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4)
2023(11857)
2022(10301)
2021(9930)
2020(8192)
2019(19330)
2018(19115)
2017(37017)
2016(20026)
2015(22657)
2014(22404)
2013(22314)
2012(20497)
2011(18576)
2010(18143)
2009(16550)
2008(15988)
2007(13556)
2006(11758)
2005(10335)
作者
(55810)
(46240)
(45926)
(43872)
(29533)
(22064)
(20833)
(18360)
(17622)
(16273)
(15838)
(15667)
(14639)
(14456)
(14278)
(14113)
(13765)
(13501)
(13194)
(13086)
(11396)
(11343)
(10971)
(10435)
(10340)
(10228)
(10085)
(10038)
(9198)
(9119)
学科
(81719)
经济(81626)
管理(54469)
(52696)
(41993)
企业(41993)
方法(38895)
数学(34294)
数学方法(33995)
中国(24672)
(22078)
(18875)
(17026)
贸易(17017)
业经(16968)
(16641)
(16507)
农业(15093)
地方(14640)
(13779)
(12919)
环境(12731)
理论(12092)
技术(12036)
(11832)
银行(11799)
(11524)
(11492)
金融(11491)
财务(11463)
机构
大学(284126)
学院(279421)
(119327)
经济(117105)
管理(113421)
理学(99085)
理学院(98016)
研究(97494)
管理学(96566)
管理学院(96069)
中国(72907)
(61104)
科学(58593)
(51074)
(48181)
研究所(44341)
中心(42689)
财经(42163)
(41559)
业大(40044)
北京(39292)
(38768)
(37115)
(36911)
经济学(36846)
师范(36637)
(35409)
经济学院(33308)
农业(32587)
财经大学(31785)
基金
项目(196044)
科学(155081)
研究(145027)
基金(144810)
(125953)
国家(124958)
科学基金(107340)
社会(92843)
社会科(88025)
社会科学(88003)
基金项目(76960)
(72361)
自然(68822)
自然科(67244)
自然科学(67227)
自然科学基金(66042)
教育(65550)
(62240)
资助(60072)
编号(58028)
成果(47308)
(44863)
重点(43372)
(41514)
(40411)
课题(39376)
国家社会(38904)
教育部(38852)
创新(37709)
人文(37398)
期刊
(124090)
经济(124090)
研究(84563)
中国(50881)
学报(42483)
科学(40742)
管理(40486)
(38032)
(35905)
大学(32540)
学学(30452)
教育(29419)
农业(27416)
技术(22581)
(22000)
金融(22000)
经济研究(20655)
财经(20387)
业经(18297)
(17416)
问题(16403)
图书(14852)
(14653)
(14040)
理论(13961)
世界(13851)
技术经济(13462)
科技(13231)
实践(12554)
(12554)
共检索到400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吕世斌  张世伟  
利用1998—2009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本文发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就业"极化"现象,即相对于中等技术行业,高技术行业和低技术行业的就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结合其他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就业"极化"是一个全球现象。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工资和产业规模的影响外,外包、研发投入和高技术资本设备的广泛使用对就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楠  江永红  
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技能结构由就业"升级"走向就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外溢和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对外贸易和离岸外包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则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抑制了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了其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弱化了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更多需求。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讨论了促进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推动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楠  江永红  
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技能结构由就业"升级"走向就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外溢和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对外贸易和离岸外包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则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抑制了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了其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弱化了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劳动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悦  马树才  
基于2001—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空间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就中国劳动力"极化"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技能劳动力比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低技能劳动力比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抑制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悦  马树才  
基于2001—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空间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就中国劳动力"极化"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技能劳动力比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低技能劳动力比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抑制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江永红  张彬  郝楠  
本文利用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引致劳动力"极化"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导致了劳动力"极化"现象的产生,其作用机理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所引致的偏向性技术进步会显著增加对高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使得整个社会劳动力质量向两端偏移。此外,中国劳动力极化还存在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呈现高技能偏向型,而西部地区则是非技能型的特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永  蒋永穆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产业结构服务化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服务化促使不同技能水平劳动者出现工资极化现象,进而导致不同技能水平劳动者的就业极化。在就业极化过程中,劳动者就业技能障碍阻碍就业升级,对就业极化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利用中国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20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运用职业就业份额分解方式,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服务化与中国劳动力市场极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服务化是导致劳动力市场极化的重要原因,不同技能水平劳动者职业就业比重变化几乎全部源于产业部门之间就业比重变化的贡献。劳动力市场极化阻碍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不利于扩大内需和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而缓解这一不利影响的关键在于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洋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同时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加剧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基于此,应深挖数字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全面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推动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构建数字化灵活就业平台,畅通低技能劳动力向上流动渠道;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洋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同时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加剧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基于此,应深挖数字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全面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推动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构建数字化灵活就业平台,畅通低技能劳动力向上流动渠道;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秀丽  张志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近些年中国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且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为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以1987年~2016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二者关系因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可以通过反向作用机制调整至均衡;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国内劳动力价格的响应程度很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延方  王冬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法,利用日本RIETI-TI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1997~2008年的承接外包水平与对外发包水平,并细分不同路线和形式的外包活动,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从微观角度检验了外包对我国主要产业就业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对外发包和承接外包均会对长期就业水平有积极影响,其中对外发包作用更大;制造业中,尽管承接加工品、零配件和资本品对长期就业的影响系数为负,但可以通过产出的扩大间接正向拉动就业;相对于对外发包的显著影响,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消费品出口行为对长期就业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红彦  周申  
文章主要分析在汇率冲击下,中国可贸易行业1998—2009年劳动力市场的调整过程。文章利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劳动力市场调整的不同渠道。结果表明,汇率贬值通过出口渠道增加就业和降低工资,通过进口渠道降低就业和提高工资,通过效率渠道促进就业和降低工资。高贸易依存度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低贸易依存度行业,低加成比例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高加成比例行业,劳动力技术结构是影响就业汇率弹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志刚  
本文运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了较为准确的乡——城劳动力流动数量和城镇失业数据,并结合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地区分析法”和probit模型——对“进城农村劳动力增加显著提高了城镇失业”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总的来看,这一假说并未得到经验证据的有力支持。尽管有证据表明城镇中等受教育程度的中年人的失业风险比其他群体更易受到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幅度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当心。这意味着没有理由以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和迁移的方法来取得城镇失业状况的改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宏兵  郭界秀  翟瑞瑞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新常态和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背景下,探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极化及其作用机理,对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利用匹配后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极化效应。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著增加了母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但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对高技术和低技术企业的就业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中等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即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就业极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企业对"一带一路"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宏兵  郭界秀  翟瑞瑞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新常态和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背景下,探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极化及其作用机理,对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利用匹配后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极化效应。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著增加了母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但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对高技术和低技术企业的就业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中等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即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就业极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有利于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极化;(2)与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相比,对高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母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极化趋势;(3)与外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加剧了劳动力的低技术"极化"趋势。上述研究为实现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与就业优先战略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