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9)
2023(6783)
2022(5629)
2021(5513)
2020(4761)
2019(11156)
2018(10980)
2017(21218)
2016(11432)
2015(13087)
2014(12805)
2013(12881)
2012(12047)
2011(11140)
2010(11095)
2009(10323)
2008(10284)
2007(8762)
2006(7661)
2005(7160)
作者
(32307)
(27156)
(26735)
(25765)
(17173)
(12897)
(12306)
(10577)
(10293)
(9421)
(9322)
(9020)
(8920)
(8576)
(8544)
(8478)
(8003)
(7808)
(7791)
(7425)
(6833)
(6603)
(6449)
(6136)
(6118)
(6097)
(5954)
(5508)
(5504)
(5389)
学科
(56051)
经济(55998)
方法(29458)
(28958)
管理(28550)
数学(27313)
数学方法(26915)
(20369)
企业(20369)
中国(17434)
(16481)
(14933)
贸易(14925)
(14690)
(9438)
(9321)
农业(9232)
(8697)
业经(8685)
(8388)
银行(8376)
(8225)
金融(8225)
(8143)
(8069)
关系(7115)
环境(6982)
(6960)
市场(6684)
地方(6681)
机构
大学(169427)
学院(165935)
(82786)
经济(81758)
管理(63717)
研究(63228)
理学(55428)
理学院(54827)
管理学(53744)
管理学院(53438)
中国(49283)
(36528)
科学(35120)
(33510)
(32142)
研究所(29360)
财经(27677)
经济学(27558)
中心(27468)
(26320)
(25532)
经济学院(24832)
北京(24125)
业大(22701)
(22394)
(21528)
财经大学(20895)
农业(20846)
(20193)
师范(19998)
基金
项目(111157)
科学(89057)
基金(85133)
研究(79318)
(75127)
国家(74667)
科学基金(63478)
社会(53609)
社会科(51115)
社会科学(51104)
基金项目(43135)
自然(40441)
自然科(39635)
自然科学(39629)
自然科学基金(38957)
(38809)
资助(37752)
教育(36537)
(34278)
编号(29248)
(26918)
重点(25268)
中国(24161)
成果(23930)
国家社会(23854)
(23686)
教育部(23353)
(22693)
人文(21729)
科研(21510)
期刊
(83411)
经济(83411)
研究(51924)
中国(32477)
管理(24573)
学报(24526)
科学(24057)
(23783)
(22655)
大学(19128)
学学(17995)
农业(16894)
经济研究(15783)
(15222)
金融(15222)
财经(14168)
教育(13800)
技术(13798)
(12658)
(12361)
世界(12024)
国际(11996)
问题(11686)
统计(11532)
业经(11087)
(10533)
(9768)
技术经济(9358)
决策(8983)
理论(7334)
共检索到249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云  
比较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也是依靠劳动力优势赢得了世界工厂称号。但是就目前经济发展的走向来看,我国充其量只能说是依靠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支撑的世界加工厂。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积极应对,避免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之中。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金鑫  刘德学  
本文基于SITC Rev.2中SITC6和SITC8三位数分类,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仍然十分显著,超过一半的产品具有次强以上比较优势,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总体上呈逐渐弱化趋势。比较优势的此消彼长在不同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原因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应针对不同行业采取差别化战略,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产业能力,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势向人力资本与技术优势的转化,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堃  邓娟  
针对在浙江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计算RSCA指数并构造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强,且分布不均匀;处于强、弱比较优势以及比较劣势三种状态的不同细类产品的比较优势动态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持续性、流动性特征,亦具有不同的提升潜力。在此基础上,针对处于不同比较优势状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剖析了比较优势动态演化的深层机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一大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比较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也可理解为比较生产费用优势,它是由各国土地、劳力、资本等有形资源禀赋上的差别引起的。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各国同一产业之间竞争力的比较。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只有通过竞争优势的发挥,才能得到最终体现。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没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难以实现其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兰宜生  
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作为参与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依托着廉价劳动力和巨大国内市场的双重优势,与其他国家实现一定程度的错位发展;创新性劳动密集型产品形成我国出口的一项长期优势,减少贸易摩擦,提高出口效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童有好  
文章认为,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正确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经济发展还没有超越劳动密集型阶段,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通过优化升级提升竞争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将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宜盲目由东往西转移,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出口大有作为,以便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童有好  
正确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至关重要,目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为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通过优化升级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宜盲目地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向中西部转移,继续大力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出口。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国平  刘渝琳  
中国加入WTO后,根据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就业压力大的特征,产业选 择既要符合中国实际又要适应国际竞争的需求。内生优势与外生优势的产业比较, 发展内生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较好选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夏冰  
本文从出口比例、国际需求、流转形态、流转周期、战略转换规律和未来发展环境等方面分析和论证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剖析了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的六个决定因素,认为我国应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特色、设计、经营规模、价格、投向等方面挖掘其生产和出口的发展潜力,在我国全面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大对外贸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虹  
采用劳工标准中间变量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制造业工资水平的提高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以及出口比例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俞宪忠  
面对中国具有无限供给特征的劳动力资源,很多经济学家通常具有劳动密集型战略发展的偏好,误认为技术集约与充分就业负相关,从而坚持劳动密集型战略有利于发挥劳动成本优势和实现充分就业等不当主张。而事实上劳动密集型战略面临着技术和效率两方面日益强化的刚性约束,不是劳动密集型而是技术集约型战略将会长期促进充分就业和提升中国经济长期竞争力,而劳动密集型战略则内涵了诸多的负面效应,中国高就业压力的根源也另有所在。中国应采取科技密集和创新主导的集约式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作为持续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创新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京卫  周应堂  
伴随着SA8000标准在全球范围的逐步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本文力求分析SA8000标准可能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的多种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胡建兵  
考虑到劳动密集型企业对防错的一些特殊要求,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防错系统。整个防错系统以防错设计为基础,以防错装置为核心,以防错管理和防错操作为重要补充。最后通过工厂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说明:该防错系统不仅成本低,而且防错效果好。从而为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设计和建构防错系统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爱英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分析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和赶超型、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内需增长型、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