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21)
- 2023(14710)
- 2022(12147)
- 2021(10864)
- 2020(9086)
- 2019(20366)
- 2018(19591)
- 2017(37150)
- 2016(19905)
- 2015(22359)
- 2014(21883)
- 2013(22017)
- 2012(20072)
- 2011(18172)
- 2010(18196)
- 2009(17684)
- 2008(17938)
- 2007(16332)
- 2006(14424)
- 2005(13611)
- 学科
- 济(92905)
- 经济(92764)
- 业(91326)
- 企(83017)
- 企业(83017)
- 管理(82530)
- 方法(40076)
- 财(33235)
- 数学(31262)
- 数学方法(31073)
- 业经(29878)
- 农(28646)
- 中国(26274)
- 务(23353)
- 财务(23321)
- 制(23309)
- 财务管理(23293)
- 企业财务(22146)
- 农业(19601)
- 技术(18389)
- 贸(18075)
- 贸易(18057)
- 易(17669)
- 体(17355)
- 划(16835)
- 策(16467)
- 和(16077)
- 理论(15924)
- 银(15744)
- 银行(15734)
- 机构
- 学院(301537)
- 大学(300153)
- 济(139256)
- 经济(137039)
- 管理(121433)
- 理学(104070)
- 理学院(103129)
- 管理学(102092)
- 管理学院(101509)
- 研究(97629)
- 中国(79940)
- 财(68616)
- 京(62202)
- 财经(54004)
- 科学(52298)
- 经(49133)
- 所(47252)
- 江(44950)
- 经济学(44045)
- 农(43827)
- 中心(43607)
- 研究所(41974)
- 财经大学(39949)
- 经济学院(39641)
- 北京(39457)
- 业大(37492)
- 商学(35618)
- 商学院(35297)
- 范(35289)
- 州(35116)
- 基金
- 项目(189868)
- 科学(154181)
- 研究(143820)
- 基金(143675)
- 家(122492)
- 国家(121473)
- 科学基金(107334)
- 社会(98359)
- 社会科(93586)
- 社会科学(93564)
- 基金项目(74583)
- 省(71052)
- 自然(65791)
- 教育(64982)
- 自然科(64361)
- 自然科学(64346)
- 自然科学基金(63358)
- 划(58876)
- 资助(58263)
- 编号(55275)
- 成果(44947)
- 部(44659)
- 创(42450)
- 国家社会(42396)
- 重点(42211)
- 制(42169)
- 发(40286)
- 教育部(39614)
- 业(39564)
- 创新(38893)
- 期刊
- 济(157774)
- 经济(157774)
- 研究(97068)
- 中国(59414)
- 财(58092)
- 管理(50967)
- 农(41429)
- 科学(39548)
- 学报(38045)
- 大学(31049)
- 融(30843)
- 金融(30843)
- 财经(29328)
- 学学(29297)
- 农业(28359)
- 教育(27229)
- 技术(26614)
- 经济研究(26030)
- 业经(25797)
- 经(25358)
- 问题(20651)
- 贸(18408)
- 业(17986)
- 技术经济(17467)
- 世界(17193)
- 国际(15915)
- 财会(15004)
- 现代(14793)
- 商业(14268)
- 会计(14010)
共检索到462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玉洁 乔翠霞
国内价值链质量应该是多维度的,不仅要考虑价值链效率问题,更要考虑价值链稳定性问题,后者在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尤为重要。文章拓展了国内价值链质量的内涵,在构建价值链稳定性指标基础上,将效率和稳定性纳入国内价值链质量量化指标,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国内价值链质量及分指标数据,并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OFDI对国内价值链质量的影响及机制。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OFDI显著提升了国内价值链质量及分指标国内价值链效率、国内价值链稳定性;不同类型制造业OFDI的“强链”和“固链”效应存在差别,逆梯度OFDI、中低技术行业OFDI、国有OFDI及水平型OFDI对国内价值链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中国制造业OFDI的国内价值链质量提升效应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造业服务化两条途径实现。通过培育大型跨国企业、创新OFDI投资模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措施提升国内价值链质量,对于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建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推动国内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龙 蔡培民 王磊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专业化投入视角考察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稳定性,并探究了价值链稳定性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与RCEP成员国间的价值链稳定性较强,且一般贸易方式下的价值链稳定性不断增强;价值链稳定性可以通过抑制贸易伙伴的贸易保护动机提升企业的绩效,其中与RCEP成员间、以一般贸易方式维系的价值链稳定性水平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大;在与RCEP成员国构成的区域价值链中,一般贸易方式下的价值链稳定性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本文的分析论证了RCEP对维系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稳定性的重要意义,为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及国际经济规则重建提供策略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仲伟周 张恒 喻炜
文章基于图论与马尔可夫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聚集测度方法,计算存在劳动力非均衡增长情况下多地区产业聚集指数,并对产业聚集进行稳定性检验。该方法延伸了经典中心外围C-P模型的经济含义,认为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资本替代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归一标准化还隐含了不同地区可以存在相同就业人口增长率的条件,从而使中心和外围地区具有相同的产量增长率,故产业聚集的中心和外围地区可以是动态稳定的。文章以中国31个地区1999-2014年的制造业数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仍然处在产业聚集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全稳定的聚集外围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仲伟周 张恒 喻炜
文章基于图论与马尔可夫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聚集测度方法,计算存在劳动力非均衡增长情况下多地区产业聚集指数,并对产业聚集进行稳定性检验。该方法延伸了经典中心外围C-P模型的经济含义,认为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资本替代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归一标准化还隐含了不同地区可以存在相同就业人口增长率的条件,从而使中心和外围地区具有相同的产量增长率,故产业聚集的中心和外围地区可以是动态稳定的。文章以中国31个地区1999-2014年的制造业数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仍然处在产业聚集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全稳定的聚集外围地区,江苏、四川和河南是目前我国相对稳定的制造业聚集中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仲伟周 张恒 喻炜
文章基于图论与马尔可夫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聚集测度方法,计算存在劳动力非均衡增长情况下多地区产业聚集指数,并对产业聚集进行稳定性检验。该方法延伸了经典中心外围C-P模型的经济含义,认为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资本替代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归一标准化还隐含了不同地区可以存在相同就业人口增长率的条件,从而使中心和外围地区具有相同的产量增长率,故产业聚集的中心和外围地区可以是动态稳定的。文章以中国31个地区1999-2014年的制造业数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仍然处在产业聚集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全稳定的聚集外围地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成东 李光斌 蔡渊渊
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揭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稳定性,测度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与方向,对揭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规律,制定其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聚焦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稳定性及影响因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波动性,且各细分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内部稳定性较差,产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整体稳定性不高;自主技术创新投入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对产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其中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对自主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新产品开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自主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政策因素与市场因素分别具有显著和非显著负向影响,外源性创新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度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政府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支持模式、加强外源性创新与智力引进等策略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吕越 包雅楠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制造业行业国内价值链长度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提高国内价值链长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行为与创新强度提高;按照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专利类型的分类研究表明,国内价值链长度增加对发明创造类创新、民营企业创新强度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另外,本文以中国加入WTO的外生冲击构建因果识别机制并利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了国内价值链长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WTO冲击后国内价值链长度仍对企业创新有显著正影响。进一步,本文发现国内价值链长度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市场集中度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彬 宋玉洁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及国内价值链面临“断链”“卡链”风险的双重背景下,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中国价值链稳定性值得探讨。文章在构建嵌入式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分别从生产要素投入、增加值波动视角构建指标体系,测算省份—行业层面的数字技术、价值链稳定性水平,并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价值链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显著赋能价值链稳定性,主要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中间品供应多元化两条途径实现;中西部省份数字技术更能提升价值链稳定性,在制造业领域数字技术更能促进价值链稳定性;投入省外的数字技术及来自服务业的数字技术对价值链稳定性的提升作用更强。研究结论对于统筹经济发展与安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飞
经济全球化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分工国家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分工国家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包括: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垂直FDI效应和链变迁效应。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中,我国应积极构建本土制造业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促进链条升级,短期中,应加快流程升级与产品升级,积极提升制造业利用FDI的行业结构层次,加强环境规制,加快构建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绿色生产技术与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体系。
关键词: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分工 链条升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凯华 彭水军 陈泓文
尽管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低值现象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已有研究普遍忽略了大国整合的潜在优势,这将导致国内价值链对出口价值的影响难以刻画。有鉴于此,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首次按照增加值来源的不同,进行了国内价值链与出口价值攀升的量化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于传统的"出口俘获"预期,中国制造业的本国增加值率未因出口规模快速扩张而大幅下降;这一反常现象主要来自国内价值链的延伸,随着入世之后的区际贸易壁垒下降,中国制造业出口不仅充分整合了区域间的资源、推动了价值攀升,而且有效弥补了区域内部的竞争实力不足、带动了出口规模提升;进一步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本文发现,相比出口需求,区际关联才是影响国内价值链整合的主导因素,不过受制于市场分割下的扭曲激励,当前的区际关联呈现内陆单向供给沿海、初级产品替代高级要素的低端化走势。因此,在国内价值链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价值攀升重要媒介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快市场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的低值困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静 黄蕾 李丹
本文以Fujita和Krugman所构建的封闭经济单中心模型为基础,考察贸易自由化对一国制造业中心迁移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制造业中心将向贸易成本下降的邻国移动,关税较高的一国的制造业中心距离两国的边界更远,同时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制造业中心的空间分布趋于分散。这为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向东南沿海集聚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同时也暗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中国制造业中心在空间上将整体向西移动,特别是将产生多个临界边境的次中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静 黄蕾 李丹
本文以Fujita和Krugman所构建的封闭经济单中心模型为基础,考察贸易自由化对一国制造业中心迁移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制造业中心将向贸易成本下降的邻国移动,关税较高的一国的制造业中心距离两国的边界更远,同时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制造业中心的空间分布趋于分散。这为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在空间分布上向东南沿海集聚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同时也暗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中国制造业中心在空间上将整体向西移动,特别是将产生多个临界边境的次中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杰
文章根据产业集群与生物种群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共存机制,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中企业集聚共存的优势,提出物种竞争的logistic模型,得出具有互利关系的成员间必须保持激烈的竞争,彼此之间的依赖程度不能太大的结论。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集群 生态学,稳定性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礼辉 任洁 朱磊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以生产过程分节化和中间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时代,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本文对2000-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及分工地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GVC分工地位指数总体小于美国同期值,美国制造业在GVC分工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这与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分工程度较高相一致。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具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GVC分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需加快受制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吕延方 项云 王冬
本文拓展LRS产品内分工模型,从技术溢出和产业链溢出双重角度,检验数字服务要素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一国(地区)内部数字服务要素流动,有利于提升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出口贸易活动隐含的数字服务要素流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正向影响,而进口贸易活动隐含的数字服务要素流入则因贸易成本起主导作用,对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负向影响。研究还发现,前向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后向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表明制造业发展更易受到外部需求力量协同带动,形成价值链升级的驱动力。此外,降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提升经济体发达程度,会增强数字服务要素流动的全球价值链攀升效应。本文研究为中国数字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