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12)
- 2023(16808)
- 2022(14382)
- 2021(13507)
- 2020(11195)
- 2019(26060)
- 2018(25832)
- 2017(49339)
- 2016(26756)
- 2015(30148)
- 2014(30135)
- 2013(29942)
- 2012(27836)
- 2011(25410)
- 2010(25539)
- 2009(23377)
- 2008(22957)
- 2007(20136)
- 2006(17924)
- 2005(16106)
- 学科
- 济(120381)
- 经济(120269)
- 管理(73503)
- 业(72500)
- 企(58221)
- 企业(58221)
- 方法(51501)
- 数学(44900)
- 数学方法(44288)
- 中国(35863)
- 农(32006)
- 地方(27909)
- 业经(26500)
- 财(23758)
- 学(23212)
- 贸(22574)
- 贸易(22556)
- 易(21903)
- 农业(21663)
- 制(20035)
- 银(18073)
- 和(18053)
- 银行(18031)
- 理论(17883)
- 环境(17872)
- 技术(17865)
- 行(17424)
- 融(17403)
- 金融(17402)
- 发(16274)
- 机构
- 大学(384009)
- 学院(382660)
- 济(161378)
- 经济(158173)
- 管理(150486)
- 研究(135803)
- 理学(129839)
- 理学院(128360)
- 管理学(126057)
- 管理学院(125358)
- 中国(101961)
- 京(83507)
- 科学(82179)
- 财(69701)
- 所(68511)
- 研究所(62451)
- 农(60913)
- 中心(59757)
- 财经(56024)
- 江(55497)
- 业大(55111)
- 北京(53863)
- 范(51797)
- 师范(51334)
- 经(51032)
- 院(49193)
- 经济学(48938)
- 农业(47435)
- 州(45141)
- 经济学院(44014)
- 基金
- 项目(258155)
- 科学(203832)
- 研究(189552)
- 基金(187627)
- 家(163476)
- 国家(162132)
- 科学基金(138872)
- 社会(120324)
- 社会科(114204)
- 社会科学(114177)
- 省(99309)
- 基金项目(98306)
- 自然(89189)
- 自然科(87171)
- 自然科学(87155)
- 教育(86902)
- 自然科学基金(85552)
- 划(84074)
- 资助(78906)
- 编号(76462)
- 成果(62567)
- 发(58627)
- 重点(57884)
- 部(57333)
- 课题(53695)
- 创(53402)
- 创新(49737)
- 国家社会(49666)
- 教育部(49311)
- 科研(48656)
- 期刊
- 济(179410)
- 经济(179410)
- 研究(116728)
- 中国(77743)
- 学报(58203)
- 管理(57796)
- 农(56279)
- 科学(55727)
- 财(49373)
- 教育(44316)
- 大学(44266)
- 学学(41448)
- 农业(39530)
- 融(34078)
- 金融(34078)
- 技术(34021)
- 经济研究(29538)
- 业经(29365)
- 财经(27103)
- 问题(23426)
- 经(23374)
- 业(21303)
- 图书(20484)
- 技术经济(19596)
- 贸(19132)
- 科技(18350)
- 统计(18346)
- 世界(17979)
- 理论(17804)
- 现代(17453)
共检索到575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爱英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分析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和赶超型、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内需增长型、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发展战略 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晋明 高滨淮 杨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沿海地区乡镇工业的崛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乡镇工业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已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勇
加入WTO后 ,就业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既要考虑技术进步 ,又要兼顾就业。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长期的稳定。本文就入世后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问题的探讨 ,来说明入世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勇
本文研究主要定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研究。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比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的高度更高,具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服务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种漂流型产业,配套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有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大致经历原产地产业衰落、新产地产业后发、新产地产业聚集三个阶段。但在转移的不同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随劳动密集型转移的次序和程度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规划资本密集型产业时要考虑本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湘桂
广西正处在工业化初期,与此相适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表现出较低水平,存在较大的发展障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全球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国内产业也出现转移的趋势,加上广西原有的基础,广西也面临着新的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研究,以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保障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 产业发展 实证分析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文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曲玥
在分析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和劳动力成本冲击的基础上,采用1998—2008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测算并分析在刘易斯转折点前后,制造业以及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转变,并分别分析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制造业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正经历在从二元经济模式向新古典经济模式的转变,优先发展的沿海地区会更早地经历劳动供给的短缺而面临"用工荒",吸引制造业向沿海地区集中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然式微;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红利较东部沿海地区可能维系更长的时间,引导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要素成本效应则逐渐增强;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薛国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童有好
正确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至关重要,目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为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通过优化升级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宜盲目地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向中西部转移,继续大力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出口。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 产业转移 服务业 发展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俞宪忠
面对中国具有无限供给特征的劳动力资源,很多经济学家通常具有劳动密集型战略发展的偏好,误认为技术集约与充分就业负相关,从而坚持劳动密集型战略有利于发挥劳动成本优势和实现充分就业等不当主张。而事实上劳动密集型战略面临着技术和效率两方面日益强化的刚性约束,不是劳动密集型而是技术集约型战略将会长期促进充分就业和提升中国经济长期竞争力,而劳动密集型战略则内涵了诸多的负面效应,中国高就业压力的根源也另有所在。中国应采取科技密集和创新主导的集约式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作为持续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创新路径。
关键词:
劳动密集 竞争优势 充分就业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安同信 李光红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的优势产业,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近些年来对其产生了不少误解,甚至被扭曲。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转方式、调结构,务必在保增长和稳就业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在新常态下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论文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问题及陷阱,探究日本经验,进而提出了中国跨越发展陷阱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良 王亚新
金融危机后,中国应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制定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从经济学思想和经济模型的角度出发,讨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得出的结论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两者可以协调发展;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加强产业转移的力度;必须提高教育和技术水平,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投入,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鲁
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及其特征,指出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部地区应立足现实,正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解决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突出问题,采取超常规的政策和措施,加快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清 王永县
本文基于新的国际分工形态,实证研究代工生产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归纳和提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或品牌结构2-8律。并从这一规律出发,研究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发展模式的丰富性,以及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发展战略尤其是自主品牌战略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