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1)
2023(14849)
2022(12738)
2021(12242)
2020(10149)
2019(23545)
2018(23414)
2017(44771)
2016(24528)
2015(27520)
2014(27678)
2013(27307)
2012(25152)
2011(22721)
2010(22454)
2009(20488)
2008(19965)
2007(17324)
2006(14972)
2005(13252)
作者
(71016)
(59068)
(58548)
(55926)
(37531)
(28189)
(26619)
(23299)
(22509)
(21072)
(20101)
(20041)
(18872)
(18813)
(18474)
(18153)
(17521)
(17407)
(16924)
(16756)
(14687)
(14684)
(14249)
(13395)
(13182)
(13081)
(12960)
(12813)
(11930)
(11846)
学科
(96453)
经济(96330)
管理(66950)
(63285)
(51031)
企业(51031)
方法(45062)
数学(39438)
数学方法(39039)
中国(28961)
(26062)
(23722)
(22717)
业经(19841)
(19381)
贸易(19373)
(19097)
(18879)
地方(17422)
农业(17254)
理论(16109)
(15745)
银行(15687)
(15189)
(15086)
金融(15078)
(15057)
技术(14423)
(14397)
环境(14350)
机构
大学(348124)
学院(343570)
(140087)
经济(137245)
管理(132928)
研究(122485)
理学(115462)
理学院(114072)
管理学(112063)
管理学院(111442)
中国(90924)
科学(76433)
(75202)
(62768)
(62480)
(58823)
研究所(57506)
中心(53664)
业大(52685)
财经(50987)
(48296)
北京(47864)
(46744)
农业(46464)
(45802)
师范(45316)
(44578)
经济学(42955)
(38977)
经济学院(38698)
基金
项目(239073)
科学(187595)
基金(174787)
研究(172514)
(154304)
国家(153071)
科学基金(129844)
社会(108852)
社会科(103080)
社会科学(103054)
基金项目(92279)
(90560)
自然(84981)
自然科(83052)
自然科学(83028)
自然科学基金(81547)
教育(79034)
(77871)
资助(72739)
编号(68620)
成果(56613)
(53581)
重点(53545)
(50165)
(49211)
课题(47884)
创新(45980)
科研(45978)
教育部(45674)
国家社会(45337)
期刊
(148430)
经济(148430)
研究(102431)
中国(67477)
学报(59755)
科学(54021)
(53298)
管理(48280)
(46040)
大学(44550)
学学(41937)
教育(39034)
农业(37151)
(28215)
金融(28215)
技术(27919)
经济研究(25078)
财经(25072)
业经(22757)
(21527)
(19791)
问题(19537)
图书(17600)
科技(16599)
(16438)
(16342)
理论(16074)
技术经济(15703)
世界(15595)
业大(15067)
共检索到501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丹  
本文将劳动关系体系视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系统,将劳动关系主体视为存在于此系统之中的元素,着重讨论各体系性元素在劳动关系体系中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力求以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联系及其各自的内在运行机制为切入点,对现阶段的中国劳动关系体系进行系统的、体系性的研究。从诊断现阶段各主体在中国劳动关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以系统论为分析工具,提出构建和完善中国劳动关系体系的框架性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渠邕  于桂兰  
基于劳动关系中雇佣双方的基本供需特征分析,从双方供需特征出发选取评价指标;考虑雇佣双方的和谐平衡关系,选用相对型的指数合成及表达方式,构建了新的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体系,并根据对长春市朝阳经济开发区9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体系能够更直接、更真实地体现劳动关系状态,有助于解决现有常见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谢鹏鑫  屈萌  冯娇娇  杨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劳动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些老问题和新问题叠加显现。学术界围绕新时代劳动关系领域尚未解决的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基于劳动关系主体的视角,回顾了新时代围绕劳动者、工会、雇主和政府的研究,将其归纳为弱势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工会改革实践与新就业形态下的维权路径、企业多样化的劳动关系管理策略、政府劳动关系治理方式等方面。在对已有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劳动关系研究应关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与争议处理机制、不同层级工会改革与工会工作机制创新、不同类型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策略及其影响、集体劳动关系柔性协调机制与平台劳动关系多元治理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依法形成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可见,劳动关系的主体有两个,一是用人单位,二是劳动者。与《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主体资格的界定更为全面、系统。一、对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界定对用人单位的界定,《劳动合同法》克服了《劳动法》立法模式的缺陷,扩大了用人单位的内涵和外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志刚  李小波  
三方协调机制对于强化劳方的地位有着较好的保障作用,但由于我国政府和工会在此机制中存在缺位和错位,因此,需要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实现新的制衡机制,如培育一批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社会"第四方",参与到劳动关系的治理中。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大虎  苏丽锋  欧阳任飞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关乎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既有研究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利用1991-2014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并测算了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指数,结果表明,一方面,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劳动关系和谐程度还不够高,与理想状态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关系近些年来和谐程度不断改善,总体上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时序特点。这种"U型"反转的变化轨迹,可能反映了劳动关系领域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特殊机制,这就提示我们,政府更加关注民生、推行更加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可能有助于提高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符钢战  
宏观经济学认为,在短期内,国民收入水平是就业量的函数,就业量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国民收入的高低。所谓“就业”状况,广义而言,是指社会一切生产要素得到利用的状况;狭义而言,是指劳动就业状况,即社会劳动力资源得以利用的状况。这里,我们研究的是后一种意义的“就业”。本文首先描述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劳动就业统计体系,然后分析中国劳动就业统计指标的理论界定的内在缺陷,研究如何改进中国劳动就业的统计界定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潘伟梁  张春玉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体系是对劳动关系和谐程度进行量化的测量工具,开展评价工作是与时俱进地推动劳动关系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2011年,浙江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遵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以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时代特征为标准,以劳动关系相关政策法规为指标设计和评价标准依据,结合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构建了能够客观反映劳动关系和谐度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实施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充分发挥了劳动关系晴雨表功能,成为指引社会各界劳动关系行为、教化社会公众认同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和谐内涵的重要工具。但与此同时,评价体系也存在部分数据准确性、样本数据库时效性、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波  
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过程中,频发的劳资冲突给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与企业的生产效率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害。构建一个动态的、可量化的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的劳动关系分析模型,提出了对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分析框架,包括基本业务管理、合作管理、冲突管理、员工利益保障及企业绩效表现等五个方面的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姜颖  王向前  张冬梅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玥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我国劳动关系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率在加快、规模在升级,已经进入高发期和多发期。而如此高发的劳动关系矛盾表明我国的多元利益主体已经形成。集体谈判机制的确立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利益表达机制。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了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但该权利在运行过程中却有各种侵权现象出现,这里有义务主体和特殊主体的侵权,也有权利主体的自我弃权。通过对集体谈判中权利主体的弃权现象的分析,将为对该项权利的救济找到基本原因和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天舒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发展。2011年8月,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