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86)
- 2023(19064)
- 2022(16066)
- 2021(14892)
- 2020(12658)
- 2019(28883)
- 2018(28317)
- 2017(54065)
- 2016(29643)
- 2015(33227)
- 2014(32842)
- 2013(32711)
- 2012(29965)
- 2011(27110)
- 2010(26921)
- 2009(25281)
- 2008(25172)
- 2007(22235)
- 2006(19734)
- 2005(17838)
- 学科
- 济(121252)
- 经济(121076)
- 业(103075)
- 管理(97303)
- 企(90247)
- 企业(90247)
- 方法(54410)
- 数学(44439)
- 数学方法(44027)
- 财(37528)
- 农(36966)
- 业经(34462)
- 中国(33792)
- 制(27823)
- 务(25477)
- 农业(25433)
- 财务(25408)
- 财务管理(25373)
- 企业财务(24069)
- 学(23721)
- 贸(23532)
- 贸易(23520)
- 易(22930)
- 技术(21732)
- 和(21034)
- 理论(20709)
- 地方(20503)
- 银(19900)
- 体(19828)
- 银行(19828)
- 机构
- 大学(428886)
- 学院(428476)
- 济(176810)
- 经济(173376)
- 管理(168495)
- 研究(146004)
- 理学(145413)
- 理学院(143830)
- 管理学(141625)
- 管理学院(140853)
- 中国(112375)
- 京(92077)
- 科学(90153)
- 财(82771)
- 农(78244)
- 所(74371)
- 研究所(67640)
- 业大(67176)
- 财经(65894)
- 中心(64893)
- 江(63118)
- 农业(61815)
- 经(60137)
- 北京(58152)
- 经济学(53578)
- 范(52660)
- 院(52255)
- 师范(52059)
- 州(49873)
- 财经大学(48908)
- 基金
- 项目(288397)
- 科学(226718)
- 基金(210847)
- 研究(207540)
- 家(185690)
- 国家(184120)
- 科学基金(157367)
- 社会(132640)
- 社会科(125733)
- 社会科学(125700)
- 基金项目(111638)
- 省(111274)
- 自然(102939)
- 自然科(100538)
- 自然科学(100507)
- 自然科学基金(98777)
- 教育(94100)
- 划(93971)
- 资助(86481)
- 编号(82425)
- 成果(66666)
- 重点(64774)
- 部(63984)
- 创(61448)
- 发(61007)
- 创新(56913)
- 课题(56826)
- 科研(55156)
- 国家社会(55138)
- 教育部(54618)
- 期刊
- 济(195880)
- 经济(195880)
- 研究(127171)
- 中国(83390)
- 农(72364)
- 学报(72094)
- 财(65782)
- 科学(65302)
- 管理(64937)
- 大学(54393)
- 学学(51625)
- 农业(49566)
- 教育(41963)
- 融(38598)
- 金融(38598)
- 技术(35435)
- 财经(33219)
- 业经(32427)
- 经济研究(31357)
- 经(28556)
- 业(28010)
- 问题(25671)
- 技术经济(21818)
- 科技(20945)
- 版(20943)
- 贸(20805)
- 现代(19887)
- 世界(19733)
- 理论(19279)
- 商业(18594)
共检索到635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孝成 于津平
本文通过建立影响中国就业的理论模型,运用有界协整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2001年第3季度至2007年第4季度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就业人数与人均实际资本存量、技术进步率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1)从总体上看,人均实际资本存量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力度最大,而实际汇率变动及技术变迁对就业的影响力度偏低;(2)人均实际资本存量、人民币实际汇率、技术进步对中国行业就业的影响力因行业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相关关系。为稳定就业,应根据不同产业制定和选择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文章基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模型,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了1980~2011年度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其他国内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制造业技术进步率上升或人均资本存量增加均能显著拉动制造业就业增长;从长期来看,实际利率下降或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制造业就业增加;但从短期来看,制造业实际工资率上升对制造业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鹏 陆浩然
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选取2001-2010年间我国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的经济发展数据,分别考察了市场主导型FDI技术溢出、出口主导型FDI技术溢出、企业研发等因素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主导型FDI技术溢出仅对中低技术行业的就业技能结构具有负的影响,而出口主导型FDI带来的技术溢出对高技术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就业技能结构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本深化程度的增加将降低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的占比,而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本文通过构建小国经济的劳动力市场一般动态均衡模型,推导出影响就业和工资的主要因素,然后利用岭回归对各因素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找出影响就业和工资的关键因素,同时还考察了行业特征在行业间就业和工资水平差异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利率对就业的负向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人民币汇率。人民币贬值会拉动绝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就业增长,升值则能促进大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就业水平上升,因此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此外,经营活动的性质是造成制造业行业间就业水平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平均受教育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经济性垄断程度和所有制垄断程度能对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揭示出:中国未来须实行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运用利率与汇率的协调联动以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并保证制造业就业和工资水平的稳定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本文通过构建小国经济的劳动力市场一般动态均衡模型,推导出影响就业和工资的主要因素,然后利用岭回归对各因素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找出影响就业和工资的关键因素,同时还考察了行业特征在行业间就业和工资水平差异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利率对就业的负向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人民币汇率。人民币贬值会拉动绝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就业增长,升值则能促进大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就业水平上升,因此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此外,经营活动的性质是造成制造业行业间就业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曲晨瑶 李廉水 程中华
基于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行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将其分为高效率行业、中效率行业和低效率行业,然后实证分析环境规制、禀赋结构、产权结构、外商投资和企业规模对3类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得出结论,以上影响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其中禀赋结构对3类行业均有负的影响,企业规模均有正的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改善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影响因素 碳排放效率 行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伟呈 范爱军
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一般动态均衡模型,推导出影响就业和工资的主要因素,然后利用岭回归实证研究了各因素对美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试图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利率对就业的负向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国际原油价格,虽然个人可支配收入对就业的影响较小,但对工资的正向驱动势头却很显著,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作用最小。由于人民币加入SDR是人民币汇率退出盯住单一美元的有利契机,随着人民币与美元的"部分脱钩",在未来人民币汇率通过传导机制对美国制造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会更加微弱。此外,工会特征是造成美国制造业行业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雨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哪些因素驱动了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文章采用“技术—组织—环境”(TOE)的分析框架对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基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研发投入、金融支持对于数字化转型影响为正并且非常显著,高管学历和企业规模对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的影响;分行业类型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金融支持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高管学历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最大。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结论。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企业应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特别是高管要重视数字化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灵希 曹琳琳
中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向更高层级攀升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UN comtrade数据库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七个子行业的出口复杂度进行测算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出口复杂度在2001—2014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复杂度水平呈现下降;基于成本发现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要素禀赋、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制度因素、进口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质资本密度、人力资本、技术水平、进口均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具...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出口复杂度 成本发现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健旋
本文从智能技术、智能应用和智能效益三个层面构建了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各省级单位2001—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以熵权法作为衡量方法,评价了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程度和省际制造业智能化差异;从内源和外源等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呈现出逐年递升态势,智能应用水平超越智能技术和智能效益水平,是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特色,也是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程度持续提升的动力;(2)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无论制造业智能化指数还是其分指标指数,东部地区均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3)从总体来看,技术研发、成本压力和人力资本是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制造业 智能化 评价 影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斌 张颖雪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文章通过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选取中国制造业贸易最主要的56个贸易伙伴,对影响199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贸易流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制造业增加值、人口因素、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是影响中国制造业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本文试图运用引力模型来解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制造业贸易模式,找出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流量和流向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改善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绩效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依据。。
关键词:
制造业 贸易流量 引力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冰 殷晓鹏
基于修正后的Zakir和Ismail模型,利用1995~2010年中国与37国的制造业双边贸易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收支的相关因素,发现贸易伙伴国相对于中国实际制造业增加值的提高会恶化中国的制造业贸易收支,而贸易伙伴国相对于中国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双边实际汇率和贸易加权距离的增加会改善中国的制造业贸易收支。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君华 彭玉兰
利用2002年度中国省区/行业数据,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比较优势、新经济地理、知识外溢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中国制造业布局影响因素模型。回归结果支持了上述各种力量在制造业分布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特别强调了新经济地理和知识溢出在集聚经济过程中的因果累积循环性质。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城市化、工业基础的增强、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削弱将非常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集聚,知识溢出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布局 集聚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雨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哪些因素驱动了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文章采用“技术—组织—环境”(TOE)的分析框架对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基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研发投入、金融支持对于数字化转型影响为正并且非常显著,高管学历和企业规模对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的影响;分行业类型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金融支持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高管学历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最大。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结论。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企业应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特别是高管要重视数字化转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洪世勤 刘厚俊
通过建立1998~2008年SITC Rev.3五位编码产品与制造业22个行业的对应关系,构建行业出口技术水平测算指标。并采用系统动态GMM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部知识变量在出口结构深化与升级中的作用得到强化;外资企业在中国研发投入与创新意愿不足;FDI对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资本深化对中国出口技术水平具有稳健的提升作用。可见内部动力挖潜和影响因素的行业异质性,决定了不同行业应强化有利于本行业出口技术水平提升的因素,在采取手段提高本行业出口技术水平时,应同时兼顾国家外资与就业政策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