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6)
- 2023(7182)
- 2022(5976)
- 2021(5631)
- 2020(4659)
- 2019(10628)
- 2018(10395)
- 2017(19572)
- 2016(10484)
- 2015(12081)
- 2014(11781)
- 2013(11787)
- 2012(10989)
- 2011(10174)
- 2010(9983)
- 2009(9645)
- 2008(9575)
- 2007(8415)
- 2006(7536)
- 2005(7166)
- 学科
- 济(45753)
- 经济(45669)
- 管理(34801)
- 业(29877)
- 企(24779)
- 企业(24779)
- 方法(18730)
- 数学(16721)
- 数学方法(16626)
- 中国(16222)
- 制(14539)
- 财(14125)
- 农(11410)
- 贸(11184)
- 贸易(11177)
- 易(11044)
- 体(10116)
- 业经(9870)
- 银(9296)
- 银行(9291)
- 行(8968)
- 体制(8705)
- 融(8525)
- 金融(8523)
- 环境(7933)
- 务(7788)
- 财务(7770)
- 财务管理(7750)
- 企业财务(7372)
- 划(7193)
- 机构
- 大学(157799)
- 学院(153552)
- 济(76446)
- 经济(75292)
- 研究(58186)
- 管理(57458)
- 理学(49075)
- 理学院(48528)
- 管理学(48032)
- 管理学院(47721)
- 中国(46793)
- 财(37075)
- 京(33664)
- 科学(29769)
- 财经(28945)
- 所(28209)
- 经(26540)
- 经济学(25869)
- 研究所(25240)
- 中心(25165)
- 经济学院(23176)
- 北京(21977)
- 财经大学(21717)
- 江(21595)
- 院(20849)
- 农(20541)
- 范(18480)
- 师范(18348)
- 业大(17805)
- 研究中心(17034)
- 基金
- 项目(99153)
- 科学(80531)
- 基金(76625)
- 研究(75094)
- 家(66362)
- 国家(65896)
- 科学基金(56690)
- 社会(52507)
- 社会科(49979)
- 社会科学(49971)
- 基金项目(39293)
- 教育(34183)
- 省(33779)
- 自然(33617)
- 自然科(32865)
- 自然科学(32856)
- 自然科学基金(32334)
- 资助(31507)
- 划(29818)
- 编号(27708)
- 制(25260)
- 部(25046)
- 成果(24010)
- 国家社会(23763)
- 中国(23068)
- 重点(22729)
- 教育部(22281)
- 发(21005)
- 创(20838)
- 人文(20670)
共检索到242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斯考特·肯尼迪 沈仲凯
何为"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为了整体提升中国工业水平的一项倡议,其灵感直接来源于德国的"工业4.0"。后者的核心思想是智能制造,例如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生产中。这主要体现于,利用互联网将中小型企业联系起来,使之在全球化生产及创新过程中更有效率地进行大规模生产,并便捷地定制产品。中国企业的效率与产品质量各不相同,不少挑战亟须克服,如果想要避免被新兴的低成本企业或更高效的企业压制,并且能够与工业发展先进的经济体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玲 侯炜征
《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重视树立精致的质量意识、卓越的品牌素养、绿色的环保意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全程的系统思维。迫切需要高职院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适应先进制造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其中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出具备合格职业素养的制造业人才,有利于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有利于专业建设,这是关乎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更新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素养、建设教学团队,增强联系、促进校企合作,多管齐下、实施课程活动等途径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高职院校 专业文化建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思睿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为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制定的第一个10年行动纲领。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增强制造实力、创新产品设计,需要科学合理、运转良好的管理架构形成支持,包括在企业管理中作用日益凸现的管理会计体系。2015年11月,"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论坛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敬石开
全球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数字化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业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系统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为此,国家高瞻远瞩,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形势与挑战 职业教育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斐然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为积极对接产业升级环境下企业对高级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11月3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共同举办了题为"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的高层论坛,来自海内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0余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渊源 吴勇毅
在德国工业4.0迅速窜热的同时,中国也坐不住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也呼之欲出。"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出"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2014年6月份在福建泉州召开的一次当地企业战略发展研讨会上透露的。周济称,中国工程院和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正在制定的一个发展纲要,预计2015年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审批。这是一个需要动员全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朝先 王宏霞
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不少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产量甚至比世界其他国家生产的总和还要多。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人均规模甚至不及制造业强国美日德的1/3,我国制造业发展还存在技术落后、产能过剩、资源利用效率低、劳动力工资快速上涨、利润持续走低、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等诸多问题。未来30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从大到强"。"中国制造2025"是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一次尝试和努力,是第一个专门规划。"中国制造2025"也是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产物,就其文本内容而言,可以概括为"11223410"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振亚
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先后实施了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和计划,提振实体经济,增强国家竞争优势;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加快实施制造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以要素成本优势抢占制造业中低端市场。为了应对国内外制造业竞争新态势,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不仅要求中国充分学习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制度和共性创新实践,更要求中国以科学与技术为保障,从自身独特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等方面,构建并不断提升其独特的制造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
科学与技术 中国制造2025 保障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凤雅
中印两国在制造业发展上分别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制造业政策",基于两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印可以在战略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的产能合作。中国与印度在制造业上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双方结构的互补性、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共同促进。在确定产业合作的原则和机制设计基础上,优化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推动产能合作创新,提升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尽快开展中印投资贸易协定的研究和谈判,完善金融支持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战略对接 产能合作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凤雅
中印两国在制造业发展上分别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制造业政策",基于两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印可以在战略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的产能合作。中国与印度在制造业上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双方结构的互补性、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共同促进。在确定产业合作的原则和机制设计基础上,优化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推动产能合作创新,提升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尽快开展中印投资贸易协定的研究和谈判,完善金融支持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战略对接 产能合作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永红 王晟
互联网促进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利用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手段。运用动力链条模型,从直接驱动力和间接驱动力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机理,分别阐述了互联网通过业务流程、制造技术、企业组织、产业集群等方面对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提出互联网驱动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并结合不同行业分析了其相应的路径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帅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在全局统筹、政策协调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地方版2025实施方案在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方面与国家战略重合度较高,结合本地实情不够,且大多数地方缺乏推动制造强省(市)的政策抓手。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政策统筹,给予地方政策创新更大的探索空间,引导地方因地制宜细化落实方案,找准自身定位、推进路径和政策抓手。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淑满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其涵养政府补贴、财税优惠、产业基金等多个方面的产业支持政策。欧美国家认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有扭曲市场、强制技术转让、不公平竞争等负面作用。产业政策并非中国所独有,其具有合理性,但也有部分做法不符合WTO规则。因此,需要调整产业政策中的弊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确立竞争中立原则,拓展高新技术发展空间以及理清政府与企业边界,进而避免欧美国家的误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禤福英
职业教育必须为产业变革服务,"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未来10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其对产业工人提出很高的要求。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根据"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进行世情国情、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职业精神、遵纪守法、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必须在德育主渠道、学生日常管理、实训管理、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职业院校 德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付卫东 林婕
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崛起的"三步走"战略。通过分析"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和基本特点,指出存在职业教育有效供给不足,学校布局、课程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供需错位,质量不高,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的4方面问题,并提出增加职业教育有效供给;完善职业教育学校布局、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质量观,将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职业教育 体制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