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6)
2023(6123)
2022(4878)
2021(4862)
2020(3802)
2019(8876)
2018(8483)
2017(15917)
2016(8336)
2015(9689)
2014(9191)
2013(9529)
2012(8962)
2011(8403)
2010(8157)
2009(7494)
2008(7399)
2007(6327)
2006(5579)
2005(5276)
作者
(22742)
(19180)
(18869)
(18399)
(12089)
(9013)
(8482)
(7446)
(7311)
(6704)
(6569)
(6268)
(6206)
(6078)
(5975)
(5931)
(5614)
(5529)
(5484)
(5099)
(4715)
(4527)
(4490)
(4335)
(4296)
(4268)
(4086)
(3774)
(3772)
(3734)
学科
(41152)
经济(41108)
(20538)
管理(20272)
方法(18870)
数学(16856)
数学方法(16804)
中国(15944)
(14857)
企业(14857)
(11582)
贸易(11575)
(11423)
(11189)
(7508)
业经(7487)
(7345)
农业(7333)
(6743)
银行(6736)
(6642)
金融(6642)
(6625)
关系(6292)
(5929)
(5802)
(5522)
(5446)
(5387)
劳动(5370)
机构
大学(127255)
学院(123048)
(65565)
经济(64764)
研究(49817)
管理(45994)
理学(39767)
中国(39566)
理学院(39329)
管理学(38942)
管理学院(38704)
(27300)
(27045)
科学(24874)
(24411)
经济学(22562)
财经(22428)
研究所(22196)
中心(21174)
(20904)
经济学院(20304)
北京(18202)
(17541)
财经大学(17069)
(16463)
(16231)
师范(16138)
(15175)
科学院(14966)
研究中心(14631)
基金
项目(81018)
科学(66175)
基金(63963)
研究(60847)
(55710)
国家(55319)
科学基金(47297)
社会(43319)
社会科(41256)
社会科学(41250)
基金项目(32395)
自然(27910)
教育(27899)
自然科(27337)
自然科学(27332)
自然科学基金(26903)
资助(26680)
(25465)
(23451)
编号(22349)
(20926)
中国(20410)
国家社会(20121)
成果(18836)
教育部(18670)
重点(18382)
(17225)
人文(17029)
(16330)
社科(16106)
期刊
(68324)
经济(68324)
研究(41966)
中国(26861)
(18657)
管理(18444)
科学(17473)
学报(16307)
(15196)
大学(13405)
经济研究(13165)
(12552)
金融(12552)
学学(12459)
财经(12140)
教育(11864)
农业(10796)
(10722)
(10703)
世界(10390)
国际(10278)
问题(9375)
技术(9092)
业经(8222)
(6915)
技术经济(6105)
统计(5781)
经济问题(5530)
现代(5289)
理论(5198)
共检索到190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学英  朱轩  康璐  
技能形成是劳动者获得技术、技巧和能力的过程,成就这个过程的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安排,涉及到政府、行业企业、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等多个利益相关者,且有着较强的路径依赖。技能形成的路径有内部技能形成、外部技能形成和内外融合技能形成三种。回溯历史,在手工劳动阶段,学徒制占主导,是典型的内部技能形成路径;在大工业生产阶段和现代大生产下,正规职业教育作为外部技能形成路径满足了经济体量扩张的需求;随着外部技能形成中劳动力习得技能与生产脱节的劣势凸显,内外融合技能形成路径因兼具双重优势而成为未来的演进趋势。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经济体制和劳动力市场制度是技能形成路径演进的前因变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顾严  
劳动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是近年来我国初次分配中的突出问题。它制约着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限制了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程度。由于工资收入是劳动者收入最主要的组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董照星   罗生全  
劳动者是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者形象的统一体,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是劳动者形象的内在表征。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知识型劳动者、创新型劳动者和技能型劳动者。以职业教育为载体塑造各种类型的劳动者形象,既可以挖掘技能禀赋,又可以传播技能文化,还能将技能禀赋和技能文化转化为劳动者形象资本。职业教育通过处理劳动者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按照“自塑”劳动者形象的技能积累与形成逻辑和“他塑”劳动者形象的社会接纳与融合逻辑,造就了劳动者形象生于职业教育,但独立于职业教育成长,体面融入社会建设的劳动范式。为了树立技能型社会建设者的劳动者形象,应在“劳动者附近”形成“校家社”共同在场的交叠角色,开发劳动者形象塑造的核心要素;重构“连贯的自我身份认同”,实现“职教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技能型劳动者—劳动者”的角色转变和身份叙事;将劳动者形象塑造视为文化再生产机制,构建劳动者形象的社会实践图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姬旭辉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非生产劳动出现了显著的增长趋势,其直接原因包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体系的长期衰退,生产部门利润率的下降,以及在新自由主义主导下金融化的蓬勃发展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资本积累过程中价值生产与实现之间的矛盾。非生产劳动的发展成为价值生产与实现矛盾的一种暂时性解决办法,但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为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埋下了伏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威  
新型劳动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具有适应先进生产力质态、善于使用新型生产工具、具备多维知识和复合技能等特点。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跨界属性、时代属性,使得职业教育能够在新型劳动者培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培育新型劳动者是新阶段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适应性的应有之义。要通过强化要素创新性配置、建立动态化调整机制、构建工程师培养体系、加强制度化顶层设计、开展新样态劳动教育,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施霞  吴真  王进  
利用自编的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由五个维度构成,即信息处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计划技能、技术技能、合作技能;我国劳动者职业核心技能各个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为:合作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计划技能、技术技能、信息处理技能;我国劳动者五大核心技能与劳动者工作绩效呈显著相关;不同收入人群在五大职业核心技能得分上差异显著。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丽君  曾群峰  蔡治  
技能型劳动者为国家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技能支撑。提高技能型劳动者的职业发展空间,是建设技能型社会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选取1978年以来51份相关政策文本,构建以共生理论的共生单元、基质和界面为空间维度,以技能型劳动者职业生涯演进阶段为时间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运用Nvivo软件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40余年来我国技能型劳动者职业演进政策经历了职业构建探索、职业培养转型、现代技术融合和职业生涯全面推进四个时期,存在共生空间分布均衡性不足、终身发展时间序列连贯性不强、职业演进时空协同效应不高等问题。建议加强共生界面与单元调控,优化职业发展共生空间;加强职后发展服务,完善时间连贯性强的终身技能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演进系统时空契合度,合力建设技能型社会。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竞  
英国教育界学者以及政府决策部门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对劳动者的技能形成问题进行研究,近年来对该课题的关注程度更是有增无减。本文根据这方面研究成果的特点,主要从技能形成体系(或制度)的模式和实施高技能发展路线的条件与局限两个角度对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帮助国内教育学者更好地了解英国有关技能形成问题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现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法奇  郑坚  吴婵  
学校的出现是人类教育发展到有文字阶段后用以完成高一级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发明。学校产生以后的演进逻辑是:早期学校的分隔家庭功能与去个性化取向;古代学校的多类型发展与鲜明的等级化倾向;近代学校的等级制打破与学校阶梯制的建立。在现代阶段,教育家们通过对学校的实验和改造,使学校发生重大变化。差异化、个性化、多层次、多类型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对学校教育的改革及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管晓明  
二元经济下劳动力的流动和收入再分配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标准的刘易斯模型所体现的经济及制度环境入手建立模型,分析劳动者技能、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再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照中国当前实际指明问题所在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妥善处理劳动力流动及再分配问题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磊  黄晓昱  张丽华  
管政府对改善和加强劳动法的承诺仍然是保护劳动权的首要保障,市场机制也可以在促进劳动权的进步方面有所作为。本文考察了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就业增长的劳动力吸收率来评估这些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并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GDP预期增长率和基于回归的就业增长弹性数据预估接下来五年的就业增长率。研究发现,在接下来的五年内,某些亚洲国家的预期GDP和就业增长率高于劳动力的增长率,这意味着在某些行业部门将出现劳动力短缺,未来的劳动力不足以支撑现有的发展模式,所以产业升级的需求十分紧迫。最后,论文给国际劳工组织提供了政策启示和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公茂刚  李汉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农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持之以恒的支援农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建党一百年来,财政支农政策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减租减息"、支援合作经济与价格"剪刀差"汲取并存、"予多取少"多样化财政投入、取消农业税与农业补贴加强以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五个时期。财政支农政策的目标任务也经历了"救农、助农、兴农、富农、强农"的历史转变。财政支农政策的内容体系逐渐由单一向全面转变,财政支农机制日益健全完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未来财政支农政策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长效投入机制,优化结构、精准支农,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源不断投入,提升农村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与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兴芳  
劳动教育有着独特的意涵,在我国不同形态的历史发展中,彰显出不同的气质:从原始阶段将教育寓于劳动之中,到先秦时期"劳心者"的教养教育与"劳力者"的劳动教育并存,再到封建社会建立在"劳力者"之上的"教养"教育,最后到近代社会劳动补习学校、勤工俭学等的别样形态。从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我国劳动教育在阶级社会有着鲜明的阶级性,与职业技术教育息息相关,继承与发扬着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新时代我国的劳动教育,应在其历史演进逻辑的基础上,焕发出独具生命特质的价值与内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元祥  刘艳  
纵观我国新课改20年来教学设计的历史演变,教学设计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发展进程。以知识授受为中心的教的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学的设计、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系统设计,表现出教学设计在价值取向、教学设计重心、教学设计逻辑,以及学习行为、教学方式、教学系统设计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并逐步确认了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与教学活动主导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定位。教学设计发展历程始终围绕着教学设计的内生逻辑展开:从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到教与学关系之间的互动逻辑,再到教学形式与学习活动的相适应,以及教学系统复杂性与教学设计有限性的内在矛盾。关注教—学—评一致、学习技术融合、学科育人、学科实践以及深度学习等,成为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院  李艳娜  
本文在梳理了民国以来职业教育学制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其演进逻辑,认为其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政府主导的外在驱动,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及职业教育学制自身的递进发展。进而,以学制演进脉络作为现实基础和起点、以学制的演进逻辑为理论依据,对我国职业教育学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