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4)
2023(12073)
2022(9928)
2021(9077)
2020(7616)
2019(16985)
2018(16696)
2017(31729)
2016(16860)
2015(19086)
2014(18713)
2013(18866)
2012(17041)
2011(15392)
2010(15481)
2009(15298)
2008(15366)
2007(13821)
2006(12205)
2005(11561)
作者
(46943)
(39272)
(39191)
(37228)
(25126)
(18492)
(17703)
(15129)
(14855)
(14053)
(13606)
(13108)
(12927)
(12436)
(12392)
(11784)
(11768)
(11408)
(11142)
(11012)
(9838)
(9496)
(9379)
(8998)
(8844)
(8781)
(8677)
(8599)
(7696)
(7663)
学科
(84532)
(79188)
经济(79059)
(77816)
企业(77816)
管理(73188)
方法(33034)
(28923)
业经(27735)
(25773)
数学(24978)
数学方法(24853)
中国(21672)
(21027)
财务(21003)
财务管理(20980)
(20840)
企业财务(19898)
农业(17735)
技术(16743)
(16045)
(15918)
贸易(15908)
(15617)
(15234)
(15050)
(14558)
体制(13814)
(13000)
银行(12995)
机构
学院(253600)
大学(250377)
(119168)
经济(117349)
管理(103545)
理学(88612)
理学院(87825)
管理学(87048)
管理学院(86546)
研究(83280)
中国(69162)
(57620)
(52423)
财经(45143)
科学(43865)
(41108)
(40401)
(37703)
(37651)
经济学(37113)
中心(37016)
研究所(35851)
北京(33453)
财经大学(33335)
经济学院(33296)
业大(31539)
商学(30411)
商学院(30132)
(29624)
农业(29265)
基金
项目(159106)
科学(129222)
研究(120678)
基金(120671)
(102809)
国家(101923)
科学基金(90108)
社会(82458)
社会科(78349)
社会科学(78334)
基金项目(62535)
(59031)
自然(55428)
自然科(54199)
自然科学(54186)
教育(53703)
自然科学基金(53361)
资助(49038)
(48832)
编号(46462)
成果(37577)
(37467)
(36643)
(36347)
(35949)
国家社会(35451)
重点(35022)
(33876)
教育部(33161)
创新(33110)
期刊
(137262)
经济(137262)
研究(80269)
中国(50385)
(49183)
管理(44794)
(36739)
科学(32884)
学报(30132)
(26241)
金融(26241)
农业(25308)
大学(24979)
财经(23969)
学学(23762)
业经(22861)
技术(22774)
经济研究(22524)
(20739)
教育(19528)
问题(17667)
(16214)
(16182)
世界(15840)
技术经济(15026)
国际(14670)
财会(13278)
现代(12961)
会计(12361)
商业(11975)
共检索到391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梦  戴翔  
传统意义的"人口红利"式微,多指因劳动力年龄结构老龄化加重社会抚养比而导致的传统比较优势丧失,迫使摘取全球价值链"低垂的果实"难以为继。当前中国人口结构转型不仅体现为数量结构变化,也包括质量结构调整,并就此形成推动中国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两种动力源:一是劳动力年龄结构优势丧失产生的"倒逼"效应,二是劳动力质量结构优化创造的"推进"动能。与单纯依托低成本劳动力数量优势形成的"要素驱动"不同,这种依托劳动力质量优势而形成的新动力机制本质上属于"创新驱动",必将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在全面摘取全球产业和技术"高悬的果实"中创造新的红利。在中国人口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摘取"高悬的果实",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战略目标,需要科学施策以确保作为构筑新型比较优势核心要素的"人才"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红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慧岭  凌丹  
本文剖析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重构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分布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2014年世界制造业投入产出数据,度量附加值口径下GVC重构的发生状况,实证检验GVC重构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布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制造行业的GVC重构特征与整体表现出的扩张—收缩—再扩张趋势不尽相同,部分行业呈现持续收缩或持续扩张的特征。根据在发达国家、本国内部、发展中国家三类经济体中的价值链条分布特征差异,可将中国18个制造行业分为"双向挤压型""强劲生长型""GVC主导型""国际产能合作型"四类。依据在GVC重构中的不同表现,本文提出中国各类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何武  
本文利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相对出口单价,对我国整体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趋势和地位进行了分析,采用的数据是UN Comtrade2002-2011年HS六位编码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大约一半金额的产品正处于升级,尤其是电信和船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引人瞩目,出现降级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量较少,占装备制造业总出口金额的比例不到7%,总体表现远超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装备制造业强国。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看,由于中国企业仍然趋向出口相对低价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相对高价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总体上偏低。出口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理军  严良  
制造业的发展已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转变为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产品内分工并形成全球价值链(GVC),同时强调可持续性。世界主要制造业国家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受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中国近年来转型升级的任务更为艰巨。本文完善了基于GVC的制造业经济、社会、环境转型升级量化测度指标,比较分析中国与其他主要制造业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绩效,揭示、评价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的整体水平以及世界制造业转型升级出现的新趋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飞  姜佳彤  林桂军  裴建锁  
制造业服务化是推进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国高质量发展;而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演变的定量分析则是相关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为此,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对199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构成进行分解分析。研究发现,从行业间服务投入的角度,中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服务化趋势,且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从服务岗位投入的角度,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不明显,但在具体的研发岗位投入上呈现服务化的特征;中国国内研发岗位的投入比重虽然出现明显上升,但其水平仍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据此,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剑  袁洪飞  吴解生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很大,但总体水平不高,在参与国际垂直分工时,大多接受来料加工,采用OEM的生产方式,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成为跨国公司产品的生产基地。这种国际分工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只有嵌入GVC,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分工地位,才能改变中国“制造工厂”的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超  张诚  
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路径。通过使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同时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2008年以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其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但对低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最后,中国对高收入国家及中等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均对国内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产生了显著性影响,但对中等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天  
全球资源的整合和国际分工,使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跨国公司也适应形势而分割了一体化生产,全球价值链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可更好地融合全球体系之中,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制造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增长,也拉动了世界经济。伴随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基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不断引起学者关注,有相关文献对此进行系统衡量。在文献基础上,本文从分工参与、贸易利益和动态利益进行系统衡量,进一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实证认为在中国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中,研发投入是基础性因素,但需要提升,行业规模具有双重影响,技术因素具有正向作用,要素禀赋影响不大,但对动态利益具有较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飞  
经济全球化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分工国家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分工国家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包括: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垂直FDI效应和链变迁效应。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中,我国应积极构建本土制造业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促进链条升级,短期中,应加快流程升级与产品升级,积极提升制造业利用FDI的行业结构层次,加强环境规制,加快构建本土加工贸易企业的绿色生产技术与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涛  赵晶  姜伟  
基于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附加值贸易数据,测算分析1995—2011年期间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各部门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结果显示:1995—200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而2005—2011年呈现出倒L型的发展形态;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GVC参与程度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地位。中国制造产业内技术水平不同的各部门在不同的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下呈现一种"错配"状态,即技术水平越高的制造业部门具有较高的全球参与度,但在全球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彦罡  李晓华  
本文以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GVC)地位指数为基础,测算中国制造业总体和具体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动态变化,并与发达国家和与中国发展阶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横向国际比较。研究表明,用制造业总体的GVC地位指数很难准确反映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分行业测算效果更佳;中国制造业正受到发达国家从高端和更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从低端的双重挤压,因而应加快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和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牛华  宋旭光  马艳昕  
在全球化生产共享的背景下,中间品贸易飞速增长并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以最终产品为基础的传统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严重脱离了这一现实。该文以全球价值链为视角,利用总贸易核算方法对中国国家层面和制造业细分层面的实际有效汇率进行了测算,结论表明1995-2011年间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实际有效汇率变化轨迹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基本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但不同行业实际有效汇率在具体变化幅度与变化方向上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国家层面的实际有效汇率无法反映这种差别。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焱  原毅军  
纵观发达国家的历史,其经济起飞往往始于制造业,而在制造业大规模发展之初,均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其中的原因在于,装备制造业与一般制造业产业关联性强,并为一般制造业提供基础装备,其国际分工地位影响着一国的利益分配和产业格局,进而决定一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为提升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