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5)
- 2023(5716)
- 2022(4664)
- 2021(4552)
- 2020(3636)
- 2019(8683)
- 2018(8390)
- 2017(16117)
- 2016(8551)
- 2015(9987)
- 2014(9728)
- 2013(9855)
- 2012(9163)
- 2011(8482)
- 2010(8253)
- 2009(7764)
- 2008(7437)
- 2007(6604)
- 2006(5836)
- 2005(5562)
- 学科
- 济(43714)
- 经济(43678)
- 方法(21294)
- 业(20808)
- 管理(20098)
- 数学(20034)
- 数学方法(19967)
- 中国(17238)
- 企(13980)
- 企业(13980)
- 贸(11503)
- 贸易(11494)
- 农(11388)
- 易(11307)
- 融(7869)
- 金融(7869)
- 财(7844)
- 制(7796)
- 银(7382)
- 银行(7375)
- 农业(7358)
- 行(7238)
- 业经(6585)
- 劳(6409)
- 劳动(6392)
- 关系(6058)
- 出(6025)
- 学(5922)
- 市场(5751)
- 环境(5433)
- 机构
- 大学(130428)
- 学院(126470)
- 济(69702)
- 经济(68918)
- 研究(49615)
- 管理(47560)
- 中国(41344)
- 理学(40820)
- 理学院(40402)
- 管理学(39964)
- 管理学院(39725)
- 财(29519)
- 京(27932)
- 经济学(24900)
- 科学(24830)
- 财经(24416)
- 所(24408)
- 经(22758)
- 经济学院(22506)
- 研究所(22039)
- 中心(21456)
- 财经大学(18661)
- 北京(18592)
- 院(17434)
- 农(17271)
- 江(16149)
- 科学院(14950)
- 范(14643)
- 业大(14641)
- 研究中心(14526)
- 基金
- 项目(81852)
- 科学(66659)
- 基金(65014)
- 研究(59869)
- 家(56787)
- 国家(56428)
- 科学基金(48438)
- 社会(42930)
- 社会科(40975)
- 社会科学(40967)
- 基金项目(33069)
- 自然(29373)
- 自然科(28796)
- 自然科学(28789)
- 自然科学基金(28332)
- 资助(28207)
- 教育(27140)
- 省(25951)
- 划(23555)
- 编号(21169)
- 部(21007)
- 中国(20483)
- 国家社会(19999)
- 教育部(18766)
- 重点(18293)
- 成果(17292)
- 发(17283)
- 人文(17240)
- 大学(16788)
- 创(16571)
共检索到197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亮亮
通过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揭示不同宏观经济冲击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和真实工资波动的时变动态特征。为寻求经验证据的理论解释,进一步构建包含劳动力市场摩擦的NK-DSGE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性技术冲击对就业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但却能有效提高真实工资水平,而投资专有技术冲击对就业和工资的响应都存在抑制效应;扩张性(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能够有效促进(抑制)劳动就业与真实工资水平的变动,且脉冲响应的时变特征明显;此外,在理论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摩擦机制和名义粘性,对有效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波动特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榛 刘赣州
自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1979)、斯蒂格利茨与夏皮罗(Stiglitz & Shapiro,1984)提出效率工资假设后,经济学界多用它来解释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现象,即为什么厂商不愿意在不扩大工资规模的条件下,采取降低平均工资,以雇用更多的工人,减少失业,从而提高利润呢?或者说,为什么厂商觉得在存在非自愿失业的条件下,降低工资会得不偿失呢?本文试图把效率工资理论运用到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亮亮
构建包含消费和投资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并设定了各部门名义粘性,通过标准的贝叶斯估计方法,考察投资冲击对劳动力市场就业及工资波动的动态响应及主要驱动来源。模型结果显示:(1)投资边际效率冲击能够产生显著的扩张性经济效应,促进劳动力市场就业增加和工资增长。两部门内技术冲击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则存在显著差异。消费部门技术冲击对劳动力市场存在显著的扩张效应,而投资部门技术冲击则对总量及部门就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可促进部门工资增长。(2)短期内影响就业波动的最主要因素是投资边际效率冲击,而在长期中总技术冲击起了重要作用。部门工资波动的主要驱动来源为总工资加成冲击。金融危机后,投资边际效率冲击对劳动就业波动的贡献逐步减弱,但对消费部门工资的影响显著增强。(3)模型中投资部门的引入及粘性机制的设定,对模型拟合中国经济数据、解释劳动力市场运行特征及波动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亮亮
我们使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考察经济产出和劳动就业的波动性、相关性及两者间的协同共动性特征,探讨了经济产出和劳动就业在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下的时变脉冲响应,并进一步通过构建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寻求经验事实的理论解释,理论模型的动态分析很好地匹配了经验证据。据此我们发现:经济产出和劳动就业间的协同共动性特征在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转变。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迅速下降是金融危机后产出和就业衰退的主要原因,也是两者联合动态结构性转变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经济结构转变和系统性经济政策的实施减缓了产出和就业的波动。模型中名义粘性的设定对冲击的扩散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不同的名义粘性对产出和就业波动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
产出波动 劳动就业 时变参数 货币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汪争
本文首先基于国际贸易理论,探讨了劳动力市场波动性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理论假说。随后,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分析了行业层面劳动力市场需求弹性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较大的行业劳动力需求价格弹性会抑制企业的出口强度。这种抑制作用对于规模较小、劳动密集型程度较大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更为显著。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指标衡量方法、不同的样本以及在控制了可能的反向因果关系后仍然保持稳健。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进 盛丹
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摩擦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了经济波动对产业结构微观机制的影响:当发生负面经济冲击时,由于差异化产品生产企业的工资无法灵活调整,这就使得密集使用差异化中间投入的产业用工需求、利润和产值的大幅下降。因此,频繁的经济波动会增加这些产业的运行成本,并降低其技术进步与产值占比。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跨国分行业数据验证了经济波动影响产业结构的现象,并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准自然实验",结合2007和2009年微观企业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核心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密集使用差异化中间投入的产业而言,经济波动显著降低了其技术进步与产值占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孟海涛 孙玉梅 李娜
本文从劳动力市场的总量特征、结构特征、运行特征三方面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希望通过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为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指出方向,从而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秀 李健欣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复杂的结构性矛盾,资源配置扭曲加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已经成为提高长期生产率的必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区域间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分析模型,系统探究房价对区域资源配置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分省份面板数据,测算了各地区劳动力错配指数,对房价上涨加剧区域资源配置扭曲进行实证检验。为了检验房价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路径,本文还建立了以劳动力价格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表明:(1)房价的上涨显著加剧了劳动力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扭曲程度;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房价的上涨对东部地区资源错配的影响较为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房价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扭曲影响呈加重态势。(2)房价的提高将会拉高劳动力价格水平从而加剧区域资源错配。因此,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仍需努力优化劳动力结构配置,降低房价对区域资源错配的影响,在"稳地价,稳房价"的要求下,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一、工资作用于劳动力吸收能力的机理我们将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定义为劳动力的边际收益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工资的就业机会.从经济效率上看,只有边际收益高于工资的就业才是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一方面可能存在边际收益低于工资水平的就业者,另一方面可能有一些边际收益高于工资水平的就业机会无人去就.因此现实中的就业量与劳动力吸收能力常常是不一致的. 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吸收能力的作用机制可分为微观作用机制和宏观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思洲
劳动力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价格具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会引起CPI的快速变化,CPI的变化会缓慢引起劳动力价格的变化。劳动力价格的传递效应为非完全传递,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幅度总是大于价格的波动幅度。同时,城乡劳动力价格与CPI的关系存在差别,城镇收入的波动受到CPI的影响要大于且快于农村收入的波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价格波动 CPI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磊 孙宁华 钱国军
本文在包含搜寻摩擦的DSGE模型中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引致的水平冲击和不确定性冲击对劳动力市场波动的宏观影响和微观机理,量化分析不同财政政策规则“稳就业”的效果。研究表明:疫情冲击在短期内导致失业率上升和岗位空缺下降,其中,水平冲击与不确定性冲击的交互作用是劳动力市场波动的主要驱动力;水平冲击在供需两端的叠加作用加剧了失业,其在供需两端的抵消作用则降低了工资波动;不确定冲击通过预防性储蓄效应抑制了总需求,加剧了劳动力市场波动;在不同财政政策中,政府购买规则在短期内“熨平”劳动力市场波动的效果优于税收规则,但也造成了对私人消费的挤出。此外,财政政策的时滞制约了其“稳就业”功能的充分发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世伟 周闯
本文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方程和劳动参与方程进行了联立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个人能力和家庭教育背景对市场工资水平均具有正向影响,女性和男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8.70%和5.50%;工资、教育年限、党员和户主身份对个体劳动参与的概率均具有正向影响,而年龄对个体劳动参与的概率具有负向影响,女性和男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分别为0.157和0.067。因而,实施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教育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劳动参与和提升工资水平,有助于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波 谭华清
中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出与美国就业周期不同的特征:(1)农业就业十分明显的反周期性;(2)总就业十分明显的无周期性甚至微弱的反周期性。从中国宏观数据和CHIP2007—2008年微观面板数据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机制: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再配置。将该机制和中国劳动力市场摩擦相结合,本文构建了考虑劳动力市场摩擦的农业和非农两部门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中国就业的周期特征。其核心机制在于农业部门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两个部门的顺周期再配置。而且劳动力市场摩擦会放大农业部门劳动力对于非农部门的经济冲击反应,从而加剧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的波动性。但总就业仍然表现出波动较小、与GDP相关性较弱的特征。
关键词:
劳动力再配置 劳动力市场摩擦 就业周期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曲兆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越来越大。文章利用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和匹配分解方法,对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男女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工资差异达到了10%左右,在控制了一系列影响起薪工资的重要变量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使用了Oaxaca-Bimder分解方法对这一差异进行分解后发现,这一工资差异有至少77%无法用男女性别特征上的差异来解释。当进一步使用改进的匹配分解法,即考虑到了男女大学毕业生在个人特征和就业特征上的分布不可比差异之后,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的部分进一步扩大到98%。研究结论提供了一个中国劳动力市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洪银萍 楼敏
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时刻关注的问题 ,也是经济学界理论研究的源泉。就业问题的本质是劳动力供需的研究 ,本文仿照人口研究 ,引进转移概率 ,建立了一个基于劳动力年龄分类和行业分类的劳动力就业分布的动态演化模型 ,具体研究劳动力在行业间的转移规律 ,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展开定量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就业 转移概率 行业分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