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8)
- 2023(9486)
- 2022(7631)
- 2021(7163)
- 2020(5888)
- 2019(13210)
- 2018(12536)
- 2017(23179)
- 2016(12274)
- 2015(13756)
- 2014(13175)
- 2013(13182)
- 2012(12089)
- 2011(11127)
- 2010(10743)
- 2009(9887)
- 2008(9755)
- 2007(8301)
- 2006(7284)
- 2005(6562)
- 学科
- 济(56381)
- 经济(56328)
- 业(38801)
- 管理(37240)
- 企(30926)
- 企业(30926)
- 方法(26757)
- 数学(24001)
- 数学方法(23900)
- 中国(17565)
- 贸(15344)
- 贸易(15339)
- 易(15099)
- 技术(14537)
- 农(14351)
- 财(12509)
- 业经(11741)
- 学(10254)
- 制(9980)
- 农业(9939)
- 技术管理(8911)
- 环境(8879)
- 银(8621)
- 出(8594)
- 银行(8583)
- 行(8274)
- 融(8105)
- 金融(8105)
- 划(7927)
- 关系(7785)
- 机构
- 大学(188072)
- 学院(184511)
- 济(88776)
- 经济(87671)
- 管理(71878)
- 研究(69845)
- 理学(63212)
- 理学院(62534)
- 管理学(61794)
- 管理学院(61463)
- 中国(52351)
- 科学(41608)
- 京(39741)
- 农(36223)
- 所(35575)
- 财(34928)
- 研究所(33058)
- 业大(30355)
- 中心(30127)
- 财经(29377)
- 经济学(29065)
- 农业(29009)
- 经(27350)
- 经济学院(26505)
- 北京(25208)
- 院(24573)
- 江(23973)
- 财经大学(22323)
- 科学院(22107)
- 范(21198)
- 基金
- 项目(131226)
- 科学(104473)
- 基金(100237)
- 家(91114)
- 国家(90469)
- 研究(89412)
- 科学基金(76380)
- 社会(62030)
- 社会科(59232)
- 社会科学(59219)
- 基金项目(52661)
- 自然(49648)
- 自然科(48637)
- 自然科学(48620)
- 自然科学基金(47861)
- 省(46926)
- 划(41414)
- 资助(40480)
- 教育(39697)
- 编号(31195)
- 部(30653)
- 重点(30034)
- 创(28521)
- 国家社会(28211)
- 发(28063)
- 创新(26927)
- 中国(26551)
- 教育部(26135)
- 科研(25527)
- 业(24748)
共检索到263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启斐 杨继军 叶迪
中国进出口贸易对于全球技术进步的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文章基于附加值贸易理论核算中国和52个贸易伙伴国18个细分行业的附加值贸易额,剖析中国加入GVC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虽然中国出口贸易会通过竞争效应降低伙伴国的TFP,但是也会通过规模效应促进伙伴国的TFP,且整体上中国加入GVC会促进伙伴国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技术红利效应。第二,从出口视角看,中国出口的溢出效应会弥补竞争效应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抑制作用;从进口视角看,中国进口的创新效应会强化规模效应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考虑创新因素之后,中国红利得到进一步强化。第三,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中国进口商品贸易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逐步衰减,但服务贸易会突破地理因素限制,中国进口服务贸易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中国加入GVC之后形成的“中国红利”,是促进伙伴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的进口贸易有助于发达国家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技术进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蔚 姚继东 祁春凌
服务贸易是中国与RCEP伙伴国合作的重要领域。本文依据WTO2013-2019年的数据,运用TC、RRCA和RTCI指数研究中国与RCEP伙伴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及互补性。研究表明:总体上看,RCEP国家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中国位于下游区,且与其他各国的互补性不强。分行业来看,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中国在建筑、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保险、商业服务行业的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强或较强;运输、旅游行业竞争力不强但比较优势和互补性较强;金融行业具有微弱竞争优势和不具有比较优势;知识产权行业则各方面都很弱。依据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本文对推动服务贸易高水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立霞 黄智铭
本文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与RCEP伙伴国服务进口的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差距、是否签署双边自贸协定或建立自贸区、中国对RCEP伙伴国的对外直接投资、RCEP伙伴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中国与RCEP伙伴国服务进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人口总量、RCEP伙伴国的经济自由化程度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则显著阻碍中国与RCEP伙伴国服务进口贸易。同时,中国与RCEP伙伴国服务进口的平均贸易效率水平偏低,中国与RCEP伙伴国服务进口贸易的潜力处在上升态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主光 黄仕贤
在RCEP持续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国际环境下,RCEP伙伴国施加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对中国市场结构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其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却有待探讨。基于2005—2020年中国对RCEP伙伴国出口贸易面板数据,构造拓展引力模型,实证检验TBT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RCEP伙伴国TBT产生的门槛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强于技术创新效应,TBT显著抑制了中国出口贸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RCEP发展中经济体,RCEP发达经济体TBT更为严格,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更强。为此,中国应加快TBT相关条款磋商,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构建有效应对机制,从而发展出口贸易,以外需增长助推中国市场结构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RCEP 技术性贸易壁垒 出口贸易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光磊 何李
在中国,"市制"兼有城市建制、市政体制和城市政府间权力体系三个要素或三层含义。从城市政府间权力体系梳理百年来市制变化各阶段的特征后发现:中国市制的调整主要受中央政府通过市制改革实现国家目标、地方官员通过市制改革扩充政治资源、央地矛盾向区域治理领域拓展等政治逻辑的影响。这制约着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实推进。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任务,要结合改革实践和国外经验,逐步推进从"竞争"到"伙伴"这一政治逻辑的转换,以便适应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孟东梅 姜延书
基于贸易增加值角度,运用阿布来提·依明模型测算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在1995-2011年的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并在改进Novy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对服务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除日本和印度外,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服务贸易成本均呈下降趋势;从具体行业看,中国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出口服务贸易成本最低,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成本最高;经济增长的推动和贸易成本的下降是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来源,经济发展相似程度也存在促进作用。因此,降低中国出口服务贸易成本是进一步提升中国出口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服务贸易 贸易成本 贸易增长 贸易增加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陆云航 陈菱子
中国与伙伴国之间的传统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逐渐降到相对较低水平,贸易便利化水平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愈显重要。运用2009—2019年中国116个贸易伙伴国的跨国面板数据,从硬件基础设施和软性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伙伴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硬件方面,伙伴国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均有较强促进作用,发展中国家硬件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强于发达国家。在软性基础设施方面,海关环境对中国出口有正向促进作用,规则环境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较弱;发展中国家软性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也大于发达国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亚琼 秦放鸣 刘琦平
中国油气进口存在依存度高、进口区域集中和运输风险较大等问题,确保中国油气进口安全稳定是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则是关键所在。文章基于Malmquist的DEA方法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油气能源伙伴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能源效率及其他因素对中国油气进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不高,且石油领域劣于天然气领域;提升中国能源效率可一定程度缓解石油进口压力,但会进一步促进天然气进口;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可缓解中国油气进口压力,但当前的影响作用尚小。未来,可从提高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扩大清洁能源占比、多元化油气进口渠道和加大油气能源储备建设等方面改善中国油气进口情况。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油气贸易 一带一路 能源结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姜珂 陈怀超 崔文卉
在测度贸易伙伴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2011—2019年中国出口至33个国家的服务贸易数据,运用动态系统GMM估计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贸易伙伴国数字经济对中国服务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伙伴国数字经济产生的"成本降低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能够促进中国服务出口贸易;伙伴国数字经济的贸易促进作用存在基于文化距离的单门槛效应,当文化距离跨越门槛值后,贸易伙伴国数字经济对中国服务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韦倩青 刘玲玲
数字经济发展为各国提供新的历史机遇,RCEP贸易伙伴国出台各项举措加快发展本国数字经济。RCEP其他成员国作为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其数字经济发展无疑会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和RCEP贸易伙伴国相关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RCEP贸易伙伴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检验RCEP贸易伙伴国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影响渠道。研究发现:RCEP贸易伙伴国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中国对其出口,双边贸易成本和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RCEP贸易伙伴国 中国出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亚琼 秦放鸣 刘琦平
中国油气进口存在依存度高、进口区域集中和运输风险较大等问题,确保中国油气进口安全稳定是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则是关键所在。文章基于Malmquist的DEA方法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油气能源伙伴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能源效率及其他因素对中国油气进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不高,且石油领域劣于天然气领域;提升中国能源效率可一定程度缓解石油进口压力,但会进一步促进天然气进口;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可缓解中国油气进口压力,但当前的影响作用尚小。未来,可从提高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扩大清洁能源占比、多元化油气进口渠道和加大油气能源储备建设等方面改善中国油气进口情况。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油气贸易 一带一路 能源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曙东 郑建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效率与潜力,并采用一步法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效率总体较低,贸易潜力较大;中国同越南、缅甸和新西兰的贸易效率相对较高,而与日本、马来西亚和韩国的贸易效率相对较低;进口清关时间、班轮运输、货币与金融自由度、政府支出与效率以及自贸协定均对贸易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贸易效率,应积极推动RCEP谈判、尽早达成协议、完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飞 赵利媛 蒋文珂 熊立春
贸易成本研究一直是新开放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且大多数学者主要关注贸易关税壁垒、地理距离、贸易协定等传统因素的影响,很少有研究关注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对贸易成本的影响。文章从贸易国视角出发,利用中国15个林产品贸易伙伴国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熵值法和贸易成本测度公式,分别对贸易国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和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成本进行测度,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样本区间内,15个贸易伙伴国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均有大幅提升,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成本呈现整体下降趋势。(2)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能够显著降低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成本,且对中国四种不同林产品的出口贸易成本降低均存在显著性。(3)综合来看,相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数字新基建对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成本影响效应更显著。为实现中国林产品贸易便利化,进而推动中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共商共建林产品进出口数字贸易平台、严格执行林产品国际认证标准和牵头构建农林类贸易协定组织等政策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莎莎 李先德
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和主要农产品品种贸易竞争优势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及竞争力。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扩张速度快于进口规模,农产品自给率下降和农产品对外贸易市场分布多元化趋势明显,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蔬菜、茶、咖啡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处于显著贸易优势地位,谷物、动植物油则处于贸易劣势地位。
关键词:
贸易 优势 劣势 进口 出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丁一兵 张弘媛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2000—2014年的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应用王直等(2015)的总贸易核算法,对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进行测算,并应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深入分析了伙伴国经济特征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中国双边贸易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伙伴国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对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济制度安排方面,制度距离在中国对欧盟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中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OFDI方面,中国对除欧盟以外的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能够显著地提高中国的出口国内增加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