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6)
2023(9845)
2022(7998)
2021(7481)
2020(6094)
2019(13830)
2018(13138)
2017(25049)
2016(13667)
2015(15345)
2014(14787)
2013(14601)
2012(13354)
2011(12263)
2010(11916)
2009(11102)
2008(10824)
2007(9566)
2006(8357)
2005(7638)
作者
(40544)
(34282)
(33993)
(32226)
(21616)
(16500)
(15161)
(13484)
(13172)
(11882)
(11850)
(11349)
(10933)
(10807)
(10737)
(10529)
(10150)
(10100)
(9884)
(9767)
(8551)
(8316)
(8178)
(7741)
(7710)
(7545)
(7394)
(7219)
(6890)
(6839)
学科
(58293)
经济(58233)
(35690)
管理(34790)
方法(26690)
(25068)
企业(25068)
数学(24643)
数学方法(24548)
中国(21451)
(17984)
(15684)
贸易(15675)
(15352)
(13071)
农业(12012)
(11719)
业经(11296)
(10532)
(10029)
银行(9997)
(9947)
金融(9946)
(9676)
环境(8756)
(8132)
技术(8052)
地方(7844)
关系(7770)
(7621)
机构
大学(200449)
学院(197488)
(94485)
经济(93136)
研究(75818)
管理(74009)
理学(64387)
理学院(63655)
管理学(62808)
管理学院(62452)
中国(58574)
科学(44306)
(42451)
(40171)
(39399)
(39138)
研究所(36025)
中心(33128)
财经(32724)
农业(32007)
业大(31871)
经济学(31477)
(30320)
经济学院(28551)
北京(27156)
(26653)
(26590)
财经大学(24728)
科学院(23796)
(23348)
基金
项目(136536)
科学(108137)
基金(103542)
研究(94212)
(93675)
国家(92924)
科学基金(78034)
社会(64714)
社会科(61471)
社会科学(61458)
基金项目(54338)
自然(50340)
自然科(49297)
自然科学(49277)
(49237)
自然科学基金(48521)
(43461)
资助(42288)
教育(42163)
编号(33874)
(32053)
重点(31140)
(29689)
国家社会(28891)
(28859)
中国(27681)
教育部(27265)
创新(27144)
科研(26609)
成果(26542)
期刊
(96965)
经济(96965)
研究(58754)
中国(40328)
学报(36723)
(35814)
科学(33021)
(27969)
大学(27200)
管理(26420)
学学(26113)
农业(24533)
(20146)
金融(20146)
经济研究(17981)
财经(17361)
(15069)
业经(14394)
(14200)
教育(14180)
(13892)
问题(13471)
技术(13140)
国际(12879)
世界(12464)
技术经济(9644)
(9538)
业大(9211)
科技(8858)
商业(8777)
共检索到292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成刚  祝慧琳  
本文尝试梳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既不同于传统正规就业,也不同于传统的非正规就业的新型灵活就业模式。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新型灵活就业模式仍处于快速变化中。本文总结了三种相对稳定,且初具发展规模的新型灵活就业模式:电商平台就业模式、分享经济就业模式和创业式就业模式。三种新型灵活就业模式正逐步改变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局面,对现有经济社会的运行以及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高锦  
最近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诸如"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公务员热"等就业问题,这些问题有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本文从劳动者选择的生命周期理论角度,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出发,分析了现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并从劳动者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选择入手,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菊芹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的描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着重分析其对当前的失业治理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车伟  
运用宏观统计数据,本文首先回答了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创造就业的问题.通过分阶段分析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一种创造了大量就业的增长;本文第二部分分析劳动供求关系的最新变化及其演变趋势.认为劳动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但中国尚没有步入劳动力短缺时代.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仍然拥有充足的劳动供给;本文第三部分讨论了当前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非正规化严重、初次收入分配扭曲等问题突出:第四部分为结论,提出构建安全灵活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和设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艳芳  
丹麦劳动力市场的灵活保障就业模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其雏形由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构成。1993年,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实施后,形成了"金三角"模式,即由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琴琴  张艳华  
考虑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最终要反映到市场各要素及其运行机制中,本文侧重于分析非制度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从宏观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非正规就业的增加、技术进步的加速都加剧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降低了就业的稳定性。从微观因素来看,虽然受教育程度对劳动力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带有不确定性,但人口因素与企业特征等因素均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在增加,而稳定性在下降。因此,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然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灵活有余而稳定不足的特点。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阳  
近年来,有关劳务派遣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实际上,劳务派遣是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过程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并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但是,劳务派遣也同样会给劳动力市场未来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对一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形成隐患。日本是较早推进劳动力市场灵活化发展的国家之一,在调整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制劳务派遣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教授长井伟训先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孟海涛  孙玉梅  李娜  
本文从劳动力市场的总量特征、结构特征、运行特征三方面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希望通过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为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指出方向,从而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艳芳  
一、充分发挥税收的支持作用国家各项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税收的支持。而目前,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只有17%,还远低于欧盟国家,可以考虑税收政策的结构性调整,适当增加部分税收收入。更重要的是,税收可以通过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对促进就业发挥调节杠杆的重要作用。构建中国灵活保障的劳动力市场的关键是保障性,而保障性的根本是大力发展经济,发展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服务性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可爱  周申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接连出现“缺工”现象,本文首先从经验层面和制度层面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现状进行了细致考察,其次从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我国“缺工”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缺工”现象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内部功能灵活性不足、就业稳定性和收入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以及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不能有效实施的结果,即“缺工”现象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非良性互动的体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可爱  周申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接连出现"缺工"现象,本文首先从经验层面和制度层面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现状进行了细致考察,其次从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我国"缺工"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缺工"现象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内部功能灵活性不足、就业稳定性和收入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以及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不能有效实施的结果,即"缺工"现象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稳定性非良性互动的体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易定红  
本文从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结果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概况,分析了造成中国劳动力市场目前这种状况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集体协商制度以及体制内外的用工和工资形成制度等。论文最后就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的制度缺陷提出了改革和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楠  江永红  
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技能结构由就业"升级"走向就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外溢和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对外贸易和离岸外包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则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抑制了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了其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弱化了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更多需求。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讨论了促进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推动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楠  江永红  
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技能结构由就业"升级"走向就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外溢和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对外贸易和离岸外包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则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抑制了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了其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弱化了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劳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仁船,杨军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