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5)
2023(7784)
2022(6627)
2021(6311)
2020(5504)
2019(13229)
2018(13014)
2017(25486)
2016(13802)
2015(15636)
2014(15632)
2013(15940)
2012(15222)
2011(13895)
2010(13782)
2009(13074)
2008(13165)
2007(11829)
2006(10112)
2005(9255)
作者
(39510)
(33378)
(33195)
(32077)
(21085)
(16004)
(15235)
(13107)
(12569)
(11694)
(11527)
(11066)
(10745)
(10587)
(10511)
(10410)
(10148)
(9912)
(9601)
(9597)
(8311)
(8234)
(8084)
(7616)
(7565)
(7521)
(7305)
(7202)
(6749)
(6668)
学科
(63969)
经济(63915)
(34238)
管理(33737)
方法(31135)
数学(28447)
数学方法(28281)
(24618)
企业(24618)
中国(20221)
(18232)
(14861)
贸易(14856)
(14544)
(14286)
农业(12113)
(11869)
(11624)
业经(10960)
地方(10110)
(9646)
银行(9626)
(9264)
(9190)
金融(9188)
(8839)
环境(8558)
(8137)
(7943)
财务(7927)
机构
大学(205668)
学院(201908)
(95895)
经济(94320)
管理(75252)
研究(74949)
理学(64790)
理学院(64033)
管理学(63132)
管理学院(62739)
中国(57870)
(43913)
科学(43561)
(41029)
(38496)
(35348)
研究所(35181)
中心(33440)
财经(33381)
经济学(31987)
(30544)
业大(29026)
经济学院(29023)
(28532)
北京(28387)
农业(28036)
(26192)
(25945)
师范(25724)
财经大学(24820)
基金
项目(131571)
科学(103658)
基金(97941)
研究(95912)
(85633)
国家(84989)
科学基金(71488)
社会(63174)
社会科(59958)
社会科学(59941)
基金项目(51176)
(47691)
自然(44201)
教育(43626)
自然科(43183)
自然科学(43166)
自然科学基金(42447)
(41636)
资助(41158)
编号(37492)
(31390)
成果(31156)
重点(30032)
(28911)
国家社会(27546)
中国(27388)
教育部(26968)
(26764)
课题(25763)
科研(25518)
期刊
(100606)
经济(100606)
研究(61331)
中国(39383)
(31967)
学报(31743)
(31140)
科学(29656)
管理(25221)
大学(23825)
学学(22426)
农业(21692)
(18158)
金融(18158)
经济研究(17750)
财经(17311)
教育(17171)
技术(16153)
(15019)
问题(14289)
业经(14254)
(13836)
(12674)
世界(12162)
国际(12040)
技术经济(10997)
统计(10310)
(9463)
理论(9303)
资源(9205)
共检索到299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楠  
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曾经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保证了中国工业在低成本的环境中获得所需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工业的成本优势,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频频出现,无限劳动力供给逐渐消失,中国的劳动力供给逐步从充足转变为短缺,"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改善社会经济环境,规范国内资本市场,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优化人口结构,从而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宋悦  吕康银  
养老护理服务人才是养老服务业运行的重要支撑,日本养老护理服务业劳动力可划分为正规就业者和灵活就业者,其中工资是调节正规就业者的有效手段,但对灵活就业者失灵,单纯提高工资无法增加工作时间,反而会加剧劳动力供给不足。这是由于业内已婚已育女性灵活就业比例过高,具有100万日元的壁垒作用。结合日本养老护理服务业人才培养现状,建议实行"劳动积分换购"政策,配合地区养老护理服务理念搭建网络平台以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也  
劳动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是劳动者主体进行提供劳动时间决策的结果。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参与率、工资率、税收等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劳动力总量随着总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趋缓甚至过剩;呈现出结构性和季节性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茂  
文章利用专项调查获取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影响农民工与非农民工群体对未来生活预期的因素,表明基于不同的生活预期,农民工和非农民工未来就业选择不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高锦  
最近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诸如"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公务员热"等就业问题,这些问题有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本文从劳动者选择的生命周期理论角度,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出发,分析了现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并从劳动者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选择入手,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瑞来  
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简称劳参率,下同)是反映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和供给状况的重要指标。分析中国老年劳参率的特征、形成原因及类型选择,对我们今后制订合理的老年人口就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国老年劳参率特征 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老年人口劳参率的典型特征可用一个“低”字来概括,不仅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孔祥利  汪超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凸显,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的流动障碍。由于技能、地理位置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供给偏差是阻碍劳动力流动的现实原因,劳动力在行业间或区域间的"有效供给"是缓解当前结构性失业的关键,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大力加强教育和培训措施,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促进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瞿凌云  
目前,中国经济步入"结构性"减速阶段,探寻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含有人口年龄结构分布的Leslie模型对劳动力供给总量及结构进行预测,基于人口增长约束和人力资本投资限制的经济增长模型,数值模拟并分解劳动力供给的数量效应和质量效应。研究表明,劳动力供给量下降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生育率下降能否刺激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人力资本的初始状态和相应的生产率水平决定了经济最终发展方向(走向发达或陷于贫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与"工资不断上涨"并存的悖反现象。以刘易斯为代表的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失效。此外,这些理论都没有考虑农户家庭有一定的财富基础,这与经济现实不符。文章用农户家庭具有财富基础这一假设条件,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构建Logi t计量经济模型,用安徽等五省数据进行了横截面检验,试图说明家庭财富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付伯颖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取决于征税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对比。然而,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以及不同税制结构下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运用OLS方法,分析了在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下,中国现行税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认为对劳动所得征税会产生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结果,最后提出了缓解劳动供求结构性矛盾的税制改革取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广东中山:外来劳动力供给短缺现象分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城市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引言9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加速流动。广东省中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流入的主要城市。该市1993~1994年曾发生让各级政府部门伤透脑筋并引起学术界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与"工资不断上涨"并存的悖反现象。以刘易斯为代表的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失效。此外,这些理论都没有考虑农户家庭有一定的财富基础,这与经济现实不符。文章用农户家庭具有财富基础这一假设条件,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构建Logi t计量经济模型,用安徽等五省数据进行了横截面检验,试图说明家庭财富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车士义  田洪波  尹志锋  刘永合  
住房和租房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均衡程度及政府行为是影响流动劳动力住房福利的主要因素。文章在考查在京流动劳动力的住房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流动劳动力主要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供需结构在低水平上实现了基本匹配;住房面积偏小、居住质量较差;房租、交通等成为影响住房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租房者与承租的住房信息渠道比较原始;政府在流动劳动力住房供给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应增加针对流动劳动力的廉租房供给,进一步规范流动劳动力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流动劳动力住房信息管理系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林清  
中国劳动力市场明显地分割为农村就业部门、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和城市正规就业部门。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者并不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市场上自由流动,农村劳动者被限制在农村就业部门和城市的非正规就业部门。这两个部门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特征并无太高的要求,劳动者收入的高低仅仅与自己付出的劳动量有关。这种状况刺激了劳动供给的增加,抑制了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因此,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分割,促进劳动力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和职业空间内流动,应当成为未来劳动力政策的重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俊峰  
本文利用联合国人口司2013年预测数据研究发现:自2015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比重将快速下降,且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老化现象也将更加严重。未来劳动力供给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会通过减少有效劳动供给、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受限、加大工资上涨压力等影响劳动力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