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43)
- 2023(15880)
- 2022(13300)
- 2021(12267)
- 2020(9828)
- 2019(22798)
- 2018(22306)
- 2017(41794)
- 2016(22383)
- 2015(25116)
- 2014(24397)
- 2013(24496)
- 2012(23013)
- 2011(21286)
- 2010(21136)
- 2009(19208)
- 2008(18621)
- 2007(16089)
- 2006(14592)
- 2005(13397)
- 学科
- 济(98415)
- 经济(98319)
- 管理(56358)
- 业(53606)
- 企(37260)
- 企业(37260)
- 方法(35821)
- 中国(34014)
- 数学(31649)
- 数学方法(31353)
- 农(29090)
- 地方(26953)
- 学(21699)
- 业经(21204)
- 贸(20831)
- 贸易(20814)
- 易(20177)
- 农业(20042)
- 环境(19189)
- 财(18921)
- 制(17861)
- 银(16306)
- 银行(16255)
- 行(15747)
- 融(15738)
- 金融(15735)
- 发(15388)
- 地方经济(13774)
- 和(13693)
- 技术(13115)
- 机构
- 大学(320623)
- 学院(318518)
- 济(135587)
- 经济(132757)
- 研究(123724)
- 管理(116014)
- 理学(99209)
- 理学院(97861)
- 管理学(96141)
- 管理学院(95561)
- 中国(93874)
- 科学(77642)
- 京(71896)
- 所(63807)
- 农(63212)
- 研究所(58461)
- 财(57415)
- 中心(55265)
- 业大(51786)
- 农业(49777)
- 江(47688)
- 北京(46051)
- 财经(45618)
- 院(45312)
- 范(44227)
- 师范(43672)
- 经济学(42346)
- 经(41613)
- 科学院(38878)
- 州(38420)
- 基金
- 项目(220292)
- 科学(172676)
- 基金(160593)
- 研究(155167)
- 家(144478)
- 国家(143306)
- 科学基金(120221)
- 社会(101137)
- 社会科(95706)
- 社会科学(95685)
- 基金项目(85153)
- 省(83944)
- 自然(77937)
- 自然科(76052)
- 自然科学(76027)
- 自然科学基金(74666)
- 划(72733)
- 教育(68403)
- 资助(64618)
- 编号(59754)
- 发(52183)
- 重点(50819)
- 部(47906)
- 成果(47865)
- 创(45396)
- 国家社会(43274)
- 创新(42666)
- 课题(42459)
- 科研(42168)
- 发展(41647)
共检索到490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泽祥 刘志锋 何春阳 邬建国
理解中国北方干燥地城市扩展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对提高干燥地人类福祉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论文以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呼包鄂)地区为例,从区域、城市和旗县3个尺度上揭示了该地区1990—2013年城市扩展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首先,量化了呼包鄂地区1990年的生境质量、粮食生产、肉类生产和碳储量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然后,分析了1990—2013年呼包鄂地区的城市扩展过程。最后,在区域、城市和旗县3个尺度上评价了呼包鄂地区1990—2013年城市扩展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显示,1990—2013年,呼包鄂地区经历了快速的城市扩展过程,城市用地面积从314.22 km~2增加到692.10 km~2,增长了1.2倍。区域城市扩展过程导致4种生态系统服务均明显下降。其中,粮食生产服务损失最严重,损失量达1.36×10~4t,约占1990年全区粮食生产总量的1%。边缘型和飞地型城市扩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最明显。1990—2013年,边缘型城市扩展导致的粮食生产、肉类生产和碳储量损失量占区域城市扩展过程中各项服务损失总量的比例均超过60%,飞地型城市扩展造成的肉类生产服务损失量大于区域城市扩展过程中该服务损失总量的1/3。边缘型和飞地型城市扩展过程导致的耕地和草地大量减少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在呼包鄂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应提高城市用地利用率,控制边缘型和飞地型城市扩展,以减少城市扩展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泽祥 刘志锋 何春阳 邬建国
理解中国北方干燥地城市扩展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对提高干燥地人类福祉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论文以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呼包鄂)地区为例,从区域、城市和旗县3个尺度上揭示了该地区1990—2013年城市扩展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首先,量化了呼包鄂地区1990年的生境质量、粮食生产、肉类生产和碳储量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然后,分析了1990—2013年呼包鄂地区的城市扩展过程。最后,在区域、城市和旗县3个尺度上评价了呼包鄂地区1990—2013年城市扩展过程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崔秀萍 刘果厚
为了解近年来呼和浩特城市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根据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从自然、社会和经济3个方面构建了呼和浩特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呼和浩特市2000—2008年城市生态系统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呼和浩特市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亦在增大,其系统综合评分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中间有较大起伏,呼和浩特城市生态系统环境质量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据此提出了构建呼和浩特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城市生态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董秉坤 郑陈柔雨 田雨增 杨存栋
以呼和浩特市青城驿站工程为例,基于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修正IPA方法,从满意度层面实证研究城市公厕改造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众对青城驿站的整体满意度均值在李克特五分制量表下为3.77,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个体属性特征下的公众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功能设施、规划布局、管理工作、细节设计对整体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建筑景观对整体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人性化设计和服务、设施管理与维护、文明宣传是未来城市公厕建设管理应提升改进的重点。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公厕改造 公众感知 满意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存栋 王雪 陈田
文章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选取呼和浩特市为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该市的农村发展中面临这一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保等问题,迫切需要整合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分析该区域农业资源特点,探讨观光农业发展的可行性,揭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观光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在分析了呼和浩特市观光农业的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找到资源特色、组合优势等观光农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合理布局、农旅结合等发展思路,为同类地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琰玮 甄江红 峰一 陶云 马晨阳 韩帅
以呼和浩特市区为研究区,构建耦合模型对研究区UGB进行划定。一方面,从城市扩展外部约束的角度,划分不同等级"源",构建生态阻力综合评价体系,结合生态禁建区的分布,通过UEER模型构建研究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提取城市用地刚性增长边界;另一方面,从城市扩展内生机制的角度,选取适当驱动因子,通过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25年城市用地扩展进行模拟,提取城市用地增长边界;通过耦合阻力与驱动力对城市用地扩展的模拟结果,并参照研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终划定研究区2025年城市用地增长边界。结果表明,2025年城市增长边界内的面积共514.65 km~2,剩余可建设用地面积57.38 km~2。该耦合模型既可以体现出城市用地克服种种生态阻力进行扩展的结果,又可以反映出城市自身发展运动的趋势。此方法可为同类生态环境脆弱的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亦可为其他城市UGB的划定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国明 张裕凤 张树文 苏根成
为揭示城市商业用地地价的微观分布规律,基于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地统计学,以呼和浩特市为例,采用半变异函数分析商业用地地价空间连续及变异特征,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模拟商业用地地价空间分布,生成地价模拟图。结果表明:商业用地样点地价兼具空间自相关性和各向异性,但受区域整体趋势的影响明显强于小范围的变异性;商业用地地价分布整体具有连续性,局部具有突变性;等价线分布呈现圈层结构,但地价越高的区域面积越小;交通道路对商业用地地价分布有重要影响,城市扩展会带动扩展方向的区域商业用地地价升高;商业用地地价从市中心向外围呈指数递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董瑞 海春兴
城市地标是认知城市的重要参照系,在城市发展中遭遇巨大挑战。文章采用历史文献法和比较法对呼和浩特两个时期的城市地标进行分类,发现地标在演化中有着不同的境遇,有的被完整保留下来,有的被改变了记忆,有的只保留了地名或记忆。地标在城市发展中受战争、地方工业基地建设、边疆政策及行政干预的影响,居民需要不断地去接受并适应不同时代地标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并形成新的文化认同。民族地标在边疆城市的传承与表现对地方发展具有重要的民族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
城市地标 集体记忆 认知城市 民族特色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董瑞 海春兴
城市地标是认知城市的重要参照系,在城市发展中遭遇巨大挑战。文章采用历史文献法和比较法对呼和浩特两个时期的城市地标进行分类,发现地标在演化中有着不同的境遇,有的被完整保留下来,有的被改变了记忆,有的只保留了地名或记忆。地标在城市发展中受战争、地方工业基地建设、边疆政策及行政干预的影响,居民需要不断地去接受并适应不同时代地标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并形成新的文化认同。民族地标在边疆城市的传承与表现对地方发展具有重要的民族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
城市地标 集体记忆 认知城市 民族特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郝润梅 杨劼 李素英 雷军 杨保军
利用1987年、2000年两期大比例尺彩色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转换矩阵分析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呈现出显著的走廊式和点线式变化特征,而以原城区为中心圈层式发展不显著;建筑景观的增加和农田景观的减少互为消长;经过13年的变化,边缘区仍以农田景观为基质景观,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多元化。景观格局变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变化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城市边缘区人工绿地景观增加偏少,边缘区湿地景观及其功能正在丧失,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佳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潮洛濛 翟继武 韩倩倩
以呼和浩特市绕城高速公路内为研究区域,利用1987年和1997年的TM,2006年的UTM遥感数据,对呼和浩特市城市扩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用地1987—2006年间逐年增加,而耕地是城市扩展的主要来源;其间部分牧草地、弃置地、水域主要转化为耕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期。呼和浩特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城市人口增加、开发区建设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素 呼和浩特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钟莉娜 郭旭东 赵文武 刘世梁 吴全
研究目的: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探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方法:数理统计、遥感与GIS、模型模拟。研究结果:基于1985年、2000年、2008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达拉特旗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论:达拉特旗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农田和森林,1985年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的分配趋向均衡化;研究期间达拉特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达拉特旗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是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生态多样性保护和气候调节,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年际变化不大。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 功能 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晓 贺清云 朱翔
模拟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对城市群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未来用地模拟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模拟了基准、耕地保护及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期间,城市群的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呈减少趋势,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其中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因素以可达性和地形等为主。②在基准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3种不同情景下,2030年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变化均表现为建设用地规模的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增加218 km~2、167 km~2和212 km~2,长沙县、株洲县和湘潭县将成为建设用地扩张的集聚区。③2030年基准情景下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下降较明显,但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作为基准情景的补充和优化,能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郝润梅 杨劼
利用GIS技术对1987,2000年两期航空遥感影像进行空间叠加对比分析,从斑块及景观2个尺度对呼和浩特市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斑块尺度上,边缘区两期景观结构均以农田景观为基质,研究期内,农田景观、草地景观等缓慢减少,建筑景观明显增多;在景观尺度上,边缘区景观多样性指数趋于增大,优势度指数趋于降低,景观组分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和多元化。分析其影响因素可知: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政策导向是变化的根本原因,人口的增加、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变化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景观结构 呼和浩特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慧聪
作为民族教育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双语教育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小学适龄儿童及其父母择校观的调查分析,了解到蒙古族儿童及其父母对蒙古语的语言态度及语言选择还是比较积极的,同时他们对蒙汉双语教育也持积极赞同态度。适时调整和完善蒙汉双语教育政策有助于消除社会对蒙古族儿童母语失衡的顾虑,从根本上改变蒙古语语言教育消退和弱化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