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1)
2023(10545)
2022(8962)
2021(8506)
2020(7252)
2019(17054)
2018(16874)
2017(31922)
2016(17777)
2015(20611)
2014(20809)
2013(20753)
2012(19580)
2011(17831)
2010(17819)
2009(16660)
2008(16611)
2007(15053)
2006(12968)
2005(11878)
作者
(52404)
(44083)
(43977)
(42130)
(27852)
(21028)
(20162)
(17363)
(16705)
(15556)
(15080)
(14735)
(14230)
(14014)
(13983)
(13809)
(13246)
(13037)
(12922)
(12563)
(11177)
(10922)
(10768)
(10091)
(10050)
(9901)
(9675)
(9648)
(9004)
(8922)
学科
(77136)
经济(77053)
管理(46389)
(43421)
方法(36778)
数学(33323)
数学方法(33075)
(32473)
企业(32473)
中国(24235)
(21832)
(18768)
(16903)
贸易(16896)
(16510)
(15887)
(15842)
农业(14232)
业经(13733)
地方(12998)
(12735)
银行(12699)
(12218)
(12082)
金融(12074)
(11573)
(10912)
(10653)
财务(10615)
财务管理(10583)
机构
大学(261907)
学院(258203)
(114812)
经济(112629)
研究(95315)
管理(94434)
理学(80770)
理学院(79824)
管理学(78365)
管理学院(77887)
中国(73817)
科学(57036)
(56830)
(51631)
(49467)
(47226)
研究所(45101)
中心(43246)
财经(41323)
业大(38597)
(38209)
(37717)
农业(37427)
经济学(37307)
北京(36555)
(33941)
(33873)
经济学院(33794)
师范(33506)
财经大学(30637)
基金
项目(169080)
科学(132270)
基金(123805)
研究(122731)
(108984)
国家(108153)
科学基金(90570)
社会(78410)
社会科(74343)
社会科学(74323)
基金项目(64138)
(63167)
自然(57075)
教育(56720)
自然科(55787)
自然科学(55767)
自然科学基金(54798)
(54750)
资助(52567)
编号(48861)
成果(40968)
(39244)
重点(38690)
(36497)
课题(34545)
(34103)
国家社会(33595)
教育部(33328)
科研(32869)
中国(32726)
期刊
(122825)
经济(122825)
研究(78369)
中国(55017)
学报(43158)
(42527)
(39984)
科学(38645)
管理(32764)
大学(32186)
学学(30230)
农业(28736)
教育(27227)
(24137)
金融(24137)
技术(21690)
经济研究(21399)
财经(20969)
(18159)
业经(18077)
问题(16859)
(16463)
(15772)
统计(14619)
世界(14136)
国际(13916)
技术经济(13185)
(12654)
(12185)
理论(11881)
共检索到391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车伟  
由于存在统计口径问题,有关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经常被误读。国际上一般使用雇员劳动报酬衡量劳动报酬份额,而我国使用的统计口径除了雇员劳动报酬外还包括自雇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不同口径之间的比较是导致误读的主要原因。本文按照国际上通常使用的统计口径估算了我国雇员劳动报酬份额及其变动状况,并把这一变动与就业格局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观察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雇员劳动报酬份额在雇员就业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导致工薪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下降,收入分配格局向资本倾斜,劳动者分享经济增长程度不足;与此同时,工薪劳动者内部工资水平也出现分化,越是低收入的劳动者工资增长速度越慢,而高收入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帅光  
理解契约执行效率改善对工资增长和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并存的影响机制,对于改善收入分配、提振内需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不完全契约理论引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发现契约执行效率通过影响要素价格而提升劳动边际产出,从而提高工资水平,契约执行效率提升还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导致劳动报酬份额下降。此外,本文还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1997—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契约执行效率对工资和劳动报酬份额影响的经验证据,并得到与理论模型一致的实证结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秋阳  
Solow(1958)提出了将劳动报酬整体份额的变动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和产业内部效应两部分的双因素模型。本文基于产业分工的视角扩展了其中的产业结构因素,把投入产出理论中产业结构决定于水平分工的最终需求产品结构和纵向分工的最终产品价值链结构这一关系纳入到双因素模型之中,得到了最终需求结构效应、价值链结构效应和产业内部效应的三因素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我国的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内部效应对我国1997—2007年间的总体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做出了70.2%的总体贡献,是主要因素,价值链结构效应做出了23.2%的总体贡献,最终需求结构效应的总体贡献最低,为6.6%。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张士斌  
文章收集并使用1978年以来有关数据,具体研究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变动状况。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文章对中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发现,与调整前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出现显著下降不同,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仅仅在最近几年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不是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下降,而是这一比例水平长期过低,初次收入分配格局似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稳定状态。作者认为,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低是一种不利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永明  张亚楠  
快速的数字化进程正在改变全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冲击着要素报酬分配的公平性。文章基于WIOD数据库分析了数字化投入对中国出口中的国内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化总投入显著降低了出口中的国内劳动报酬份额,且劳动技能需求结构的变动及数字化投入所引致的工资率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是国内劳动报酬份额降低的主要机制;(2)区分投入来源后发现,国内来源的数字化投入对出口中的国内劳动报酬份额具有积极影响,而国外来源的数字化投入则带来消极影响;(3)技术性贸易措施(TBT措施)冲击了数字技术的引进,弱化了数字化总投入和国外来源的数字化投入对出口中的国内劳动报酬份额的负向影响,而国内来源的数字化投入对出口中的国内劳动报酬份额的正向影响则因TBT措施而得到强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展祥  龚广祥  
基于中国2000-2013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劳资议价能力的视角,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定量估算劳动报酬份额偏离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劳资双方的议价能力具有不对称性,资本方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从而降低劳动报酬份额1.78个百分点;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劳动报酬份额相对于公正基准劳动报酬份额下偏程度更高,这与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处于"U"型下偏阶段的既有结论相契合;影响劳资议价能力的不同因素,在导致劳动报酬份额下偏的作用效应上有所不同。一方面,我们需要重视提高劳动者议价能力进而提高劳动报酬份额,这对于强调内需和消费的经济转型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劳动报酬份额提高进而提振内需和消费的作用潜力可能有限,因此强调供给和需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紧迫而必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展祥  龚广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李莹  
只有厘清核算口径及相关的数据修订情况,才能测算出劳动报酬占比的真实数值,进而找准其变动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依据资金流量表的最新修订资料,充分考虑劳动报酬指标核算口径的两次重大调整及与SNA推荐口径和真实意义口径的差异,重新测算了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然后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从正规与非正规部门结构视角分析了中国劳动报酬变动的根本原因及相应的政策着眼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中建  金慧娟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低廉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劳动报酬占比的提高,表面上,将侵蚀企业粗放式下较高的利润,但劳动报酬占比提高对经济转型存在着倒逼机制的逻辑关系,给企业施加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通过利益导向"将企业外部压力内源化,从而激发企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能够促使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球"型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池振合  杨宜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通过对总体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进行分解,发现产业结构和产业劳动报酬占比变动是引起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非农化决定了1978-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以下降为主。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改革倾向使得产业劳动报酬占比逐渐上升,部分抵消了产业结构非农化所引起的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当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开始由追逐就业转变为追逐利润,匡正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政策,引起产业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从而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共同加速了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非农化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令涛  刘海洋  逯宇铎  
国有企业改制能大幅提升企业效率,但部分企业改制后出现了劳动收入份额下滑现象。文章认为这可能是不平衡增长引致的"烦恼":改制提高了企业效率(Y/L)和工资水平(w),但工资调整相对滞后,从而造成了劳动收入份额(wL/Y)下降的表面现象。文章检验了1999-2007年间的国有企业改制情况,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上述观点,并且这一结论在更换国有企业的界定标准、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克服样本选择偏误以及采用工具变量的固定效应模型后依然成立。长期来看,企业改制引致的劳动收入份额差异在逐渐减弱。最后,文章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受改制的影响程度更大,工资和劳动效率提升也更明显。文章的研究为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市场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为加速国有企业工资结构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明海  
文章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再估算,区分名义和实际劳动收入份额,并探讨这种区分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的影响。结果发现,考虑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劳动收入份额估算值比现有文献中的名义估算值低6~14个百分点,其下降幅度更大、下降持续期更长,表明国民收入分配状况恶化比预期更为严峻,也更符合普通劳动者对收入分配的直观感受。实际劳动收入份额出现U形拐点既可能是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短期效应,也可能是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引起的长期趋势。因此文章认为,应当改变传统以资本替代劳动的发展模式,推动偏向劳动要素的技术进步,发展有利于劳动要素的现代服务业,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慧  费利群  
本文使用1997-2010年29个省级单位数据,以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分别以人力资本量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为代理变量,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就全国来说,无论以人力资本量投入指标还是产出指标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均为正;但与产出指标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较大。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为分析单元,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东部,以投入指标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的正向作用明显;在西部,以产出指标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产出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的正向作用明显;在中部,以人力资本量的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俊  邵汉华  
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最终消费需求大小。本文在新古典分配模型基础上,讨论了资本深化、技术进步以及全球化对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影响机制,并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资本增强属性的技术进步和过快的资本深化,偏离了现阶段我国要素禀赋结构,显著地降低了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全球化对提高我国劳动所得影响不明显。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玉  田秋生  
广东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份额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60.57%下降到2010年的44%,降幅达到16个百分点。广东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完善的分配机制以及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只有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等深层次调整和改革,才能不断提高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的份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