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2)
- 2023(10284)
- 2022(8665)
- 2021(8002)
- 2020(6920)
- 2019(16322)
- 2018(15736)
- 2017(30628)
- 2016(16302)
- 2015(19057)
- 2014(18866)
- 2013(19112)
- 2012(18082)
- 2011(16546)
- 2010(16484)
- 2009(15484)
- 2008(15574)
- 2007(13757)
- 2006(11735)
- 2005(10618)
- 学科
- 济(80129)
- 经济(80057)
- 管理(44194)
- 业(43850)
- 方法(41898)
- 数学(37917)
- 数学方法(37712)
- 企(33513)
- 企业(33513)
- 贸(24641)
- 贸易(24631)
- 易(23936)
- 中国(23146)
- 农(19953)
- 财(19248)
- 业经(14000)
- 地方(13332)
- 制(13287)
- 学(13266)
- 农业(13032)
- 融(11856)
- 金融(11854)
- 银(11628)
- 银行(11607)
- 务(11539)
- 财务(11524)
- 财务管理(11494)
- 出(11369)
- 行(11100)
- 环境(10919)
- 机构
- 大学(251055)
- 学院(247436)
- 济(118885)
- 经济(117039)
- 管理(94354)
- 研究(87042)
- 理学(82137)
- 理学院(81255)
- 管理学(80199)
- 管理学院(79731)
- 中国(66501)
- 京(51792)
- 财(51688)
- 科学(48996)
- 所(43624)
- 财经(42600)
- 农(39741)
- 研究所(39718)
- 经济学(39670)
- 中心(39160)
- 经(39042)
- 经济学院(36318)
- 江(34383)
- 业大(34110)
- 北京(32947)
- 财经大学(31902)
- 农业(31560)
- 院(30804)
- 范(30435)
- 师范(30175)
- 基金
- 项目(163442)
- 科学(129867)
- 基金(123075)
- 研究(119094)
- 家(106878)
- 国家(106091)
- 科学基金(90608)
- 社会(79722)
- 社会科(75916)
- 社会科学(75898)
- 基金项目(64238)
- 省(59631)
- 自然(56409)
- 自然科(55178)
- 自然科学(55160)
- 教育(54729)
- 自然科学基金(54281)
- 资助(51695)
- 划(51395)
- 编号(45882)
- 部(39205)
- 成果(37233)
- 重点(36926)
- 发(35255)
- 国家社会(34821)
- 教育部(34215)
- 创(33728)
- 中国(32768)
- 人文(32527)
- 大学(32011)
- 期刊
- 济(120211)
- 经济(120211)
- 研究(74586)
- 中国(42927)
- 财(38699)
- 学报(37080)
- 农(34781)
- 科学(34442)
- 管理(31661)
- 大学(28319)
- 学学(26761)
- 农业(23806)
- 融(22887)
- 金融(22887)
- 经济研究(22357)
- 财经(21886)
- 贸(21222)
- 教育(19913)
- 技术(19310)
- 经(18923)
- 国际(18108)
- 问题(17881)
- 业经(17719)
- 世界(14610)
- 业(13994)
- 统计(13326)
- 技术经济(13324)
- 商业(12184)
- 策(11596)
- 理论(11175)
共检索到360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启荣 孟凡艳
通过对1980-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净出口值和非农产业就业人数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它们两者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且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净出口值变化是导致非农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的原因。因此,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对改善我国就业状况有积极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乔晶 刘星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加工贸易对第二产业及工业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出口对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加工贸易进口对就业具有负向挤出效应;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前者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后者的就业排斥效应均趋向衰减。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就业 动态面板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菁 杨三根
本文从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现状出发,在综合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认为,尽管与加工贸易结构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位现象,国内产业结构仍然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技术水平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都有显著的正效应,是促进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两个关键变量;对不同要素比率的回归系数进行比较时发现,较之其他要素比率,物质资本与劳动投入之比仍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说明我国目前的加工贸易结构尚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时期,因此,物质资本的积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贸易结构,尤其是加工贸易结构提升的关键。在实证...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顺武 陈杰
中国加工贸易呈现出典型的"三角贸易"(TTP)模式的特点,该模式是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首要原因。在构建一个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贸易成本影响中国加工贸易模式的两个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出口距离和进口距离的增加均会减少中国加工出口贸易额;与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相比,中国对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加工出口贸易对出口距离的变化更敏感,而对进口距离的变化相对更不敏感。基于OLS和HT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这样的假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田文
本文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对Jones的要素跨国流动对偶均衡贸易模型进行改进,以发展中国家从事产品内分工的加工生产与贸易为研究对象,在要素不能跨国流动的条件下,得出加工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工资租金比率下降的结论;在特定资本跨国流动的条件下,得出工资租金比率的变动是不确定的结论;在资本为非特定要素且可跨国流动条件下,得出租金比率上升进一步变小,且一体化与外包的均衡取决于FDI与国内资本流动的规模,即取决于产业的相对规模与要素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结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兵 张明
基于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构建模型,采用200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对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加工贸易规模对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为负,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的相对稀缺程度不同,劳动力成本、资本深化、外商直接投资、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增值率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增艳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产品层面延伸到了产品内不同工序层面,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种新型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作为产品内分工的表现形式——加工贸易目前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以2000~2005年中国各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样本,利用Egger(2005)的方法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比较优势仍是加工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加工贸易 产品内分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华初 李永杰
我国将在较长时期内面临强大的就业压力。贸易政策也要把追求就业增长和就业质量提高作为其核心目标。加工贸易将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优势相结合,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为我们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蓝领工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我们要正确认识加工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推动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就业 比较优势 加工贸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沈莹娟 陈丽珍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在商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学者得出的地理位置在加工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观点,提出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与地理距离有关的两种预测:第一,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与进出口贸易距离是负相关的;第二,加工贸易出口到亚洲国家对出口距离比较敏感,出口到非亚洲国家对进口距离比较敏感。最后运用引力方程模型,对这两种预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地理距离 引力模型 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德学 李晓姗
文章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出发,基于广州242家企业样本数据,重点考察加工贸易的升级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国内产业配套能力是影响加工贸易升级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产业配套能力的作用是通过前两个因素而间接实现的,这表明企业能力是加工贸易升级的核心因素和内在源泉。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实施出口退税率差别待遇不再是推动加工贸易升级的有效工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牛海霞 罗希晨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加工贸易污染排放的专门统计,但由于制造业与污染排放密切相关,而加工贸易主要在制造业,因此通过对加工贸易出口与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从1995年至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加工贸易与环境污染存在长期的正向协整关系,而经济增长与加工贸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政策与污染的协整关系为负而且与各污染排放指标互相影响,在减少污染方面表现出持久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加工贸易 污染排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闫国庆 陈丽静
本文综合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我国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将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加工贸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0.761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出口的贡献率为47%,加工贸易进口的贡献率为53%。同时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加工贸易 经济增长 贡献 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宋全成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 出口又进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有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之分。水平产业内贸易主要源于各国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如档次和价格相近的不同品牌的汽车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既有各国收入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红英 胡小娟
通过选取1995~2005年的数据建立 Panel Data 模型,对影响中国加工贸易地区发展差异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东部、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有较大差异。东部加工贸易发展主要受区位、FDI 和政策优惠影响,工业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区位因素不显著,但与工业水平密切相关,工业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以及 FDI 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宣烨
本文在对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行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低于国内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而且也低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提升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但其作用明显低于研发投入。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加工贸易 经济增长 产业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