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6)
2023(11478)
2022(9801)
2021(9326)
2020(7929)
2019(18635)
2018(18228)
2017(35402)
2016(19454)
2015(22311)
2014(22258)
2013(22368)
2012(21433)
2011(19716)
2010(19664)
2009(18601)
2008(18671)
2007(16783)
2006(14712)
2005(13467)
作者
(58231)
(48786)
(48695)
(46733)
(31291)
(23412)
(22220)
(19091)
(18715)
(17587)
(16904)
(16253)
(15803)
(15784)
(15615)
(15469)
(14770)
(14575)
(14243)
(14222)
(12288)
(12232)
(12074)
(11296)
(11213)
(11004)
(10933)
(10756)
(9953)
(9882)
学科
(84583)
经济(84503)
管理(51829)
(50023)
方法(39874)
(38854)
企业(38854)
数学(36151)
数学方法(35738)
中国(25033)
(23636)
(21302)
(20098)
贸易(20090)
(19667)
(17671)
(16471)
业经(15704)
农业(15092)
地方(14709)
(14137)
银行(14095)
(13578)
(13512)
金融(13510)
(13103)
(11927)
(11860)
财务(11831)
环境(11806)
机构
大学(288673)
学院(285385)
(128499)
经济(126024)
研究(107424)
管理(105757)
理学(90031)
理学院(88992)
管理学(87459)
管理学院(86938)
中国(83710)
科学(64211)
(62290)
(58492)
(56297)
(52822)
研究所(51080)
中心(48414)
财经(45880)
(42886)
业大(42702)
农业(42082)
(41811)
经济学(41005)
北京(40255)
(38020)
经济学院(37040)
(36543)
师范(36112)
财经大学(33999)
基金
项目(184170)
科学(144314)
基金(135562)
研究(131846)
(119897)
国家(118974)
科学基金(99609)
社会(84022)
社会科(79701)
社会科学(79679)
基金项目(69617)
(68680)
自然(64487)
自然科(62979)
自然科学(62953)
自然科学基金(61879)
教育(60496)
(59945)
资助(58639)
编号(51920)
成果(43760)
(42637)
重点(42291)
(40266)
(37308)
课题(36897)
教育部(36171)
科研(35949)
国家社会(35537)
创新(35133)
期刊
(139479)
经济(139479)
研究(89522)
中国(56998)
(47499)
学报(47292)
(44092)
科学(43098)
管理(38320)
大学(35181)
学学(33118)
农业(32109)
(31994)
金融(31994)
教育(27458)
经济研究(24327)
财经(23397)
技术(23331)
业经(20303)
(20227)
问题(18772)
(18677)
(18107)
国际(16921)
世界(15882)
统计(14845)
技术经济(14727)
理论(13474)
(13471)
(12769)
共检索到438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玉红  高铁梅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建立了2000年以来中国的季度可变参数IS曲线和LM曲线,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中国的动态货币政策乘数,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中国近年来货币政策效应。并进一步估计了2000年以来中国的动态总需求曲线。得出结论: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在不断提高;而中国总需求曲线的形状趋于平坦,从定量的角度说明了中国近年来出现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原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前进  朱丽娜  
本文主要研究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文章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取决于两个效应的叠加。本文结合我国2003年至2011年3月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对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依据利率管制制度下IS IM模型的配额均衡推导出中国总需求函数Y =D(M/P ,R) ,蕴涵仅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的需求管理政策含义。为评价中国货币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 ,本文运用货币政策效应测度的特定指标体系和算法程序 ,事后考察1 981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与国民收入的历时动态及其协同运动性质 ,有关类型化解释结果表明其间中国货币政策未能实施有效的反周期名义货币供应管理操作 ,而基于货币政策规则的货币供应目标比较也揭示了 1 998- 2 0 0 0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紧缩倾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陆前进  
本文主要研究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首先指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通缩、促增长。其次本文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变化的原因,货币信贷的增长需要货币乘数的提高。再次本文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角度考察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我国在"保增长"宏观经济目标下的信贷增长,强调在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情况下,实际信贷增长要突破信贷目标。随着经济转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必须加以防范。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强  唐安宝  
本文选取1990~2007年的中国相关数据,以狭义货币乘数为因变量,以现金漏损率、电子货币使用率和电子货币替代率为自变量,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后,进一步建立状态空间模型,通过动态系数展现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尤其在2002年以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同时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隆炯  
近年来 ,我国投资乘数效应递减 ,以总量扩张为目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逐渐减弱。为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功能 ,应合理实施优惠利率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充分发挥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性调控功能 ,刺激宏观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陆跃祥  唐洋军  
本文在蒙代尔—弗莱明的分析框架下引入商业银行信贷机制,来考察固定汇率制下小型开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发现货币政策可以作为稳定经济的工具。文章指出,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其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对实际产出产生一定的作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实际产出发生作用的传导机制不同,从而导致效果不同,因此货币当局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时必须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紫珺  孙森  
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大幅波动,减弱了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对此,中央银行可适度考虑将调控重心向货币乘数倾斜。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以及央行票据政策对我国货币乘数均有显著影响,中央银行应强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乘数,以增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赤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仲常  谢小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M2/GDP不断攀升,并超过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本文尝试用货币政策乘数效应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①,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变参数IS-LM模型来估计中国的动态货币政策乘数,并证明了中国货币政策乘数效应的不断下降是导致M2/GDP不断攀升的原因。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货币政策乘数下降的原因,发现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边际进口倾向上升、税率的提高使经济体中的漏出倾向增加,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增加、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增加共同作用使我国的货币政策乘数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说明中国M2/GDP居于高位,并不是中国金融深化或金融体系发展成熟的结果,而是由于中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磊  王亮  
本文以电子货币使用率为视角,将其纳入到货币乘数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技术考察电子货币在长期和短期的货币乘数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在长期,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一方面通过降低现金漏损率提高货币乘数,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但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在短期,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降低了现金漏损率而减小了货币乘数,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光友  
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已经给传统的金融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给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本文以电子货币为视角,选取我国电子货币的样本数据及与货币乘数相关的变量,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电子货币的存在放大了货币乘数的效应;(2)电子货币加剧了货币乘数的波动,致使货币乘数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增加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3)货币乘数的变动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亮  刘瑞娜  
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使用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变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长期,我国货币乘数和电子货币使用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现金漏损率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对货币乘数具有双重作用,且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2)在短期,我国狭义货币乘数非均衡的自我纠正速度快于广义货币乘数;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使得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出现了同向变化的情况,这与长期的结果相反。(3)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光友  
本文选取我国1990—2004年电子货币的样本数据,以及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相关的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具有放大效应,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都红雯  徐斌  
以货币乘数理论为依据建立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影响的分析框架,并运用2008-2014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货币的发行会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不同类别的电子货币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乘数有不同的影响:卡基电子货币会放大货币乘数m_1和m_2,而网基电子货币会减小货币乘数m_1、放大货币乘数m_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