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09)
- 2023(20599)
- 2022(17360)
- 2021(15976)
- 2020(13652)
- 2019(30993)
- 2018(30648)
- 2017(58694)
- 2016(31718)
- 2015(35800)
- 2014(35553)
- 2013(35670)
- 2012(33159)
- 2011(30071)
- 2010(30338)
- 2009(28664)
- 2008(28637)
- 2007(25659)
- 2006(23146)
- 2005(21335)
- 学科
- 济(151784)
- 经济(151588)
- 业(107644)
- 管理(104771)
- 企(93981)
- 企业(93981)
- 方法(61386)
- 数学(50522)
- 数学方法(49966)
- 财(41127)
- 农(40142)
- 业经(38653)
- 中国(38346)
- 制(30797)
- 地方(30664)
- 学(28652)
- 农业(27462)
- 务(26701)
- 财务(26624)
- 财务管理(26574)
- 贸(25645)
- 贸易(25628)
- 企业财务(25216)
- 易(24829)
- 和(23885)
- 技术(23514)
- 理论(23323)
- 银(22387)
- 体(22345)
- 银行(22340)
- 机构
- 大学(469067)
- 学院(468206)
- 济(203837)
- 经济(199832)
- 管理(183946)
- 研究(162336)
- 理学(157041)
- 理学院(155335)
- 管理学(152996)
- 管理学院(152122)
- 中国(126580)
- 京(100709)
- 财(96847)
- 科学(95609)
- 所(82104)
- 财经(75936)
- 农(74090)
- 研究所(73670)
- 中心(72335)
- 江(71492)
- 经(68829)
- 业大(65014)
- 北京(64493)
- 经济学(62739)
- 范(59127)
- 师范(58647)
- 院(58419)
- 农业(57571)
- 州(56455)
- 经济学院(56298)
- 基金
- 项目(302789)
- 科学(240093)
- 研究(223855)
- 基金(222303)
- 家(192563)
- 国家(190963)
- 科学基金(164678)
- 社会(144679)
- 社会科(137243)
- 社会科学(137207)
- 基金项目(116670)
- 省(115784)
- 自然(104788)
- 自然科(102317)
- 自然科学(102296)
- 教育(100824)
- 自然科学基金(100515)
- 划(96971)
- 资助(92034)
- 编号(89227)
- 成果(73533)
- 部(67922)
- 重点(67770)
- 发(65270)
- 创(63802)
- 课题(61662)
- 国家社会(60346)
- 创新(59166)
- 教育部(58784)
- 制(57852)
- 期刊
- 济(237277)
- 经济(237277)
- 研究(148312)
- 中国(92525)
- 财(77027)
- 管理(73973)
- 农(68608)
- 学报(68249)
- 科学(65859)
- 大学(52809)
- 学学(49872)
- 农业(46625)
- 融(46286)
- 金融(46286)
- 教育(45681)
- 技术(40802)
- 财经(39297)
- 经济研究(37653)
- 业经(37007)
- 经(33872)
- 问题(30839)
- 业(26465)
- 技术经济(25830)
- 贸(25036)
- 世界(23243)
- 现代(22316)
- 统计(21993)
- 理论(21795)
- 国际(21775)
- 商业(20793)
共检索到722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全
本文使用第三次工业普查的75万家企业数据,通过估计四个行业112个产业的生产函数,研究制造业的集聚经济特征、产业最优集聚规模及集聚水平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集聚经济的存在形式为市级范围的本地化经济,省级范围的城市化经济虽然存在,但实际影响很小;企业层面规模报酬递减说明集聚经济更可能来源于城市经济理论所强调的技术外部性;随着集聚规模的上升,集聚经济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各产业存在一个集聚效应最大化的最优集聚规模,但实际集聚规模普遍远小于最优集聚规模;与最优集聚规模相对应,以指数衡量的产业集聚水平也具有内生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路
制造业是产业集聚表现最为显著的产业。本文利用Maurel和Sedilot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对中国2007年四位数编码制造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制造业行业产业集聚程度较高,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公用事业产业。产业集聚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大部分都集中在以广东、江苏、浙江为代表的沿海省份,而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褚淑贞 张丽丽 韩之俊
产业集聚程度是衡量一个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基尼系数、集中率及赫希曼.哈菲德尔指数等指标,对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对排名在前八位的省市做进一步的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很低,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几个省份。作为规模经济性较强的高技术产业,中国医药制造业只有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才能获得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中国 医药制造业 产业集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学花 杨蕙馨
文章利用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等指标,对中国20个二位数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中5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强、在国外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的集聚性还比较低。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集中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雷鹏
产业集群依托其内在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提高了区域竞争力。然而,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其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会扩大区域差距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企业单位数和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两个指标对赫芬达尔指数进行大致的测算,虽然没有艾利森和格莱赛那样精确,但对产业空间集聚度测度没有较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与工业总产值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其他的相关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度大多与其工业总产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也正说明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 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敏
文章在Ellis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集聚度ri系数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利用调整后的系数和产业集中度系数CRi对长三角地区18个制造业在1988-2009年的产业聚集度进行精确测度。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当前制造业集聚度的整体水平较高,产业集聚现象明显,特别是一些依赖自然资源和便利交通区位优势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从时间上看,长三角制造业的平均集聚度在1988-2009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从增长速度上呈U型曲线。从空间上看,制造业聚集地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指数 演进态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良文 杨开忠
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对我国各省区专业化水平、制造业各行业的集中程度和整个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3—2003年间我国各省份的专业化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制造业大部分行业集中程度提高,整个制造业集聚程度上升。在制造业各行业集中程度和整个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测算中,引入SP指数,结果显示这一指标的引进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新才 王科
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利用产业集中指数和产业集中率指标,对1994~200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及其变动进行测度,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体上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高,集聚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地区。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集中指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罗勇,曹丽莉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 of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clusters.The paper measures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China's twenty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1993,1997,2002 and 2003 by means of the index of industry concentration constructed by Ellison and Glaeser and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the regions whose manufacture sales incomes rank the top five.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descended from 1993~1997 and ascended from 1997~2002~2003.The raise of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trend.The industries ale sorted 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y—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labor intensive industry by the descending agglomeration degree.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sharply unbalanced and polarization is serious.As a whole,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dustry growth.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闫逢柱 乔娟
文章在一个简单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2001~2008年两位数水平的制造业数据和拓展的C-D函数,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集聚发展对工资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发展对工资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影响方向、程度、机理不仅与行业特性高度相关,而且与产业集聚度高低及其变化方向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也有明显的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威
产业集聚是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产业集聚的衡量指标体系 ,并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进行了定量分析 ,揭示了集聚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指出了集聚地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聚 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基于2007—2017年的地级城市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产业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及空间相关性视角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优势逐渐减少,中部地区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以河南省和江西省为核心的制造业集聚优势城市群,并且我国城市间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工业规模和房价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工业规模还对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存在"倒U型"的空间溢出效应;从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分解来看,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特征,工业规模、房价、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长期直接效应大于短期直接效应,工业规模对制造业集聚的长期间接效应呈"倒U型"曲线,短期间接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传清 申雨琦 陈文艳
利用长江经济带20042014年数据,在测算出制造业集聚水平和环境效率的基础上,检验了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制造业集聚的正外部性大于负外部性,对环境效率的提高具有正向的驱动效应。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推进优势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环境规制力度。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制造业集聚 环境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德生 唐海燕
地理因素、报酬递增因素、政策因素在制造业集聚中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各个地区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寻找这种差异对于我国制造业中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三大经济圈为例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制造业集聚的显著影响因素有技术外部性、内部规模经济和本地市场效应;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的显著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本地市场效应,而且还包括经济开放因素;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积聚的显著因素有地理因素和内部规模经济因素。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三大经济圈 报酬递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四位数行业的实证研究
空间效应视角下经济集聚与制造业升级——基于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城市建设影响的定量研究——基于CR~4指数的实证研究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演变趋势及时空特征研究
企业进入阻止行为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9个四位数制造业产业的面板数据
集聚经济一定有利于产业国际化吗——基于中国省域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实证分析
产业集聚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研究
江西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肇庆市先进制造业走廊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