐渐增高,低温阴雨的年总天数逐渐减少,结束日期逐渐提前;②广西2-4月平均气温变化存在30年、18-19年、12年和3年的振荡周期,其中30年周期为温度变化的主控周期;低温阴雨年总天数变化存在30年左右、10年左右和2-5年左右的振荡周期,主控周期南北分布不一致,由北向南,主控周期的尺度也逐渐变小;③广西2-4月平均气温和低温阴雨总天数在大尺度(30年)的振荡上表现出了一致性。研究表明,利用小波理论研究灾害天气波动规律具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低温阴雨 小波分析 波动 广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瑞琴 李兰 温泉沛 刘敏
在对华中三省历年秋季连阴雨灾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新修订的秋季连阴雨判别标准和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气候灾害监测分析业务系统连阴雨程度评估标准,分析了不同程度秋季连阴雨的时空变化趋势;结合代表区域连阴雨过程灾损情况,从灾害风险的角度,探讨了秋季连阴雨灾害的高影响年份及高风险分布区,并针对较高风险区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回避、风险转移等实施措施。结果表明:近50年来,华中三省秋季连阴雨以0.21次/10a的速率显著减少,且越接近南部,减少趋势越明显。各地秋季连阴雨呈一致减少趋势,且西部减少速率大于东部,尤其是湖北西部和湖南西部局部地区减少趋势达显著水平。程度越重的连阴雨减少趋势越明显。风险分析法在区域秋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德 景元书 祁宦
利用1980-2012年淮北平原冬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的气象资料及其单产、种植面积和耕地面积等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连阴雨综合致灾因子,采用有序样本最优聚类方法进行致灾等级划分,综合连阴雨致灾强度、灾损率和冬小麦对连阴雨的敏感性及其抗灾能力,建立冬小麦灌浆期连阴雨灾害综合风险指数(R)并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冬小麦灌浆期连阴雨致灾等级为轻、中、重、特重4个等级,对应的阈值(D)分别为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云健 吴笑涵
以江苏历史文献记录的洪涝灾害为研究对象,分析历史时期江苏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差异性特征,探讨影响洪涝灾害时空差异性的原因。时间尺度上,历史时期江苏地区洪涝灾害明清时期多发,集中于夏秋季节,其影响因素有长时间异常降水、风暴潮以及厄尔尼诺事件等。空间尺度上,洪涝灾害多发生于太湖平原、里下河平原及沿江地区。唐宋时期,太湖平原、沿江地区是江苏省洪涝灾害最为集中的地区,明代以降苏北平原洪涝灾害更为集中,原因应该是宋代太湖平原人口激增,涸湖造田破坏了太湖东泄水道,明清后泄洪能力得到提升,长江口的演变则使得沿江地区潮灾逐渐减少,而里下河平原因为黄河夺淮入海,导致泥沙沉降,水流不畅,成为洪涝走廊。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时空分布 历史时期 江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阮迪陈 袁淑杰 姜楠 苏丽欣 袁东升 彭映杰
【目的】为研究四川省水稻孕穗—抽穗期低温连阴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四川省水稻不同生育期低温连阴雨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地形地貌类型将水稻种植区划分为6个区域即盆周边缘山地区、盆东平行岭谷区、盆南丘陵区、盆中浅丘区、盆西平丘区和川西南山地区,利用1961—2020年四川省2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低温连阴雨评估指标,分析四川省水稻孕穗—抽穗期低温连阴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①四川省水稻孕穗—抽穗期轻度、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分别为:0%~32.5%、0%~44.8%和0%~50.3%,大值区均在川西南山地区,虽然轻度和中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相对较低,但轻度低温冷害分布区域最广,中度低温冷害次之,重度低温冷害分布区域最小,只在川西南山地区;②轻度、中度和重度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分别为:0.4%~3.8%、0%~5.2%和0%~0.5%,轻度和中度连阴雨灾害大值区均分布在盆南丘陵区;③1961—2020年低温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为0%~9.1%,1991—2000年发生频率最高为0%~9.1%,1961—1970年发生频率最低为0%~3.3%;④1961—2020年低温冷害和低温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随时间均通过0.05显著性检验,为下降趋势;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未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结论】川西南山地区为低温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高值区;四川省水稻孕穗—抽穗期低温连阴雨灾害近年来呈减少趋势,这与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低温冷害和连阴雨灾害减少的结果一致。
关键词:
四川省水稻 孕穗—抽穗期 低温 连阴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庆先 任阵海 李占青 普布次人
该文通过对1978年以来的TOMS气溶胶指数分析,揭示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长期演变规律,并结合地面辐射资料分析了沙尘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3、4月份大气气溶胶指数有两类高值区,一是沙尘源区,另一是影响区。影响我国沙尘天气的境外初始源区大气气溶胶指数的峰值集中在0.2附近,北路源区绝大部分气溶胶指数区域面积强度集中在0 3~0 4之间,西北源区和南疆盆地区的峰值集中在0.4附近,整个北方地区气溶胶指数的区域面积强度的峰值集中在0.3附近。沙尘暴天气发生和影响期间,随气溶胶指数出现峰值地面太阳总辐射和入射辐射相应出现低谷,源区两者之间有比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EPTOMS 沙尘气溶胶 时空分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莉英 倪晋仁 蔡强国 毛小苓
根据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特点,考虑洪水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短期影响及对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以"基于洪水保险的洪灾风险(FIRFR)"和"洪灾对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PFIOS)"两种概念指数为基础,对全国范围及不同分区FIRFR和PFIOS的县(市)统计分布特征及相对等级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IRFR和PFIOS县(市)频数分布特征差异显著,前者基本呈"尖峰"、"右尾"状分布,而后者基本呈对称分布,洪灾短期影响与洪灾潜在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根据不同分区FIRFR和PFIOS统计特征和相对等级差异,提出不同分区综合防洪减灾对策与建议,以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荣 邹旭恺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86站1961~2011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K突变检验法,分析该地区年连阴雨日数、过程次数、总降水量及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连阴雨日数有70~130d/a、连阴雨过程次数有7~12次/a、连阴雨总雨量为500~1 300mm/a、年均连阴雨强度为8~10mm/d,连阴雨过程持续时间多在8~11d/次左右。其中连阴雨日数和频次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连阴雨总雨量呈东南多西北少、雨强呈东强西弱的分布态势;近50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年连阴雨日数、连阴雨过程频次、连阴雨总雨量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3.8d/10a、0.3次/1...
关键词:
连阴雨 长江中下游 变化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瑛 刘文婷 张志 毛伟 彭丹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区位于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四川省龙门山地区,此次地震是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造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分析和掌握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活动特征,可为灾区工程整治方案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灾后重建选址提供参考,为其它地区灾害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项目综合利用不同时相、不同传感器的光学影像和雷达影像以及其它地质地理资料,在相关遥感和地理信息软件的支持下,进行遥感图像专题信息解译和分析,获取了地震中四川省的10个极重灾县市的次生地质灾害解译数据,以此为基础探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发育特点与相关地质地理因...
关键词:
汶川 遥感 次生灾害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庙成 丁明涛 王骏 周鹏
选取芦山地震涉及的21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野外实地踏勘和遥感解译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当地国土、水利、建设等部门提供的相关统计资料,已查明芦山地震灾区782处次生山地灾害(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获取了这些次生山地灾害的基础信息。在GIS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发育环境背景、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研究表明: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烈度为Ⅷ-Ⅸ区、中低山区、坡度0°~40°、坡向为东西两向、第三系砂砾夹泥岩区、河流冲刷强烈和年降雨量>1 200mm的区域;发育成因主要是地形条件对次生山地灾害的形成的影响表现出与非地震条件下的新特征;地震效应重...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分布特征 成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