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4)
- 2023(16925)
- 2022(13847)
- 2021(12936)
- 2020(11063)
- 2019(25221)
- 2018(25073)
- 2017(48084)
- 2016(26116)
- 2015(29682)
- 2014(29534)
- 2013(29020)
- 2012(26243)
- 2011(23668)
- 2010(24024)
- 2009(22876)
- 2008(22835)
- 2007(20608)
- 2006(18354)
- 2005(17402)
- 学科
- 济(113028)
- 经济(112867)
- 业(97599)
- 管理(89824)
- 企(87220)
- 企业(87220)
- 方法(49259)
- 数学(39617)
- 数学方法(38982)
- 财(35309)
- 业经(33733)
- 农(33544)
- 中国(32230)
- 制(26580)
- 务(24022)
- 财务(23965)
- 财务管理(23924)
- 农业(23161)
- 贸(22944)
- 贸易(22928)
- 企业财务(22618)
- 易(22399)
- 理论(20732)
- 技术(20715)
- 体(19526)
- 学(19337)
- 和(18906)
- 策(18859)
- 划(18643)
- 银(18521)
- 机构
- 大学(377796)
- 学院(377703)
- 济(162672)
- 经济(159585)
- 管理(147102)
- 研究(129038)
- 理学(125418)
- 理学院(124123)
- 管理学(122012)
- 管理学院(121305)
- 中国(102927)
- 京(81157)
- 财(78042)
- 科学(75041)
- 所(65104)
- 农(62283)
- 财经(60850)
- 研究所(58427)
- 中心(57997)
- 江(57787)
- 经(55414)
- 业大(52821)
- 北京(51824)
- 经济学(50255)
- 农业(48921)
- 院(46318)
- 范(46174)
- 师范(45652)
- 州(45396)
- 经济学院(45115)
- 基金
- 项目(241965)
- 科学(192711)
- 基金(178737)
- 研究(177186)
- 家(155953)
- 国家(154695)
- 科学基金(133650)
- 社会(115063)
- 社会科(109146)
- 社会科学(109117)
- 基金项目(92489)
- 省(92257)
- 自然(85756)
- 自然科(83909)
- 自然科学(83884)
- 自然科学基金(82478)
- 教育(81593)
- 划(78011)
- 资助(74643)
- 编号(70205)
- 成果(58036)
- 部(54777)
- 重点(54688)
- 创(52456)
- 发(51494)
- 课题(48938)
- 国家社会(48635)
- 创新(48500)
- 制(47912)
- 教育部(47411)
- 期刊
- 济(185210)
- 经济(185210)
- 研究(116239)
- 中国(80116)
- 财(64029)
- 管理(61694)
- 农(58230)
- 学报(55901)
- 科学(54104)
- 大学(43905)
- 学学(41209)
- 教育(39881)
- 农业(39848)
- 融(38064)
- 金融(38064)
- 技术(34994)
- 财经(31315)
- 经济研究(30445)
- 业经(29796)
- 经(27091)
- 业(24321)
- 问题(24075)
- 贸(22141)
- 国际(21007)
- 技术经济(20515)
- 世界(20441)
- 统计(18527)
- 现代(17756)
- 版(17288)
- 策(17145)
共检索到586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书杰 蒙丹
在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网络式成长模式中,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GPNs)、制度环境、企业资源和企业战略四大动力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复杂动力机制。本文利用横向多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三家本土企业华为、吉利和万向国际化成长过程的比较分析验证和说明了这一动力系统理论。GPNs下我国制造企业网络化成长可分为两类:自主发展型企业和网络嵌入型企业,GPNs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差异化的作用机制;三家企业的发展战略都体现出对外部环境的能动性适应,网络成长模式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化战略;GPNs的演进不断为企业提升内部专有能力和网络优势创造机会;GPNs发展状况和潜在机会、国内制度环境以及企业资源能力三者成为企业战略制定的根本和依据,而企业战略对三者也具有能动作用,我国制造企业可以利用生产网络综合动力系统促进创新。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企业成长 动力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书杰 蒙丹
企业国际化网络式成长动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GPNs);二是制度环境;三是企业资源;四是能力与战略。研究认为,除了学习效应,GPNs正外部效应也成为我国本土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持续的企业发展必然是资源与能力的利用与再创造过程;四大动力因素分别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推动着企业成长,企业通过提升企业专有能力和增强网络优势,动态地维护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申俊喜 陈甜
文章基于企业所属行业在东道国的受管制程度和国际化经验程度两个情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华为和吉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进入模式选择决策矩阵,为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决策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当行业受管制程度较高而企业国际化经验程度较低时,企业宜采取绿地投资的进入模式;当行业受管制程度较低而企业国际化经验程度较高时,企业宜采取跨国并购的进入模式;当行业受管制程度和企业国际化经验程度都较高或都较低时,企业宜采取合资新建的进入模式。
关键词:
技术寻求型OFDI 进入模式 华为 吉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申俊喜 陈甜
文章基于企业所属行业在东道国的受管制程度和国际化经验程度两个情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华为和吉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进入模式选择决策矩阵,为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决策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当行业受管制程度较高而企业国际化经验程度较低时,企业宜采取绿地投资的进入模式;当行业受管制程度较低而企业国际化经验程度较高时,企业宜采取跨国并购的进入模式;当行业受管制程度和企业国际化经验程度都较高或都较低时,企业宜采取合资新建的进入模式。
关键词:
技术寻求型OFDI 进入模式 华为 吉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申俊喜 陈甜
文章基于企业所属行业在东道国的受管制程度和国际化经验程度两个情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华为和吉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OFDI进入模式选择决策矩阵,为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决策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当行业受管制程度较高而企业国际化经验程度较低时,企业宜采取绿地投资的进入模式;当行业受管制程度较低而企业国际化经验程度较高时,企业宜采取跨国并购的进入模式;当行业受管制程度和企业国际化经验程度都较高或都较低时,企业宜采取合资新建的进入模式。
关键词:
技术寻求型OFDI 进入模式 华为 吉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春晖
全球生产网络下如何突破"升级困境"是当前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吉利汽车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分析了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升级是一个协同演化的过程,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状况是影响其与发达国家领先企业建立网络联系的重要因素,作为网络资源的网络联系又决定了企业升级潜力及内部资源的进一步积累。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本土企业应采取主动性网络管理策略,构建由企业自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以实现升级。
关键词:
本土企业 资源 网络 协同演化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蒋瑜洁
动态能力对于中国民营制造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持续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然而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如何构建动态能力,尚未得到学界的充分认识。本研究在引入日本制造企业动态能力构建机制研究框架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吉利汽车的单案例分析研究,探索并尝试阐释了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机制:由于企业先期经验、资金、技术等资源积累不足,组织内外环境变化加剧,组织计划的不确定性增加,非计划突发应对式动态能力发展路径成为主导;由于企业"感知、补足、重构"过程时间缩短和员工离职率偏高,动态能力主体范围缩小并集中于组织忠诚度较高的多样职能背景出身的高层管理者;同时需要强化组织外部支持,建立全职能对接式产学联盟,在员工入职前培养中层和基层员工的组织常规能力,从而支持组织基本职能的运行。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组织特征,构建东方特色企业治理理论,对于中国民营制造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动态能力 构建机制 吉利汽车 案例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放 林汉川 刘扬
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具有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二是构建全球先进制造模式。本文运用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对华为公司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及其动态演进的路径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文的研究表明,华为公司的制造模式,经过"产品开发为龙头"、"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价值链的模块化"、"全球价值网络的构建",即"点"、"线"、"面"、"网"四个阶段最后形成全球价值网络,并由此带来华为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最后,在总结华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网络 先进制造模式 模块化 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立锋 徐明棋
在企业构建全球生产网络的格局下,企业资源、网络构建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协同演化机制,作为影响我国民营跨国公司成长的内外因子,构建全球生产网络为企业获取全球资源提供了路径,而企业构建全球生产网络的动机和机会受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的影响,这两个子系统通过彼此影响和相互作用,进而对跨国公司成长产生协同促进效应。两者协同程度越高,就越能够促进跨国公司的成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毅 闫强
基于技术组合创新理论,通过对华为无线网络技术后发追赶纵向案例的研究,建立复杂核心技术创新的五阶段模型,从复杂性和核心性两个方面建构复杂核心技术,分析复杂核心技术创新及后发追赶的主要困境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根据技术创新范围、规模、复杂性与核心性形成过程,复杂核心技术创新过程分为产品原型、市场准入、边缘市场、核心技术及核心市场5个阶段;复杂核心技术的高市场转换成本导致后发者面临巨大困境以及先发者存在路径依赖,后发追赶需要长期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分别解决技术复杂性和核心性;技术复杂性和核心性均来源于技术组合创新以及市场需求,技术复杂性为核心性提供整体优势和经济动力,技术核心性进一步增强技术复杂性,形成技术的多层次网络结构与整体优势。研究结论完善了复杂核心技术创新的后发追赶理论,对后发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祝焰 赵红梅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而民营企业是这个奇迹的重要引擎之一。有关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50%。尽管民营企业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但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存活率很低,据统计,我国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85%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死亡,多数民营企业初期发展良好,后期却倍受制约甚至天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有效的财务治理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被誉为民营企业常青树的万向集团为例,通过剖析其财务治理模式,为民营企业提供借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宇飞
通过对北京汽车和吉利汽车的国际化历程的总结发现,我国汽车企业通过引进产品、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和人才等,形成本土企业的自主产品和技术,然后再开始国际化经营。"引进来"战略使我国汽车企业在产品、技术、品牌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总体而言,我国汽车行业大而不强,核心竞争力不强,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政府应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汽车企业的海外经营提供便利和支持。我国汽车企业应创新制度和管理,建立能支持业务全球化发展的组织、文化和经营理念;立足全球,建设协同研发体系,提升自主创新
关键词:
“引进来”战略 企业国际化 汽车行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宇飞
通过对北京汽车和吉利汽车的国际化历程的总结发现,我国汽车企业通过引进产品、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和人才等,形成本土企业的自主产品和技术,然后再开始国际化经营。"引进来"战略使我国汽车企业在产品、技术、品牌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总体而言,我国汽车行业大而不强,核心竞争力不强,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政府应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汽车企业的海外经营提供便利和支持。我国汽车企业应创新制度和管理,建立能支持业务全球化发展的组织、文化和经营理念;立足全球,建设协同研发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创新商业模式,支撑全球化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
“引进来”战略 企业国际化 汽车行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核成 李鑫 周泯非 刘聪
对汽车行业后发企业吉利汽车进行纵向单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制造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演发展方式实现能力升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①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同演化对企业能力升级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效率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能够推动企业能力升级,互补性、锁定性和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导向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均对企业能力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效率性导向与技术导向之间的互动会对能力升级产生抑制作用;②能力升级效果也会对二者的导向选择产生反馈影响,促进共演过程向有助于能力升级的方向发展;③对大型制造企业而言,在发展初期,效率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企业能力积累。在发展后期,随着互补性、锁定性和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增加并与技术导向创新相结合,更能实现创新能力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志毅 乔传福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范围的竞争。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战略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根据跨国公司相关理论,回顾了美、日、韩三国企业国际化模式的经验,并对我国企业几种典型的国际化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国际化战略 对外贸易 对外直接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