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5)
- 2023(13869)
- 2022(11431)
- 2021(10765)
- 2020(8925)
- 2019(20392)
- 2018(19519)
- 2017(37073)
- 2016(19622)
- 2015(21851)
- 2014(21345)
- 2013(20981)
- 2012(19012)
- 2011(16785)
- 2010(16186)
- 2009(14602)
- 2008(13949)
- 2007(11553)
- 2006(9534)
- 2005(8276)
- 学科
- 济(80942)
- 经济(80854)
- 管理(55411)
- 业(53923)
- 企(42775)
- 企业(42775)
- 方法(41447)
- 数学(37355)
- 数学方法(36836)
- 中国(24573)
- 农(21490)
- 财(21380)
- 贸(16670)
- 贸易(16655)
- 易(16342)
- 业经(16129)
- 学(15231)
- 农业(14853)
- 制(13838)
- 务(13656)
- 财务(13605)
- 财务管理(13576)
- 企业财务(12996)
- 技术(12711)
- 地方(12311)
- 银(11966)
- 银行(11954)
- 融(11728)
- 金融(11727)
- 环境(11693)
- 机构
- 大学(272185)
- 学院(268931)
- 济(119724)
- 经济(117830)
- 管理(107214)
- 理学(94395)
- 理学院(93405)
- 管理学(91790)
- 管理学院(91275)
- 研究(91100)
- 中国(69251)
- 京(55740)
- 科学(53243)
- 财(52509)
- 财经(43573)
- 所(43432)
- 中心(41987)
- 农(41240)
- 经(40291)
- 研究所(39985)
- 经济学(39084)
- 业大(38561)
- 江(35470)
- 经济学院(35385)
- 北京(34555)
- 院(33565)
- 范(33557)
- 师范(33226)
- 财经大学(33156)
- 农业(32415)
- 基金
- 项目(193747)
- 科学(155760)
- 基金(146776)
- 研究(139794)
- 家(128834)
- 国家(127881)
- 科学基金(111204)
- 社会(93568)
- 社会科(89068)
- 社会科学(89052)
- 基金项目(76562)
- 自然(71736)
- 省(71384)
- 自然科(70245)
- 自然科学(70226)
- 自然科学基金(68992)
- 教育(64800)
- 划(61706)
- 资助(60298)
- 编号(53070)
- 部(44956)
- 重点(43823)
- 成果(41818)
- 国家社会(41204)
- 发(40862)
- 创(40678)
- 教育部(39280)
- 创新(38221)
- 科研(37934)
- 人文(37633)
共检索到379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立军 胡耀岭 马文秀
文章基于教育资源供需偏好惯性的视角,通过构建劳动质量与投入四维计量模型,测算了中国1982~2050年劳动质量与投入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1982~2010年,中国劳动质量与劳动投入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92%和4.92%,劳动质量提升对劳动投入增长贡献度为59.4%;中国劳动质量仍会在今后25年内继续保持年均3.,58%的增长,从而极大削弱劳动人口规模下降对劳动投入的影响,中国劳动投入将在2040年迎来拐点,并进入下降期,比单纯以劳动力数量所衡量的劳动投入下降推迟24年;随着劳动力市场上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劳动者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年长劳动者替代效应的减弱,2040年后中国劳动质量增速开始放缓,并于2050年前后进入平稳期。
关键词:
劳动质量 劳动投入 受教育程度 供求倾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少育
本文拓展了Rodriguez and Sbuelz(2006)模型,引入稳健性偏好来研究中国股市的惯性投资策略和对冲投资策略。稳健性投资者对惯性投资策略反应不足,部分执行反转投资策略,从而印证了实证研究所发现的中国股市在中短期内惯性效应夹杂着反转效应的情况;稳健性投资者对对冲投资策略反应过度,并且随着投资周期的变长,其与一般投资者的对冲投资策略差异拉大;风险规避系数大和存在稳健性偏好的投资者能够把投资策略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关键词:
稳健性偏好 惯性投资策略 对冲投资策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嵩淇 郭凤鸣 张世伟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根本举措。针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内卷”现象,本文结合参考依赖偏好理论,建立竞赛环境下失望厌恶个体的劳动供给模型,理论推演同伴努力对个体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并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推演发现,同伴努力对个体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取决于个体预期收益所构成的参考点:如果个体较关注绝对收益,参考点中自身预期物质效用权重较高,则同伴努力将产生挫败效应;如果个体较关注相对收益,参考点中同伴预期物质效用权重较高,则同伴努力将产生激励效应。如果同伴努力影响个体参考点的选择,则适度竞争会令劳动者关注相对收益并对同伴努力做出积极反应,而过度竞争则产生相反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同伴努力会对中国劳动者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内卷”现象。劳动者过度劳动主要缘于较强的同伴激励效应,而工资率解释“内卷”现象形成的能力相对有限。竞争关系较强、精神压力较大、个人主见较弱和面临工作奖金的劳动者更容易受到同伴激励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为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缓解“过度内卷”和减少“躺平”现象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全伦
认识和把握企业性质是研究企业收入分配的基础。基于对企业性质的一种新认识:企业是要素产权与企业产权之交易契约的履行过程,本文从企业产权(而非要素产权)的视角,诠释企业创立、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的企业产权逻辑,探寻企业收入分配及其形式的企业产权本质,构建一种"四位一体"产权公式:四类所有者(投资人、经理人、职工、政府),分别依据四类企业产权(直接价值产权、直接物质产权、个体间接物质产权、国家间接物质产权),索取四类企业收入(利息、薪金、工资、税收),研究企业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测算依据,试图从理论上探讨不合理企业收入差距的根源,力图促进实践多视角地探索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新方案。
关键词:
企业产权 收入分配 “四位一体”产权公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杰长 齐飞
基于服务经济时代来临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将习惯性偏好与人口结构两个变量引入服务消费函数。在利用跨省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习惯性偏好和人口结构都是影响居民服务消费的重要变量;习惯性偏好对服务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口结构变量中,少年儿童抚养比与居民服务消费呈正相关关系,老年人口抚养比和男女性别比皆与服务消费呈负相关关系。建议从健全社会保障、完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着手,引导居民扩大服务消费。
关键词:
习惯性偏好 人口结构 服务消费 动态面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荣旺 王建秀 游云天
基于劳动力个体的公平偏好构建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理论模型,采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微观数据与地区数据结合,考察了社会公平感与劳动力配置效率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个体的社会公平感显著影响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社会公平感越高,劳动力配置效率越高。机制分析表明,劳动力流动是社会公平感影响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有效中介渠道,即社会公平感越高的地区越能吸引劳动力流入,进而提升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地区教育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能显著调节社会公平感对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即社会公平感对劳动力错配的负效应在教育水平或市场化水平越低的地区越明显。以上结论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研究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也可为提升社会公平感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建军 张里 刘思峰
文章研究了政府节能政策对社会节能效果的贡献度测算问题。运用"有无对比法"思想,基于灰色GM(1,1)预测模型,从节约标准煤数量的角度测算了全社会的节能量;考虑到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内外部环境对节能效果的综合影响,建立了社会节能效果影响的指标体系,以表征节能政策在诸影响因素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综合评估方法,以定量测度影响社会节能效果的各类因素的贡献,进而测算出政府节能政策对社会节能效果的贡献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忠东 吕智浩 叶孔嘉
劳动参与率是影响劳动力变化的三要素之一。它一方面具备相对稳定的模式,另一方面又受到一系列个人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文章基于普查数据,着重分析了劳动参与的年龄模式和主要影响因素,并预测了未来劳动力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中国劳动参与年龄模式正趋向于稳定的倒"U"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城乡差异。回归结果表明,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可大大提高劳动参与,特别是女性的劳动参与,表明人力资本是未来劳动力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预测结果显示,劳动力规模10年后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负增长,同时中老年劳动力的比重也会大幅上升。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劳动力变化所带来的震荡。
关键词:
劳动力增长 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预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颖
人力资本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劳动者的职业选择,但难以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上高学历劳动者就业偏好集中于风险较低行业和代际间职业流动性偏低的现实。本文在劳动者职业选择分析中引入劳动者风险偏好异质性,使用CHNS1989-2011年的数据对这种风险偏好的代际传递及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尝试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较显著的风险代际传递现象,劳动者的风险态度不仅存在于个体间的差异,也存在于单一劳动者不同年龄层次上的差异。(2)这种风险的代际传递影响着子女的职业选择,是代际职业流动性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3)导致这种风险代际传递的内在原因,在于子女同家庭成员间内部行为互动,以及子女与同群者的外部行为互动。因此,中国目前社会上"二代"现象的产生,除了与子女人力资本积累程度相关外,还与劳动者对风险的基本态度相联系。年轻一代劳动者在职业选择方面的保守行为,实际上是中国社会目前整体厌恶风险现实的一个具体体现。
关键词:
职业流动性 风险偏好 代际传递 子承父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颖
人力资本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劳动者的职业选择,但难以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上高学历劳动者就业偏好集中于风险较低行业和代际间职业流动性偏低的现实。本文在劳动者职业选择分析中引入劳动者风险偏好异质性,使用CHNS1989-2011年的数据对这种风险偏好的代际传递及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尝试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较显著的风险代际传递现象,劳动者的风险态度不仅存在于个体间的差异,也存在于单一劳动者不同年龄层次上的差异。(2)这种风险的代际传递影响着子女的
关键词:
职业流动性 风险偏好 代际传递 子承父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城市劳动力市场”课题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欣悦 诸培新 余春莲
本研究基于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山地区域农户的实地抽样调查,运用Probit模型与多重中介模型,探讨了山地区域农村产业发展及其细分产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与转移行为的影响,为如何通过提高农村内生动力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安居乐业提供现实意义。研究表明:1)山地区域农村产业发展能够有效吸引农村劳动力,产业影响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2)从机制作用来看,在农村产业发展情况下,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影响山地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与行为的基础因素,但比较收益是决定性因素。3)从细分产业来看,农村劳动力对基于山地区域特色发展的特色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具有更强的偏好。因此,本文建议完善山地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山地区域特色产业的扶持与发展,同时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转移政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展
本文基于劳动工作时间从行业、性别、年龄和教育4个维度构建劳动数据,进而从行业层面测算1978—2018年我国劳动质量的改善状况,并探索现有研究用就业人数测算劳动投入的做法给行业层面劳动质量测算结果带来的影响。1978—2018年,我国整体劳动质量改善的年均变化率为2.14%,对劳动投入的贡献呈现逐渐提升的态势,且自2008年起超过劳动投入增长率。各行业劳动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服务业劳动质量的提升更为明显。采用就业人数测算劳动投入高估了工业部门的劳动质量改善,却大幅低估了非工业部门尤其是服务业的劳动质量改善,最终低估了我国整体劳动质量改善。行业维度即劳动力跨行业流动曾是我国劳动质量改善的主要源泉,但是其重要地位自2008年起被教育维度取代。年龄维度对我国整体劳动质量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变动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基于研究发现,本文建议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劳动要素流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继续加大教育投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减少制约劳动者跨行业流动的障碍,鼓励劳动者遵循市场规律流动。
关键词:
劳动投入 劳动质量 行业来源 维度来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邹朋飞 李涛
本文以国内指数分级基金为样本,采用技术分析方法来判断指数分级基金所标的指数的短期趋势,利用分级基金的杠杆,证明中国股票市场的确存在短期的惯性效应;运用CAPM模型以及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对超额收益进行风险调整后,发现存在与短期趋势相关的异常收益,价值型基金的收益要优于成长型基金,中小规模基金的收益要优于大规模基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攀艺 尹君
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传统经济学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不能作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本文将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平偏好引入劳动关系,并研究其如何影响劳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公平偏好可以显著提高其与企业之间心理契约的稳定性,进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并通过经验性分析揭示了公平偏好改善劳动关系的微观传导机理,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理论借鉴,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公平偏好 心理契约 和谐劳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