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83)
- 2023(5488)
- 2022(4678)
- 2021(4675)
- 2020(3703)
- 2019(8998)
- 2018(8590)
- 2017(15028)
- 2016(8145)
- 2015(9452)
- 2014(8998)
- 2013(9308)
- 2012(9009)
- 2011(8592)
- 2010(8231)
- 2009(7727)
- 2008(7599)
- 2007(6236)
- 2006(5546)
- 2005(5226)
- 学科
- 济(40829)
- 经济(40799)
- 方法(17445)
- 数学(16572)
- 数学方法(16484)
- 管理(15758)
- 业(15334)
- 中国(14940)
- 农(10415)
- 贸(10255)
- 贸易(10250)
- 易(10069)
- 企(9426)
- 企业(9426)
- 学(8904)
- 地方(8075)
- 农业(7009)
- 财(6947)
- 环境(6460)
- 制(6398)
- 融(6347)
- 金融(6344)
- 出(6309)
- 业经(6063)
- 关系(6012)
- 银(5994)
- 银行(5975)
- 行(5887)
- 发(5756)
- 口(4904)
- 机构
- 大学(121662)
- 学院(116999)
- 济(61503)
- 经济(60860)
- 研究(54949)
- 中国(43119)
- 管理(40072)
- 理学(34126)
- 理学院(33605)
- 管理学(33170)
- 管理学院(32937)
- 科学(31933)
- 所(28906)
- 京(28784)
- 研究所(26725)
- 财(24456)
- 中心(23178)
- 农(21643)
- 经济学(21179)
- 院(20367)
- 财经(19733)
- 北京(19661)
- 经济学院(19163)
- 经(18430)
- 科学院(17837)
- 业大(17590)
- 农业(16565)
- 范(15967)
- 师范(15846)
- 研究院(15574)
- 基金
- 项目(81990)
- 科学(64677)
- 基金(62984)
- 家(58116)
- 国家(57792)
- 研究(57335)
- 科学基金(46837)
- 社会(38809)
- 社会科(36864)
- 社会科学(36858)
- 基金项目(32350)
- 自然(29545)
- 自然科(28820)
- 自然科学(28812)
- 自然科学基金(28340)
- 资助(26747)
- 省(26018)
- 划(24908)
- 教育(24706)
- 中国(20660)
- 部(19988)
- 编号(19773)
- 重点(19766)
- 发(18818)
- 国家社会(18313)
- 教育部(16819)
- 科研(16113)
- 成果(15985)
- 创(15911)
- 创新(15278)
共检索到187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宝敏 董源
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多林的国家 ,经考证分析在 40 0 0年前的远古时代 ,森林覆盖率高达 6 0 %以上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 ,森林资源日趋减少 .到 2 2 0 0年前的战国末期降为 46 % ,110 0年前的唐代约为 33% ,6 0 0年前的明代之初为 2 6 % ,1840年前后约降为 17% ,新中国成立前夕降为 12 .5 % .中国近代是森林资源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森林资源的消长与人口数量、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关 ,森林的消失必然导致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 .中国在 2 1世纪 ,必须严格控制人口 ,努力发展科学技术 ,扩大森林资源 ,以保证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森林覆盖率 森林史 中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菱 谢贤群 苏文 郭学兵
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变化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比平均温度更加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北方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最低温度升温速率大于最高温度的升温速率;冬季升温速率大于夏季;偏北(纬度较高)地区的升温速率大于偏南(纬度较低)地区。黄淮海和西北区,夏季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对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作突变性检验,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的突变点发生于1992年,年平均最低温度变化的突变点发生于1981年。最低温度明显升高的年份远远早于最高气温,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变化敏感,中国北方气候变暖主要来自于最低温度升高的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气候变暖以来,中国北方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作物种植北界向...
关键词: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变化 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健 宫渊波 陈林武
提出了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的概念,探讨了确定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的理论和方法。在一定森林面积的基础上,增强森林内涵质量、优化空间分布格局,将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显著的防护增益。森林面积、质量和分布的最佳组合,使森林防护能力达到极大值时的森林覆盖率即为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其值的大小与特定的自然地理背景条件高度相关。以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为研究对象,森林生态系统防护能力为依据,计算出中低山区、低山区、深丘区、浅丘区和平原区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分别为:57%、46%、44%、31%及13%。
关键词:
森林覆盖率,防护效益,四川盆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丹 冯仲科
在2008年奥运会的“绿色奥运”规划中提出2007年前北京市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0%等系列规划方案.因此,实时、快速地获取北京市森林覆盖率,可为北京市规划、建设森林生态环境提供基础数据及决策依据.该文以2002年Landsat/E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借助遥感软件PCI Geomatica V8.2,研究了ETM+遥感影像应用于北京地区森林覆盖统计监测的最佳波段组合和融合处理技术,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森林覆盖类型、位置和面积信息,并对分类结果与传统调查方法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对分类的精度进行了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遥感监测采用先分类再分区县统计的方法可快速获得令人满意的分类结果;分区县...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谷鑫志
遥感影像以大范围、短重复周期对地观测的特点成为地表/森林覆盖变化检测应用的重要数据来源。在多云雨的森林覆盖区域,合成孔径雷达(SAR)可有效弥补光学影像的局限性,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我国星载SAR遥感观测和应用技术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在轨的高分三号是一颗具有高重复频率,可获取不同空间分辨率多极化数据的C波段SAR卫星,在区域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多极化SAR变化检测方法多针对地表覆盖变化检测,虽有少数“森林覆盖”变化检测研究报道,但都是采用已有森林/非森林覆盖图对“土地覆盖”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尹凌宇
森林是人类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少风沙危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数量或质量的变化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及时准确地获取森林覆盖变化信息,对于研究环境变化和森林管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国产高分一号(GF-1)卫星16 m分辨率多光谱(WFV)数据,在进行辐射校正、正射校正、影像配准和相对辐射归一化等处理后,构造两种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一种为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春玲 史锴源 庞勇 蒙诗栎
【目的】分析中东欧国家森林资源覆盖状况,了解中东欧各国林业的现实情形和独特优势,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加强林业合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获取中东欧国家2020年生长季无云影像,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影像进行分类,应用连续变化检测和分类算法得到森林变化信息并更新初步分类结果,最终获得中东欧国家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利用欧盟统计局土地利用/覆盖区域框架调查(LUCAS)数据、目视解译数据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FAOSTAT)对本研究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结合谷歌高分辨率影像对制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分类结果利用LUCAS数据和目视解译数据的森林类型用户精度分别为0.930和0.911,生产者精度分别为0.860和0.956,总体精度分别为0.810和0.881,整体上优于GlobeLand30 2020产品(森林类型用户精度分别为0.920和0.900,生产者精度分别为0.690和0.840,总体精度分别为0.700和0.832)。根据研究结果计算出中东欧国家总体森林覆盖率为39.6%,相比GlobeLand30 2020结果(34.4%),与FAOSTAT的森林覆盖率(40.0%)更接近。目视上看,本制图结果在细节刻画上比GlobeLand30 2020产品更丰富,更能准确反映森林分布特征。截至2020年,中东欧国家森林覆盖呈北部、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丰富密集,中部分布广泛且相对较少的特点,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黑山等国家森林分布茂密,波兰、匈牙利等国家森林分布较为稀少。【结论】针对中东欧国家森林覆盖应用需求,本研究提出基于产品变化更新的森林覆盖制图方法,生产了中东欧国家2020年森林覆盖产品。本研究方法可为大区域森林覆盖制图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结果有助于宏观了解中东欧国家森林覆盖状况。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谷鑫志 陈尔学 李增元 赵磊 范亚雄 王雅慧
【目的】利用多极化星载SAR数据,分析后向散射强度比值影像的概率密度分布特征,融合后向散射强度信息和影像空间上下文信息,提出一种具有较高检测正确率及较低虚警率和漏警率的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为多极化SAR卫星数据的业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2期分别分类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法"(CBFC)与"贝叶斯最大期望-马尔科夫随机场(EM-MRF)变化检测法"相结合,首先采用阈值分割法分别对2期多极化SAR影像进行森林-非森林分类得到初始森林覆盖变化图,然后以初始森林覆盖变化图作为训练数据对多极化比值影像进行Fisher特征变换和EM-MRF分类处理,2个时相的HH、HV极化比值影像经Fisher特征变换转化为一个综合差异影像,输入EM-MRF进行迭代分类得到森林覆盖变化检测结果。以黑龙江省逊克县为试验区,以2期ALOS PALSAR双极化数据为SAR遥感数据,以对2期Landsat-5影像、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得到的森林覆盖变化图为参考,对本研究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CBFC方法及直接用CBFC提取的森林覆盖变化检测图掩膜EM-MRF地表覆盖变化检测图方法(CBFC-EM-MRF)进行比较评价。【结果】通过Fisher特征变换得到的差异影像可有效增强森林覆盖变化、未变化类别的对比度; CBFC通过阈值分割法进行森林-非森林分类,提取的森林覆盖变化图中出现很多面积很小的虚警检测,漏警率也很高,而本研究提出方法通过MRF加入影像空间上下文信息,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空间连贯性,森林覆盖变化检测虚警率为1.58%,漏警率为11.87%,正确率为98.36%,检测效果和精度明显优于CBFC和CBFC-EM-MRF。【结论】多极化星载SAR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具有收敛性好、检测结果可信度高、需要用户交互较少等特点,对我国高分三号及未来其他多极化SAR卫星的森林资源监测业务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璐 史志华 朱惇 蔡崇法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1980、1990、2000年LANDSATMSS/TM/ETM+遥感影像为主信息源,辅以DEM、植被分布图、土地利用图、气象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该区域20年来森林覆盖的动态变化和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林地分布及其变化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区1980、1990、2000年林地面积分别为67631、61635、65051 km2,斑块数依次为41790、71276、69632个,平均斑块面积为1.62、0.86、0.93 km2,呈破碎化趋势;林地分布主要由海拔、降雨和坡度等因素决定,而林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应龙 谭炳香
【目的】以热带森林复杂区域为对象,对两种缨帽变换"衍生数据"检测热带森林变化的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方法】对两期数据进行缨帽变换,同时结合黑暗对象掩膜与局部直方图阈值提取等方法,获取亮度、绿度、湿度指数组合(MKT)和干扰指数(DI)。采用MKT差值(MKT-D)、干扰指数差值(MDI-D)进行变化信息识别,然后,根据植被覆盖与亮度、绿度、湿度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决策树分类提取变化信息,最后,对不同检测结果进行验证与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能检测出森林内部的细微变化,但对小图斑变化,MKT-D检测优势明显,且MKT-D的kappa系数为0.763 0,MDI-D的kappa系数为0...
关键词:
柬埔寨 热带森林变化 遥感检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艳青 张勃
基于中国北方地区424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的日气象数据础,应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ET0),基于降水量和潜在蒸散计算湿润指数,对湿润指数进行标准化后统计极端干湿事件频率,分析极端干湿事件频率的空间变化趋势、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以及ENSO事件对极端干湿事件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方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事件频率分别呈显著下降和显著上升趋势,年际倾向率分别为-0.10次/10年和0.13次/10年。空间上,极端干旱频率整体呈减少趋势,包括青藏高原、西北和东北地区。西北极端干旱频率减少速率较大,青藏高原中部、新疆北部和东北北部部分站点极端湿润频率增加幅度较大。各年代中,华北极端干旱多发,东北和青藏高原极端湿润多发。季节上,分区极端干旱发生概率均大于极端湿润发生概率,华北极端干旱发生概率最高,青藏高原极端湿润发生概率最高。ENSO与湿润指数存在滞后性的关系。El Ni?o翌年,气候偏湿润的年份较多;La Nina翌年,气候偏干旱的年份较多。SSTA与翌年湿润指数在年际和夏季两个时间尺度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武永利 田国珍
利用FY3-3A/MERSI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数据合成得到假彩色卫星数字图像,结合区域土地利用、植被类型及森林资源分布等数字化图件,在对图像进行目视解译及多波段数据非监督分类基础上,将地物覆盖划分为林地、冬小麦、水体和裸地4种类型;采用4种监督分类方法(最大似然分类法、平行算法、最小距离法和马氏距离法)进行地物分类;在分析分类结果可行基础上,依据区域森林覆盖数字化图件对林地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确定研究区域林地空间分布结果。结果表明:4种监督分类方法中,最大似然分类法分类结果的精度最高,达到85%,其次是最小距离和马氏距离法,平行算法的结果较差。可见,利用MERSI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关键词:
MERSI数据 监督分类 森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