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4)
2023(13510)
2022(11815)
2021(11387)
2020(9422)
2019(21931)
2018(21618)
2017(41717)
2016(22623)
2015(25478)
2014(25308)
2013(25266)
2012(23418)
2011(21229)
2010(20988)
2009(19214)
2008(18556)
2007(15781)
2006(13622)
2005(12099)
作者
(65157)
(54149)
(53622)
(51213)
(34581)
(25968)
(24525)
(21333)
(20398)
(19173)
(18447)
(18398)
(17224)
(17160)
(16826)
(16762)
(16060)
(16013)
(15426)
(15383)
(13371)
(13347)
(12904)
(12260)
(12022)
(12018)
(11966)
(11714)
(10913)
(10730)
学科
(90924)
经济(90817)
管理(60439)
(57721)
(47210)
企业(47210)
方法(43069)
数学(37392)
数学方法(37008)
中国(25747)
(22772)
(22498)
(20936)
(20063)
贸易(20055)
(19611)
业经(18555)
地方(16446)
(16250)
(15200)
金融(15199)
农业(14944)
(14660)
银行(14618)
(14594)
理论(14429)
(14016)
环境(13946)
技术(13658)
(13288)
机构
大学(324964)
学院(319016)
(133192)
经济(130619)
管理(125046)
研究(114313)
理学(108899)
理学院(107603)
管理学(105870)
管理学院(105295)
中国(85102)
科学(70515)
(70089)
(58772)
(57814)
研究所(53334)
(51603)
中心(49954)
财经(47968)
业大(47779)
北京(44846)
(43981)
(43005)
(42320)
师范(41908)
(41430)
经济学(41144)
农业(40869)
经济学院(37125)
财经大学(36108)
基金
项目(222625)
科学(175121)
基金(163934)
研究(160846)
(144379)
国家(143264)
科学基金(121860)
社会(102094)
社会科(96835)
社会科学(96808)
基金项目(86763)
(82836)
自然(79608)
自然科(77798)
自然科学(77779)
自然科学基金(76416)
教育(72881)
(71790)
资助(68092)
编号(63508)
成果(52249)
(50363)
重点(49948)
(47122)
(45836)
课题(43737)
教育部(43105)
科研(42929)
创新(42876)
国家社会(42776)
期刊
(138752)
经济(138752)
研究(96510)
中国(57279)
学报(53166)
科学(49011)
(46018)
管理(44691)
(42030)
大学(39792)
学学(37392)
教育(33361)
农业(32761)
(27040)
金融(27040)
技术(24730)
经济研究(23569)
财经(23196)
业经(20091)
(19839)
问题(18561)
(17938)
(17519)
国际(16600)
图书(16414)
世界(15397)
科技(15349)
理论(15317)
技术经济(14704)
(14305)
共检索到461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清华  
在当前的研究文献中,我国学者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在两个方面产生混乱:一是我国收入法GDP中的劳动者报酬指标包含了非公司业主的混合收入,采用的是宽口径的概念,而SNA1993中的雇员报酬概念却并不包括混合收入,是窄口径的概念。因此,根据我国收入法GDP数据直接计算出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不具有国际可比性;二是2004年我国收入法GDP的统计口径本身发生了变动,使得我国2004年前后的劳动收入份额也不具有可比性。本文首先以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自我雇用者的混合收入按照宽、中、窄三种口径进行调整,基本消除了上述两个不可比因素;其次,以调整后的可比数据为基础,本文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全面的国际比较,结果发现:如果采用窄口径的劳动报酬概念,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5-20个百分点,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迎新  
功能理性分配结构也即劳动收入份额的国际比较研究对研究我国劳动收入的分配结构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但一直面临我国要素收入的计算口径与国际上存在差异而结论迥异。为解决这一口径差异所导致的比较差异,部分学者采取了通过一定的调整方式来实现口径一致性从而获得比较结果。文章则转换研究视角,改变劳动收入份额的绝对值角度而从劳动份额的变动值进行国际比较,通过数据驱动角度利用模型测度量化了谨慎原则下的功能性收入结构,从方法上拓展了调整劳动收入份额的思路,从结论上印证了核算角度量化功能性收入结构的结论。而且,为掌握更确切功能性分配问题提供了调整劳动收入份额的又一研究角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国强  
一、我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通过对1978~2004年中国的初次分配格局进行细化研究,把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要素分配份额特征进行总结,可以得出我国国民经济要素分配份额的产业特征。在中国初次分配结构特征表中(见表1),sl定义为劳动份额,是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周慧  岳希明  
近年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基本趋向稳定,企业、政府和居民部门的收入份额之比基本维持在25∶15∶60左右。这一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2008年左右的居民部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缓解。本文着重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1978—2016年各部门间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并与OECD成员国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016年中国居民部门收入份额低于发达国家约8.66个百分点,而金融企业部门高出约3.5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部门高出约3.80个百分点。建议进一步降低金融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中垄断行业收入份额,并适当降低政府部门的收入份额,以提升居民部门收入份额。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梁季  
国民收入分配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美国、日本等OECD国家长周期和近15年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征和演变趋势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涛  
在国民收入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规模收入分配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城镇居民规模收入分配为例,对规模收入分配格局测定方法进行理论上的综合与分析,并对实际运用进行阐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段庆林  
联产承包变革以来,我国农村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计划经济时期的以评工记分为主的农村微观分配被家庭经营所取代,以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为主的农村宏观分配机制已经严重弱化。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并将日趋完善。在目前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新旧体...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常兴华  李伟  
从宏观收入分配看,初次分配格局呈现政府和企业部门收入比重上升、住户部门收入比重相对下降的趋势特点;再分配格局则呈现政府、企业和住户的可支配收入均大幅提高,企业所得增长最快,住户居民所得增长最慢的特点;进一步考虑非规范性收入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非规范收入更多地影响到了初次分配格局。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三大分配主体收入分配变化特点。政府部门看,政府部门收入上升背后存在财政收支正由基本平衡向弱平衡状态变化趋势;企业部门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总体影响仍然可控;居民部门看,收入差距出现下降迹象,但不能说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夏万军  张懿佼  
利用中国2005—2014年资金流量表和财政年鉴的数据,探究居民、政府和企业部门在国民总收入的占比变化。结果表明:在初次分配阶段,住户部门收入占比在2005—2009年间有明显的大幅上升,而在2009年之后的上升幅度则较小,政府部门上升幅度变化不大,但企业部门却逐年下降;在再分配阶段,住户部门收入占比上升幅度并不明显,企业部门逐年下降趋势不变,政府部门上升幅度较明显。因此,为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必须提高劳动者和企业部门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升居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张鹏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程惠芳  丁小义  翁杰  
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中,各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行业技术密集度及所负责的生产工序技术密集度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将形成不同的产品内分工模式,并影响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间的收入分配格局。本文利用32个中国工业部门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不论是低端型还是高端型产品内分工模式,均会显著提高行业熟练劳动力的工资份额,加剧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间的工资差距;不同产品内分工模式影响收入分配格局的机制存在差异,低端型国际产品内分工通过进口中间品技术溢出间接地影响收入分配格局,而高端型国际产品内分工则通过要素替代直接影响收入分配格局;国际产品内分工对高技术部门收入分配格局的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谢攀  李文溥  龚敏  
当前,中国居民部门最终分配收入比重远低于美国、日本、英国。美、日、英初次分配呈现"大社会、小政府"的特征,再分配多向居民部门倾斜,而中国初次分配格局向政府部门倾斜,"建设型财政"的支出导向加剧了这一倾斜。在相近发展阶段,美、日、英三国劳动报酬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资本性收入比重缓慢下降,而中国则恰恰相反。这主要缘于微观上的要素比价扭曲,以及宏观上的政府对经济增长率及财政收入最大化的追逐,导致政府职能转型滞后,形成了职能缺位,加剧了职能越位。未来应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着力矫正要素比价扭曲。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向书坚  
我国功能收入分配格局分析向书坚ABSTRACTThefunctionincomedistributionmeansthattheproductiveachievementsaredistributedaccordingtotheroleorcontr...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澄  
作为中央党校“深化劳动价值理论”课题的子课题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国际投资特点的剖析 ,分析了国际投资领域的价值分配格局的变化 ,认为发达国家虽然在分配格局中仍居主导地位 ,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不公正的分配格局开始改变 ,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 ,提高了其在国际经济中的比较利益。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阮敬  纪宏  刘楚萍  
本文运用反映不同收入群体异质性的混合分布测度方法估计收入分布,对收入分布拟合效果的评判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利用假设检验思想从收入变动角度给出一种收入群体界定标准的基础上,从规模上刻画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并运用夏普里分解规则对影响格局形成的宏观因素进行了解构。对CHNS(1989-2011)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分布逐渐呈多峰特征且城镇更为明显;城镇和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当,低收入群体内部收入的增长可有效促进自身规模的缩小,中收入群体内部收入的增长虽同样有助于低收入群体规模的缩小但对自身群体规模变动影响不大,高收入群体内部收入的增长则将有助于自身规模的增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