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3)
- 2023(15231)
- 2022(12361)
- 2021(11185)
- 2020(9500)
- 2019(21471)
- 2018(20686)
- 2017(40403)
- 2016(21029)
- 2015(23568)
- 2014(23226)
- 2013(23272)
- 2012(21240)
- 2011(19161)
- 2010(19365)
- 2009(18797)
- 2008(18135)
- 2007(16561)
- 2006(14727)
- 2005(13940)
- 学科
- 济(100546)
- 经济(100410)
- 业(89901)
- 企(80993)
- 企业(80993)
- 管理(78218)
- 方法(40997)
- 业经(33124)
- 财(32433)
- 数学(32255)
- 数学方法(32089)
- 中国(31199)
- 农(29988)
- 融(28190)
- 金融(28187)
- 银(26145)
- 银行(26137)
- 制(26051)
- 行(25327)
- 务(22505)
- 财务(22476)
- 财务管理(22449)
- 企业财务(21314)
- 农业(21312)
- 技术(20056)
- 贸(19953)
- 贸易(19935)
- 易(19515)
- 体(18779)
- 地方(18603)
- 机构
- 学院(310496)
- 大学(306611)
- 济(147999)
- 经济(145617)
- 管理(125069)
- 理学(106906)
- 理学院(105955)
- 管理学(104902)
- 管理学院(104317)
- 研究(103095)
- 中国(88878)
- 财(70374)
- 京(63418)
- 财经(55502)
- 科学(54468)
- 经(50527)
- 所(49808)
- 中心(48301)
- 经济学(47494)
- 农(46331)
- 江(46073)
- 研究所(44382)
- 经济学院(42958)
- 财经大学(41299)
- 北京(40296)
- 业大(38772)
- 院(36531)
- 州(36415)
- 商学(36393)
- 商学院(36056)
- 基金
- 项目(197674)
- 科学(160249)
- 研究(149629)
- 基金(149134)
- 家(127226)
- 国家(126192)
- 科学基金(111179)
- 社会(102439)
- 社会科(97605)
- 社会科学(97587)
- 基金项目(77833)
- 省(74781)
- 自然(67523)
- 自然科(66051)
- 自然科学(66037)
- 教育(65897)
- 自然科学基金(65006)
- 划(61237)
- 资助(60190)
- 编号(57751)
- 成果(46224)
- 部(45786)
- 创(45154)
- 国家社会(44403)
- 重点(43820)
- 发(43628)
- 制(43454)
- 创新(41433)
- 业(41236)
- 教育部(40601)
- 期刊
- 济(166984)
- 经济(166984)
- 研究(98287)
- 中国(61842)
- 财(57239)
- 管理(52742)
- 农(44711)
- 融(43769)
- 金融(43769)
- 科学(40022)
- 学报(37362)
- 大学(30634)
- 农业(30312)
- 学学(29217)
- 财经(29097)
- 经济研究(27765)
- 业经(27530)
- 技术(26983)
- 经(25280)
- 教育(22574)
- 问题(21626)
- 贸(19140)
- 业(18679)
- 世界(18423)
- 技术经济(18340)
- 国际(17498)
- 现代(15922)
- 商业(15061)
- 财会(14249)
- 理论(13948)
共检索到481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唐乐
中国制造业各行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程度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融入程度较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融入程度较高。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升级与制造业整体内部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不同类型的要素密集型产业,其内部升级效果却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内部升级效应显著,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却不显著。在继续发挥传统要素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需尽快寻找具有高端要素竞争优势的产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新的途径。对不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应努力提升其技术吸收和再创造能力,推动中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向全面扩散发展。
关键词:
制造业 东亚生产网络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费文博 于立宏 叶晓佳
本文基于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构建了一个分析区域价值链融入国家价值链的新框架,探讨了中国各区域制造业的具体升级路径。研究表明: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嵌入到国家价值链下游的高增值环节;当不考虑区域价值链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因素时,南部沿海、京津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嵌入到国家价值链中上游的低增值环节;八大区域制造业的各行业中有近半数的增值能力不强,且嵌入位置指数呈现两级分化格局;在融入国家价值链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南部沿海和东北地区表现出从价值链下游低增值环节向上游高增值环节升级的演变路径,而西北、西南和京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费文博 于立宏 叶晓佳
本文基于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构建了一个分析区域价值链融入国家价值链的新框架,探讨了中国各区域制造业的具体升级路径。研究表明: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嵌入到国家价值链下游的高增值环节;当不考虑区域价值链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因素时,南部沿海、京津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嵌入到国家价值链中上游的低增值环节;八大区域制造业的各行业中有近半数的增值能力不强,且嵌入位置指数呈现两级分化格局;在融入国家价值链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南部沿海和东北地区表现出从价值链下游低增值环节向上游高增值环节升级的演变路径,而西北、西南和京津等地区则在国家价值链上游低增值环节遭遇"锁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婷玉
研究目标:测度并分析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及融入路径。研究方法:构建世界创新网络,将中国制造业纳入创新价值链中。研究发现:国内需求引致的中国制造业研发支出快速增长,国外需求引致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最多的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金砖国家外需引发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增长的速度最快。中国制造业前向与后向技术关联指数的变动稳中有升,其中前向技术关联一直大于后向技术关联,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创新网络中的供给地位更为显著。研究创新:基于节点、路径、关联三维视角综合评估"中国制造"在世界创新网络中的参与程度,并对其如何嵌入世界创新网络进行动态分析。研究价值:为增强"中国制造"的技术影响力,向"中国创造"与"中国精造"转变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蕊 李安林
文章以“GVC参与指数”和“GVC地位指数”来衡量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基于半参数平滑系数模型(SPSCM)测算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产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影响途径。结果表明:整体上GVC参与程度和GVC分工地位均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产出增长。对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继续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攀升可以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要增强全球价值的参与程度。技术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GVC参与程度对技术进步有负向影响,而GVC分工地位可以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喻春娇 张洁莹
本文在测度中国融入东亚跨国生产网络程度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融入东亚跨国生产网络的影响因素,包括中国的贸易便利化、在华跨国公司的中间产品进口、外部需求变动、区域市场规模、中国与东亚地区不同经济体的区位优势差异等因素,并进一步运用面板协整模型验证了这些因素对于中国参与东亚跨国生产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反映东亚区域内部需求的区域市场规模这一因素外,其它因素都对中国参与东亚跨国生产网络有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喻春娇 王雪飞
在梳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影响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国内因素进行考察,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整体以及不同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的作用效应进行分解,发现东亚生产网络分工主要是通过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途径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的出口竞争力,但理论上所预期的规模经济效应并未发生促进作用。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途径在制造业不同部门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东亚生产网...
关键词:
东亚生产网络 出口竞争力 垂直专业化分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放 成丹
本文以1990年、1995年和2000年亚洲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东亚各经济体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制造业服务投入比重相应提高;两产业之间融合度的变动方向是:制造业需求主导→对称性均衡→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主导;经济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发展水平越低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越依赖于制造业。中国在各项指标的比较中,基本上都位于东亚地区最后一位,尤其是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服务投入比重下降这一与演进规律相悖的现象。
关键词:
东亚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关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喻春娇 陈咏梅 张洁莹
本文结合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现状,采用反映进口中间产品在国内的产业循环效应或产业波及效果的净附加值指标来衡量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后归属于中国的直接的贸易利益。基于1992-2007年期间中国20个工业部门从东亚进口的中间产品在国内产业循环后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分析表明:从净附加值的绝对量来看,中国工业部门从东亚进口中间产品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增长迅猛,且在从世界进口的中间产品所创造的总的净附加值中平均占了42%左右的份额,但该净附加值占中国工业部门总出口的比重总体上不高且年均增长幅度有限。细分行业的考察发现,来自东亚的中间产品创造的净附加值比重较高的部门主要是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但在大多数工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锐 郭欢
本文基于WWZ(2014)构建了中国吸收的东亚出口国中间产品增加值和加工贸易出口隐含的东亚出口国增加值指标,以此分别反映中国的东亚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和加工贸易出口枢纽作用。结果表明:1995-2011年期间,中国吸收的东亚中间产品增加值和加工贸易出口隐含的东亚增加值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中国主要以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形式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但重要性有所下降,而加工贸易出口枢纽地位尽管较低,但整体有所加强。中国吸收的日韩台(地区)增加值上升速度低于中国吸收的印尼增加值上升速度,且印尼对中国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的依赖性较高。但无论作为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还是加工贸易出口枢纽,中国在纺织业及纺织制品业等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宁 夏友富
构建融入全球价值链(GVC)与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1999-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融入GVC的程度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融入GVC程度指数整体呈现"W"型特征,2015年相比1999年呈上升趋势,各细分行业技术进步较为明显。实证结果表明:融入GVC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阻碍效应的存在,导致融入GVC与全要素生产率两者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这是对融入GVC能够促进技术进步相关观点的重新认识。另外,产权制度因素、高素质科研人员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强度、出口密集度、条件建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进步,但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融入GV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杰 李丹 赵鲁南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通过构建数字全球价值链的测度框架,从路径分解、双向数字关联、国际比较及数字全球价值链联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综合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数字贸易国家,数字化国内增加值是引致中国制造业数字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主要通过简单参与形式引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增长,而发展中国家通过简单和复杂生产活动引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参与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经历了由数字化价值输入向数字化价值输出的转变,但相对地位依然较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发达经济体,其中美国既是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出口最大的目的地市场,也是制造业数字化进口最大的来源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对发达经济体和欧美市场依赖性较强。
关键词:
数字贸易 数字全球价值链 投入产出技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解生
由于现代制造业的产品价值链越来越具有空间可分性的特征,一些处在产业主导地位的厂商越来越注重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价值链的重组。20多年来,对制造业国际转移的积极吸纳使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有了较大程度的融入。继续保持这种吸纳与融入,应在较长时期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制造业吸纳 全球价值链融入 区位优势提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岚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框架,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并探讨了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发展轨迹。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不同,导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我国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同时实现了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而对于中高技术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锁定"效应十分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贾妮莎 申晨
本文利用马氏距离匹配法为2005-2007年522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制造业企业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运用倍差法(DID)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促进了制造业高中端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份额的提升,对低端技术企业增加值份额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进而推动了制造业产业升级;企业投资于发达国家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企业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效应尚未凸显。这表明,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拉动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新动力之一,相较于投资于发展中国家,投资于发达国家更能充分发挥"走出去"的制造业升级效应。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升级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