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1)
- 2023(8247)
- 2022(7056)
- 2021(6755)
- 2020(5822)
- 2019(13889)
- 2018(13535)
- 2017(25949)
- 2016(14185)
- 2015(16485)
- 2014(16506)
- 2013(16780)
- 2012(15891)
- 2011(14400)
- 2010(14306)
- 2009(13659)
- 2008(13854)
- 2007(12431)
- 2006(10671)
- 2005(9728)
- 学科
- 济(65583)
- 经济(65527)
- 业(38143)
- 管理(37959)
- 方法(32200)
- 数学(29271)
- 数学方法(29095)
- 企(28379)
- 企业(28379)
- 中国(20862)
- 农(18449)
- 财(16381)
- 贸(15227)
- 贸易(15222)
- 易(14900)
- 农业(12402)
- 学(12360)
- 制(11725)
- 业经(11428)
- 地方(10383)
- 务(10043)
- 财务(10027)
- 财务管理(10000)
- 银(9877)
- 银行(9857)
- 行(9437)
- 融(9329)
- 金融(9327)
- 和(9279)
- 企业财务(9181)
- 机构
- 大学(215626)
- 学院(211047)
- 济(98979)
- 经济(97287)
- 管理(79163)
- 研究(77545)
- 理学(68094)
- 理学院(67299)
- 管理学(66345)
- 管理学院(65942)
- 中国(59684)
- 京(46132)
- 科学(45052)
- 财(42985)
- 所(39742)
- 研究所(36296)
- 农(36149)
- 财经(34943)
- 中心(34601)
- 经济学(32832)
- 经(31920)
- 业大(30195)
- 江(30001)
- 北京(29828)
- 经济学院(29762)
- 农业(28643)
- 院(27188)
- 范(27136)
- 师范(26907)
- 财经大学(25932)
- 基金
- 项目(137324)
- 科学(108338)
- 基金(102458)
- 研究(99940)
- 家(89555)
- 国家(88883)
- 科学基金(74954)
- 社会(65693)
- 社会科(62359)
- 社会科学(62341)
- 基金项目(53523)
- 省(49663)
- 自然(46770)
- 教育(45741)
- 自然科(45690)
- 自然科学(45673)
- 自然科学基金(44926)
- 划(43475)
- 资助(42945)
- 编号(39050)
- 部(32818)
- 成果(32531)
- 重点(31384)
- 发(29853)
- 国家社会(28523)
- 教育部(28265)
- 中国(28224)
- 创(27821)
- 课题(26878)
- 科研(26648)
共检索到313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谌新民
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经济型、事业型和环境型三类流迁人口,而经济因素是劳动力流迁的基本动因。流迁人口在追求新的就业机会和较高收入的过程中,支付了较高的迁移成本。导致迁移成本偏高的主要因素是现行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等。本文在对就业成本、生存成本、交通成本、心理成本和风险成本偏高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改革现行相关制度以降低劳动力流迁成本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各种歧视 ,其中最为多见和敏感的是性别、种族和民族歧视。歧视的市场结果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能够增加歧视者的收入 ,而是使歧视者和被歧视者同时蒙受损失 ,甚至歧视者为其偏好付出的成本更加高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宣杰 胡春晓 梁晓燕
本文根据劳动力转移成本的动因,对劳动力转移的交易成本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详尽的阐述,将其分为显性成本、风险成本、隐形成本和机会成本四类。并针对不同的交易成本提出了相应的降低成本的策略,希望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交易成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红忠
农民工政策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政府放松其农民工政策,将促进城市化进程,但城市政府必须支付庞大的显性成本,而能够降低城市政府显性成本的农民工政策有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即造成城市化滞后,加剧城乡和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词:
农民工 显性成本 机会成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建平 邓翔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家庭迁移决策模型,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地区因素和劳动力集聚产生的外部性对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作用;进一步,在稳态系统中分析了地方政府政策这一外生冲击对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我国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本文估算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劳动力迁移率的作用,绝大部分影响因素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表明我国劳动力迁移率的确与收入差距和户籍制度等因素存在显著的关联。
关键词:
迁移决策 户籍制度 集聚 外部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传裕
工资水平差异是我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动因。运输成本越大,产品的替代弹性越大,消费者在工业品上的支出比例越低,劳动力越倾向于在空间均匀分布,否则,劳动力更倾向于迁入工资水平高的地区,最终形成"核心——边缘"的空间模式。
关键词:
核心——边缘模型 劳动力迁移 动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亚 陈浩
文章基于历年统计数据,运用改进后的C-D模型分析发现,固化、单一农地经营模式对要素持有者构成斥力,而契约化经营农地会引起同质要素部门间配置的边际产出差异趋于缩小,这表明农地经营模式调整有助于要素优化配置。回归结果表明,非同质劳动力要素两部门边际产出逐年上升,但产出差距却呈发散趋势,这就要求以农地功能替代补偿来抵消部门收入差距。文章论证了价格因素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以即期与远期收益权衡调整农地经营模式,进而实现要素均衡配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要素 逆向淘汰 最优配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弓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和劳动力供给情况发生变化,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使得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带来的矛盾凸显。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成本情况,对完善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综合成本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8年制造业劳动力要素相关数据,开展了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的比较研究,评估中国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成本竞争力情况,得出中国劳动力成本仍处于较低水平、劳动力生产率与发达国家有所差距、劳动力成本效率具备优势的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制造业"降成本"工作、提升劳动效率、完善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晖
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全新视角出发,阐述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不同阶段的影响,分析了先赋性社会资本的双重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社会资本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流动的几点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丽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始终没有被提出来当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造成了目前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格局。随着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加深,各种矛盾日益突出,社会成本越来越大。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的改革面临重重阻力,就是这个社会问题的一种表现。要改变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格局,必须逐渐缩小不同就业群体之间的待遇差别,特别是要提高体制外的人员福利待遇,在公平待遇的前提下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凡恩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隐性成本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认识和重视对这些隐性成本的分析和计量,将会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决策理性,对政府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政策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高锦
最近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诸如"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公务员热"等就业问题,这些问题有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本文从劳动者选择的生命周期理论角度,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出发,分析了现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并从劳动者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选择入手,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瑞来
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简称劳参率,下同)是反映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和供给状况的重要指标。分析中国老年劳参率的特征、形成原因及类型选择,对我们今后制订合理的老年人口就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国老年劳参率特征 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老年人口劳参率的典型特征可用一个“低”字来概括,不仅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楠
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曾经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保证了中国工业在低成本的环境中获得所需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工业的成本优势,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频频出现,无限劳动力供给逐渐消失,中国的劳动力供给逐步从充足转变为短缺,"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改善社会经济环境,规范国内资本市场,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优化人口结构,从而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