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3)
- 2023(16201)
- 2022(13895)
- 2021(13221)
- 2020(11052)
- 2019(25671)
- 2018(25530)
- 2017(48127)
- 2016(26726)
- 2015(30445)
- 2014(30581)
- 2013(30039)
- 2012(27515)
- 2011(24905)
- 2010(24806)
- 2009(23123)
- 2008(22817)
- 2007(20341)
- 2006(18073)
- 2005(16400)
- 学科
- 济(101870)
- 经济(101718)
- 管理(85118)
- 业(75967)
- 企(63998)
- 企业(63998)
- 方法(45635)
- 数学(38940)
- 数学方法(38553)
- 中国(31841)
- 财(30385)
- 农(28033)
- 制(24971)
- 业经(23198)
- 学(22013)
- 贸(19728)
- 贸易(19717)
- 易(19258)
- 务(19189)
- 财务(19100)
- 财务管理(19056)
- 银(18634)
- 银行(18586)
- 农业(18295)
- 企业财务(18068)
- 理论(18051)
- 行(17658)
- 地方(17640)
- 体(17330)
- 和(17073)
- 机构
- 大学(378238)
- 学院(373753)
- 济(152426)
- 经济(149081)
- 管理(147692)
- 研究(128173)
- 理学(125699)
- 理学院(124272)
- 管理学(122352)
- 管理学院(121632)
- 中国(99771)
- 京(82282)
- 科学(77027)
- 财(73934)
- 所(64364)
- 农(58581)
- 研究所(58363)
- 中心(57880)
- 财经(57759)
- 江(55639)
- 业大(53532)
- 经(52607)
- 北京(52600)
- 范(48757)
- 师范(48283)
- 院(46404)
- 经济学(46389)
- 农业(45853)
- 州(44328)
- 财经大学(43030)
- 基金
- 项目(249170)
- 科学(195986)
- 研究(184556)
- 基金(181512)
- 家(157928)
- 国家(156634)
- 科学基金(134108)
- 社会(116625)
- 社会科(110444)
- 社会科学(110417)
- 基金项目(95595)
- 省(94558)
- 自然(85888)
- 教育(85066)
- 自然科(83873)
- 自然科学(83853)
- 自然科学基金(82349)
- 划(80433)
- 资助(75225)
- 编号(75082)
- 成果(62815)
- 部(56235)
- 重点(55490)
- 课题(52232)
- 发(51791)
- 创(51229)
- 教育部(48535)
- 国家社会(48350)
- 创新(47864)
- 制(47816)
- 期刊
- 济(170888)
- 经济(170888)
- 研究(114669)
- 中国(80671)
- 学报(58723)
- 财(58691)
- 管理(58053)
- 科学(54352)
- 农(53426)
- 大学(45071)
- 教育(44506)
- 学学(42053)
- 农业(36691)
- 融(34693)
- 金融(34693)
- 技术(32475)
- 财经(29139)
- 经济研究(26831)
- 业经(25537)
- 经(24997)
- 问题(21823)
- 业(20741)
- 图书(19891)
- 理论(18282)
- 贸(17641)
- 技术经济(17565)
- 版(17414)
- 科技(17025)
- 现代(16977)
- 世界(16833)
共检索到569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庆唐 冯虹
中国劳动就业管理体制研究刘庆唐,冯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16年,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就是问题之一。劳动就业体制制约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就业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事关我国经济体制能否从不良循环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永江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创新 ,即改变原来的以政府提供就业岗位来安置就业人员的管理体制 ,实行政府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鼓励个人创业、提供充分社会保障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实际上就是要建立单一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制。此体制的基本结构包括新理念、法律法规建设等共十大方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符钢战
宏观经济学认为,在短期内,国民收入水平是就业量的函数,就业量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国民收入的高低。所谓“就业”状况,广义而言,是指社会一切生产要素得到利用的状况;狭义而言,是指劳动就业状况,即社会劳动力资源得以利用的状况。这里,我们研究的是后一种意义的“就业”。本文首先描述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劳动就业统计体系,然后分析中国劳动就业统计指标的理论界定的内在缺陷,研究如何改进中国劳动就业的统计界定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荣科 段华洽
深化安徽省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已极为迫切,同时也具备了较为充实的现实条件。而在政府管理方面、劳动力市场建设方面和劳动者群体方面,都存在着深化就业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努力增强就业体制的整体性与有序性,处理好就业体制的层次性与集合性要求,不断强化就业体制的动态开放性。
关键词:
劳动就业体制 就业体制改革 安徽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康永和
人口与发展问题同劳动就业有着密切联系。这次会议,在研究人口与发展关系问题的同时,能就劳动就业问题交换意见、交流经验,是很有益的。 中国是个有近10亿人口的国家。近几年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亚洲和世界各国的关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虹 吴珠华
建立中国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冯虹,吴珠华改革传统的劳动就业统计方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中国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是当前劳动管理改革中的一项迫切任务。因为随着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原有的以统计指标单一、手工计算为主的就业管理统计报表系统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国晖 张如庆 陈清萍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历来备受争议。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中国1978-2014年的数据加以检验后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呈现为希克斯资本偏向型,并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中国劳动就业总量的扩大,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有利于加速资本积累。但是,在短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仍然不利于低技能劳动就业,为此,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以促进劳动就业为核心,积极发挥已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稳定器"功能,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关键词:
有偏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劳动就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文魁 宋湛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劳动就业机制会受到世界就业规律的调节。本文从对全球化在就业方面规律的认识入手,通过我国就业机制演变过程的分析,说明当前就业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劳动就业机制转换的方略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就业规律 就业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永孜
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对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发生重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广西的情况。就经济体制改革对劳动就业结构的影响问题及其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牛根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业宏 肖蓓
本文认为,我国现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和涉及外商投资的有关行政规章对目标企业职工劳动就业权的保护存在各种问题,使外资在并购中侵害职工劳动就业权有机可乘。因此,应制定统一的《企业并购法》,并修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目标企业被外资并购后职工劳动就业权不被侵害。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左元亨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国际学生来华就读人数迅速增长,其劳动就业诉求也日益提升。本文针对我国国际学生劳动就业管理的现状,在充分考量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对我国国际学生劳动就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即完善国际学生劳动就业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规范国际学生在华劳动就业的资质和保险;实现国际学生在华劳动就业管理的常态化;建立通畅的国际学生在华劳动就业工作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燕飞
本文关注了中国产业发展的技术选择对劳动就业,尤其是城乡就业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产业技术选择过高的资本深化倾向不利于城镇就业,产业发展要在城乡就业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需进一步提高技术选择的自主性和技术进步的内生性,推动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此外,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城镇就业,但作用仍需加强;城镇就业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变动关系;农村投入未对城镇就业表现出推动作用。
关键词:
技术选择 城乡就业 产业结构转换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学仁
自1978年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逐渐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经济社会转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又加快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步伐,所以,中国的二元经济具有现代化和市场化同时并进的社会双重转型特征。在社会双重转型时期,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发生了重大变革,并对中国的就业再就业提出了诸多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