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48)
2023(20722)
2022(17242)
2021(16041)
2020(13757)
2019(31138)
2018(30881)
2017(58213)
2016(31821)
2015(35721)
2014(35410)
2013(35068)
2012(31900)
2011(28632)
2010(28480)
2009(26896)
2008(26860)
2007(24025)
2006(21015)
2005(19290)
作者
(93134)
(78024)
(77610)
(73891)
(49419)
(37183)
(35170)
(30406)
(29622)
(27751)
(26660)
(26111)
(24785)
(24785)
(24257)
(24007)
(23448)
(23170)
(22477)
(22396)
(19421)
(19203)
(18977)
(17808)
(17625)
(17462)
(17373)
(17178)
(15752)
(15513)
学科
(132498)
经济(132314)
(107117)
管理(102440)
(92936)
企业(92936)
方法(59338)
数学(49310)
数学方法(48746)
(41178)
(39849)
中国(37047)
业经(36162)
(29782)
(27259)
财务(27198)
财务管理(27143)
农业(27050)
企业财务(25760)
(25466)
贸易(25450)
(24818)
(24720)
地方(23090)
技术(22352)
(21719)
(21549)
银行(21484)
理论(21252)
(21116)
机构
学院(456424)
大学(456337)
(190959)
经济(187286)
管理(176677)
研究(154712)
理学(151774)
理学院(150140)
管理学(147640)
管理学院(146792)
中国(120795)
(96748)
科学(94793)
(90697)
(83937)
(78764)
中心(71562)
财经(71444)
研究所(71268)
业大(70297)
(69614)
农业(66109)
(64954)
北京(60450)
经济学(58655)
(55664)
(55353)
师范(54972)
(54164)
经济学院(52878)
基金
项目(303445)
科学(239226)
基金(222974)
研究(216168)
(196649)
国家(195019)
科学基金(166935)
社会(139468)
社会科(132261)
社会科学(132226)
基金项目(117645)
(117593)
自然(109332)
自然科(106870)
自然科学(106834)
自然科学基金(104971)
(99549)
教育(98614)
资助(90933)
编号(85467)
成果(69302)
重点(68678)
(67155)
(64685)
(64538)
创新(60093)
科研(58906)
国家社会(58830)
课题(58725)
教育部(57361)
期刊
(211786)
经济(211786)
研究(131855)
中国(90782)
(77644)
学报(75744)
(74135)
科学(68968)
管理(68884)
大学(57293)
学学(54288)
农业(52174)
(43331)
金融(43331)
教育(41116)
技术(39556)
财经(36074)
业经(34843)
经济研究(33985)
(31033)
(30499)
问题(28236)
(23575)
技术经济(23553)
(23157)
统计(21989)
世界(21749)
科技(20889)
现代(20699)
国际(20588)
共检索到684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纪玉俊  李志婷  
在构建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联立方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5-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交互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内生关系,也就是说制造业集聚能够对城镇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对形成集聚的制造业的约束也日趋加强。因此,城镇化对制造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作用;制造业的集聚可提升城镇化水平,并可有效推进制造业集聚后的再扩散,进而更好地提升城镇化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治春  
制造业的集聚和城镇化的推进不仅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而且城镇化的空间相关性随着各地区间空间关联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显著。考虑这一特征后的空间计量模型不仅证实了这一空间相关性,而且还表明制造业地区集聚对城镇化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外资流入加快、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均能推进城镇化水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研究结论对产业政策及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有积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博天  
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城镇化水平对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与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关系呈曲线型,当城镇化率为46. 58%时出现拐点,高于拐点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其财政自给能力正相关,低于拐点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其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地方财政自给能力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常萍  吴敏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在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各国普遍对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实施了环境规制。那么,严格的环境规制真的能促进制造业的"清洁化"吗?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9~2013年的制造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清洁化"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通过构建GM(1,1)模型进行预测,并得到结论:环境规制是影响制造业"清洁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是,环境规制强度与制造业"清洁化"高度呈"剪刀差"现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家羚  姜安印  
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区位商法测算了我国35个大中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并根据其高低分组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城镇化,但当集聚度达到高程度时,其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减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据此,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不同的地区提出了相应的城镇化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航  孙早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不对称是中国式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受特定的政绩考核观影响,城镇化通常被地方政府视为实现政绩的抓手,使得城镇化脱离产业演进规律而过快推进,造成低技能劳动力过度供给,反过来迫使地方政府要求企业选择有利于充分就业的产能决策,从而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本文利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城镇化与制造业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镇化脱离产业规律而过快推进,迫使地方政府从财政、贷款、土地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干预,最终导致产能过剩;技术进步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可以弱化过快的城镇化对产能过剩的刺激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坚持产城紧密结合的原则,适当弱化地方政府在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屠年松  薛丹青  
利用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从区域层面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演进发展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中部地区的制造业相较于东西部地区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是我国出口竞争中的优势行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传统的资源型重工业行业则竞争力薄弱。此外,在对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贸易自由化能够全面促进高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尤为明显;贸易自由化对东中西部的中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均不利;贸易自由化对东中部低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分别有负面和正面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珍珍  陈功玉  
物流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本文基于1998-2007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的物流产业集聚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利益来源以及物流产业集聚度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经分析得出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存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一些地区由于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而使得该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这种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地区差异又导致了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发展水平的差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庆华  
本文在计算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这种提升存在行业结构上的差异。产业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柯善咨  
本文综合传统比较优势和外部性因素,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建立了理论和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284个地级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传统比较优势仍是影响制造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要素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空间关联性,且已超过传统比较优势成为制造业集聚的主要来源;传统比较优势与空间外部性对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分别由西到东和由东到西依次递减。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区域间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提出了重要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司增绰  张亚男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区位商指数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江苏省2005-2014年13个地级市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其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存在,但目前集聚效应的良好效果未能得到较好体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司增绰  张亚男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区位商指数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江苏省2005-2014年13个地级市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其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存在,但目前集聚效应的良好效果未能得到较好体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国婷  任荣明  
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针对环保投资与城镇化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三项环保投资在全国层面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层面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但是对东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对各区域城镇化水平均呈现负的影响作用;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对于全国层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影响为正,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影响均为负。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婷  赵伟  
基于已有调研观察及案例分析文献,文章按照空间经济学规范范式理出了两个关于KIS集聚影响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实证命题,并根据命题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进而引入2005-2007年间中国283个城市KIS产业及工业企业数据,在考虑空间互动的基础上,对相关命题予以检验。研究显示:KIS空间集聚能够显著地改善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以两类代表性KIS产业数据为例的回归分析表明,KIS产业集聚不仅对所在地区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通过空间关联性,KIS集聚还能产生跨区域创新效应。进一步基于企业分组比对的检验揭示,KIS集聚-创新效应因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所在行业技术水平不同而异。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乔一康  冯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于自然能源的消耗量急速增加,由此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快速上升,从而导致气候变化问题日趋凸显,世界各国不得不开始正视气候变化问题,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在此背景下,对中国CO_2排放量及其减排成本进行了估算,并且进一步研究了各地区CO_2减排成本变化对中国各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CO_2减排成本的增加,并非所有产业都呈现出产业迁移的情况,部分产业甚至还出现了产业集聚的现象。总的来说,减少CO_2减排成本对于促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有着较为明显的正向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在如何长期减少CO_2排放量问题上继续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