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7)
- 2023(11598)
- 2022(9495)
- 2021(8801)
- 2020(7527)
- 2019(16867)
- 2018(16704)
- 2017(32037)
- 2016(17201)
- 2015(19440)
- 2014(19113)
- 2013(19448)
- 2012(18005)
- 2011(16136)
- 2010(16421)
- 2009(15824)
- 2008(16018)
- 2007(14641)
- 2006(13318)
- 2005(12405)
- 学科
- 业(87485)
- 济(81712)
- 经济(81604)
- 企(70087)
- 企业(70087)
- 管理(62571)
- 农(46046)
- 方法(33453)
- 农业(30491)
- 业经(29130)
- 财(27406)
- 数学(25802)
- 数学方法(25645)
- 中国(24758)
- 制(19933)
- 务(19418)
- 财务(19404)
- 财务管理(19388)
- 企业财务(18413)
- 技术(16541)
- 贸(16472)
- 贸易(16457)
- 策(16429)
- 易(16142)
- 体(15116)
- 划(14165)
- 和(13650)
- 银(12763)
- 银行(12755)
- 行(12352)
- 机构
- 学院(256090)
- 大学(250282)
- 济(122367)
- 经济(120492)
- 管理(105473)
- 理学(90411)
- 理学院(89660)
- 管理学(88805)
- 管理学院(88320)
- 研究(84242)
- 中国(72032)
- 财(55482)
- 农(51816)
- 京(51738)
- 科学(44692)
- 财经(43792)
- 所(41280)
- 江(40084)
- 经(39940)
- 中心(39829)
- 农业(39094)
- 经济学(37495)
- 业大(37169)
- 研究所(36696)
- 经济学院(33809)
- 北京(32766)
- 财经大学(31955)
- 经济管理(31379)
- 州(30781)
- 商学(29403)
- 基金
- 项目(160686)
- 科学(130338)
- 研究(123046)
- 基金(121123)
- 家(103213)
- 国家(102148)
- 科学基金(89970)
- 社会(84531)
- 社会科(79932)
- 社会科学(79912)
- 基金项目(63374)
- 省(61023)
- 自然(54271)
- 教育(53869)
- 自然科(53100)
- 自然科学(53087)
- 自然科学基金(52253)
- 划(49450)
- 编号(49291)
- 资助(48763)
- 成果(39303)
- 部(37986)
- 业(36955)
- 国家社会(36169)
- 创(36026)
- 发(35430)
- 重点(34890)
- 制(33469)
- 教育部(33207)
- 人文(32939)
- 期刊
- 济(145258)
- 经济(145258)
- 研究(79426)
- 农(55317)
- 中国(54145)
- 财(45252)
- 管理(41313)
- 农业(37200)
- 科学(34941)
- 学报(32040)
- 融(29615)
- 金融(29615)
- 业经(28867)
- 大学(26868)
- 学学(25568)
- 财经(22849)
- 技术(22327)
- 经济研究(21989)
- 经(19875)
- 问题(19826)
- 业(19538)
- 教育(19266)
- 世界(16924)
- 技术经济(15662)
- 贸(15575)
- 农村(14752)
- 村(14752)
- 农业经济(14051)
- 经济问题(13451)
- 国际(13220)
共检索到400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经勇
农业有机构成与劳动力需求变化规律,决定着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在于国民经济的非农业化。尽管存在着严重的弱点,以乡镇企业为载体仍然是目前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题渠道。从长远看,我们应当把建设农村小城镇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吸收、消化剩余农业劳动力的两条不可缺少的渠道。与此相联系,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尧晓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由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又很广泛,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并不都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因而,至今还未完全形成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洪潜 刘宇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唐洪潜,刘宇农业劳动力从种植业领域向林、牧、副、渔业领域尤其是从农业领域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和流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趋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劳动力将作为一般商品进入市场的条件下,其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勇 林柏浪 陈泮 冉瑞平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如何思考和对待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理论课题。该文立足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概况、绩效以及深层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在政府政策制定、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劳动力就业等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乃文 陈文均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原因,充分肯定了它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认为它是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是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加速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这一流动中出现的负面影响,作者认为主要是有关部门认识不统一,管理工作跟不上,城市户籍制度和各种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等造成的,而不应归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本身。为此,文章提出的促进这一流动与转移的对策措施是: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农业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和战略任务来抓;从实际出发,确立农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搞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祝爱武 周晓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国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光宗
解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什么迟迟不得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初始条件、转移机制或途径?本文试图在一个较大的历史跨度内挖掘一下“转移滞后”深层的历史成因,并对1978年后获得启动的“非农化”浪潮给予理论上的说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 ,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 ,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结构 城市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燕 叶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受阻分析 战略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灵芝
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有效且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发展和农村社会安定,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研究、探讨和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而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大规模的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付朝阳
大量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我国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密集型优势,同时对我国就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通过对比分析改革后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雇佣的职工人数增长情况,本文指出非国有部门是我国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低工资使得他们很容易被雇佣此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非国有部门 就业弹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任保平
劳动力转移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四级的特征影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四级市场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贡献,从而可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从四级市场出发,完善劳动力市场;发展城市非正规产业和非农产业;加强小城镇建设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市场 转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方明
本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