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2)
2023(12608)
2022(10849)
2021(10348)
2020(8513)
2019(20060)
2018(19742)
2017(38329)
2016(20586)
2015(23464)
2014(22901)
2013(23043)
2012(21091)
2011(19056)
2010(18589)
2009(16904)
2008(16300)
2007(13872)
2006(11981)
2005(10464)
作者
(57725)
(48130)
(47706)
(45543)
(30571)
(22873)
(21540)
(19056)
(18218)
(16947)
(16384)
(16331)
(15248)
(14951)
(14776)
(14756)
(14332)
(14001)
(13709)
(13566)
(11821)
(11743)
(11371)
(10795)
(10792)
(10598)
(10481)
(10304)
(9575)
(9408)
学科
(86335)
经济(86237)
管理(56239)
(54989)
(42795)
企业(42795)
方法(41931)
数学(37304)
数学方法(36982)
中国(25397)
(23929)
(22077)
(17678)
贸易(17670)
业经(17580)
(17268)
(16979)
农业(16579)
地方(14858)
(14112)
环境(13226)
(13044)
技术(12352)
理论(12325)
(12308)
银行(12273)
(11901)
金融(11900)
(11767)
(11761)
机构
大学(294917)
学院(290153)
(126208)
经济(123948)
管理(117965)
理学(103458)
理学院(102363)
管理学(100823)
管理学院(100305)
研究(100122)
中国(74543)
(62650)
科学(60162)
(54273)
(49246)
研究所(45378)
财经(44867)
中心(43932)
(43821)
业大(42007)
(41291)
北京(40101)
经济学(39718)
(38118)
(37565)
师范(37271)
(36241)
经济学院(36008)
农业(34301)
财经大学(33848)
基金
项目(204969)
科学(162519)
基金(152364)
研究(150259)
(132741)
国家(131710)
科学基金(113427)
社会(97336)
社会科(92407)
社会科学(92385)
基金项目(80816)
(75687)
自然(72828)
自然科(71199)
自然科学(71184)
自然科学基金(69921)
教育(67898)
(64817)
资助(63158)
编号(59505)
成果(47838)
(46820)
重点(45252)
(43043)
(42233)
国家社会(41240)
教育部(40642)
课题(40168)
创新(39468)
人文(39175)
期刊
(128949)
经济(128949)
研究(87668)
中国(51723)
学报(44769)
科学(42613)
管理(41741)
(39493)
(38194)
大学(34207)
学学(32146)
教育(28438)
农业(28304)
技术(23246)
经济研究(22218)
(22204)
金融(22204)
财经(21786)
业经(19260)
(18647)
问题(17179)
(15023)
图书(14865)
理论(14445)
(14414)
技术经济(14229)
世界(13665)
科技(13628)
实践(12940)
(12940)
共检索到412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东皇  王志华  唐炳南  
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是"十三五"时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视角,本文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上升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劳动收入占比是影响中国基尼系数的重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在劳动收入占比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在劳动收入占比对规模性分配格局的链条中,财税政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相应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等措施优化功能性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东皇  王志华  唐炳南  
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是"十三五"时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视角,本文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上升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劳动收入占比是影响中国基尼系数的重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在劳动收入占比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在劳动收入占比对规模性分配格局的链条中,财税政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相应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等措施优化功能性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秦芳  
在数字经济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视角探究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第二,融资约束效应、人力资本结构效应及内部控制效应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渠道;第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存在行业、所有制、科技属性方面的异质性,且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高科技企业产生明显偏好;第四,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效应,实现了员工福利与企业发展的互利共赢。研究结论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提供关于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证据,为新时期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音学   柏培文  
在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探讨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对于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研究显示,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U型变化,与收入差距具有负向线性关系,并且目前劳动收入占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叠加影响后,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正向的经济效应,提高劳动收入占比有利于发展质量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车丽波  李杨  
文章采用2005—2020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一步地,文章将技术进步、劳动力结构和企业规模效应要素引入模型,探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渠道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且在企业所在行业、所有制、投资动机、东道国、投资模式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企业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削弱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效应,劳动力结构优化是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文章从对外直接投资视角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U型演变现象,对合理引导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缓解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翁杰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阶段的驱动力也存在显著差异。1978—1984年劳动收入份额短暂上升的主要驱动力是农业部门的改革。1985—1997年劳动力要素向非农部门转移以及由此引发的结构变动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驱动力。1998—2007年劳动收入份额继续下降的主要驱动力是非农部门的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结构变动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在经历长时期的下降后,劳动收入份额于2008—2015年期间再次呈上升态势,其主要驱动力是非农部门工资的快速增长。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态势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伍美云  杨河清  格雷戈·穆雷  
本研究通过对1978-2015年我国期刊文献的量化及内容、文本分析,从研究主题、方法论、学科视角及认识论上等维度,挖掘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关系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为认识中国劳动关系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历史的视角,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劳动关系研究发展的理解。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关系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学科专业等维度均有变化,但也存在着稳定不变的特征。无论是对劳动关系认识、理念的变化,还是对研究主题侧重点的变化,都体现了改革过程中国家意志,也说明了历史、国家情景对劳动关系研究本身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伟  
文章引入工业部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比重、私营企业产值比重、外资企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变量,实证分析了1998年-2013年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在稳健性检验中引入FDI占GDP中的比重作为外资企业产值比重的替代变量,具体结论为:(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与民营化的不断推进,国有经济占比持续下降,私营经济比重持续上升,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在同一时期持续下降;(2)引入FDI会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带来非线性影响,少量引入FDI会降低我国的劳动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世龙  马春燕  马尚平  
本文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入手,采用大陆31个省级经济区近3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经济区城乡资源配置进行评价,并按主因子及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进而通过对各指标值的统计分析,从多方面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状况,最后通过相关性研究及各经济区相关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的特点和规律。实证研究显示: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但不同的发展模式对城乡资源配置产生着重大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渐显,但在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中农村仍处于不利的地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祁毓  李祥云  
当前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动与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行为决策有着很大的关系,地方政府放松对劳动的保护在相当程度造成了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走低。本文基于省级数据,运用动态面数据的GMM方法着重考察和检验了财政分权驱动下放松劳动保护对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机理是,在财政分权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可能放松对劳动的保护并将其作为引资"优惠政策"和争取本地选民的重要手段,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者应获得的劳动报酬及福利。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而财政分权正是通过弱化劳动保护进行传导进而影响到劳动收入占比,因而财政分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显著地决定着劳动收入占比...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戴杰  陈锐  
前沿文献忽视技术进步方向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为此,文章考察了我国适宜性生产函数并测算了技术进步方向及其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1978-2010年间有偏性生产函数描述我国经济产出更优,技术进步正朝有利于资本的方向发展,其偏向水平不断强化并不断降低劳动收入占比,表明解决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应关注技术进步方向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蓉  林志建  
根据有关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近5年以来劳动所得在个人总收入中占比约为56%,而劳动所得纳税额占个人所得税纳税总额65%左右,由此可见,个人所得税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CFPS2016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分解衡量各分项劳动收入的基尼弹性系数变化,评估个人所得税制度下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和稿酬三类劳动所得对劳动收入税负和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并按照个人特征分析影响劳动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揭示影响劳动收入分配效应的具体原因,为未来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松林  樊士德  杨飞  
通过构建统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当分工结构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劳动收入占比与城市化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前者的正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后者的负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越低时越大;当分工结构处于"完全城市化"阶段时,若市场化水平足够低,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会下降,反之亦然,因而劳动收入占比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而劳动收入占比会随着"不完全城市化"阶段向"完全城市化"阶段的转变而显著提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松林  樊士德  杨飞  
通过构建统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当分工结构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劳动收入占比与城市化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前者的正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后者的负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越低时越大;当分工结构处于"完全城市化"阶段时,若市场化水平足够低,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会下降,反之亦然,因而劳动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