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48)
2023(4497)
2022(3622)
2021(3714)
2020(2977)
2019(7073)
2018(6948)
2017(13043)
2016(6916)
2015(8054)
2014(7727)
2013(7968)
2012(7476)
2011(6944)
2010(6614)
2009(6184)
2008(6019)
2007(5152)
2006(4556)
2005(4293)
作者
(18476)
(15652)
(15413)
(15069)
(9909)
(7342)
(6983)
(6103)
(6059)
(5525)
(5370)
(5184)
(5176)
(5046)
(4916)
(4900)
(4647)
(4563)
(4518)
(4067)
(3992)
(3717)
(3630)
(3624)
(3544)
(3526)
(3299)
(3149)
(3117)
(3088)
学科
(34782)
经济(34750)
方法(17108)
数学(16276)
数学方法(16206)
管理(15454)
(15326)
中国(13648)
(9781)
贸易(9776)
(9690)
(9569)
企业(9569)
(9221)
(6274)
农业(6179)
(5864)
关系(5611)
(5509)
银行(5503)
(5423)
(5386)
(5179)
金融(5179)
(5148)
劳动(5131)
(4907)
业经(4839)
环境(4757)
(4520)
机构
大学(103931)
学院(99416)
(55798)
经济(55233)
研究(41218)
管理(36525)
中国(33819)
理学(31581)
理学院(31229)
管理学(30777)
管理学院(30588)
(22946)
(22701)
科学(21250)
(20353)
经济学(20105)
财经(19134)
研究所(18615)
经济学院(18197)
(17895)
中心(17663)
北京(15313)
(14734)
财经大学(14621)
(13699)
科学院(12878)
(12275)
师范(12194)
研究中心(12182)
(11941)
基金
项目(66325)
科学(53940)
基金(53008)
研究(48679)
(46763)
国家(46488)
科学基金(39307)
社会(34943)
社会科(33382)
社会科学(33378)
基金项目(26437)
自然(23395)
资助(23226)
自然科(22909)
自然科学(22904)
自然科学基金(22538)
教育(21687)
(20014)
(19007)
中国(17974)
(17335)
国家社会(16793)
编号(16787)
教育部(15288)
重点(15141)
成果(14173)
(14163)
人文(13781)
社科(13294)
重大(13287)
期刊
(54989)
经济(54989)
研究(34297)
中国(21454)
(15645)
科学(14406)
管理(13645)
学报(13441)
(12087)
经济研究(10908)
大学(10880)
(10569)
金融(10569)
财经(10166)
学学(10164)
(9235)
(8916)
世界(8773)
国际(8647)
农业(8597)
问题(7835)
教育(6936)
技术(6901)
统计(6599)
业经(5769)
(5737)
技术经济(5426)
(5113)
资源(5020)
决策(4793)
共检索到153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琦  
针对已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文估算了1993-2007年期间个体业主和农户混合收入、雇员报酬和这一期间的劳动份额。结果显示,无论是劳动者报酬、雇员报酬还是包含个体业主和农户劳动收入在内的劳动报酬,其在GDP中的份额从1995年以后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且在2002年之后加速下降。分析表明,个体经济发展滞后是劳动份额较低并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因而使个体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现阶段扭转劳动份额下降趋势的重要政策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茂  陆毅  李雨浓  
本文从改善劳动收入份额的角度论证了产业升级增进福利的新途径。聚焦工业部门,围绕技术进步构建了衡量城市产业升级的新指标,并首次结合各城市样本期内初始产业结构和基于全国产业发展总趋势度量的该城市产业发展预测值,构造内生产业升级的合成工具变量,更准确地评估了中国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升级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从影响机制来看,产业升级这一效应是资源在产业间和产业内优化再配置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从要素层面剖析发现,产业升级增强了对高技能劳动即人力资本的需求和依赖,这种劳动收入的技能结构转变通过拉高高技能劳动者的相对工资、从业人数比重及劳动收入,进而提升了劳动报酬总和在增加值中所占的份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宇峰  贵斌威  陈启清  
本文在厘清劳动收入份额定义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技术偏向、垄断利润等因素的生产决策模型,重新考察了转型期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与决定机制。结果表明,就单个产业而言,垄断利润率是劳动收入份额短期变动的主要原因,而技术偏向性是决定劳动收入份额长期运行水平的关键因素。中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是占有大量资源的国有企业选择了资本偏向型技术;在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背景下,"逆资源禀赋"的技术偏向降低了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使劳动力工资长期处于低增长状态,进一步恶化了劳动收入份额状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雅楠  
伴随着新增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老龄化趋势加剧,未来劳动力将会出现供给不足的现象,研究如何进一步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认识劳动力供给潜力的核心是准确地估计出劳动供给弹性。本文在总结和评述国内外劳动供给弹性估计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选用离散选择模型分别估计2001、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外来女性、外来男性、本地女性和本地男性的劳动供给弹性。研究发现,2001年以来,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外来劳动力还是本地劳动力,工作时间弹性和劳动参与弹性都有下降的趋势;但女性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参与弹性显著大于男性,本地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和参与弹性大于外来劳动力;此外,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弹性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长庚  柏园杰  
由于统计口径、测算方法等不一致,劳动收入份额难以进行动态跟踪和国际比较。为此,本文调整劳动收入份额测算方法,重新界定了分子中统计口径的变化与混合收入的划分方式,论证了以国民收入作为分母的合理性。基于1978—2017年收入法GDP、1992—2020年资金流量表、1987—2020年投入产出表等数据的测算结果显示,1978—2020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均值为68.1%,呈向右倾斜的N型变化趋势,近年已回升至均值附近,中国劳动收入仍居于主体地位。与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数据进行国际比较发现,1978—2020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均值与法国、英国等国差距为6.7%。本文测算方法改善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时期可比性和国际可比性,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历史核算资料修订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亚琳  申广军  姚洋  
收入分配是极其重要的政策议题,劳动收入份额是初次分配的核心指标。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关研究。我们首先整理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五个基本事实,特别指出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出现止降为升的新趋势。然后,我们主要从结构性因素、经济波动、技术进步偏向性、不完全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等五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特别是梳理了能够在统一的框架下解释金融危机前后劳动收入份额U形变化趋势的文献。最后我们展望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潜在研究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晓静  
文章利用贝叶斯方法和广义最大熵方法,对中国16个产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进行了估计,并通过比较,确定了各产业部门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值,为在CGE模型中使用CES函数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红旗  徐植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两个关键性要素在经济增长文献中得到了广泛的讨论,然而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却很少被关注。本文在构建一个二级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OLS技术估算了我国物质资本与不同类型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参数,结果显示:我国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表现出明显的互补性,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物质资本与"中档"人力资本依赖性最为突出,即与初中和高中教育水平劳动力的互补性要强于其与其他劳动力的互补性。因此,"低档"劳动力的失业和"高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便是我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民生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杰  朱钰凤  
劳动供给弹性是劳动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也是判断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转变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估算流动人口劳动参与弹性和劳动时间弹性,观察劳动供给弹性的趋势性变化与群体差异。研究表明,2010年以来中国流动人口总体劳动参与弹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劳动参与对于工资水平的边际效应2005年的1.23下降到2018年的0.53;2005年流动人口劳动时间对于工资水平的弹性值为0.15,2011-2018年下降到0.09。劳动供给弹性快速下降反映出中国劳动力市场从二元经济阶段向新古典经济阶段转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常进雄  孙磊  张灵弟  
利用企业层面的数据,从行业视角对中国的劳动份额及其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与当前普遍认为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看法不同,近年来中国劳动份额处于上升态势,这说明初次分配的恶化态势正得以改善,但是劳动份额仍然偏低,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总体劳动份额的波动主要来源于行业内劳动份额的波动,两者表现为"齐升齐降",只是波动幅度有差异而已。对劳动份额波动的进一步分解表明,对于总体劳动份额的变化,行业内效应贡献了82.83%,而结构效应仅仅贡献了17.17%。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玉清  姜磊  
本文扩展了包含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发展经济学模型,在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框架中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规律及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4-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在控制省市固定效应和其他相关经济社会变量后,本文发现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呈稳健的倒U型非线性曲线,经历了就业效应和技术效应的交替主导,东中西三大区域及增长极、直辖市空间范围内的影响路径表现出典型的地域性差异,适宜技术研发、市场整合及相应的政策激励有助于抑制FDI技术效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冲击,缓解严峻的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钞小静  廉园梅  
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其在经济层面集中表现为增长质量问题。本文在经济增长质量的条件-过程-结果三维框架下,从人力资本、消费需求以及生产率三个层面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阐释,并基于1998-2016年分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核密度估计精确描述经济增长质量的分布动态演进,发现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在样本期基本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运用系统GMM估计、工具变量法以及空间计量等方法进行经验检验发现,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同向变化的,劳动收入份额过低会通过人力资本效应、消费需求效应与生产率效应显著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劳动收入份额降低不仅会阻碍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会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振华  
针对目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现状,可从开放经济视角,研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适度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角度主要通过要素配置、产业福利和技术进步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投资角度主要通过行业配置、工资外溢和技术领先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金融角度主要通过长期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为提升劳动收入份额适度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人口分组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总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199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消费率偏低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城市化水平、消费习惯形成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率也有重要的潜在影响;提高劳动要素份额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尽管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各种因素,本文的结果依然基本稳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劳动收入份额的准确测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定义和数据两个方面剖析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问题,分析了其对测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然后总结归纳了现有的基于测算问题的修正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方法评析;最后,借助于城镇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与人口数据估算中国的OSPUE。在此基础上,利用资金流量表数据对1993—2008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合理的估算与必要的修正,并进行相应的变动分析与国际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