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0)
2023(6963)
2022(5725)
2021(5656)
2020(4585)
2019(10802)
2018(10218)
2017(19470)
2016(10416)
2015(12020)
2014(11681)
2013(11865)
2012(11411)
2011(10576)
2010(10558)
2009(9790)
2008(9782)
2007(8732)
2006(7861)
2005(7431)
作者
(30505)
(25755)
(25755)
(24559)
(16561)
(12151)
(11396)
(10019)
(9857)
(9239)
(9043)
(8800)
(8421)
(8308)
(8255)
(7976)
(7642)
(7543)
(7530)
(6928)
(6544)
(6238)
(6226)
(6080)
(5900)
(5707)
(5671)
(5220)
(5124)
(5108)
学科
(49215)
经济(49160)
(26564)
管理(26238)
方法(22589)
数学(20679)
数学方法(20527)
中国(17680)
(17220)
企业(17220)
(15965)
(12063)
贸易(12047)
(11806)
农业(11030)
(10512)
(10031)
(9295)
(9152)
银行(9139)
(8944)
(8939)
金融(8938)
业经(8654)
(6529)
劳动(6512)
(6502)
关系(6498)
环境(6440)
(6328)
机构
大学(163360)
学院(157041)
(79414)
经济(78364)
研究(62351)
管理(60094)
理学(51534)
中国(51023)
理学院(50919)
管理学(50210)
管理学院(49909)
(35744)
(34301)
科学(33825)
(31496)
研究所(28604)
(28129)
财经(27803)
中心(27252)
经济学(26978)
(25791)
经济学院(24273)
北京(23169)
(22265)
农业(21852)
(21768)
业大(21613)
财经大学(21038)
(20406)
师范(20233)
基金
项目(102717)
科学(83305)
基金(80953)
研究(74231)
(71981)
国家(71505)
科学基金(60726)
社会(51771)
社会科(49151)
社会科学(49139)
基金项目(41561)
自然(37936)
自然科(37188)
自然科学(37173)
自然科学基金(36629)
资助(33843)
(33206)
教育(33184)
(30527)
编号(27393)
(25668)
国家社会(23924)
中国(23767)
重点(23253)
成果(23122)
教育部(22394)
(21682)
(20700)
人文(20641)
大学(19989)
期刊
(84494)
经济(84494)
研究(51952)
中国(35853)
科学(25180)
(25061)
学报(25051)
(24211)
管理(22256)
大学(19602)
(18936)
金融(18936)
学学(18217)
农业(17022)
财经(15452)
经济研究(14571)
(13438)
教育(12910)
(12235)
问题(11711)
世界(11580)
国际(11489)
技术(11375)
业经(10514)
(10150)
技术经济(8485)
统计(7973)
理论(7923)
图书(7880)
资源(7687)
共检索到250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齐良书  刘岚  
本文使用2013年的CMDS和CHIP数据,研究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户籍身份劳动者群体的工作时间及其差距。我国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总体上偏长,且户籍差距明显。采用基于非参数匹配的分解方法对工作时间的户籍差距进行分解的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小时工资时,外地城镇男、外地城镇女、外地农村男、外地农村女性劳动者与同性别本地户籍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差距中,户籍歧视分别占61%、8%、63%和45%。将小时工资纳入考虑后,上述四个群体在工作时间方面受歧视程度分别上升到91%、35%、90%和72%。工作时间的户籍歧视与小时工资有紧密联系,与其他就业特征(职业、行业、单位所有制)也有一定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莉  李实  William A.Darity Jr.  Rhonda Vonshay Sharpe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数量剧增,然而农民工却长期遭受着方方面面的歧视。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之间明显的收入差距。但是,收入差距在多大程度上来源于歧视,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以2007年CHIPs(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使用4种方法分解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工资差异,考察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程度,重点突出指数基准问题对分解结果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对农民工明显的工资待遇歧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工资差异中的36%无法用禀赋差异解释。本文还强调工资收入歧视并不是检验户籍歧视的唯一指标,准确判断户籍歧视需要更广阔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金成武  
文章利用国家统计局2006年城乡人口数据,运用多种方法考察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户籍就业人口的收入差异。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个人特征后,城镇就业人口的人均收入一般高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在控制了外出务工或就业的选择偏误后,两类人口的收入方程中的许多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文章认为,两类人口的收入差异并不能完全由个人特征差异及行业间差异来解释,这些结果很可能反映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户籍就业人口在经济福利方面被区别对待的事实。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降低劳动者因户籍身份而被区别对待的程度,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元  王昊  
本文基于一个城市劳动力样本首次将他们区分为本地工人、本地农民、外地工人和外地农民,并研究了对于外来工人和外来农民的地域歧视及户籍歧视,结果发现:首先,相对于本地工人而言,外地农民受到了56.5%的歧视,我们可以粗略地将这个比例分解为26%的地域歧视与30.5%的户籍歧视;其次,如果直接利用劳动力的可支配月工资进行研究,而不考虑工作小时数、缴纳"三金"和个人所得税,则会在相当程度上低估对外来农民的歧视;第三,虽然外地农民受到了明显的地域歧视,但是外地工人却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域歧视。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并为制订降低歧视的政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宏飞  郑浩  
本文使用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2011)的数据对各省来沪务工者的地域工资差距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数据显示:各省来沪务工者的收入差距明显,在控制个人禀赋因素和行业、职业等相关特征之后差距依然较大。我们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河南省作为基准省份来观察河南籍的来沪务工者相对于其他各省份的来沪务工者所受到的歧视,发现歧视因素能够解释各省来沪务工者的工资差距的30%~4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章莉  李实  William A.Darity Jr.  Rhonda Vonshay Sharpe  
文章首先厘清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歧视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并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的户籍不平等现象界定为以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利受侵害为本质的经济歧视。其次,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02年和2007年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考察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状况和变化趋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在职业获得、行业进入和所有制部门进入三个维度上都遭受了明显的户籍歧视;(2)与2002年相比,2007年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呈现恶化趋势,显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机会分配的"负滴漏效应";(3)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就业机会回报显著低于城镇职工,这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都阳  万广华  
本文利用城市住户抽样调查数据(CULS),对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的贫困进行了仔细的度量,结果显示,如果以家庭人均收入衡量,总体的城市贫困发生率达4.15%,而外来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为5.65%,较之本地居民高出1.8个百分点。尽管农民工在非正规岗位上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他们仍然构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非正规就业的主要部分。对于处于收入分布底端的家庭而言,来自劳动力市场的收入,特别是非正规就业的收入对于减贫有着显著的作用。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意味着在城市反贫困的进程中,应当充分利用非正规就业,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正规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美艳  
本文描述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在行业获得和工资上的差异,并且用计量方法对工资差异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表明,男女工资差异主要由同类行业内工资差异引起,而由于两者行业分布不同而带来的工资差异不大;歧视是造成性别之间的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很小。由此,缩小行业内的工资差异,消除对女性的歧视,是缩小工资性别差异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常进雄  赵海涛  
本文基于CHNS数据,分析在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对农村户籍劳动力工资歧视的来源。主要发现:(1)国有企业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差距最大;(2)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劳动力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部分所占比例在国有企业最高,在民营企业最低;(3)国有企业支付的工资要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城镇户籍劳动力在国有企业得到的工资溢价要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劳动力,而且这些特征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加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向华  陈雪娟  
针对农村户籍者普遍遭遇的同工不同酬和就业机会不平等问题,基于1993—2009年CHNS微观数据,从工资差异和机会差异双重视角,本文进行了综合异质性揭示和内生性处理的计量和分解。结果显示:改革中岗位进入上的机会歧视有所减弱,但部门进入方面的机会歧视依然较大;户籍分割与其他分割的结合,使城乡户籍劳动力面临不同的工资决定机制,而机会差异与工资差异内在关联,使户籍分割的工资效应被部分隐藏在部门差异、岗位差异等分割形式之下;分位数分解后发现,城乡工资差异各分位点都未能缩小,甚至屡显扩大迹象,其主要根源就在于户籍工资歧视。因此,切断户籍与部门和岗位进入等的联系,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消除机会差异,促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湘萍  郝克明  
我们运用2004年中国9省(市)企业员工培训和继续学习调查数据,验证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户籍分割,并分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即在职培训对处于不同层次劳动力市场的员工收入增长、职业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存在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农民工主要处于次要劳动力市场。(2)户籍对于员工参与企业在职培训以及培训的收益率都有显著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城镇户籍员工比农民工的在职培训参与率和收益率都显著更高。(3)在职培训对于提高农民工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4)此前培训(进入本单位前接受的培训)对于农民工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湛文婷  李昭华  
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cOttOn分解和neumark分解等三种工资差异均值分解方法,对2000-2011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户籍歧视所导致的工资差异占城市工与农民工工资总差异的比重在逐年减少,个体特征逐渐成为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是造成工资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工作单位类型是影响工资差异的个体特征中的主要因素;在运用上述三种分解方法研究户籍歧视引致的工资差异均值分解时,neumark分解优于另外两种分解。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显洲  
本文关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的存在性及其来源,通过Heckman两步法和Appleton分解,我们发现:男性的小时工资率比女性高出13.56%,在控制了选择偏差之后,这一比例上升为20.43%;由于女性劳动者占优的个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性别工资差异,男女工资差异的绝大部分是由收益率差异构成的;在不考虑就业概率的情况下,工资差异主要来源于女性劳动者在经验、婚姻状况、所有制性质和健康状况方面较低的收益率;在考虑到选择偏差和就业概率后,工资差异则主要来自于就业歧视。这意味着要减少并消除性别歧视,应当从创造男女平等的就业机会开始,并把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作为十分重要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显洲  
从工资分布的低端到高端,性别工资差异呈无规律波动;女性劳动者在禀赋上没有明显优势;性别歧视在工资分布的各个分位上一直存在,且在大多数分位上,对工资差异的贡献都超出了禀赋贡献并构成了工资差异的绝大部分;对女性的歧视主要来源于经验、教育、健康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这4个人力资本变量,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规模这两个结构性变量则发挥了"逆歧视"的作用,在工资分布的高端,这种"歧视"和"逆歧视"的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鹏  
文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年数据,基于夏普里值过程的回归分解方法,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教育人力资本是导致工资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因素,其对不平等程度的贡献达到了37.47%;地区、性别和行业因素仅次于教育,成为导致工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重要因素;职业类型、单位所有制和社会关系是控制工资收入差距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单位规模、户籍和工作经验对不平等程度的贡献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工资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存在巨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