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5)
- 2023(10913)
- 2022(9364)
- 2021(8818)
- 2020(7521)
- 2019(17924)
- 2018(17502)
- 2017(33068)
- 2016(18037)
- 2015(20859)
- 2014(20832)
- 2013(21141)
- 2012(20219)
- 2011(18361)
- 2010(18269)
- 2009(17335)
- 2008(17320)
- 2007(15261)
- 2006(13383)
- 2005(12383)
- 学科
- 济(83545)
- 经济(83466)
- 业(45675)
- 管理(45067)
- 方法(39675)
- 数学(36132)
- 数学方法(35874)
- 企(33094)
- 企业(33094)
- 中国(25866)
- 农(23131)
- 财(19395)
- 贸(18147)
- 贸易(18139)
- 易(17747)
- 学(17691)
- 农业(15725)
- 制(15272)
- 业经(14748)
- 地方(14390)
- 银(13816)
- 银行(13765)
- 行(13208)
- 融(13204)
- 金融(13201)
- 和(11210)
- 环境(11065)
- 务(10640)
- 财务(10622)
- 财务管理(10589)
- 机构
- 大学(270623)
- 学院(264587)
- 济(122688)
- 经济(120615)
- 研究(102876)
- 管理(96407)
- 理学(82391)
- 理学院(81390)
- 管理学(80052)
- 管理学院(79568)
- 中国(79492)
- 科学(61838)
- 京(59216)
- 所(54222)
- 财(53780)
- 农(52044)
- 研究所(49434)
- 中心(45428)
- 财经(42794)
- 农业(41445)
- 业大(41304)
- 经济学(40450)
- 经(39222)
- 江(39016)
- 北京(38239)
- 经济学院(36633)
- 院(36251)
- 范(33587)
- 师范(33161)
- 财经大学(31954)
- 基金
- 项目(174264)
- 科学(136371)
- 基金(129486)
- 研究(122208)
- 家(115826)
- 国家(114973)
- 科学基金(95721)
- 社会(79618)
- 社会科(75549)
- 社会科学(75528)
- 基金项目(66901)
- 省(63819)
- 自然(61728)
- 自然科(60313)
- 自然科学(60287)
- 自然科学基金(59297)
- 划(56087)
- 教育(55538)
- 资助(55194)
- 编号(46638)
- 部(40581)
- 重点(40383)
- 成果(38641)
- 发(38252)
- 创(35176)
- 国家社会(34770)
- 教育部(34321)
- 中国(34281)
- 科研(34227)
- 创新(33263)
- 期刊
- 济(129934)
- 经济(129934)
- 研究(82598)
- 中国(56286)
- 学报(47815)
- 农(46487)
- 科学(42714)
- 财(41396)
- 大学(35440)
- 管理(34751)
- 学学(33374)
- 农业(31687)
- 融(26088)
- 金融(26088)
- 教育(23812)
- 经济研究(22965)
- 财经(22251)
- 技术(21566)
- 经(19367)
- 业(18644)
- 问题(17824)
- 业经(17713)
- 贸(17539)
- 国际(16085)
- 世界(15833)
- 技术经济(14269)
- 统计(13771)
- 版(13307)
- 理论(12298)
- 资源(11848)
共检索到409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展
劳动生产率增长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此从增长动力和行业层面两个角度解析中国劳动生产率在1978—2018年的增长来源,并探索2008年以来增长动力转换和行业来源变动。研究发现(:1)资本深化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且在2008—2018年的增长促进了2008年以来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上升;劳动质量改善对劳动生产率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对劳动生产率增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且在2008—2018年的下降抵消了一半由资本深化和劳动质量改善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2)制造业和市场服务业部门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行业来源,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在2008—2018年的上升;在整个研究期内,服务业劳动时间是经济整体劳动时间增长的主要行业来源;2008—2018年各行业劳动时间增长率的下降导致了经济整体劳动时间增长率的下降。因此,政府应加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以促进行业尤其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同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消除限制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以促进劳动质量的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帆 石磊
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实证研究了1978~2006年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文简称"省份")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问题。结果显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表现出东部领先背景下的有限收敛,劳动生产率绝对值则表现出东部占优条件下的相对发散,这种格局在1993年之后有相对增强态势。劳动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靠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这种状况在1993年之后得以强化。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中丹尼森效应贡献度较小,这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纯生产率效应的贡献最大,这...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砚耘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富华 李国平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份额变化分析方法,把工业作为整体细分地区,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各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原因。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总体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通过结构细分,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又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增长 区域 工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玲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production function,the author analys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productivity of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y using index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44 73% of the change of productivity is induced by the shift of employed persons between industries.
关键词:
指数方法 劳动生产率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天宇 姜秀芳
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放缓的趋势。本文建立了包含劳动力市场扭曲和部门效率差异的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对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劳动力部门间再配置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特征事实。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低速增长是导致中国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而劳动力市场扭曲的减弱和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加速增长则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起到了遏制作用。这些结果证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政府可以实施放松服务业进入规制和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等政策,提高总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赵勇 杨冬民
灰色模型CM(1,3)很好体现了资本使用量和劳动投入量对下期工业产出值增加率的影响。通过对2003-2005年劳动生产力和灰色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能源类工业部门产出的增加更多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化纤和石油等工业生产率提高呈现出较高趋势,其劳动力对产出值增加的影响度在下降。
关键词:
工业结构 灰色模型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帆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速更是显著。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产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相对地,劳动配置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并不显著,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强化。劳动配置结构变化贡献度较小,与劳动力跨部门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行业内部生产率提高与分工演进、资本深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等密切相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鹏飞 李莹
本文将"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引入古典经济学的劳动生产率——工资理论框架,采用1996—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考察以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的相对生产率表示的"巴萨效应"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发现"巴萨效应"在全国层面是推动工资上涨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看,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仅在东部地区显著成立,而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和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间的劳动市场分割阻碍了巴萨效应对工资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云霞
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基础构造创新产出变量,并结合资本存量、工业化水平和出口规模等变量,分区域考察了我国创新产出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结果发现,发明专利对区域劳动生产率增长有反作用,而实用新型专利则有不太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此外,工业化水平和出口规模均显示出不同的影响。这说明,在国内产业结构尚不够优化的条件下,短期内创新产出的增加并不一定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专利 创新 劳动生产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洪 戴昌钧
本文以人均资本作为投入指标,基于DEA前沿生产面,将劳动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人均资本的规模效率变化和资本强度变化四项指标,给出了此四项指标的经济含义,并用劳动生产率的四重分解,分析了1999~2005年期间,影响中国省际工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析表明,对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改善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且由于技术扩散的作用,经济相对落后省份的工业生产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其次是资本深化,在这期间技术效率有轻微下降,并对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具有消极影响,而中国各省份普遍处于人均资本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资本强度 规模效率 DEA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先峰 张浩阳
结构调整与要素再配置对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案例研究发现,1985~2007年间中国工业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在水平值与增长率上都存在系统性差异。工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贡献度达到94.79%。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再配置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其中静态资源再配置效应为0.81%,动态资源再配置效应为4.39%。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结构红利假说 工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应禄 陈志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生产率呈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乡村和城镇两部门内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在乡村和城镇两部门间配置结构的变化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小,表明了优化城乡劳动力配置结构是提高中国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政策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小平
在考察农业生产效率的众多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是重要而实用的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本文采取回归分析的方法,运用1952~2003年的有关数据,探讨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阶段与特点,描述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资本投入机制、劳动力投入机制、生产率积累机制,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方式划分为六种类型,揭示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路径。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增长机制 增长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从静态和动态分析均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仅次于第二产业,而且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政策导向应以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产业 弹性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