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6)
2023(15841)
2022(13181)
2021(12167)
2020(10175)
2019(23835)
2018(23011)
2017(43491)
2016(23781)
2015(27243)
2014(27411)
2013(27263)
2012(25527)
2011(23158)
2010(23026)
2009(21826)
2008(21909)
2007(19783)
2006(17342)
2005(16080)
作者
(70925)
(59350)
(59231)
(56649)
(37715)
(28468)
(27048)
(23137)
(22681)
(21148)
(20422)
(19993)
(19114)
(19052)
(19002)
(18651)
(17620)
(17570)
(17444)
(17320)
(14792)
(14679)
(14477)
(13607)
(13543)
(13292)
(13276)
(13033)
(12017)
(11823)
学科
(102157)
经济(102025)
管理(71552)
(68609)
(55210)
企业(55210)
方法(46375)
数学(40670)
数学方法(40316)
(30843)
中国(30797)
(28640)
(24662)
(22042)
贸易(22023)
业经(22006)
(21498)
(20507)
农业(18909)
(18421)
银行(18370)
(17729)
金融(17725)
(17598)
(17319)
财务(17281)
财务管理(17236)
地方(16576)
(16400)
企业财务(16352)
机构
大学(357019)
学院(351762)
(156116)
经济(153174)
管理(132354)
研究(126579)
理学(113194)
理学院(111907)
管理学(110206)
管理学院(109539)
中国(99036)
(75845)
(74568)
科学(73971)
(64858)
(61245)
财经(58698)
研究所(58380)
中心(57235)
(53499)
(52982)
业大(51180)
经济学(50341)
北京(48487)
农业(48337)
经济学院(45367)
(45312)
(43926)
财经大学(43799)
师范(43417)
基金
项目(229648)
科学(181478)
基金(170325)
研究(165925)
(149771)
国家(148599)
科学基金(126242)
社会(108578)
社会科(103122)
社会科学(103092)
基金项目(88672)
(85767)
自然(80437)
自然科(78640)
自然科学(78609)
自然科学基金(77283)
教育(76116)
(73985)
资助(70492)
编号(64686)
成果(54007)
(53069)
重点(52451)
(49031)
(47317)
国家社会(46628)
教育部(45728)
(45566)
课题(45317)
创新(44517)
期刊
(171684)
经济(171684)
研究(109948)
中国(74287)
(59049)
学报(57219)
(55398)
科学(52666)
管理(49819)
大学(43579)
学学(41092)
(36971)
金融(36971)
农业(36944)
教育(34066)
财经(30767)
经济研究(28894)
技术(28327)
(26550)
业经(25476)
问题(23035)
(21070)
(20682)
国际(18706)
世界(18282)
技术经济(17736)
(16930)
理论(16923)
统计(16696)
商业(15128)
共检索到540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文雁兵  陆雪琴  
提高劳动所得在GDP中的份额和让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拓展Blanchard&Giavazzi(2003)的研究构建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模型,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首次从市场竞争和制度质量的双重视角重新考察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决定机制和传导路径,结果显示:(1)"市场竞争效应"通过技术偏向和资本深化两个渠道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2)"制度质量效应"通过垄断定价、融资约束两个渠道同样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但通过劳动谈判能力渠道能够直接遏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和间接缓解垄断定价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3)目前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主导机制是"市场竞争效应",主要渠道是技术偏向和资本深化,进一步下降的动力仍然存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的前提下,加速转变技术发展战略和加快改善制度环境,重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和提高劳动谈判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旭东  郑明波  张森  
基于2003-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反垄断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竞争政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反垄断法》通过提高普通职工平均工资、扩大劳动雇佣规模和抑制有偏技术进步,进而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反垄断法》对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劳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国有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宋涛  朱腾腾  燕波  
本文在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下研究要素市场分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将扩大地区间的资本集约度差距,在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时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通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加剧了中国的资本集约度差距,并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要素市场分割越严重,劳动收入份额也越低。考虑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省际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稳健性分析,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意味着,通过改善制度环境和缩小要素市场分割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宋涛  朱腾腾  燕波  
本文在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下研究要素市场分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将扩大地区间的资本集约度差距,在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时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通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加剧了中国的资本集约度差距,并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要素市场分割越严重,劳动收入份额也越低。考虑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省际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稳健性分析,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意味着,通过改善制度环境和缩小要素市场分割,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振华  
针对目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现状,可从开放经济视角,研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适度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角度主要通过要素配置、产业福利和技术进步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投资角度主要通过行业配置、工资外溢和技术领先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金融角度主要通过长期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为提升劳动收入份额适度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雄英  雷钦礼  
本文通过数理经济模型的理论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决定社会产品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高低的因素,除了政府的生产税税率之外,主要是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且二者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都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当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小于1时,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低。而当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大于1时,则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低;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高。理论和实证的分析还表明,劳动者货币工资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的增长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实际工资水平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方向相反,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也随经济周期反向波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展  葛扬  
本文采用基于理论方法构建的数据,分析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1978-2018年的变动情况,着重考察其自2008年以来不断上升的原因,并分解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以探索增长的动力和行业来源。从动力来源角度,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在2008-2018年的进一步上升主要来自实际劳动报酬的上升,其次是TFP增长率的下降,而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抑制作用在增强。从行业角度来看,2008-2018年,农业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下降,大部分工业部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增长贡献被一部分工业部门带来的增长损失抵消掉,服务业是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在2008-2018年进一步上升的主要行业来源。努力提升劳动力回报和TFP应是政府制定旨在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慧文  
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一定的前提下,现实的工资水平取决于劳资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劳动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受制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因此本文认为制度因素是造成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计划经济时代低工资制度的形成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低工资制度的延续以及由此形成的以低工资制度为核心的其他一系列厂商偏向的制度环境是我国劳动者缺乏讨价还价能力、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因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使得要改变这种偏向型的制度环境面临着较大的障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明  
本文将1998—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与产品层面的进口关税数据进行匹配,以中国2002年加入WTO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中国进口关税下降带来的进口竞争对中国行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竞争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劳动收入份额,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对行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分解研究表明,进口竞争对行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主要通过挤出高劳动收入份额的企业和吸引低劳动收入份额的企业进入来实现的;从微观机理上看,进口竞争虽然能够提高企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但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这使得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不升反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本文根据中国制度环境构建一个包含劳动力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的模型,旨在考察劳动收入份额微观决定机制。主要结论是:(1)工资率、生产技术和税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向具有多样性。(2)垄断和改制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劳动者参与利润分享常可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由于作用稳健,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宏观调控时,宜于从这些方面入手设计政策工具。(3)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让企业自主选择改制深度和分享比例,将产生劳动者、雇主和政府三方共赢的格局,有助于实现"两个提高"和"包容性增长"目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  柏喆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是探究收入均衡分配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使用省级层面面板数据,通过供给面标准化系统法测算省级技术进步偏向,并在实证考察技术进步偏向促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作用的基础上,重新探究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与劳动的要素禀赋效应、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收入份额发生的逆转作用。结果显示:第一,技术进步偏向通过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各省份资本与劳动的相对边际产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整体上,1990-2016年技术进步偏向不仅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趋势,而且能够解释2007年以来劳动收入份额出现的上升趋势。第二,资本与劳动的要素禀赋是使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关键要素,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稳定负相关关系。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稳定正相关关系。第三,基于产业结构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进一步考察再次表明产业结构是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周克清  毛锐  罗欢  
通常认为,劳动收入份额过低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结构是否有效影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呢?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货劳税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税会降低劳动收入的份额,而企业所得税对其有正向影响;财产税和其他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正向的影响。为此,我国需要优化货劳税制度,进一步降低货劳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改革所得税制度,加快推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财产税制度和其他税收制度,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进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磊   王磊   黄远标  
在通过放松市场准入管制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发展成果是否合理分配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直接促进了市场主体进入,进而通过影响企业的垄断势力、创新研发和投资活动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主要来自员工工资待遇的提高而非员工数量的增加;放松市场准入管制还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劳动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此外,政策效果在不同政府干预水平的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之间存在差异。本文为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江轩宇  朱冰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制度实施的外生冲击,考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1)沪深港通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2)当标的公司外资交易活跃程度较高或股价信息含量提高程度较大时,二者正向关系更强;(3)降低债务成本及提升研发意愿是沪深港通制度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4)前述正向关系只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高新技术行业及劳动与资本要素更多呈互补效应时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本凤  周敏  
本文分析了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运用2001—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工业化与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一方面,工业结构偏重化直接降低了工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从而导致在日益增加的国民收入蛋糕中,劳动要素所分享到的比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实施诱致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产生,偏离了我国要素禀赋,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