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51)
- 2023(5895)
- 2022(4793)
- 2021(4617)
- 2020(3844)
- 2019(8988)
- 2018(8666)
- 2017(16372)
- 2016(8710)
- 2015(10003)
- 2014(9549)
- 2013(9689)
- 2012(9010)
- 2011(8362)
- 2010(8131)
- 2009(7364)
- 2008(7195)
- 2007(6119)
- 2006(5429)
- 2005(4974)
- 学科
- 济(41621)
- 经济(41583)
- 方法(20649)
- 业(20150)
- 数学(19518)
- 管理(19472)
- 数学方法(19425)
- 中国(15125)
- 企(12963)
- 企业(12963)
- 农(11985)
- 贸(10751)
- 贸易(10746)
- 易(10609)
- 农业(8094)
- 财(7329)
- 制(6939)
- 业经(6682)
- 学(6339)
- 银(6250)
- 银行(6231)
- 行(6116)
- 关系(6027)
- 融(5860)
- 金融(5860)
- 环境(5795)
- 出(5774)
- 劳(5734)
- 劳动(5716)
- 发(5434)
- 机构
- 大学(130687)
- 学院(126483)
- 济(65602)
- 经济(64837)
- 研究(49590)
- 管理(47195)
- 理学(41253)
- 理学院(40770)
- 管理学(40215)
- 管理学院(39976)
- 中国(38670)
- 京(27886)
- 科学(27225)
- 财(26137)
- 所(24565)
- 经济学(22758)
- 研究所(22703)
- 农(22027)
- 财经(22003)
- 中心(21296)
- 经济学院(20625)
- 经(20559)
- 业大(18339)
- 北京(18097)
- 农业(17493)
- 院(17200)
- 财经大学(16782)
- 江(15970)
- 范(15827)
- 师范(15682)
- 基金
- 项目(87216)
- 科学(70410)
- 基金(67997)
- 研究(62594)
- 家(60390)
- 国家(59980)
- 科学基金(50896)
- 社会(44057)
- 社会科(42077)
- 社会科学(42066)
- 基金项目(35215)
- 自然(31308)
- 自然科(30669)
- 自然科学(30660)
- 自然科学基金(30196)
- 省(29190)
- 教育(28712)
- 资助(28544)
- 划(26404)
- 编号(22297)
- 部(21825)
- 中国(20575)
- 国家社会(20492)
- 重点(19824)
- 教育部(19101)
- 发(18567)
- 成果(18258)
- 创(17719)
- 人文(17560)
- 大学(17138)
共检索到186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柏培文
本文测算了我国及省际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程度。全国总体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城乡劳动力扭曲程度大致呈现波浪式下降,城市内劳动力扭曲程度则呈现阶段性增加的态势,城乡劳动力扭曲是导致劳动力配置扭曲的主要因素;从全国劳动力配置扭曲贡献因素来看,各产业间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差异直接反映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而各产业内部所形成的劳动资源扭曲在总体上具有消减作用;进一步观察各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扭曲状况,可见第一、三产业内劳动力资源扭曲程度长期并不高,但近年来增加态势明显,第二产业扭曲程度较高,但有下降趋势,而部门间的扭曲程度则呈现缓慢增长特点。从省际来看,各省份总体和城乡劳动力扭曲程度呈下降趋势,而城市则呈现增加...
关键词:
劳动要素 配置扭曲 测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柏培文 杨志才
本文根据产业间要素边际产出差异考察了长三角地区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状况及其经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总体来看,在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上,江苏、浙江和上海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江苏配置扭曲最高,浙江其次,上海相对较低,这一特征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是一致的。在对劳动和资本要素扭曲影响方面,市场化水平、教育水平、对外开放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降低长三角的劳动要素扭曲程度,而信息水平在整体上增加了劳动要素扭曲程度。市场化水平、信息水平、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长三角资本扭曲的降低,而...
关键词:
长三角 要素配置扭曲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新宇 郑国强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层面的劳动力市场扭曲指数,从配置扭曲和价格扭曲双重视角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倒"V"型变化特征。劳动力配置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均会显著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TP)上。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会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随着户籍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的改善,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将得以缓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宁 史晋川
要素价格扭曲是指生产要素的价格结构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通过测算每种要素边际产出与实际价格的对比,可以直接测度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通过对比分析测度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研究成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建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中国整体经济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结果表明:我国要素份额在长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资本和劳动要素价格均存在负向扭曲,且大多数时期内,资本的扭曲程度比劳动的扭曲程度高。
关键词:
要素价格 扭曲 测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韬 孙潇筱 褚晓琳
本文基于线性规划,建立重点行业间的资本要素优化模型,通过估算各重点行业的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及其产出弹性,得到各行业优化后的资本配置量和总产出,最后运用基于Fre-Primont指数的DEA方法测算各行业资本配置优化前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发现:重点行业间资本投入过度与资本投入不足现象并存,其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资本要素投入过度,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资本投入不足;矫正各行业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后行业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明显增大;矫正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可以通过提高剩余混合效率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宏伟 卢慧颖
提高劳动效率是改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文章利用中国29个省份1999—2020年的数据,采用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方法,考察在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影响下技术进步对劳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国劳动效率呈上升态势,沿海经济区的劳动效率明显超过内陆地区。(2)中国劳动要素价格扭曲指数逐渐提高,劳动要素价格扭曲程度渐趋加剧,劳动要素市场有效性呈下降态势。(3)技术进步与劳动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技术进步提高时,劳动效率也将提升,技术进步能有效提升劳动效率。政府应重点完善劳动要素市场化机制,实现技术进步对劳动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劳动效率 技术进步 市场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翼然 李贻东 靳来群 张瑞
要素配置体制改革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然而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我国要素配置优化的着力点在哪?通过引入中间投入要素,并放松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本文对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展开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在结构性改革政策下,2015年开始我国各类部门间错配有所缓解,但是部门内企业间错配在2008年后呈现加重趋势,使得2008年后我国整体资源错配问题逐年加重,尤其是中间投入错配。截至2018年资源错配导致我国TFP损失了10.23%,其中资本错配最为严重,中间投入错配其次,劳动错配最轻。(2)纵向比较而言,部门内企业间错配比部门间错配更为严重。而就部门间错配而言,行业间错配最为严重,地区间其次,所有制间最轻,分生产要素后也是如此。(3)分部门内部而言,纺织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电子业,东南与西部地区,以及地方国有部门内部的错配问题相对严重或逐年快速加重,亟需解决。(4)就结构性改革方向,机械电子业的资本投入、冶金业的劳动投入,东南地区的各类要素投入,以及非国有企业的中间投入都严重不足,亟待弥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史清华 盖庆恩
要素市场扭曲会导致农户个体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最终降低农业的总量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运用2003-2007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户家庭生产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与总量TFP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区农户要素配置的扭曲存在显著的差异:从扭曲水平和发散程度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扭曲较为严重,中部、东北地区的配置效率较高。即使不考虑技术因素,如果有效消除资本和劳动配置的扭曲,农户的农业TFP有望再增长20%以上,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改进空间超过30%。要素配置的扭曲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村非农就业机会、金融市场和土地规模。促进社会转型...
关键词:
TFP 资源配置不当 市场扭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柄权 李国平
文章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标准构建了要素配置效率的衡量指标,利用中国18个工业行业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单个要素价格的绝对扭曲和相对扭曲均显著降低了该要素的配置效率;其次,资本和劳动要素配置效率间存在联动效应,二者呈正向反馈关系。因此,旨在提升资本和劳动要素配置效率的市场化改革应密切配合,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不可顾此失彼。文章对于我国当前矫正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促进企业间的有效竞争以及行业间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建勋
本文将劳动收入份额与现实存在的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深化特征联系起来,以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一方面,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的研究,推测并观察得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严格的计量分析也显示,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劳动价格相对扭曲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与利率/工资率比率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即要素价格相对扭曲(人为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了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其传导途径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欲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必须加快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袁鹏 朱进金
本文建立了要素市场扭曲条件下的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并基于该系统将劳动相对份额的变化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效应、资本深化效应和技术进步偏向效应。采用198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论为:研究期间,要素替代弹性一直大于1,表明资本和劳动为总替代关系;由于要素间为替代关系,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从而提高了劳动相对资本的边际产出;整体上,资本价格为负向扭曲,劳动价格为正向扭曲,即资本价格低于其边际产出,而劳动价格高于其边际产出;劳动相对份额的下降由资本深化和价格扭曲共同造成,两者分别使其年均下降2. 16%和2. 04%,而技术进步偏向效应使劳动相对份额年均上升4.17%,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前两种因素的负面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建勋
本文将劳动收入份额与现实存在的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深化特征联系起来,以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一方面,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的研究,推测并观察得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严格的计量分析也显示,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劳动价格相对扭曲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与利率/工资率比率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即要素价格相对扭曲(人为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了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其传导途径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任韬 阮敬 张潇潭
本文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生产要素在三次产业间的优化配置模型,并使用该模型计算出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生产要素配置扭曲程度进行了估算。更进一步,本文使用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基于卡尔曼滤波法对生产要素配置在扭曲和优化两种状态下的要素产出时变弹性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生产要素的配置处于扭曲状态,该扭曲导致要素产出弹性低于应有的水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要素配置的扭曲的主要原因是限制生产要素在产业间自由流动的政策性障碍以及对
关键词:
生产要素 配置扭曲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攀 李文溥
压低要素价格实现了低成本的高增长,但也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经审计后公开披露的经营数据,应用对企业层面生产函数估计的改进范式,本文测算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力和资本价格扭曲引起的资源误置程度。研究发现:(1)2006年以来,企业间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出现了背离趋势,前者的错配程度加深,而后者整体上有所缓和;(2)对劳动要素而言,政治关联度较低的民营企业劳动力产出缺口较低,使用效率较高,基于政治关联形成的劳动力比价扭曲则加剧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中劳动力资源误置;(3)对资本要素而言,多数上市公司都存在负向扭曲,但错配趋于改善。在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高政治关联度上市公司中,资本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妍 张建平 李晶维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措施,其中,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制度保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以中国1998-2014年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前沿算法核算创新效率作为核心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门槛特征分析方法,得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改善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的负面效应这一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