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90)
2023(13954)
2022(11508)
2021(10426)
2020(8926)
2019(20169)
2018(19595)
2017(37720)
2016(20236)
2015(22461)
2014(22075)
2013(22108)
2012(20204)
2011(18274)
2010(18318)
2009(17465)
2008(17542)
2007(15830)
2006(14008)
2005(13088)
作者
(57507)
(48126)
(47954)
(45541)
(30418)
(22755)
(21575)
(18611)
(18230)
(17172)
(16623)
(16173)
(15501)
(15163)
(15147)
(14514)
(14316)
(13870)
(13764)
(13678)
(11938)
(11724)
(11574)
(10855)
(10704)
(10677)
(10666)
(10423)
(9499)
(9453)
学科
(91993)
经济(91854)
(85872)
管理(77743)
(77138)
企业(77138)
方法(40441)
(33116)
数学(32278)
数学方法(32087)
(29128)
业经(29076)
中国(24876)
(23095)
(21900)
财务(21879)
财务管理(21849)
企业财务(20754)
农业(20340)
技术(18216)
(17378)
贸易(17368)
(17141)
(16991)
(16794)
(15850)
(15318)
体制(14738)
(14579)
银行(14549)
机构
学院(298896)
大学(297435)
(137824)
经济(135628)
管理(119719)
理学(103153)
理学院(102120)
管理学(101015)
研究(100478)
管理学院(100435)
中国(81259)
(67199)
(62056)
科学(56228)
财经(52780)
(49990)
(49916)
(48245)
中心(44911)
研究所(44780)
(44322)
经济学(43772)
业大(41345)
经济学院(39556)
财经大学(39264)
农业(39192)
北京(39106)
(35669)
商学(34280)
商学院(33960)
基金
项目(194753)
科学(157310)
基金(147505)
研究(143592)
(127873)
国家(126823)
科学基金(110599)
社会(97503)
社会科(92758)
社会科学(92733)
基金项目(77567)
(72827)
自然(69352)
自然科(67801)
自然科学(67785)
自然科学基金(66727)
教育(64075)
(61215)
资助(59463)
编号(54488)
(45608)
重点(43839)
成果(43604)
(43465)
国家社会(42348)
(42260)
(41474)
(40753)
创新(39956)
教育部(39764)
期刊
(154025)
经济(154025)
研究(92537)
中国(59286)
(55968)
管理(48788)
(46781)
科学(42253)
学报(41339)
大学(32897)
农业(32072)
学学(31418)
(29508)
金融(29508)
财经(27716)
经济研究(25529)
技术(24770)
业经(24744)
(23968)
教育(22656)
问题(20257)
(19548)
(17651)
世界(17076)
技术经济(16954)
国际(15287)
现代(14552)
财会(14173)
统计(13355)
商业(13282)
共检索到451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杰  
本文利用改进的APG模型框架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进行分解和测算,并针对导致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显示,技术效率和企业净进入是推动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而要素配置效率对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由此验证要素市场的发展滞后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内在因素。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是造成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这种干预效应总体上呈现倒U型关系。更为细致的分解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于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效应呈倒U型关系,而对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呈U型关系。这些检验结果均证明,全面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导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对微观经济部门的扭曲性影响,是维持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改革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关  胡关亮  
本文在Hsieh & Klenow(2009)提出的测算资源配置效率方法的基础上,突破了模型规模报酬不变的限制,提出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价值的离散程度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本文首先采用Levinsohn-Petrin(2003)半参数估计方法估计出行业的要素产出弹性,然后结合一个涉及异质产品的垄断竞争模型计算得到:若资本和劳动均为有效的配置,1998年我国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57.1%,而2007年将提高30.1%;此外,在这10年里,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0.1%,而劳动配置效率的改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7.3%。...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志刚   陈奕景   陈熹  
本文以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和不同类别企业间金融资源配置的现实背景,构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分析框架,测度中国制造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研究发现:(1)制造业行业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行业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在行业内配置中,债务配置效率和融资规模配置效率相对较低。(2)在样本期内,制造业总体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年均为37.30%,其中,行业内和行业间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年均分别为31.54%和5.76%。在行业内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中,债务配置扭曲和融资规模配置扭曲是主要来源。金融资源配置的“所有制歧视”比“规模歧视”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大,且非国有和小规模企业内部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各类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显著减少。(3)重点产业前期金融支持政策形成的“好”扭曲不同于传统非重点产业的“坏”扭曲,随着重点产业的发展,“好”扭曲会缓解,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也会因此下降,“好”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这一作用规律对当前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璇  黎恢富  
文章根据1998-2014年我国制造业省级层面数据,通过多部门增长核算法研究了全国及各地区制造业的劳动与资本配置结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要素配置结构效应,且要素配置结构效应从2004年开始逐步由"结构红利"转变为"结构负利"。在分地区的研究中发现:东北地区劳动与资本要素配置结构效应均变为负值,制造业不断衰落,河北与山西有可能会重蹈东北地区的覆辙;东部沿海地区要素配置结构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重庆的要素配置结构效应走势趋近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南地区要素配置结构效应类似,两者总体均呈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张燕  唐旖晨  
构建纳入企业家精神的异质性企业理论,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企业家精神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进而促进了制造业出口升级。在重新测算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替换企业家精神指标和替换工具变量指标后,该结论依然稳健。第二,相对于东部地区,企业家精神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第三,金融危机强化了企业家精神对制造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第四,企业家精神通过降低要素市场扭曲、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而促进制造业出口升级。相对于企业家创新精神而言,企业家创业精神所带来的要素配置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大。从企业家精神的"创造性毁灭"特性和调节要素市场配置效率的效应出发,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实现制造业出口升级寻找新路径,为提高制造业出口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中东  宁朝山  
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质量升级影响机理基础上,应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质量升级的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制造业质量升级;从全国层面看,数字经济通过缓解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促进制造业质量升级;从区域差异看,数字经济可有效改善东部地区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状况,中西部地区制造业质量升级则主要依赖于数字经济对劳动要素配置的优化效应。为推进制造业质量升级,应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数字经济资源整合效应,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和效率;完善区域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质量协同发展政策,进一步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贾根良  楚珊珊  
在目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将中国制造愿景肆意歪曲为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并无端指责其排斥别国,这种谬论在国内也有市场,其原因就在于美国有意隐瞒了其在科技发展上强有力国家干预的真相。在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和中国制造愿景中,制造业创新中心都是核心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美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比较研究,揭示出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在政府干预的程度和实施措施上要比中国制造愿景更加具体和周密详细,美国的指责实际上更适合于其自身。事实上,目前的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是世界上实施最强有力政府干预的国家,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是美国战后"发展型网络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美国有意隐瞒这种真相目的就在于推行"按美国所说的去做,而不能按美国所做的去做",它肆意歪曲和无端指责中国制造愿景充分暴露了其强权逻辑。我国应该认识到中国制造愿景在广度、深度、力度和凝聚度上都与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存在某些差距,但在借鉴其有益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美国"发展型网络国家"所存在的根本性缺陷,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建立比美国更加集中高效的"举国体制",推动中国制造愿景取得更大的成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成力为  孙玮  王要武  
用面板数据模型计算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及其行业影响因素的结果表明:行业外商固定资产净值与资本配置效率正相关;产业垄断程度尤其是外资高技术、资本密集产业与资本配置效率负相关。因此,在充分发挥外资有效配置资金作用的同时应防止外商对资本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的垄断,同时政府应适时发布资本市场相关信息,避免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影响制造业资本配置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蕾蕾  盛丹  
环境立法是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其能否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是评估环境立法政策效果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地方环境立法的设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倍差法考察环境立法对行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方环境立法有助于缩小行业内生产率离散程度,实现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环境立法通过提高企业平均生产率而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而且低生产率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提高幅度大于高生产率企业,引起行业生产率离散程度缩小;另一方面,环境立法通过抑制低生产率企业进入和促进低生产率企业退出而达到优化企业之间资源配置的作用。此外,环境立法的资源配置效应具有企业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异质性,环境立法只有对高研发强度的企业才能起到优化行业资源配置的作用;较之非国有企业,环境立法对国有企业的行业资源配置作用更大;高强度的执法力度是保障环境立法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亚男  余东华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剖析,探究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配置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机理,并提出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与合理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判断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装备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有偏技术进步及要素配置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效应及要素配置效应。结果表明,由于装备制造业资本效率相对偏低且增长滞缓,要素效率与要素禀赋结构方向不一致,造成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资本深化的要素配置结构均存在部分效率损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潜力。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增强研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要素效率增长率,尤其是提高资本效率水平是实现效率驱动增长的根本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姗姗  屈小娥  
以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年末从业人员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行业总产值、SO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考虑环境效应的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并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远低于不考虑环境污染时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是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重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高于轻工业行业,且行业内部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倪克金  刘修岩  张蕊  梁昌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国超过8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聚在数十个城市群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与制造业增长息息相关。本文测度了2000~2015年中国2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和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并通过三重分解进一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如下:(1)2000~2015年中国2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和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不同城市群之间分化较为严重,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稳定上升,而西北边远地区的配置效率几乎没有增长。(2)城市群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稳健性检验以及使用方言距离和姓氏集中度作为工具变量的结果也支持此结论。(3)从空间分解来看,城市群一体化促进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城市间配置效率的改进,是城市内配置效率的2.5倍;从要素分解来看,城市群一体化对资本配置效率改进的贡献大于劳动力配置效率改进;从结构分解来看,纠正不当配置在城市群一体化促进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过程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本研究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国城市群和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矛盾,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深挖制造业增长潜能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喜莲  李竹梅  
以2015—2020年A股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融资约束与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补贴缓解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的同时对资本配置效率存在双向影响:缓解投资不足而加重过度投资;融资约束会加重投资不足而减少过度投资;两者复合“冲抵效应”在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层面存在不同;在不同市场化程度及所有权性质的样本中其显著性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论为政府与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指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天华  高翔  步晓宁  谢晓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被证实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众说纷纭。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不同是国家间经济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为了验证交通基础设施是否确实影响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了经济绩效,文章将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与高速公路建设数据进行匹配,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改善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距离高速公路更近的城市,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差异更小。具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降低了同时使得资本和劳动投入偏离的产出扭曲,使得企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规模更为接近。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高速公路影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价格加成和行业集中度等,而通过企业存货产生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颖  
基于企业异质特征与市场扭曲程度的累积循环关系,研究了企业异质性特征对区域生产要素流动配置效率和结构配置效率的影响机理;选择企业所有制特征,运用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市场扭曲导致的生产要素流动配置效率损失表现为国有企业从市场扭曲中受益,私有和外资企业相对受损;区域内异质性企业结构配置效率损失的根源表现为国有企业规模配置效率小于私有企业、私有企业小于外资企业;企业异质性特征通过扭曲市场产生了生产要素流动配置效率损失和结构配置效率损失,这两种效率损失的综合作用是制造业增长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