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79)
- 2023(20084)
- 2022(16680)
- 2021(15362)
- 2020(13232)
- 2019(30307)
- 2018(29781)
- 2017(56638)
- 2016(30420)
- 2015(34597)
- 2014(34436)
- 2013(34461)
- 2012(31885)
- 2011(28946)
- 2010(29069)
- 2009(27585)
- 2008(27280)
- 2007(24554)
- 2006(21774)
- 2005(20005)
- 学科
- 济(148322)
- 经济(148146)
- 业(105181)
- 管理(100993)
- 企(91582)
- 企业(91582)
- 方法(62649)
- 数学(52601)
- 数学方法(52042)
- 财(40908)
- 农(39319)
- 业经(36684)
- 中国(36550)
- 制(29810)
- 地方(28667)
- 务(26996)
- 财务(26937)
- 农业(26888)
- 财务管理(26881)
- 贸(25792)
- 贸易(25775)
- 企业财务(25511)
- 学(25362)
- 易(24997)
- 和(22660)
- 技术(21992)
- 理论(21645)
- 体(21605)
- 银(21571)
- 银行(21513)
- 机构
- 学院(451128)
- 大学(450195)
- 济(200095)
- 经济(196324)
- 管理(176150)
- 研究(153175)
- 理学(150890)
- 理学院(149292)
- 管理学(147064)
- 管理学院(146202)
- 中国(120027)
- 京(94344)
- 财(93565)
- 科学(89277)
- 所(77228)
- 农(74610)
- 财经(73767)
- 中心(70109)
- 研究所(69292)
- 江(68940)
- 经(66862)
- 业大(63612)
- 经济学(61984)
- 北京(59478)
- 农业(58485)
- 经济学院(55677)
- 范(54904)
- 院(54417)
- 师范(54369)
- 财经大学(54350)
- 基金
- 项目(291098)
- 科学(231676)
- 基金(215107)
- 研究(212393)
- 家(186316)
- 国家(184775)
- 科学基金(160183)
- 社会(138801)
- 社会科(131785)
- 社会科学(131750)
- 基金项目(113166)
- 省(112294)
- 自然(102418)
- 自然科(100108)
- 自然科学(100080)
- 自然科学基金(98396)
- 教育(97362)
- 划(93946)
- 资助(88455)
- 编号(84053)
- 成果(68308)
- 部(65764)
- 重点(65410)
- 发(62542)
- 创(61945)
- 国家社会(58482)
- 课题(57992)
- 创新(57530)
- 教育部(57026)
- 科研(55736)
- 期刊
- 济(227826)
- 经济(227826)
- 研究(136386)
- 中国(88898)
- 财(76397)
- 管理(70201)
- 农(68626)
- 学报(65648)
- 科学(63185)
- 大学(50996)
- 学学(48335)
- 农业(46430)
- 融(44576)
- 金融(44576)
- 技术(41035)
- 教育(40144)
- 财经(38223)
- 经济研究(36631)
- 业经(35263)
- 经(32941)
- 问题(29632)
- 业(27313)
- 技术经济(25375)
- 贸(25313)
- 统计(23546)
- 世界(23346)
- 国际(22232)
- 策(21554)
- 现代(20843)
- 商业(20539)
共检索到689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德生 唐海燕
地理因素、报酬递增因素、政策因素在制造业集聚中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各个地区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寻找这种差异对于我国制造业中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三大经济圈为例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制造业集聚的显著影响因素有技术外部性、内部规模经济和本地市场效应;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的显著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本地市场效应,而且还包括经济开放因素;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积聚的显著因素有地理因素和内部规模经济因素。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三大经济圈 报酬递增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吕明元 尤萌萌
基于1988-1997年和2000-2011年这两个时段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各省市分行业面板数据,从结构变化的资本集约度角度考察制造业结构变动的趋向。实证结果表明,1988-1997年时段,经济圈中除广东省外,绝大多数省市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而2000-2011年时段,不少省市的制造业结构呈劳动密集型化变动特征。而且,三大经济圈制造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调整在区域上由北向南递减,而向劳动密集型调整则由南向北递减。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三大经济圈制造业结构趋向于劳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勇 曹丽莉
制造业是集群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本文利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行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1993—1997年集聚程度有所下降,1997—2002—2003年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依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边远地区则远远落后,两极分化严重。总体上看,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工业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罗勇,曹丽莉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 of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clusters.The paper measures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China's twenty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1993,1997,2002 and 2003 by means of the index of industry concentration constructed by Ellison and Glaeser and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the regions whose manufacture sales incomes rank the top five.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descended from 1993~1997 and ascended from 1997~2002~2003.The raise of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trend.The industries ale sorted 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y—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labor intensive industry by the descending agglomeration degree.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sharply unbalanced and polarization is serious.As a whole,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dustry growth.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 地理集中指数 制造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卫迎春 李凯
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发展趋势及其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出口额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竞争力和竞争潜力快速提升。到2007年,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有一定距离。计量模型很好地(99.7%)解释了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发展的原因,研发投入、行业集中度、人均资本、劳动力效率和汇率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方向也与预期一致,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有不显著的和负面的直接影响,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更多体现为表面性或间接性而非直接的正面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安波 孙林岩 李刚 杨洪焦
本文考察我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重点研究产业聚集度的决定因素。利用调整后EG系数对我国聚集度水平进行测定,发现行业间聚集度差异水平总体保持上升态势。通过行业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新古典经济、新经济地理和制度因素对产业聚集的综合作用。发现制造业产业聚集十分明显;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开放制度对产业聚集有明显促进作用,地方保护主义对产业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内部规模效应逐渐减弱,外部规模效应逐渐增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爽 冯晶 杜传忠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向阳 罗胤晨 于哲浩 周润星
本文基于1997—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面板数据,通过STIRPAT扩展模型,实证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集聚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倒“N”型曲线,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十六市均已跨过第一个拐点;人均收入增长率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提高人均收入、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和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均有助于缓解环境污染;流域区域和非流域区域制造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均呈倒“N”型曲线。基于研究结果,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向阳 罗胤晨 于哲浩 周润星
本文基于1997—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面板数据,通过STIRPAT扩展模型,实证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集聚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倒“N”型曲线,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十六市均已跨过第一个拐点;人均收入增长率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提高人均收入、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和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均有助于缓解环境污染;流域区域和非流域区域制造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均呈倒“N”型曲线。基于研究结果,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毛艳华 易中俊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广东经济的持续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集聚经济优势一直成为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和国内配套产业跟进的重要动因。本文在分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制造业结构调整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集中率指数等分析工具,详细研究了广东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集聚规模、地理集聚程度与变化动态以及空间分布水平与转移趋势,对不同类型行业的集聚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结论对于当前制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路江涌 陶志刚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年来(1998—2003)制造业行业集聚的趋势以及影响行业集聚的微观基础。研究表明样本期间中国制造业行业集聚呈上升态势。我们利用面板数据和动态估计过程模型,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现有实证研究文献中存在的一些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缺陷。我们发现:地方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同时,溢出效应、运输成本和自然禀赋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地方保护 产业集聚 微观经济基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邓杨丰 张露
本文选取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产业集聚理论作为理论依据,运用区位熵对三大经济圈金融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区位熵、基尼系数和变系数的变化来分析各经济圈的金融集聚程度趋势变化,从而提出推进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延兵
本文运用中国四位数制造产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结构、产权结构等因素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集中度与创新强度之间存在着倒U型函数关系,但在绝大多数制造产业中,二者之间主要表现为一种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对几乎所有的制造业而言,企业规模与创新强度之间也主要呈现为一种非线性递增关系。关于不同性质产权结构对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产权明晰的法人资本对创新有促进作用,而产权模糊的集体资本对创新有阻碍作用。
关键词:
市场结构 产权结构 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洪焦 孙林岩 吴安波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以及制度因素,本文建立了产业聚集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EG系数精确计算了1988—2005年中国18个制造行业的聚集度,考察了近20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最后运用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1988—2005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整体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产业聚集现象已经十分明显,特别是自然资源依赖度高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产业聚集度与交通运输条件、平均企业规模、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经济开放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平均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下降,都将有利于产业聚集。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变动趋势 影响因素 制造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对中国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解和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别对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同,都与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外资影响和要素禀赋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品差异程度、规模经济、外资影响和研发费用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文章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