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57)
2023(19062)
2022(15482)
2021(14441)
2020(12012)
2019(27097)
2018(26479)
2017(50609)
2016(26489)
2015(29649)
2014(28975)
2013(28627)
2012(25670)
2011(22919)
2010(22821)
2009(21743)
2008(20663)
2007(18227)
2006(15899)
2005(14500)
作者
(70914)
(59298)
(58827)
(55910)
(37542)
(27995)
(26752)
(22894)
(22621)
(20882)
(20221)
(20025)
(18704)
(18385)
(18159)
(18122)
(17575)
(17017)
(16956)
(16911)
(14562)
(14132)
(14096)
(13517)
(13242)
(13224)
(13007)
(12784)
(11698)
(11513)
学科
(113540)
经济(113381)
(98109)
管理(92186)
(86501)
企业(86501)
方法(49932)
数学(41121)
数学方法(40695)
(36667)
中国(35723)
(35432)
业经(33982)
(28827)
金融(28823)
(28580)
(27548)
银行(27537)
(26548)
(25161)
财务(25103)
财务管理(25061)
农业(24766)
企业财务(23803)
(21399)
贸易(21377)
(20921)
地方(20670)
技术(20527)
(20101)
机构
学院(372348)
大学(367981)
(165852)
经济(162909)
管理(151373)
理学(130111)
理学院(128944)
管理学(127278)
管理学院(126566)
研究(118770)
中国(101049)
(79633)
(75675)
科学(65471)
财经(63129)
(57612)
中心(57202)
(56114)
(54449)
(54250)
经济学(52127)
研究所(50306)
业大(48180)
北京(47324)
经济学院(47059)
财经大学(47028)
(43792)
师范(43427)
(43310)
(43019)
基金
项目(247333)
科学(199464)
研究(187386)
基金(184450)
(157454)
国家(156116)
科学基金(137768)
社会(124890)
社会科(118734)
社会科学(118707)
基金项目(96926)
(94705)
自然(85285)
教育(85026)
自然科(83327)
自然科学(83307)
自然科学基金(81882)
(78344)
编号(74875)
资助(74055)
成果(59660)
(56570)
重点(54965)
(54621)
(53738)
国家社会(53331)
(51901)
课题(50501)
创新(50461)
教育部(49933)
期刊
(181795)
经济(181795)
研究(111015)
中国(73544)
(64552)
管理(60154)
(51138)
科学(48039)
(46928)
金融(46928)
学报(46386)
大学(37768)
学学(35722)
农业(34813)
技术(33719)
教育(33000)
财经(31958)
业经(30657)
经济研究(29365)
(27597)
问题(23628)
(20435)
技术经济(19692)
(19661)
世界(18523)
现代(17789)
财会(17567)
国际(17405)
理论(17022)
统计(16832)
共检索到560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阳佳余   阮梦瑜  
已有关于资源错配的研究大多基于生产要素测度错配,本文从企业融资错配视角扩展Hsieh和Klenow模型,研究由企业融资及劳动力错配导致的效率损失及动态变化特征,并将测度拓展至行业间层面。利用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本文发现,经济总体效率损失从1998年的57.8%上升至2013年的96.5%,其中93%来自融资和劳动力规模错配,仅7%来自融资类型错配;行业内和行业间错配分别造成了55.9%和6.9%的损失,行业内部中债务错配损失>劳动力错配损失>股权错配损失。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高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的资源错配更轻微。最后从信贷约束缓解视角综合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提出效率提升路径,实证发现地方金融发展与外资开放均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丽   尹妍  
在发展动能由生产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的转型期,能源、交通、信息三网融合形成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那么新基建三网融合如何影响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呢?本文利用2012~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新基建三网融合对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激励效应,该正向影响可通过降低创新资源错配度、绿色资金错配度和人才资源错配度加以实现;并且新基建三网融合也能带动邻近地区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在进行异质性分析后发现,新基建三网融合对经济韧性较低、产业转型不足以及环境规制力度较强地区的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影响更大。基于此,本文提出深入推进三网融合、促进创新资源协调配置、强化“绿色门槛”效应和推动人才链与新兴产业链“双链融合”的发展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志安  杨枫  
文章利用2013—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对金融资源错配、创新战略与企业绿色转型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引入中国式财政分权这一制度背景,探究在财政分权作用下三者关系产生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创新战略的实施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但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中创新战略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显著削弱;金融资源错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在财政分权程度较高的地区中金融资源错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金融资源错配显著削弱创新战略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削弱作用在财政分权程度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万里  罗良文  
文章基于Hsieh&Klenow(2009)和Oberfield(2011)的研究框架,着重分析资源错配影响中国制造业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际层面的宏观数据,测度了各地区制造业行业的资源错配程度,实证检验了资源错配对全国及各地区制造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源错配在总体上抑制了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在不同地区间表现出差异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改善资源错配,同时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改善资源错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新苗  钱欢欢  
资源错配是影响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13年30个行业的346万条微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Olley-Pakes的半参数三步估计法基于行业水平得到企业TFP水平值,进而测算出我国制造业分行业的TFP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将资源错配的分析纳入到经济增长核算框架中,分析行业层面资源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结果显示不同子行业的错配扭曲程度存在差异,但均有纠正空间;最后,构建起要素错配与TFP的关联机制。本文基于不同行业给出了纠正扭曲的相关建议,同时就整体制造业的分析发现现阶段对劳动要素错配的纠偏更为必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新苗  钱欢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庆恺  杨蕙馨  苏慧  
构建两业融合缓解资源错配的分析框架,并基于资源错配指数和两业融合度设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结论:(1)两业融合能缓解物质资本错配和人力资本错配,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两业融合的资源错配效应存在明显的资源配置状态异质性和制造业行业异质性;(3)两业融合可通过要素流动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创新效应三条间接渠道缓解资源错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乔小乐  宋林  戴小勇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在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的基础上,从企业与行业层面,研究了僵尸企业的劳动力资源错配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僵尸企业的存在导致了严重的劳动力资源错配。在企业层面,僵尸企业挤出了正常企业的劳动力就业,降低了正常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行业层面,僵尸企业降低了同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中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力资源错配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僵尸企业扭曲了市场退出机制,使高效率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同时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在位企业间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僵尸企业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把握处置僵尸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中国处置僵尸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运苏  刘艳平  
本文在理论分析服务业开放促进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升级以及资源错配调节效应的基础上,科学构建了服务业开放指标,并运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在总体上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服务业开放与资源错配的交叉项显著为正,即资源错配程度越轻,服务业开放的促进效应越显著,即使改变测度方法和控制内生性以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服务业开放的促进效应在不同贸易方式、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就细分服务行业而言,金融保险和通讯网络的外资准入放开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不仅要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还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改善资源错配,从而为“中国制造”向中高端攀升创造良好条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文东伟  
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测度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的程度、方向及其演进趋势,并估计了中国制造业的潜在增长率。研究发现中国大多数制造业行业资本配置不足、劳动配置过度,且制造业整体的资源错配程度在下降,但国家所有权恶化了资源配置效率。中国制造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缩小了实际产出与有效产出之间的缺口,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孔海涛  
环境规制、资源错配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以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为样本,对环境规制、资源错配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错配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为负,而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却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源错配程度增加显著降低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在资源配置扭曲程度不同的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基于研究结论,分别从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性环境规制政策、政府应加大基础性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翟淑萍  韩贤  陈曦  
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有效抑制短贷长投,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获取长期资金面临的融资约束、抑制过度投资从而抑制企业短贷长投;数字金融覆盖的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对企业短贷长投产生了缓解效应,而数字化程度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进一步从金融监管强度、银行业竞争、企业规模和企业技术特质视角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短贷长投发挥效应的适用条件,结果显示,强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对企业短贷长投发挥抑制作用的重要基础;当银行业竞争激烈时,数字金融抑制企业短贷长投的效应更加显著;数字金融对小型企业和高技术行业企业短贷长投的抑制作用更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数字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体现出较强的普惠特征。从数字金融视角探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因素,丰富了数字金融微观视角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也为我国规范发展数字金融、鼓励银行适度竞争、引导企业合理投融资决策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邓富华  沈和斌  
基于1998~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在中国加入WTO这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文章利用倍差法估计进口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口贸易自由化改善了资本错配,却加重了劳动力错配;在考虑识别假设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进口贸易自由化会通过资源再配置、产业聚集以及企业规模分布三个渠道改善资本错配,却会通过加剧劳动力市场分割恶化劳动力错配。进一步研究发现,进口贸易自由化对中西部地区资本错配的改善效果高于东部地区,对东部地区劳动力错配的恶化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当前我国制造业既要充分利用进口贸易自由化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也要注意消解其对劳动力配置的不利影响,寻求更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华东  李鑫  高玲玲  
文章研究我国持续上涨的房价对289个城市制造业资源错配的影响,并具体考察对资本和劳动要素配置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城市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测度位于不同城市各行业的资源错配和要素扭曲程度,实证分析房价变动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显著加剧制造业资源错配和要素扭曲,且房价上涨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存在地区、时间和行业差异。机制检验表明,相对工资水平在房价影响资源错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房价上涨促进房地产投资增加,而房地产投资额对资源错配呈非线性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保持房价平稳适度增长,促进资金、劳动力合理流动,从而改善制造业资源配置,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熊宇航  湛婧宁  
基于中国设立自贸试验区这一里程碑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同时结合2003—2019年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自贸试验区设立对缓解制造业资源错配影响是否存在。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实验组地区制造业的劳动力、资本以及R&D人员、R&D资本四类生产要素的错配均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从区域异质性的角度出发,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制造业资源错配的缓解效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设立的国家自贸试验区对资源错配的缓解作用明显高于东部发达地区。机制分析表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在宏观层面上通过提升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改善各类生产资源错配的渠道是显著存在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