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89)
- 2023(9475)
- 2022(7421)
- 2021(6933)
- 2020(5628)
- 2019(12792)
- 2018(12200)
- 2017(22953)
- 2016(12373)
- 2015(13692)
- 2014(12867)
- 2013(12821)
- 2012(11761)
- 2011(10737)
- 2010(10112)
- 2009(9437)
- 2008(9083)
- 2007(7715)
- 2006(6743)
- 2005(5877)
- 学科
- 济(52715)
- 经济(52661)
- 业(31650)
- 管理(31271)
- 方法(23618)
- 企(22252)
- 企业(22252)
- 数学(21842)
- 数学方法(21738)
- 中国(18427)
- 农(15399)
- 贸(14184)
- 贸易(14179)
- 易(13958)
- 财(12110)
- 农业(10956)
- 业经(10926)
- 学(10749)
- 制(9305)
- 环境(8666)
- 银(8231)
- 银行(8192)
- 出(7996)
- 行(7886)
- 产业(7628)
- 地方(7586)
- 融(7470)
- 金融(7468)
- 技术(7397)
- 关系(7301)
- 机构
- 大学(178220)
- 学院(174620)
- 济(83876)
- 经济(82935)
- 研究(67878)
- 管理(66051)
- 理学(58260)
- 理学院(57592)
- 管理学(56825)
- 管理学院(56510)
- 中国(51418)
- 科学(41005)
- 京(38188)
- 农(35857)
- 所(34625)
- 财(33336)
- 研究所(32293)
- 业大(30376)
- 中心(28968)
- 农业(28195)
- 经济学(27977)
- 财经(27922)
- 经(26017)
- 经济学院(25436)
- 院(24903)
- 北京(24571)
- 江(22412)
- 科学院(21492)
- 财经大学(21274)
- 范(20725)
- 基金
- 项目(127105)
- 科学(100840)
- 基金(97033)
- 家(88907)
- 国家(88263)
- 研究(85979)
- 科学基金(73854)
- 社会(59884)
- 社会科(57009)
- 社会科学(56994)
- 基金项目(51203)
- 自然(47965)
- 自然科(46905)
- 自然科学(46887)
- 自然科学基金(46144)
- 省(45120)
- 划(40108)
- 资助(39038)
- 教育(37767)
- 编号(29900)
- 部(29248)
- 重点(29180)
- 发(27415)
- 国家社会(27266)
- 创(26576)
- 中国(25971)
- 科研(25220)
- 创新(25117)
- 教育部(24908)
- 计划(23942)
共检索到249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凌超 刘金龙 程宝栋 杨文涛
森林转型理论阐述了几百年来各国实现森林恢复的路径与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为显著、同时森林生态大幅改善的国家,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与森林生态协调发展的规律和经验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总结。本文对森林转型的理论进行扩展,基于198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虑到变量间的空间依赖性,采用GMM方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对劳动力转移对森林转型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森林数量与森林质量变化的驱动力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大规模营林公共投资是森林面积恢复最主要的原因。然而,由于新造林的蓄积量较低,森林面积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短期平均森林密度的下降。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尤其是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成长,引发内陆到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减轻森林资源集中的内陆林区对森林资源的生计消耗,成为促进中国森林密度提高与森林质量改善的最显著因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翔 刘梦 任志成
劳动力演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存在转移和转型的双重效应。本文通过对劳动力区位熵的引力系数修正,测度了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的相对净流量。基于2000—2014年中国29个省份按技术水平划分的五类工业产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技能水平以及劳动力技能配置效率对工业产业转移和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发展顺应劳动力演化的趋势明显。从数量角度看,人口红利衰减会加速中国工业产业的空间转移,并进一步"倒逼"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从技能角度看,劳动力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吸引高技术产业转移和推动低技术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从技能配置效率看,其对产业转移和转型的作用趋势相反,对产业转移而言,技能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本文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FD I)促进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揭示了FD I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FDI 二元经济转型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史清华
本文基于2004—2010年全国固定调查点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各类型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女性、老人和儿童的效率之比为1.00∶0.76∶0.71∶0.57;其次,男性和壮年女性的转移不仅会使提高农户退出农业的概率,增大农户家庭耕地流出率,而且会降低农业产出增长率;最后,结合传统的"剩余劳动力"理论可以推断在当前制度环境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 增长核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团虎 姚慧琴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吸收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对制度变量的讨论,建立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市场与二元劳动力"模型,并用以解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本文认为,政府的强制性制度障碍导致"S型的人力资本投资曲线"的产生,从而使城市居民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政策和人力资本优势;作为对福利制度缺失的替代,"隐形补贴"等诱致性制度创新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成本优势。这一模型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中的特殊现象有较好的解释力,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和我国一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世勇 张克听
一、引言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产业的演进,劳动力要素在产业间的配置经历着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第一产业产值占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例逐渐下降;同时第一产业劳动力资源不断流向第二三产业寻求优化配置,表现为一种时间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兰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迁出地的推力和转入地的拉力,前者包括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收入差异激励、资源环境竞逐和个体预期;后者包括劳动力密集型出发的产业政策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减的社会政策。但是,既有的城乡二元化身份、用工制度恶化等,阻碍了劳动力转移。而利用既有的SA8000制度引导用工环境,扭转二元身份差异,推进职业培训教育券,完善多元化劳资纠纷解决途径,将是有效地促进劳动力良性转移的法律对策。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法律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傅鸿源 陈煜红 叶贵
中国农村低成本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低梯度产业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发展,阻碍了产业梯度顺利自发转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就业结构滞后现状的分析表明,产业梯度转移困难是我国典型城乡制度分层的结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栾江 李婷婷 马凯
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却较少受到关注。本文以当前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为例,通过建立实证模型,证明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随着大量劳动力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得不使用较多的化肥来弥补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转移导致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大幅增加,从而加重了化肥面源污染;同时,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户家庭收入得到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趋于"非粮化",这将增加整体施肥水平,从而间接加重化肥面源污染。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如果积极推动农户土地流转、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则有助于从整体上缓和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造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傅江景
一、我国劳动力向国际转移的动因 1.国际间比较利益的巨大差异是驱动劳动力向国际转移的最原始动因。 资源的最优配置规律表明:资源总是从效率低的区位向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区位转移。劳动力作为生产资源的一种也是从低价产业或地区流向高价产业或地区。从理论上讲,在充分竞争的国际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出入境自由、无垄断),只要劳动力流向境外的劳动收益(设为G)同在国内的劳动收益(设为g)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大于由转移劳动力所引发的成本W(如交通费、手续费、安置费、收集信息等)即G>g+W时,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就会涓涓不息。只有在劳动力转移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转移才会达到均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政高
国有企业改革最大的难点是劳动力的转移,而要突破这一难关,有几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解决。首先是建立一种体制,一种让人自己去谋生的体制,彻底打破就业由政府一包到底的传统体制;其次是要培养能创造就业机会的人。政府在就业方面要作出诸多努力,但最突出的还是培养出一批人,这是一批能创造就业岗位的人,有了这些人,就会产生就业机会;再次是社会、政府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就是职工失业后,不是留在企业,而是由社会、政府管理起来,这就需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最后是要想转移劳动力,就必须筹集转移资本。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体制 责任 成本 法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江景
作者通过对我国劳动力国际转移的动因、形式和特点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加速我国劳动力转移应解决的几个问题:即克服小农经济意识,封闭、保守、安于平稳的观点;把人才视为私有财产的狭隘思想,制订适应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移民政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江景
试论我国劳动力的国际转移傅江景劳动力的国际间流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中的充分利用,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掣动力。对于我国这么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来讲,科学地分析其转移动因、方式和特点并针对转移过程存在的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江景
劳动力的国际间流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中的充分利用,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掣动力。对于我国这么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太勇
作者指出托达罗的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不符;作者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行为方程式和动态均衡转移率问题;从而修正和发展了托达罗的劳动力流动模式;得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不必然加剧城市失业中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