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8)
2023(14016)
2022(11925)
2021(11151)
2020(9485)
2019(21933)
2018(21554)
2017(41988)
2016(22800)
2015(26022)
2014(25979)
2013(25981)
2012(24766)
2011(22560)
2010(22762)
2009(21660)
2008(21736)
2007(19811)
2006(17518)
2005(16233)
作者
(65786)
(55068)
(55021)
(52744)
(35236)
(26104)
(25106)
(21351)
(20787)
(19925)
(18852)
(18292)
(17749)
(17638)
(17572)
(17139)
(16422)
(16321)
(15987)
(15851)
(14001)
(13604)
(13397)
(12501)
(12500)
(12473)
(12274)
(12213)
(11036)
(11031)
学科
(101422)
经济(101304)
管理(69802)
(67285)
(55034)
企业(55034)
方法(41761)
数学(36495)
数学方法(36147)
中国(29395)
(28779)
(27821)
(24410)
业经(22896)
(21266)
贸易(21256)
(20752)
地方(20193)
农业(18325)
(17740)
(17470)
银行(17445)
(16736)
(16467)
(16255)
(16063)
(16062)
金融(16059)
财务(16016)
财务管理(15972)
机构
大学(336651)
学院(335904)
(152373)
经济(149407)
管理(128613)
研究(120068)
理学(109392)
理学院(108183)
管理学(106691)
管理学院(106014)
中国(93394)
(72009)
(71318)
科学(67751)
(60530)
财经(55867)
研究所(54227)
中心(54144)
(52970)
(51737)
(50611)
经济学(47784)
北京(45822)
业大(44852)
经济学院(43022)
(42901)
(42627)
师范(42287)
农业(41354)
财经大学(41129)
基金
项目(212541)
科学(168722)
研究(159353)
基金(155924)
(134241)
国家(133156)
科学基金(114018)
社会(103741)
社会科(98548)
社会科学(98524)
基金项目(81111)
(80759)
教育(72529)
自然(70451)
自然科(68777)
自然科学(68757)
(68343)
自然科学基金(67598)
资助(64595)
编号(64044)
成果(53796)
(49273)
重点(48133)
(47435)
课题(44941)
(44296)
国家社会(43524)
(43462)
教育部(42711)
(41529)
期刊
(173850)
经济(173850)
研究(106726)
中国(69144)
(56658)
管理(49837)
(49401)
学报(46369)
科学(45790)
大学(35995)
(35524)
金融(35524)
学学(33768)
教育(33258)
农业(32969)
技术(28871)
财经(28762)
经济研究(28256)
业经(26939)
(24877)
问题(23241)
(21099)
国际(18667)
(18189)
技术经济(17883)
世界(17784)
统计(15869)
理论(15676)
现代(15645)
(14797)
共检索到521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福全  刘宗巍  史天泽  
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各国相继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对广受关注的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的最终目标均指向智能制造体系,然而其具体内涵有所不同。根据中国产业现状,着重指出了以产业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载体的重要意义,并对智能制造前景下汽车产业的变化与不变、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建丽  
汽车产业作为德国先进工业技术的代表,已成为实践其工业4.0这一国家战略的前沿阵地。德国汽车业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智能制造系统正在成为现实,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着重大突破。在此背景下,如何适应全球能源结构迅速变动、国际竞争加剧、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汽车消费观念逐渐转变的新形势,克服自主品牌乘用车面临外资品牌的挤压式竞争、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所回落、整车出口乏力、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善、品牌溢价能力弱等困难和挑战,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日显重要和紧迫,建议加大力度做好电动汽车、车联网等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细化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混合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自力  
21世纪上半期,中国在保持社会稳定和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经济将有更大发展,总量有可能超过美国。七五规划以后中国汽车产业被列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要逐步建成像美国、日本那样千万辆级的强大汽车产业,体现出大国的竞争能力,需要长期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宗巍  王悦  郝瀚  赵福全  
税收是政府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之一,汽车产业税收制度的改革对于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汽车税制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明显缺失,中央与地方、不同地方政府之间在汽车产业上的财权与事权失衡,导致地方争相发展汽车制造却往往消极治理汽车社会问题。理想的汽车税制应当在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保障汽车社会的和谐有序。地方建设发达的基础设施以满足汽车产业发展和百姓便捷出行的需要,并成为未来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从宏观全局上做好汽车税制的统筹规划,并适当下放税收权限。地方政府在汽车税收上拥有平衡的财权与事权,且可以借由专款专用制度等为和谐汽车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梅  
印尼汽车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初,经历过进口替代、本地化、国产化再到自由开放的不同时期,但时至今日印尼汽车产业仍处于汽车产业链的低端,即印尼汽车工业正处在低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向高端零部件生产发展的阶段。随着印尼经济的发展以及中产阶级的壮大,印尼步入汽车消费和生产大国,并成为中国车企海外投资的重要目标国。中国车企从21世纪初开始试水印尼市场,从销售到组装投资,拓荒之路异常艰苦。面对日资独大印尼的汽车市场,长期的发展战略、精准的市场定位、良好的金融和售后服务以及品牌树立,是中国车企征战印尼汽车市场的基本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丽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拥有量在大城市迅速增长,给大城市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4个城市先后实行了"限购"政策,给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负面影响:降低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对中低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产生压力、使外商在投资汽车产业上踩刹车、导致中低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汽车经销商退出;正面影响: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高端知名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发展、高端知名品牌汽车经销商销量上升并出现汽车经销新业态。为了消除"限购"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正面影响,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提升汽车销量、质量和开发汽车租赁市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严扬帆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条件下,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通过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建立策略性技术联盟,实施国家汽车重大技术创新计划,攻克关键技术、发展新型能源清洁汽车等技术创新策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瑞睿  侯建军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国由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的转化过程中,对汽车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当前,我国高职汽车专业设置与汽车产业结构协同性不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与企业需求难以协同、企业参与校企协同内生动力不足。为此,应积极寻找应对策略:对接汽车产业共建汽车专业群,服务汽车产业共育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建立校企协同管理体制、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协同积极性,完善校企协同平台、推进汽车职教集团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景柱  
二十年过去了,我们做到了开放,却没有很好地自主;做到了合作,却没有很好地学习;做到了自主,却没有很好地创新……在跨国公司垄断全球汽车产业的局面下,中国汽车产业有无必要拥有自主品牌?有无可能发展壮大自主品牌?能否成长出几个全球性的"中国自主品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润琴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入世后其前途和命运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入世后我国许多行业的产品将会受到冲击,其中,汽车工业可能是受冲击最大、负面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继伟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的政策、经济、法律、人文等外部环境和资源、技术、行业竞争等内部因素,提出了发展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的布局与产品定位战略、国际合作战略、技术创新战略、规模化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光亚  振佳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化背景,阐述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化中的地位及国际化现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理论框架分析我国未来汽车市场的增长情况,最终运用战略聚类模型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成长战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大蒙  李美桂  
产业政策对一个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汽车产业政策实施的这些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文章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修订)》为例,采用定量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研究方法,结合产业政策强制性和产业活动类型两个维度进行了文本分析。研究结论发现汽车产业政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信息传播和规劝政策工具过多、政府管制过度、私人市场方面的政策工具相对较少以及研发重视不足。最后文章据此提出增强汽车产业政策的导向性和操作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储江伟  张铜柱  崔鹏飞  金晓红  
再制造是汽车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技术途径。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已经展开,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制约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技术性以及意识性等因素,论证了不同投入主体的投入动机、投入目标以及投入效果,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需资源投入侧重点的不同,提出了政府激励模式、技术推动模式和市场引导模式三种产业发展模式,以期对中国汽车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国  张宇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