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1)
2023(7848)
2022(6569)
2021(6189)
2020(5167)
2019(11926)
2018(11512)
2017(22060)
2016(11691)
2015(13659)
2014(13013)
2013(13300)
2012(12269)
2011(11183)
2010(11191)
2009(10482)
2008(10204)
2007(8639)
2006(7607)
2005(7070)
作者
(33006)
(27454)
(27372)
(26166)
(17558)
(13122)
(12564)
(10700)
(10476)
(9685)
(9427)
(9238)
(8804)
(8603)
(8559)
(8488)
(8284)
(8032)
(7889)
(7850)
(7002)
(6515)
(6510)
(6274)
(6128)
(6124)
(5931)
(5791)
(5518)
(5479)
学科
(54617)
经济(54563)
(32684)
管理(31498)
方法(26194)
(24514)
企业(24514)
数学(23498)
数学方法(23354)
中国(17612)
(15334)
贸易(15329)
(15114)
(14422)
(10886)
(10014)
金融(10014)
业经(9835)
(9337)
农业(9322)
(8897)
银行(8874)
(8687)
(8636)
关系(8189)
环境(7829)
(7764)
(7175)
(6786)
理论(6721)
机构
大学(175876)
学院(171488)
(85049)
经济(83990)
管理(65153)
研究(64828)
理学(56643)
理学院(56002)
管理学(55337)
管理学院(54998)
中国(50317)
(37477)
科学(35323)
(34800)
(32294)
研究所(29683)
财经(28791)
经济学(28371)
中心(27682)
(26796)
(26589)
经济学院(25655)
北京(24374)
业大(23221)
(22703)
(22102)
(21968)
师范(21778)
财经大学(21728)
农业(21269)
基金
项目(114546)
科学(91914)
基金(87662)
研究(83658)
(76933)
国家(76376)
科学基金(65114)
社会(57497)
社会科(54817)
社会科学(54806)
基金项目(44857)
自然(40129)
(39348)
自然科(39273)
自然科学(39265)
自然科学基金(38658)
教育(38359)
资助(37291)
(35201)
编号(31002)
(27900)
重点(25874)
国家社会(25826)
成果(25644)
中国(25220)
(24583)
教育部(24439)
(23466)
人文(23003)
大学(22196)
期刊
(85675)
经济(85675)
研究(54231)
中国(33685)
学报(25245)
科学(24504)
(24421)
管理(23313)
(23131)
大学(19764)
学学(18495)
农业(16457)
经济研究(16259)
(16182)
金融(16182)
教育(16017)
国际(15003)
财经(14572)
(14472)
技术(13159)
(12733)
世界(12533)
问题(12011)
业经(11263)
(10496)
统计(8804)
技术经济(8504)
(7448)
商业(7168)
资源(7077)
共检索到256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平平  
文章基于全球2000—2019年数据,利用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对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行测算,并拓展贸易附加值测算模型从劳动报酬份额、劳动嵌入深度两个角度,解析中国与国际主要经济体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时空演变差异。结果显示: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来看,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国际比较来看,世界各国劳动报酬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国劳动要素报酬份额时空演变不同于其他国家,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2007年以前世界总体劳动嵌入深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中国与欧盟、美加澳劳动嵌入深度持续上升,新兴经济体、日韩劳动嵌入深度有所下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平平  
文章基于全球2000—2019年数据,利用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对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行测算,并拓展贸易附加值测算模型从劳动报酬份额、劳动嵌入深度两个角度,解析中国与国际主要经济体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时空演变差异。结果显示: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来看,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国际比较来看,世界各国劳动报酬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国劳动要素报酬份额时空演变不同于其他国家,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2007年以前世界总体劳动嵌入深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中国与欧盟、美加澳劳动嵌入深度持续上升,新兴经济体、日韩劳动嵌入深度有所下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日明  韩渊源  李丹  
在价值链分工下的贸易利益越来越表现为参与分工的要素收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增加值出口国,但其增加值规模是否与贸易利益相匹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选取美国作为主要的对比和参照国,对中国参与价值链分工的劳动要素收入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增加值核算的要素收入分配模型对中美两国的劳动要素收入进行了测算,并利用HSDA方法对影响劳动要素收入变动的要素质量进行重点分析。结果发现:中国虽为增加值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但其贸易利益远低于美国;在价值链分工下的中国要素收益更多地表现为资本要素收益,而美国则表现为劳动要素收入;中国与美国的单位劳动收入差距不断地扩大,细分技能后发现,中国与美国在高、中、低技能劳动要素收入之间均呈现收入差距拉大;要素质量已经成为影响劳动要素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中美之间劳动要素收入差距主要由要素质量导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雯  孙照吉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测算增加值出口视角下的劳动要素含量,对KPWW方法下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标进行改进,并利用1995—2009年WIOD数据,验证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单位增加值出口劳动含量及劳动技能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导致单位增加值出口中的劳动要素含量下降,全球价值链地位主要通过禀赋效应影响单位增加值出口劳动含量;全球价值链地位越高,增加值出口中包含的低技能劳动比重越小;由技术进步引致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上升,扩大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出口低技能劳动含量的负效应;由资源型产品出口引致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提高,并不会使出口低技能劳动含量比重大幅下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雯  孙照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  孙文远  余泳泽  
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全球价值链深度参与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变动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生产任务的全球价值链模型和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研究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显著提升了高、中、低技能劳动就业,其中,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最快。相比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品,传统制造品全球价值链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增加更快。进一步对技能劳动就业影响因素进行的分解表明,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全球总需求增加和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中、低技能劳动就业主要源于全球总需求增加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降低了中、低技能劳动就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丹  崔日明  
价值链分工下贸易利益越来越表现为参与分工的生产要素收入。借助于MRIO模型,本文构建了基于增加值出口的要素收入分配模型对劳动收入进行了测算,利用SDA方法解析出影响劳动收入变动的要素质量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从劳动和资本两类要素整体收益来看,中国劳动要素收入不高,要素收益更多地表现为资本收益;从单位劳动要素收入及其技能细分来看,中国与世界主要区域之间的单位劳动收入以及高技能与中低技能劳动收入之间均出现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SDA方法分解后发现,要素质量因素成为决定国家(区域)要素收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国家(区域)之间要素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翔  李洲  
本文综合考虑"物理定位"和"经济定位"的双重影响,改进了现有上游度指标测度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基础数据,测算了行业上游度和出口上游度等指标,并结合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对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演进趋势进行分解分析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处于中低端。综合考虑"经济定位"后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改善趋势,但这一变化主要来自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服务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仍趋于恶化。因此,为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分工地位,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双管齐下",不仅要依托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更应以服务贸易为抓手努力促进服务出口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翔  李洲  
本文综合考虑"物理定位"和"经济定位"的双重影响,改进了现有上游度指标测度方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基础数据,测算了行业上游度和出口上游度等指标,并结合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对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演进趋势进行分解分析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处于中低端。综合考虑"经济定位"后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改善趋势,但这一变化主要来自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服务业价值链分工地位仍趋于恶化。因此,为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分工地位,中国未来的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胜  顾乃华  陈秀英  
本文基于产品与功能双重嵌入结构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研究假说,并利用40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与要素禀赋结构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全球价值链嵌入加深将会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且影响程度与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有关;第二,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向效应,会随着要素禀赋结构转换、资本积累进程的加深不断减弱;第三,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不同技能类型的劳动者收入占比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收入占比的负向影响相对更小;第四,不同价值链嵌入结构对劳动收入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吕延方   项云   王冬  
本文拓展LRS产品内分工模型,从技术溢出和产业链溢出双重角度,检验数字服务要素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一国(地区)内部数字服务要素流动,有利于提升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出口贸易活动隐含的数字服务要素流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正向影响,而进口贸易活动隐含的数字服务要素流入则因贸易成本起主导作用,对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负向影响。研究还发现,前向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后向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表明制造业发展更易受到外部需求力量协同带动,形成价值链升级的驱动力。此外,降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提升经济体发达程度,会增强数字服务要素流动的全球价值链攀升效应。本文研究为中国数字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长庚  柏园杰  
由于统计口径、测算方法等不一致,劳动收入份额难以进行动态跟踪和国际比较。为此,本文调整劳动收入份额测算方法,重新界定了分子中统计口径的变化与混合收入的划分方式,论证了以国民收入作为分母的合理性。基于1978—2017年收入法GDP、1992—2020年资金流量表、1987—2020年投入产出表等数据的测算结果显示,1978—2020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均值为68.1%,呈向右倾斜的N型变化趋势,近年已回升至均值附近,中国劳动收入仍居于主体地位。与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数据进行国际比较发现,1978—2020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均值与法国、英国等国差距为6.7%。本文测算方法改善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时期可比性和国际可比性,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历史核算资料修订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光锋  杨国才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和调整,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被赋予新的内涵。文章从中间产品和增加值贸易视角,基于WIOD数据库和WWZ模型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制造业国内增加值DVA和RDV比重上升,国外增加值FVA比重下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多环节生产的能力不断提升;2004—2018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度缓慢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呈下降态势,但前向参与度上升,中间产品出口增加值占比提升;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在参与分工中价值链提升及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存在异质性的影响。资源禀赋和生产环节技术密集度差异影响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和地位;计算机光电设备、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前向垂直专业化(VS1)程度有所上升,从依靠进口中间产品逐步向生产中间产品出口国位置转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倪红福   田野  
本文构建了纳入要素国民权属异质性的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测度新框架,测度分析了2005—2016年各国经济的国内国际循环,并对各类循环进行因素结构分解。研究发现:中国纯国内经济循环比重逐渐接近美国和日本的水平,呈现大国具有的国内经济循环特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在体量层面基本成型;中国各行业内循环比重逐渐变大,但制造业外循环比重依然较高;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应仅是内外循环比重大小问题,更应该注重质量,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同时也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媛  綦建红  
针对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热点问题,从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出发,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WIOD数据库和UIBE GVC Index数据库,实证检验了企业嵌入GVC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嵌入GVC能够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其中资本深化渠道会缓解这种负向影响,技术偏向与垄断加成渠道则发挥了相反的作用;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嵌入GVC时对劳动收入份额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最高,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企业参与中间品贸易的生产分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程度超过纯国内和传统贸易部分;复杂GVC嵌入的负向影响程度要高于简单GVC嵌入。研究结论再次强调了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而鼓励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参与GVC生产网络是必由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