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7)
2023(15186)
2022(12548)
2021(11609)
2020(9827)
2019(22152)
2018(21711)
2017(41411)
2016(22226)
2015(24561)
2014(24052)
2013(24194)
2012(22106)
2011(19918)
2010(19852)
2009(19090)
2008(19265)
2007(17160)
2006(15255)
2005(14221)
作者
(64545)
(54136)
(53951)
(50988)
(34320)
(25847)
(24243)
(21068)
(20446)
(19127)
(18689)
(17942)
(17452)
(17390)
(16948)
(16414)
(16129)
(15713)
(15596)
(15422)
(13449)
(13448)
(13007)
(12287)
(12067)
(12040)
(11997)
(11791)
(10695)
(10564)
学科
(99954)
经济(99808)
(91120)
管理(81370)
(81317)
企业(81317)
方法(44192)
(35310)
数学(35135)
数学方法(34942)
(31023)
业经(30362)
(28098)
贸易(28084)
(27380)
中国(27029)
(24545)
(23832)
财务(23813)
财务管理(23778)
企业财务(22434)
农业(21472)
技术(18503)
(18142)
(16818)
(16535)
(16074)
(15726)
银行(15687)
体制(15644)
机构
学院(327866)
大学(326390)
(151468)
经济(149097)
管理(128873)
研究(111590)
理学(110975)
理学院(109889)
管理学(108628)
管理学院(108033)
中国(89115)
(71349)
(67874)
科学(63585)
(58768)
财经(56386)
(55878)
(51466)
研究所(50279)
中心(49324)
(48764)
业大(48028)
经济学(47727)
农业(46373)
经济学院(43172)
北京(42685)
财经大学(41802)
(40068)
商学(37549)
(37254)
基金
项目(213823)
科学(170485)
基金(160735)
研究(153553)
(140812)
国家(139639)
科学基金(120391)
社会(103815)
社会科(98770)
社会科学(98749)
基金项目(84597)
(80605)
自然(76829)
自然科(75114)
自然科学(75089)
自然科学基金(73898)
教育(68324)
(67702)
资助(65403)
编号(57592)
(49266)
重点(48134)
(47276)
成果(45748)
(45629)
(45315)
国家社会(44806)
(44124)
创新(43577)
教育部(42580)
期刊
(167235)
经济(167235)
研究(98980)
中国(62481)
(59133)
(54410)
管理(51984)
学报(50476)
科学(48068)
大学(39187)
学学(37663)
农业(36855)
(32069)
金融(32069)
财经(29336)
经济研究(28188)
业经(27220)
技术(26201)
(25338)
(24447)
问题(23277)
(22294)
教育(21862)
国际(21436)
世界(18976)
技术经济(18225)
商业(15688)
现代(15585)
(15460)
财会(15357)
共检索到496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统生  梁肖  
在测度中国与86个贸易伙伴2000-2013年双边贸易成本和加总贸易成本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中国垂直分工的实际,实证中国加总贸易成本对ISIC两位数分类制造业17个子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出口份额的影响,并做三种稳健性检验以消除内生性偏离。结果表明:加总贸易成本呈现下降态势,但仍高出10年前发达国家的1/3,对部分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不降反升;加总贸易成本是我国制造业产品"全球"和"局部"比较优势和出口份额的决定因素,对贸易成本密集度越高的行业,这种影响出口的效应越大。因此,应考虑贸易成本密集度及"国内附加值率"的产品结构,降低贸易成本以促进国内附加值率高的产品的出口,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实质转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林玲  余娟娟  
本文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及各行业在1994年-2008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行业面板数据识别和验证了我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贸易利益的拓展与提升提供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制造业近十几年来总出口附加值比率长期锁定在[30.31%,36.41%]的区间上,均值为32.98%。在细分行业中,那些加工贸易特征明显的产业,尤其是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比重相对更低。这主要因为在全球生产分割的背景下,我国更多地是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承接产品的加工组装环节,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成本仍然是影响贸易利益获取的重要因素,而要素禀赋结构变迁及技术进步等变量因素对...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平  余远  
基于最新发展的增加值贸易,利用区分贸易类型的数据,研究刻画了二元出口架构下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成本的变动特点。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贸易类型差异,将会高估中国制造业的对外贸易成本水平、忽略中低技术类别贸易成本偏低的特点。由于加工贸易的对外贸易成本低于一般贸易、分工整合偏向于中低技术类别,加工贸易不仅构成了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动力,更是导致中国制造业贸易便利化偏向中低技术部门的重要诱因。并且,随着加工贸易的中低技术偏向与外贸偏好的凸显,依靠加工贸易维系的贸易成本便利化将会面临“价值链主俘获→外贸偏好增强→对外贸易成本为负→外贸偏好进一步增强→俘获加剧”的严峻挑战。因而,在国内要素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对外贸易便利化亟需更为科学、有效的变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借鉴Lall(2000)及OECD(2008)的方法,利用1995~2006年三位数《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分布,并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从贸易统计上看,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技术结构已经由低技术制造业转向了高技术制造业。(2)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汽车、化工和机械等中技术制成品出口为主不同,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制成品和高技术制成品,其中低技术制成品以纺织、皮革和鞋类为主,而高技术制成品则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为主。(3)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与发展中经济体更为相似,特别是向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不断趋同;与发达经济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会君  史长宽  
中国出口生产率悖论之谜是近几年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选取2001~2011年制造业28个行业的相关数据,通过各因素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程度来考察行业企业的国内外市场的选择问题。与以往的文献不同,本文对国内外贸易成本差异进行量化分析并纳入到计量模型中,实证结果表明,行业国内外贸易成本的差异是产生"生产率悖论"的一个原因,而加工贸易并不是产生"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都存在"生产率悖论",虽然它们生产率悖论的门限值基本都在国内外贸易成本的差异值13左右,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率悖论"要更为严重。要消除生产率悖论,可以通过降低国内贸易成本,进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红林  许越  
基于增加值贸易指数的核算框架测算并比较使用总量核算与增加值核算两种方法下的38个世界主要国家的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排名,以分析增加值贸易对制造业的竞争力的影响,并判断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准确地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分析能反映出总量分析无法得出的劳动力、原材料及技术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对于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制造业,增加值贸易能反映出总量分析无法得到的中间品贸易对该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从趋势分析及对比结果中可以发现,我国在传统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山  张若  
贸易成本的变化是影响制造业空间聚集的重要因素;区域对外贸易成本的差异,促进了国内制造业向沿海地区聚集;区域市场的分割削弱了“国内市场效应”,致使制造业聚集呈现低水平特征。提高内地开放程度、缩小地区间外贸成本差距和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降低区际贸易成本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统生  陈瑾  薛智韵  
传统贸易成本的估计采用缺乏微观基础且基于对称性假设的理论模型,本文利用克服以上缺点的模型,估计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制造业各产业的贸易成本,结果显示:1997—2007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在制造业各产业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逐年下降趋势,在制造业所有的产业中,高技术型制成品贸易成本最低,下降幅度最大。在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贸易成本低于欧美国家。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鸿沟",高技术产业仍处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低端环节。因此,国家亟待调整和出台国际贸易及相关支持政策,引导、促进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加快升级,减少贸易成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聪颖  霍学喜  
为了促进中国苹果出口贸易发展、提供新的微观解释视角,基于Anderson&van Wincoop(2003)贸易成本理论构建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对2004-2013年中国与2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苹果出口贸易成本进行测算与分解,发现中国苹果出口贸易开放度有了提升,贸易成本在2004-2013年期间呈现下降态势;人均GDP绝对差值与中国苹果出口贸易成本呈现反向变动,不存在"林德效应";贸易自由化与中国苹果出口贸易成本负相关,两国地理距离、平均名义关税、人民币对伙伴国实际汇率,以及是否拥有共边界不是决定中国苹果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亚轩  
本文采用1976-2011年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技术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技术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在中高技术行业尤其明显。日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构建了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国际生产销售网络,以促进本国贸易产品技术结构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施锦芳  郑晨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既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强国转变的内在要求。本文首先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现状和贸易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研究影响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并测算出对各样本国的出口潜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就如何促进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施锦芳  郑晨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既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强国转变的内在要求。本文首先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现状和贸易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研究影响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并测算出对各样本国的出口潜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就如何促进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鹏辉  李若兰  
通过建立本土市场效应影响因素实证模型,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本土市场效应在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中普遍存在,本土市场效应的强弱程度因行业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贸易成本的降低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发挥具有增强作用,由本土市场效应产生的比较优势对中国出口贸易模式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应积极开发国内市场,特别是扩大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内消费,从而达到以内促外、内外联动的效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咏华  
文章从增加值贸易入手,利用1995-2009年的国际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进行了分年度、分技术类别测算,并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做了对比。研究表明,传统的总量贸易统计方法夸大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运用增加值贸易方法核算的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大幅度减小,平均分别减小50%和46%,其中,中高和高技术行业减小幅度更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廖涵  谢靖  
环境规制会对制造业的贸易比较优势产生先抑制再促进的"U"型动态影响;技术引进、人力资本、外资参与均显著地促进了贸易比较优势的提高;自主研发、人均资本和企业规模并未发挥出预期的积极作用;环境规制对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机制在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上存在差异,对自主研发主要表现为"抵消效应"和"约束效应",对技术引进则主要表现为"倒逼效应"和"补偿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