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0)
- 2023(15062)
- 2022(12543)
- 2021(11558)
- 2020(9998)
- 2019(22930)
- 2018(22644)
- 2017(43257)
- 2016(23706)
- 2015(26960)
- 2014(26967)
- 2013(27131)
- 2012(25296)
- 2011(22827)
- 2010(23120)
- 2009(22112)
- 2008(22624)
- 2007(20575)
- 2006(18162)
- 2005(16920)
- 学科
- 济(107177)
- 经济(107019)
- 业(93641)
- 管理(84602)
- 企(82177)
- 企业(82177)
- 方法(48205)
- 数学(39080)
- 数学方法(38763)
- 财(35184)
- 农(33896)
- 业经(30885)
- 中国(29041)
- 制(25662)
- 务(24063)
- 财务(24030)
- 财务管理(23985)
- 农业(23383)
- 企业财务(22728)
- 贸(21046)
- 贸易(21036)
- 易(20510)
- 技术(19012)
- 和(18782)
- 学(18468)
- 体(18307)
- 划(17673)
- 策(17425)
- 银(17228)
- 银行(17190)
- 机构
- 大学(356938)
- 学院(356713)
- 济(157396)
- 经济(154533)
- 管理(138204)
- 研究(121785)
- 理学(118270)
- 理学院(116995)
- 管理学(115330)
- 管理学院(114636)
- 中国(96745)
- 财(76039)
- 京(75460)
- 科学(71138)
- 所(62480)
- 农(62061)
- 财经(59842)
- 研究所(56157)
- 江(54953)
- 中心(54864)
- 经(54331)
- 业大(50400)
- 经济学(49413)
- 农业(48834)
- 北京(47885)
- 经济学院(44632)
- 财经大学(44167)
- 范(43366)
- 院(42989)
- 师范(42957)
- 基金
- 项目(226614)
- 科学(180266)
- 基金(168080)
- 研究(166356)
- 家(145744)
- 国家(144515)
- 科学基金(124312)
- 社会(108889)
- 社会科(103246)
- 社会科学(103218)
- 基金项目(88374)
- 省(86148)
- 自然(78835)
- 自然科(77059)
- 自然科学(77032)
- 自然科学基金(75786)
- 教育(75593)
- 划(72623)
- 资助(68891)
- 编号(65579)
- 成果(54193)
- 部(52347)
- 重点(51105)
- 创(49237)
- 发(48402)
- 国家社会(46020)
- 制(45912)
- 创新(45470)
- 业(45363)
- 教育部(45136)
- 期刊
- 济(179201)
- 经济(179201)
- 研究(108696)
- 中国(71654)
- 财(63111)
- 农(58200)
- 管理(54620)
- 学报(53038)
- 科学(51285)
- 大学(40848)
- 农业(39305)
- 学学(38701)
- 融(35310)
- 金融(35310)
- 财经(31101)
- 教育(31025)
- 技术(30381)
- 业经(28678)
- 经济研究(28548)
- 经(26802)
- 问题(23796)
- 业(23415)
- 贸(20716)
- 技术经济(20108)
- 世界(19348)
- 国际(18239)
- 版(17144)
- 现代(16801)
- 财会(16742)
- 统计(16545)
共检索到544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卜茂亮 陈志远
本文发现中国制造业部门中存在劳动报酬比重过低,以及增长乏力的典型事实,是造成中国宏观层面的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降低的重要因素。企业微观层面的经验结果表明:资本报酬提升的挤压、资本偏向性的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度的提高,以及外资进入,是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造成抑制效应的重要因素。而且,劳动力的地区流动也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造成负面效应。相对于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民营企业中的劳动报酬比重更低,这是造成我国制造业劳动报酬比重偏低的重要因素。相反,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地区劳动者保护程度的强化,以及员工工资的提高,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起到正面促进作用。我们还发现,企业规模和年龄与...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企业 劳动报酬比重 微观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庆 林玳玳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比较优势。随着我国劳动力报酬的逐步提高,似乎对已有的劳动力优势形成了较大冲击。本文以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ULC)为基准,对2002年以来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分析表明,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劳动力报酬增长,金融危机之后劳动力优势开始削弱。同时,劳动报酬增长有利于降低企业离职率,稳定企业员工队伍。为应对今后可能面临的劳动力优势缺失现实,企业要以工资率增长为契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以自主创新获得综合竞争优势,加快由传统价格优势向自主创新品牌优势升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文溥 郑建清 林金霞
本文通过计算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ULC)考察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发现2009年我国制造业ULC甚至低于1999年;与我国FDI主要来源地、主要贸易伙伴国以及FDI、产品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发现:我国制造业ULC低于上述国家或地区,而且优势在进一步强化。通过计算我国制造业分行业的ULC,发现近十年来,约一半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ULC正在上升,其余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大部分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UCL则在下降。然而,近十年来,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更快增长,随着劳动报酬的提高,制造业的企业利润在增长,企业利润率在提高,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也进一步增强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应当使增长成果为全社会大多数人所分享。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通过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趋势,与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U型规律相符,而产业结构转型、偏向型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冲击以及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则是我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内在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都阳 曲玥
对比于通常将工资或劳动报酬等同于劳动力成本情况的做法,本文将劳动生产率纳入了分析框架,认为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对关系。通过对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本文了解到劳动报酬的增长伴随着劳动生产率更快的增长,所以说在这期间劳动力成本优势并未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对今后如何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做出了相关探讨,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教育的深化可以实现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延续。
关键词:
劳动报酬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成本优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钱诚 马宁
在回顾1995-2012年我国制造业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的基础上,对制造业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横截面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针对我国制造业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劳动报酬 劳动生产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济广
我国提高企业劳动报酬比重具有很大的空间。过去提高劳动报酬水平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特别是提高非公企业劳动报酬比重存在一些难点。为了克服这些难点需要进行政策创新,主要包括重塑工会体制,以保障劳动者的谈判地位,调整农民工的社保政策尤其是养老保险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运用政府力量建立剩余分享机制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慧 费利群
本文使用1997-2010年29个省级单位数据,以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分别以人力资本量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为代理变量,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就全国来说,无论以人力资本量投入指标还是产出指标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均为正;但与产出指标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较大。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为分析单元,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东部,以投入指标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的正向作用明显;在西部,以产出指标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产出对劳动报酬比例影响的正向作用明显;在中部,以人力资本量的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池振合
2004年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由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调整引。文章依据生产税净额与资本所得之间的关系统一了劳动报酬统计口径,发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运输仓储邮电、批发零售餐饮、其它服务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在2004年并未出现显著下降。就总体劳动报酬占比而言,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由于农业劳动报酬占比的上升而出现了小幅度上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玉 田秋生
广东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份额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60.57%下降到2010年的44%,降幅达到16个百分点。广东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完善的分配机制以及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只有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等深层次调整和改革,才能不断提高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的份额。
关键词:
初次收入分配 劳动报酬份额 要素分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池振合 杨宜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通过对总体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进行分解,发现产业结构和产业劳动报酬占比变动是引起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非农化决定了1978-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以下降为主。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改革倾向使得产业劳动报酬占比逐渐上升,部分抵消了产业结构非农化所引起的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当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开始由追逐就业转变为追逐利润,匡正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政策,引起产业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从而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共同加速了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非农化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含明 李非
本文在Aghion和Howit[1]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将企业家精神引入技术进步方程中,得出了竞争性均衡条件下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结论表明,经济发展同劳动报酬份额之间呈倒U型关系;具有强烈企业家精神的经济相较企业家精神微弱的经济拥有更高的劳动报酬份额。根据1987—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可知,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劳动报酬份额下降与经济高速增长是同步进行的。企业家精神的增强对于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具有提升作用,这也表明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拓宽创业的融资渠道和降低行业的准入门槛都能有效抑制目前我国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竞争性均衡 劳动报酬份额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伟 范德成 王韶华
笔者从要素投入与要素分配关系的视角,探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途径。通过C-D生产函数构建模型,笔者对要素分配的内在决定因素及各因素变动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途径有四个:一是提高利率,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成本;二是降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以降低资本产出弹性;三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以减少资本供给;四是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以增加劳动力产出弹性。
关键词:
C-D生产函数 劳动报酬 初次分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章上峰 许冰
统计资料的限制和统计口径的变化使得劳动报酬比重测算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资金流量表和投入产出表测度劳动报酬比重的优缺点,并提出利用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测度劳动报酬比重的新思路,从而为测度劳动报酬比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国民核算资料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测算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具有可行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等优点,是一种可选择的新方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士斌
美国劳动报酬比重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保持在高水平,日本和韩国等国劳动报酬比重趋于上升,中国和拉美国家则在低水平上相对稳定。产业结构转变的阶段性特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特征、粗放型和资本扩张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过于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是中国劳动报酬比重长期较低的主要原因。目前,政府需要放松对经济领域的直接干预,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功能,同时,政府还需整合各种政策资源,构建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长效机制和协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